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薦讀 《人文·民主·思想》:小書中的大情懷

薦讀 《人文·民主·思想》:小書中的大情懷

【薦讀】

《人文·民主·思想》:小書中的大情懷

著名學者余英時新近出版的《人文·民主·思想》這本小書,和過去他那些影響深遠的學術大部頭相比,很不起眼,收錄的都是近年余英時的一些演講,文字相對淺易平白,以輕巧取勝,但傳遞出的思想同樣是沉甸甸的。

薦讀 《人文·民主·思想》:小書中的大情懷

余英時先生的《人文·民主·思想》是「海豚書館」系列圖書之一。這個系列出版至今已經有二十餘種,在眾多讀者中口口相傳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幾個不同顏色的分類代表不同的文字風格,頗有相得益彰之趣。比如余英時的這本小書就屬於灰色系列的學術原創作品,大概學術的文字給人的印象相對比較紮實,以厚重取勝,因此冠以灰色的色調。但是說起來,這本《人文·民主·思想》因為收錄的都是近幾年的一些演講文字,相對淺易平白,以輕巧取勝,但傳遞出的思想卻是沉甸甸的。

余英時先生的著作在大陸很受歡迎,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在上海出版了《士與中國文化》在學人中間有很大的影響,而且至今一直再版。這些年隨著大陸的文化熱,兩岸之間,大陸與海外之間的文化交流訪問日益頻繁,余英時先生的思想和聲望日益隆重,他的很多著作也受到很多青年學子的追捧。仔細考量坊間關於余英時的著作,最為知名的恐怕還是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六卷本的余英時作品系列和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的余英時文集。余英時先生2001年雖然從普林斯頓大學退休,定居美國,但卻從未中斷對中國歷史和傳統的思考,潛心著書立說,時有振聾發聵之聲。這方面的最好佐證恐怕就是2006年他榮獲素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的「約翰·克魯格獎」,當年的獲獎演說詞也被收錄在這本《人文·民主·思想》一書。

這本小書相對余英時先生那些沉甸甸的大部頭實在太不起眼了,除了「克魯格獎」的演說詞作為序言,另外收錄三篇正文也是不同時期的演講。與那些過於專業的史學研究相比,這些文字的一大特色是談人文、國學、民主、理性和思想。如果以往的那些著作我們可以看作是史學家的本分,而收錄這本小書中的文字可以看作是史學家的情懷。

台灣學者王汎森先生的大作《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一書再版,偶然之間我才注意到他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追隨過余英時先生,是他的得意弟子。他曾對余英時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不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大量的中文寫作,在美國會是一個成功的教授。但是進行了大量的中文寫作後,你成為這個歷史文化傳統中重要的一分子,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學者而已。」言外之意,做一個成功的學者容易,潛心書齋,坐幾年的冷板凳,出幾本專著,僅此而已。但是此時,這樣的學者不過是把自己的研究當作了一種手捧金飯碗的職業,而喪失了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人文關懷。

我至今仍記得大學期間讀到《士與中國文化》時的激動,在我看來,這本小書彷彿把我帶回到了初讀余英時的年輕歲月。余英時先生在中國史學研究進路中融合了很多西方的概念,比如他寫《中國的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借用了西方哲學和歷史研究的方法,寫《儒家倫理和商人精神》借用馬克斯·韋伯對世界宗教文明的審查。但是其中對我影響最重的是他在中國古代的「士」的一系列考察中,借用了西方的知識分子的概念。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首先必須是以某種知識技能為專業的人,但是「如果他的全部興趣始終限於職業範圍之內,那麼他仍然沒有具備"知識分子"的充足條件」,所謂「知識分子」,「除了獻身於專業工作之外,同時還必須深切地關懷著國家、社會以至世界上一切有關公共利害之事,而且這種關懷又必須是超越個人(包括個人所屬的小團體)的私利之上的。」這段最早在《士與中國文化》的序言中讀到的文字,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影響了內地的許多學人,以至於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談及知識分子必須提及的共性和常識。

這種知識分子的情懷,古代士大夫的傳統精神,在《人文·民主·思想》這本小書仍然是一條若隱若現的主線,貫穿始終。從這些散發著熱忱的文字當中,仍然可以窺探到一個學者的學術擔當,一位知識分子的時代之思,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同情的了解」的歷史學家的情懷,一個浸潤在西方文化中的華裔學者的敏銳觀感,一個對政治有著「遙遠的興趣」的知識人的世俗關懷。如他在「克魯格獎」的演講中對「人權」這種人類共同的價值和人類尊嚴的強調,在「余紀忠講座」上對「人文」與「民主」的精彩闡釋,對我頗多啟示。其中,他尤其提到中國的傳統和民主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互不相容:「民主需要有文化的背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是幫助民主觀念在中國傳布、慢慢使大家接受的一個重要動力。」

余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2001年從普林斯頓大學退休。2006年獲頒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著作包括《漢代中外經濟交通》(英文)、《後漢的生死觀》(英文)、《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現代儒學論》等多種。

(本文轉自鳳凰讀書)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林語堂:中國的人文主義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是什麼?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
《愛你的人》:人文關懷和情感溫暖
人文情懷:大上海與小盆景
美國人文主義:傳統與維新
韓潮:共和的疑難——重估文藝復興公民人文主義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
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
公祭中華民族偉大的人文初祖——黃帝誕辰
梅蘭竹菊,中國畫里的人文情結
博大精深:中國飲茶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哲學
《海賊王》各人文身的意義 網友:我懷疑,龍的文身是卡普踩的
醫院領導有人文情懷的四大跡象
悟空傳的人文主義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陳堅:中國人文及社會科學為何「無聲」?
探尋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嵩陽書院,古樸雅緻,濃厚的人文氣息!
解讀丨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以史為鑒、以天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