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中國美術報》第38期 域外美術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無論稱他們為工匠,還是叫他們藝術家,以針線或者編織技藝創造出的藝術——纖維藝術,在歐洲和東亞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但這一字眼,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進入了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們的字典。也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藝術織物的生產和纖維藝術的創作才進入了一個迅速增長的時代。從那個時候起,工藝美術師們逐漸開始利用纖維和其他材料的結合,創作出無功能性的、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


20世紀60至70年代是纖維藝術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除了編織技術之外,纖維結構的創建還引入了打結、纏繞、打褶和交錯綁紮等手工藝。同時,美國和歐洲的藝術家還提高了織物的品質,使編織品可以直接懸掛甚至直立。自此,纖維藝術的表現形式包含了二維平面或三維立體、抽象或寫實、具象或幻想的多重屬性。在同時代國際興起的婦女運動對纖維藝術的興起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至今為止許多著名的纖維藝術家都是女性。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纖維藝術的創作變得越來越抽象和概念化。對於纖維藝術家來說,除了對長期以來技藝方面的關注之外,他們的創作更加聚焦在對當下文化問題的解讀和反映,比如女權主義運動、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社會和行為科學等。他們對材料的特性也表現出特別的興趣,比如纖維的柔軟性、韌性和透氣性等。


時至今日,無論在東方的中國還是紡織工業極其發達的西方,對於編織藝術,沒有人會真正感到陌生,因為每個人總有關於自己的母親或者祖母在昏暗的燈光下縫縫補補的記憶。隨著時代的變革和技術進步,曾經被認為只是「手工藝」的纖維藝術,正和這個古老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挑戰」著站在藝術媒介頂端的繪畫和雕塑。在秘魯女纖維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勃扎(Anna Teresa Barboza)的那些美到令人窒息的織物之中,編織的意義完全被升華至藝術中最核心的部分:美學和對現實的回應。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安娜·特蕾莎·巴勃扎懸浮系列之一?纖維藝術

1980年,巴勃扎出生在秘魯首都利馬,並一直在那裡生活和工作,她曾經在秘魯天主教大學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在巴黎現代藝術學校學習設計。巴勃扎對於刺繡和編織的興趣,始於她12歲那年對祖母刺繡工作的觀察,在系統地學習了繪畫和藝術之後,她對「纖維這一媒介究竟能表達什麼樣的觀念」充滿了好奇。起初,她對纖維藝術的探索集中在人體的表達之上——利用針線和編織技術,表現脆弱的人體和外部環境的關係。其後,通過作品《動物家族》(Animales Familiares)系列,她開始利用刺繡的方式講述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描述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和矛盾。然而巴勃扎作品中最為精彩之處,是讓編織,或者說刺繡工藝脫離了技藝和畫框的邊界,並找到描述自然場景的最為詩意的法則。她利用鉤編和針織的手藝,將五彩的線聚合成為奇特的山水景觀,以織物再現了自然的流動性並重新定位了觀者的視角。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動物家族?纖維藝術


這正是巴勃扎的終極追求,用整齊編織的藍色或綠色線描述溪流的蜿蜒徘徊,或者是飛流而下的瀑布,並且它們衝破畫框的限制,在外部空間創建了一個令人遐想的世界。通過這樣的創作實踐,藝術家重建了心中的自然,並讓觀眾的視角展開至全新的領域。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安娜·特蕾莎·巴勃扎懸浮系列之二?纖維藝術


對於巴勃扎來說,一個不能被忽略的事實是:作為人類的我們,已經逐漸遠離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並忽視了發生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的進化。她認為自然的進化每天都在緩緩發生,而為了強調這一觀點,巴勃扎讓自然界中的運動,比如水流和風安靜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她並不僅僅採用了刺繡或者是編織的技術,而是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來讓觀眾體會到運動中的大自然,比如織物「溢出」畫框的處理。「用鉤針和線,並不是單純因為它們很漂亮,我希望建立一種大自然和人力勞作之間的聯繫。」巴勃扎如是說。

藝術家認為,織線表現下流動的線條讓我們更加接近自然,並鼓勵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那個曾經被忽略的自然和它的進化。她作品中湍急的河流和波濤洶湧的海面,很容易吸引住觀眾,促使他們思索織線之下的結構和它所代表的自然進化。


巴勃扎作品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部分,是那些流出畫面的線條。她的山水刺繡沒有被空間所限定,這也和東方藝術中「芥子納須彌」的思想頗有相似之處:畫面之外的空間中,我們可以去思索、尋找每一個不完美的盡頭。再者說,那噴薄而出的織線,不正是自然中野性的表現嗎?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楊曉陽:風骨駿爽,氣韻沉雄
胡竹峰:《霜天帖》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胡秋萍:書法的美與永恆
杭間:中國設計與包豪斯 誤讀與自覺誤讀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孫允珠:肌理細膩骨肉勻,冰肌瑩徹,柔弱無骨
細沙質感肌理,民族風情濃厚,油畫家:露易絲·芬內
俄羅斯藝術家油畫作品的畫面肌理,太迷人了!
刮刀表現的畫面肌理,無與倫比!
旗袍美女: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孫允珠嫩模小清新 高跟黑絲最新街拍,肌理細膩骨肉勻
綠植才是建築表皮最美的肌理
肌理之美 黑色
孫允珠高跟鞋黑絲襪超短裙,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木 肌理
孫允珠: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緻骨血勻,艷為誰紅
老廣州的生長史:歷史與地理織就的城市肌理
面料靈感特輯|國外優秀新銳面料設計,瘋狂的肌理效果,為你的靈感加分!
對於面料肌理的二次再造,來自皇家藝術學院的她有著用不完的洪荒之力!
《創意@肌理》木·肌理
王羲之此帖,高清放大,細至紙紋肌理,真叫震撼
非常棒的動物雕塑,酣暢淋漓的筆觸肌理,形體準確到位
讓光線與肌理編織成生活的風雅
《創意@肌理》原木·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