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竟是一場陰謀!
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竟是一場陰謀!
公元前206年12月的一天,項羽與劉邦在鴻門舉行了一場殺氣騰騰的宴會,但讓人不解的是,使項羽憤怒不已的劉邦竟然擺脫危機、全身而退。對於這一結果,後人常常不理解,認為項羽應趁此時機除掉劉邦以絕後患,多在感慨項羽婦人之仁。那麼項羽真的是因為婦人之仁才不忍殺劉邦嗎?項羽放過劉邦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考量?(圖1 鴻門宴)
項羽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婦人之仁」?我們可以看看他曾經干過的事:為了奪取楚軍指揮權,他竟手刃了上司宋義;巨鹿之戰後竟冷血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這可是二十萬生命啊);在起義過程中多次屠城,大肆殺戮平民;分封諸侯後命人處死了楚懷王;在齊地縱容士兵大肆蹂躪百姓。試問諸位,這樣的人稱得上「婦人之仁」嗎?如果這樣的人也能被稱作婦人之仁,那怎樣才算不是婦人之仁呢,那樣的人還算是有人性的人嗎。由此觀之,項羽絕不是個「婦人之仁」的人。
那麼項羽為何會放過劉邦?這背後項羽到底有怎樣的考量?
首先,項羽集團內部對是否殺劉邦是有嚴重分歧的。項羽最信賴的謀士范增堅決主張殺掉劉邦,理由是劉邦這個人危險極大,將來極有可能威脅到項羽乃至於奪取天下。項羽心裡也清楚劉邦是個隱患,但他與范增最大的不同是自身更具自信,他認為自己有能力掌控局勢,這是項羽不殺劉邦的最根本原因,即:我知道你危險,但我自信能擺平你。如果項羽沒有自信能斗過劉邦,當然會不擇手段的除掉這個隱患。
以上是心理層面,此外還有更重要的現實考量。在項羽看來,主要矛盾是如何徹底解決秦國殘餘勢力,徹底杜絕秦國的重新崛起,而劉邦與自己說到底還是次要矛盾,當時秦王子嬰及秦國宗室尚存,秦國在關中仍有相當的殘餘勢力,徹底解決秦國殘餘勢力才是最重要的。而項羽對秦國是有著深深的國讎家恨的,而且項羽對於強大的秦國也是有恐懼的,他在咸陽大肆燒殺就體現了他企圖通過破壞性手段來打擊秦國,從而徹底消除秦國再次崛起的可能。(圖2 巨鹿之戰)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形勢。此時關中聚集了五十萬軍隊,有沛公劉邦的十萬軍隊,還有魏王豹、申陽、韓王成、張耳、吳芮、臧荼、田都、梅鋗、陳武等各路諸侯的三十多萬軍隊,項羽本身的嫡系部隊只有幾萬人。當初項羽之所以能統合諸侯們的四十萬軍隊攻破函谷關進而壓制劉邦,是因為劉邦進入關中後妄圖獨自吞下勝利果實,命軍隊封閉函谷關阻擋諸侯們進入關中,從而惹怒了諸侯們。現在劉邦主動認錯,態度誠懇、姿態謙恭,如果這個時候貿然殺掉劉邦,諸侯們會答應嗎,難免不會產生唇亡齒寒的心態。大家之所以推舉項羽為帶頭人,不過是為了共同反抗秦國,現在秦國基本被滅,諸侯的離心力必然增加,別忘了,諸侯們可是個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如果山東的諸侯們不滿項羽,雖然當時可能攝於恐懼而不表露出來,可是以後呢?因而項羽不得不估計到諸侯們的態度。
此外還有懷王,劉邦是最早進入關中並降服秦國的人,懷王作為天下盟主在事前曾經許諾「先入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劉邦是有極高的合法性的,如果殺了劉邦,項羽如何向牢牢掌控楚地的懷王交代?如何能平息當時的天下輿論呢?
項羽在咸陽與諸侯們待了長達四個月,在這段時間裡,項羽主持了對天下的分封。此時天下有實力的不只是項羽,不只是楚國,還有趙國、齊國、魏國、韓國等六國的宗室勢力,此外還有司馬昂、申陽、吳芮、共敖、張耳等新興勢力,還有章邯、司馬欣等秦國降將,項羽面對的不只是單單劉邦這一個問題,而是如何協調整個天下的問題,項羽對於劉邦問題必須要置於全局層面來考慮。
項羽在隨後的天下分封中基本有以下幾個目的:徹底杜絕秦國的再次崛起;謀求項羽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確保楚國在各國中的霸主地位。大家要知道,項羽是楚國人,劉邦也是楚國人,他們兩個還曾是並肩作戰多年的戰友關係,在接下來的分封中,項羽必須要大力扶植楚國勢力,封手下大將臧荼為燕王、英布為九江王就是這一體現。而劉邦作為楚人,也是項羽用來牽制其它諸侯勢力的棋子。(圖3 項羽分封后的天下形勢)
殺掉劉邦,項羽將會使諸侯們產生抵觸心理乃至反抗心理,此外還要得罪天下輿論,並且要和懷王鬧僵,楚國力量也會在這一內耗事件中被削弱,最終只會削弱楚國而是其它勢力得利。由此觀之,殺掉劉邦付出的代價極大,尤其是在項羽還未完全掌控天下局勢的時候。
那麼,項羽不殺劉邦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首先,在鴻門宴上,本來與項羽地位平等的劉邦做出了極為謙恭的姿態,充分表明了對項羽天下霸主地位的認可(要知道,這個時候作為天下盟主的楚懷王還在,項羽名義上還只是臣子身份),這對於項羽增強自己的合法性及外在支持,極為重要。
再者,在項羽的分封格局中,楚國人臧荼做了燕王、英布做了九江王、劉邦做了漢王、共敖做了臨江王,親楚國的吳芮做了衡山王,而項羽自己更是以諸侯霸王的身份掌握了梁楚九郡,在這一格局中,楚國佔盡優勢。
我們再來看看項羽分封給劉邦的封地——漢中,漢中位於關中之南,交通閉塞、位置偏遠,這說明項羽清楚認識到劉邦的潛在危險,從而把他放到這一被動位置。項羽又把關中分封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名秦國降將,達到了以秦制秦的效果,而且這三個人能有效地牽制劉邦,同樣,劉邦也能反過來牽制關中,防範秦國死灰復燃,可謂是一石兩鳥。
由此可見,項羽不殺劉邦絕不是婦人之仁的短視行為,而是兼顧著天下全局的細緻考慮。至於今人對不殺劉邦這一決策抱否定行為,主要還是因為結局是項羽失敗而劉邦成功了,由於結果的失敗使人產生了對項羽先前行為的否定態度。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分析歷史,絕不能抱有先認定他是什麼人,再評價他做了什麼事的態度。
那麼項羽為什麼會失敗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他作為分封天下的主導者,主持了對各路諸侯的利益重新分配,這無疑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從而使所有人滿意,他在這一分封中佔盡便宜,但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他也因此承擔了由分封造成的結構性矛盾帶來的受損諸侯們的怨恨,所有利益受損的勢力都將站在他的對立面,如趙王歇、陳余、齊國的田榮、漢王劉邦等。(圖4 楚漢相爭形勢圖)
此外,人算不如天算,大量的偶然因素也是項羽難以掌控的:趙王歇反攻後張耳失敗的迅速,三秦輕易地被劉邦打敗,楚軍主力身陷齊國泥沼,出了個游擊天才彭越,戰神韓信的卓越軍事才能,親信大將英布的反叛,劉邦多次僥倖的死裡逃生等等。除了這些偶然因素,項羽自身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偏激狹隘也是他的致命缺陷,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項羽最終淪為了歷史的失敗者。
※和珅早餐吃珍珠,不愧歷史上最大的貪官
※中國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分家,一個時代因此而誕生
※能為唐朝平定東西南北的戰神,他創造的傳奇無人能及
※蘇軍狙擊手「狩獵」,日本兵連屁股抬起來都會被射中
※三國諸葛亮佩戴清朝佛珠,這個細節被毛主席發現了
TAG:風長眼量 |
※項羽鴻門宴不殺劉邦是錯的嗎?
※項羽鴻門宴上殺死劉邦,能保住霸業嗎?
※為什麼說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這是他最明智的決定?
※項羽鴻門宴為何不殺劉邦?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歷史。
※電視劇又欺騙了你?項羽鴻門宴不願殺劉邦,原因其實很簡單
※劉備靠兩場鴻門宴奪天下,第二場難度超過項羽鴻門宴
※就算項羽鴻門宴殺了劉邦,也註定悲催,因為他的思想有這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