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診斷」助力肺癌精準醫療
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高居首位,每年肺癌新增病例約73 萬,嚴重危害公眾健康。近日,記者從廈門召開的「伴隨診斷助力肺癌精準治療」研討會上獲悉,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伴隨診斷」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石也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肺癌診療領域,通過伴隨診斷對肺癌患者進行分類,從而實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精準醫療的典型範例。
福建省立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崔同建表示,隨著不同癌症中特有基因的突變被不斷發現,以及針對這些突變基因的靶向藥物的臨床應用,伴隨診斷能幫助臨床醫生找到帶有這些基因突變的患者,在提高靶向藥物療效、治療安全性以及降低醫療成本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成為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關鍵。
伴隨診斷+靶向治療=精準醫療
由於個體遺傳基因差異性的存在,針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異。「同樣的疾病,同樣的治療方案」的傳統治療策略再也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個體化醫療已成為大勢所趨。作為個體化醫療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療」主要通過基因或分子的選擇,有針對性地殺死惡性腫瘤細胞,幾乎不影響正常細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而作為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聯的體外診斷技術,「伴隨診斷」主要通過檢測人體內蛋白、突變基因的表達水平,在不同類型的疾病人群中篩選出最佳用藥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醫療。
上海胸科醫院病理科主任張傑指出,精準的伴隨診斷結果能為臨床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從而幫助患者量身定製最佳治療方案,使患者有可能獲得最大的生存益處。
先檢測後治療是肺癌診療的最佳方案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細胞肺癌者佔比高達80%,主要包括肺腺癌和肺鱗癌。約有7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並對放化療治療不敏感,導致死亡率高。為進一步優化非小細胞肺癌的個體化精準治療,自2011 年以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歐洲臨床腫瘤協會年會等權威機構相繼制定了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強調治療前進行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明確驅動基因檢測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而我國發布的《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2015 年版)》也指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腺癌或者含腺癌成分的其它類型肺癌,應在診斷的同時常規進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等基因突變檢測。
對此,崔同建指出,對於基因突變陽性的肺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療無疑是更好的選擇。研究已證實,針對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患者的靶向治療療效優於傳統化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精準鑒別間變性淋巴瘤激酶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於靶向治療策略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先檢測、後治療,利用伴隨診斷指導靶向治療,是當前肺癌診治的最佳方案。
基因突變檢測是實現精準醫療的關鍵
精準的檢測結果對於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患者的篩選起著決定性作用。當前,熒光原位雜交檢測被譽為間變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判定的「金標準」,但其對操作和判讀技術的要求很高,且暗視野下無法獲得完整的組織形態學結構。同時,熒光原位雜交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在現階段無法適用於我國肺癌患者的大規模篩查和診斷。而羅氏診斷VENTANA ALK 免疫組化檢測則以其全自動操作系統及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為患者和實驗室專業人員提供用於評估ALK 蛋白表達的一種高效、標準和經濟的檢測方法,可實現與熒光原位雜交檢測結果高度一致性,結果判讀的可重複性為99.23%。
羅氏診斷中國分子診斷解決方案—體外診斷部區域經理段琦先生表示,作為體外診斷和個體化醫療領域的領導者,羅氏診斷一直致力於推動個體化醫療的發展,綜合製藥與診斷的優勢,專註開發醫療差異化治療方案,提供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檢測,提高研發成果的質量和效率,使新的檢測和藥物的研發更為高效。
※精準診斷助力肺癌診療全程管理
※診斷指導治療,精準醫療改善肺癌疾病全程管理
※肺癌患者食療方
※中醫教你如何治療肺癌
※人工智慧技術診斷肺癌及乳腺癌
※肺癌患者化療真的治療效果好嗎
※血液腫瘤標誌物可用於監測肺癌患者的治療結果
※肺癌治療會引發肝損?吃這些葯治完肺癌治肝癌
※肺癌患者骨轉移怎麼治療好呢
※肺癌靶向治療流程圖
※肺癌耐葯機制及臨床診療策略制定
※質子療法:治療肺癌複發的希望
※轉移性肺癌:癥狀,診斷和治療
※中藥這樣可以合作放化療醫治肺癌
※從治未病角度談中醫藥治療肺癌的作用
※肺癌治療新希望——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費招募
※5大趨勢,幫助我們掌握肺癌治療的逆轉機會
※上海抗癌專家薛惠明:中醫治療肺癌 肺癌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肺癌也講究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