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隅良典接到諾獎通知電話的那一刻 | 光影·知識分子

大隅良典接到諾獎通知電話的那一刻 | 光影·知識分子


?大隅良典接到諾獎通知電話




編者按:      


       「光影·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子》推出的全新欄目,旨在用影像真實地反映科學在發展過程中的大小事件、人像或風物。我們將精心選取照片,反映人群中的這些英雄,在拓展人類認知的蠻荒邊界的艱難旅途中,或平淡或傳神的瞬間,智慧之光閃耀,或許不經意間,會帶給你心靈的一顫。


      近期最為矚目的科學新聞就是諾貝爾獎的頒發了,此篇 「光影·知識分子」講述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接到電話、得知自己獲獎的那一瞬間。



撰文 | 劉嘉欣


責編 | 陳曉雪




  



2016年10月3日下午。




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依然在實驗室里工作。工作台上堆放著層層疊疊的文獻,電腦里上映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的直播,那幾分鐘內,全世界都在期待著同一個消息。




那個消息屬於自己。大隅教授表示很驚訝,也很高興。



振奮的氣氛竟然可以這麼平靜地降臨。




自1988年開始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的大隅良典,一直從事生物學基礎研究,此次因揭示了酵母細胞自體吞噬機制而獨獲諾獎殊榮。榮譽背後是一段漫長坎坷的人生。


25年學業長跑



1945年2月9日,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岡縣,父親大隅芳雄在九州帝國大學任工科教授。良典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還有3個哥哥。小時候,哥哥和雄常常買科普書籍給他看,其中,大隅良典最喜歡的,是《動物的歷史》、《空氣的發現》以及法拉第的《蠟燭的化學史》。這些書是他科學興趣的啟蒙。




大隅最初的夙願是成為一名化學家。歷經升學選拔的競爭後,他順利被東京大學化學系錄用。然而當年的他已經認識到在化學領域不太可能有所建樹,於是轉而去學生物。然而,他的研究進程緩慢,鮮有成效。他對自己的這段學業並不十分滿意,感覺「沒做出什麼東西來」。5年博士臨到畢業,由於論文沒有通過答辯,只能繼續為學位再戰兩年。直到博士畢業,已是他在生物學業里的第11年。




博士畢業的他,卻找不到工作。日本科研環境的不盡人意和教職崗位的緊缺,使得大隅良典不得不另尋他路。經導師推薦,他得以赴美留學,跟隨大名鼎鼎的197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傑拉爾德·埃德爾曼,開始了他的博士後生活。




命運交響曲的悲愴之音再次奏響,大牛導師並沒有對他的學術研究有所啟發,相反,他們的研究方向背道而馳。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光」。最大的阻礙在於,他之前的研究一直專註於大腸桿菌,而傑拉爾德的研究偏重發育。猶如再次轉專業,大隅不得不艱難地從零學習。最令他鬱悶的是,在新領域裡踽踽獨行一年半後的自己,對發育生物學依然沒有任何興趣。




大隅和酵母的緣分始於他在美留學期間結識的夥伴麥克·賈溫斯基(Mike Jazwinski)。麥克的研究方向是酵母細胞內的DNA複製,這令大隅十分感興趣,隨即決定加入他的研究,這一決定,從此改變了大隅的一生。這是大隅在生物學業上的第13年。




結束了3年的留學生活,大隅回到日本,在自己的母校任實驗助理。直到9年後的1986年才升任講師。1988年,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實驗室,雖然實驗室很小,最初只有他一個人,後來也只招了兩個學生,但那是他夢想開始的一年。大隅終於結束了學業長跑的25年。





?大隅教授和酵母



方向冷,驚喜多



1990年代初期,很少有人關注細胞自噬,而正是鮮有人涉足的這一領域令大隅非常興奮。他自己坦言「做別人不做的事很開心」,因為未知的領域更廣,可以探索的更多。




大隅良典第一次用酵母誘導實驗的時候,觀察到了細胞的自噬。他十分開心地向周圍的人傳達自己的喜悅:「太感動了,可以一直盯著 (顯微鏡里)那個場景,多長時間都行。」 




據報道,他曾篩選了上千種酵母細胞,找到了15種和自噬有關的基因。這些累積的成果對很多後來的科研者有重大的啟發。




岳振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神經系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幾日前回憶說:「大隅先生為我和像我一樣的許許多多的年輕的自噬『信徒』開啟了一扇門,我們在這個全新的自噬研究領域探索,發現了一座座的『金礦』。」




這也是與自噬相關的論文近年來呈現爆髮式增長的原因。由之前每年不足20篇,增長到現如今的每年4500篇。






?大隅教授接受訪談



不跟風,做自己



「我自己並不是為了做出好的藥物,也沒有直接為社會做出貢獻。」 




「科學就是科學,科學不從屬於技術,」大隅在獲獎後如是說。




大隅良典的一生都在從事非常基礎的細胞活動機制。關於細胞自噬,雖然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但前景很廣闊,對於癌症、阿爾茲海默症和二型糖尿病等等都有潛在的價值。他提倡社會給予基礎研究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因為儘管研究時間漫長,成果看起來不顯著,但對社會整體的科技進步有很強的鋪墊作用。他也鼓勵年輕學者認真做科研,不要太急功近利。




大隅教授的這一席話,給了許多從事基礎科研的青年學者們極大的觸動與鼓勵。不跟風,做自己,也是大隅用一生的經歷給我們帶來的啟發。




參考文獻




  1. 岳振宇,我所認識的自噬之父——大隅良典先生,第一財經 http://www.yicai.com/news/5129711.html



  2. 胖瓜,坎坷的研究經歷!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曾因成績不合格無法畢業,蝌蚪五線譜 http://t.cn/RV2GvTR



  3. 張苗、章咪佳、丁潁鵑,大隅良典的成長故事,錢江晚報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6-10/04/content_3417094.htm?div=-1



  4. 華義,日本新科諾獎得主呼籲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新華社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0/05/c_129311433.htm



  5. 李子,諾獎得主大隅良典的10句話(碩士看了會沉默,博士看了會流淚,果殼網 http://t.cn/RV2GCJS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日科技崛起 | 饒毅談教育 | 陪跑 | 女性 | 井噴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百群直播預告 | 天文學家親自講「給孩子的第一節天文課」
曾經有一個糾錯的機會擺在本屆諾獎評委面前
魯白:與日本比,中國科學的差距在哪兒?
人類壽命已達極限?外星生命以宇宙射線「為食」、科研待遇不平等在加深?
信不信這是科學?——物理學家談人腦的量子奧秘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隅良典接到諾獎通知電話的那一刻
雙十一放假通知.docx
【通知】精通discuz!的小夥伴快進來!
Google Home智能音箱更醒目:主動通知、免提電話和大屏顯示
Houseparty 的模式核心?現在視頻認為是看似不起眼的「通知」功能
Shopee泰國站重要通知,及熱賣產品/熱搜關鍵詞解析
一年一度高校錄取通知書show time開始了,你喜歡哪個?
剛剛,西浦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寄出啦 Offers dispatched for domestic candidates!
【重要通知】火影博人傳+小戲骨都有更新哦!據說不錯~
全靠其通知功能:Apple Watch 挽救一人性命
插件Defluxit:為鎖屏上的通知添加漸變效果
通知!
用別人等通知的時間 抓牢offer
五一 : 重要通知!!!
iPhone 8可追蹤用戶目光:盯屏能關閉通知聲音
一個通知:7號上鋪正在舉辦一場party!
Android 煩人的 WiFi 網路通知能關閉嗎?
大學錄取通知書說大一不準帶電腦,是不是太OUT了?
Sheridan College 停課與罷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