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與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敘事空間演出、遊戲式演出、舞劇方式演出、甚至體驗式、沉浸式的戲劇不同的是,《榆樹下的慾望》從表現手法上來看,依然是那種最傳統的敘事結構,整體上還是通過對文本的再現為核心,依然是一種基於文學文本的解讀。


這種傳統的話劇表現形式,在很多現代話劇觀眾看來,有可能是過於老套的,不夠酷的。但是,與很多新潮的戲劇人觀點不同的是,即使是在有這麼多紛繁的戲劇表現形式的當下,我依然認為不論是戲劇還是電影,他們的本質還是文學。文學是一部戲的靈魂,是心法的東西,其他的舞美燈光音樂等等,都屬於技法的東西,都是為心法服務的。


所以,在說故事的傳統已經式微的當下,《榆樹下的慾望》在時間的長河裡,穿越了近一個世紀之後,再次依靠其文學本身的魅力,把我征服了。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叔本華認為,文學裡最高的成就就是詩歌,詩歌中最高成就就是悲劇。不但叔本華這樣說,比叔本華更早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也說「希臘古代的悲劇精神,是一種文學上的最高成就。我要說,尤金·奧尼爾的這部《榆樹下的慾望》,正是一部探討人生本質的悲劇文學。


奧尼爾一生幾乎沒有享受過應得的母愛,他有著戀母情結的哥哥佔有了母親。母親後來染上了毒癮,奧尼爾變得愧疚、自責,不願再相信上帝。他童年的缺失,少年的流浪,婚姻的不幸,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奠定了他的悲劇寫作基礎。對於俄狄浦斯情結以及女性對自由和愛欲的追求,被奧尼爾寫進了《榆樹下的慾望》里,奧尼爾本身憂鬱和凄慘的人生經歷,令他寫出了更震撼人心的悲劇作品。

悲觀主義哲學大師王國維曾經說過,人生的性質就是慾望。生活、慾望、苦痛,是三者的結合。老子也說過「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說人生的一個最大的痛苦,就是因為有了身體,而有了身體,也就有了慾望。按照叔本華的哲學來說,人有了慾望之後,也就有了追求,有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追求不得當然是一種痛苦,就算追求得到了,依然是一種痛苦。因為追求得到了,滿足了,就會產生厭倦,厭倦即是一種痛苦。所以老子說「人之大患是在我有身」。莊子也說,「大塊」就是天地,宇宙,「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它賦予我們一個形體,而用生活中的種種的勞苦,憂患,來形容我們這種痛苦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全世界的哲學,不倫東方西方都是相通的。《榆樹下的慾望》所闡釋的悲劇精神,與上述哲學異曲同工。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75歲的老父親凱勃特娶了三任老婆,卻一直孤獨,想得到的愛情和繼承人,或者兒子們的親情都沒有得到。想得卻不可得,所以痛苦;小兒子伊本偷了父親的錢支走了兩個哥哥,想得到父親的莊園,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財產而嫁給凱勃特的35歲的漂亮新媽艾碧,最後還間接的害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種悲劇;艾比出身寒微,渴望愷伯特的莊園嫁給了他,她引誘伊本「借種"生下了兒子,本可以獲得財產,可是她對原來的財產慾望又產生了厭倦,開始有了新的慾望——愛情,最後為此竟然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也是一出人間悲劇。

叔本華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追求各種慾望的解脫。在《榆樹下的慾望》中,我們可以看出,奧尼爾替每個為慾望所苦的人都安排了一個解脫的方式,暗合了叔本華所闡釋的活著的意義,也說明了奧尼爾思想體系的完整。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在《榆樹下的慾望》中,男主人公伊本懷著為母親復仇的決心,帶著爭奪農莊的堅定意志,在無意識間被慾望所打倒,從對農莊的佔有慾變成對後媽艾碧的肉慾佔有,直到最終上升到可以為之犧牲性命的愛情高度;艾碧懷著對莊園財產的慾望,上升到為了證明愛情而去殺死自己的骨肉,不選擇逃亡,最後選擇與心愛的人一起坐牢,不能不說,也是一種靈魂的超脫;而一輩子死守農莊的凱伯特,一個上帝的篤信者,依舊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勞作著;他們從某種程度上,從一開始為慾望所俘虜,所打倒,到最後,彷彿又戰勝了慾望,都得到了某種超脫。這種「存於出世,而不是自殺」的結局,可能也是奧尼爾對人生的某種哲學解答吧。


總之,有濃重的哲學意味打底的《榆樹下的慾望》,令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文學張力。在戲裡,我們看到,他們演的不是情慾,是真正的愛情;他們演的失敗,不只是那種世俗的定義,而是有人確實失去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人們在《榆樹下的慾望》里,看到了生死離別和情慾悲歡,那是真正觸動心靈的一些東西,在主人公和觀眾的心裡,都留下了真正的傷痕,而不再只是流行文學所帶給大家的,廉價的內分泌。

這是在故事文學式微的當下,非常難得的一種體驗。


我覺得,這種體驗之所以那麼直指人心,是西方文學,尤其是西方悲劇文學,在面對父子關係這種東西方文化共同的母題時,所選擇的與東方迥異的的處理方式是分不開的。


在父子衝突中 ,西方文學大多以父輩失敗, 兒輩勝利而結束 ,甚至出現兒子背叛進而殺害父親的「弒父」情結。東方文學則表現兒輩對父輩傳統的默守、認同甚或屈從,衝突的結果是父輩取得了勝利 ,往往呈現出「尊父」情結。


西方文學描寫父子衝突, 往往會反映父子骨肉親情的異化。比如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等作品中 ,富有活力的年輕一代與狠毒保守的老一代鬥爭。《李爾王》集中描繪了李爾和葛羅斯特兩個家庭的悲劇, 展現了一個父子或父女相逼相殘的罪惡叢生的可怕世界。莫里哀的《慳吝人》中 ,老吝嗇鬼阿巴貢試圖與兒子爭奪財富和情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中也有不少表現父親與兒女的衝突 , 《歐也妮·葛朗台》揭示的是父親對女兒的無情無義, 吝嗇貪婪。《高老頭》則是女兒對父親絕情寡義的最好寫照 ,令人寒心。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充分展現父子關係的惡化 ,是罪惡的淵藪,唱響了一首人類骨肉親情的輓歌。肖洛霍夫的《頓河故事》把頓河地區的階級鬥爭的殘酷性不是集中在階級、集團的鬥爭上, 而是濃縮在人與人的關係上, 特別是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對立衝突如兄弟火拚、父子殘殺等,展現鬥爭的慘烈 ,令人觸目驚心。《變形記》中的父親是一個冷酷無情對待變了形的兒子的人 , 兒子變形後, 他沒有半點同情心 ,有的是對兒子暴跳如雷。卡夫卡在《致父親的信》里罵父親是「付薪水的敵人」。拒絕步父親的後塵。他的創作較充分的體現了對父權的反叛。

從上不難看出父子衝突、反叛父權在西方文學中的份量。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慾望》也不例外,它依然沿襲了西方文學的這種傳統,講述了異化了的父子關係。三個兒子都對「老驢」似的父親恨之入骨,也都通過各自的方式,(或拿了老父親的錢坐船去加州淘金,或睡了老父親的情人,殺死老父親的「繼承人」)報復了這個「壞父親」。這種西方文學對壞父親形象的刻劃及「弒父」情結 ,是一脈相承的。


有學者稱,西方文學的這種特點, 表現的是西方人強烈的反抗精神和抗爭意識。因此, 對父權的反抗, 就是對權力意志的反抗。這種不懼權威, 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抗爭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反叛父權的弒父情結 ,也體現了西方文化中的個體本位思想。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 對父親的反叛正是男子漢身份建立的必由之路, 只有對一家之長的權威堅決的挑戰, 才能最終確立自己男子漢的地位。


總之,戲劇,在我看來,從來不只是一種消遣或者娛樂,它不應該只是提供哭哭笑笑的東西,它還應該提供某種嚴肅的思考。作為文化的一種外延,戲劇所體現的內核其實一種價值觀或文化追求。《榆樹下的慾望》在我看來,不只是一部哭哭笑笑的戲,通過這部戲,我們可以思考很多很多。



蓬勃的慾望徒勞的追逐,《榆樹下的慾望》向經典致敬



光束戲評 藍貝


我們是繁擾世事中的文化傳播者,我們每天都在生產精彩圖文和視頻。


歡迎訂閱我們,給您的心靈一個溫暖安心的避風港。


我們是「光束戲評」,感謝您的關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束戲評 的精彩文章:

戲評—捆綁著超級IP光環的科幻舞台劇《三體》
被特效、舞美包裹的首部科幻舞台劇《三體》長啥樣
別等電影《三體》了,舞台劇《三體》即將上演
他是投資人,也是藝術家,更是《埋葬》的編劇及導演

TAG:光束戲評 |

您可能感興趣

「暮光女」斯圖爾的前女友:反時尚的同時創下被追逐的潮流
他們在音樂、跳舞、酒精和荷爾蒙的狂歡中,追逐著異性
火星神崇拜:對光明和熱量的追逐
杜鵑與張若昀的《一刻邂逅》: 如夢似幻的追逐與找尋
三毛筆下的加那利群島,就是我們追逐的詩和遠方!
「眾人追逐的靈獸」和「風雨中的豬」
瑜伽的女子,她們追逐的是更美、更陽光的生活!
轉會風向標:曼城仍在追逐桑切斯
追逐龍捲風的姑娘,她喜歡與死神擁抱
媽媽們年輕時追逐的潮流風向標,王妃黛安娜的優雅永不褪色
我師父說:人的心一旦向外追逐,就非常容易疲憊和迷茫
《和你一起,追逐星辰大海》刷爆朋友圈背後的秘密
追逐夏の腳步,找尋森與蟬鳴!
《鹿鼎記》中被眾人追逐的《四十二章經》,真的存在嗎?
好瀟洒!一對夫妻和三隻大狗的追逐極光之旅
王菲的愛情觀:追逐愛情,跟隨愛情的步伐
繼續追逐偉大!詹姆斯失敗後的削髮明志讓人肅然起敬
轟轟烈烈的藏羚羊追逐,真相到底是什麼?
《追逐繁星的孩子》活下去是詛咒,也是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