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慕尼黑》?
屠殺一塊切開的麵包
——《慕尼黑》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中,《慕尼黑》並不是非常有名的一部,卻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它沒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樣宏大,沒有《外星人E.T.》那樣童趣,沒有《辛德勒名單》那樣溫暖,沒有《大白鯊》那樣驚悚,沒有《侏羅紀公園》那樣刺激……如果要形容《慕尼黑》,我會選擇「沉鬱」、「寫實」、「黑暗」、「困惑」這樣的字眼。
影片改編自George Jonas的書《復仇:一支以色列反恐小分隊的真實故事》(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故事背景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綁架最後遭殺害的真實事件。但斯皮爾伯格講的,卻是這個事件引發的以色列復仇行動。
這是一個恐怖襲擊之後的復仇故事,充滿了手槍、炸彈、追蹤、暗殺,但斯皮爾伯格把影片處理得非常平實、冷峻。整個電影氣質上更接近一些70年代的作品,例如科波拉的《教父》、《竊聽大陰謀》,西德尼·波拉克的《禿鷹七十二小時》,威廉·弗里德金的《法國販毒網》以及英國的《伊普克雷斯檔案》等等。這既符合了故事發生年代的風格氣質,同時又是營造真實感與歷史感的出色手法。影片攝影師卡明斯基是斯皮爾伯格的老搭檔,他很擅長利用手持攝影、粗糙顆粒效果來製造臨場感和真實感。在漂亮的自然光歐洲外景之外,《慕尼黑》中有大量黑夜特別是雨夜的鏡頭,這些鏡頭猶如黑色電影一般迷離、陰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
看看他的《奪寶奇兵》系列就知道,斯皮爾伯格非常擅長驚險緊張的情節劇,特別是其中的動作場景設計。《慕尼黑》雖然是關於以色列情報機關暗殺恐怖組織的故事,但影片大部分時間並不驚險刺激,甚至有些平淡:沒有特殊的武器,沒有超能的特工,沒有誇張的格鬥或戰鬥場景……幾個像大學教授、古董商、玩具匠人的傢伙去實施這樣一個茫無頭緒的暗殺行動。臨走時,總部財務交代的是不管你幹什麼,花多少錢,一定要留髮票!一股約翰·勒卡雷小說中荒誕的真實感躍然而出。幾場刺殺戲讓斯皮爾伯格處理得各具特色:有的是從街頭跟蹤到家然後主角緊張地,有的是炸彈出意外變成了近身槍戰場面混亂,有的是炸彈威力太大險些危及主角……但所有襲擊的動作戲都不是靠華麗的爆炸、槍戰吸引人,而是那種內在的緊張感。這一點上,《慕尼黑》復現的是斯皮爾伯格早期作品如《決鬥》、《大白鯊》內斂風格。
《慕尼黑》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影片多處利用平行剪輯產生的對位設計。比如一邊是電視上在列舉遇難以色列運動員的名字,一邊是摩薩德在收集襲擊者的名字和照片,鏡頭互相穿插,把遇害者和襲擊者剪輯到了一起——有意思的是,遇難者人數和以色列認定的復仇對象正好都是11位!還有一段,一邊是男主角在神經質地緊張檢查著自己的屋子,看看是否有隱藏的炸彈,另一邊則是同伴炸彈專家在製作炸彈同時拆除屋中詭雷的場景,結果是男主角驚恐地躲進了衣櫥不敢在床上入睡,而炸彈專家則在以為屋中安全之後被轟然炸死。這種對位設計雖然有些刻意,但確實起到了強烈的效果,它把兩種氣氛、兩種感覺置於一起,讓其中的矛盾、不和諧、混亂、無從選擇顯得更為突出。特別是結尾前一段,一方面是慕尼黑慘案中最後也是最可怕的部分:警方向機場的恐怖分子射擊,恐怖分子開始屠殺被綁架的人質,一方面則是男主角帶著回家也消除不掉的恐懼、負罪、茫然在跟妻子做愛。屠殺的慘狀與男主角高潮的吶喊交織在一起,充滿著對死亡的追問,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渴求。
導演斯皮爾伯格身為猶太人,似乎容易讓影片偏向以色列一方。但我並不這樣認為——現在回過頭去看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不是其偏袒以色列人/猶太人(儘管有人認為影片有失實之處),反而是斯氏一貫強調的人道主義。隨著故事發展,男主角及有些隊員一直在質疑行動的合理合法性,質疑復仇的意義,質疑巴以矛盾的根本,質疑人性在種族及宗教衝突中的位置……影片中有一處,男主角和其隊員正在一處隱蔽所休息,不巧碰到了同樣來此休息的巴解組織成員,雙方開始劍拔弩張差點火拚。以色列特工們假稱自己是某歐洲革命組織成員,結果雙方坐在一起聽起了音樂。男主角與其頭目聊天,雙方就猶太人和巴解組織進行了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讓觀眾感到這種世仇真的已經深入骨髓,難以化解。兩人翌日在刺殺現場遭遇,以色列特工不得已打死了巴解頭目。離開時,男主角看著倒地的對手,內心五味雜陳。
對一部電影來說,這個話題實在太大太沉重了,特別是在911之後的美國。斯皮爾伯格在《慕尼黑》中展現的人道主義態度,一方面確實深化了影片主題,讓它沒有淪為一部徒有動作復仇的驚險商業片,但另一方面則模糊了對種族衝突、宗教衝突的思考——有時候,僅僅用人性二字是很難探討清楚問題的。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電影《天國王朝》,同樣是因為難以明確、直接、深刻、大膽地把握這個問題而顯得曖昧和表面化。
《慕尼黑》還有一處不為人注意的對應頗有意味:影片一開始,是一位以色列運動員在切麵包,緊接著就遭到了恐怖襲擊;到結尾,男主角邀請他的主管到自己家去吃飯(台詞中的「break bread」原意是基督徒一起掰麵包吃飯,後來引申為請人吃飯),主管因為男主角不願回到以色列而拒絕了。鏡頭拉遠,背景正是紐約的世貿雙塔!各個宗教中幾乎都有分餅而食的友愛教導,但這個世界並未因此更加和睦。有時候,空泛的人性、友愛並不能解決問題,不過對人性的追問始終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在這個角度上,我仍然覺得《慕尼黑》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如果英法所在的板塊繼續分裂或合并,英吉利海峽隧道會如何?
※工作被效率更高的機器搶了是什麼體驗?
※讀完漢譯世界名著哲學全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汽車「輪轂」的樣式是如何設計的?
※如何評價高洪波辭職?
TAG:知乎 |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海洋奇緣》?也許迪士尼
※如何評價電影《後會無期》?
※如何評價范冰冰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
※漫威公開電影《黑豹》劇照,請問黑豹呢?
※如何評價「鷹眼」在漫威系列電影中的作用?
※影視|丹麥電影《狩獵》
※毒藥影評|電影《大唐玄奘》:黃曉明演不了玄奘?去看看呀
※斯蒂芬-金《黑暗塔》拍電影后又要拍美劇
※《蝙蝠俠》電影劇本被批 華納:無所謂!
※漫威電影《奇異博士》觀後感+影評(不含劇透)!
※什麼情況?大本或辭演《蝙蝠俠》單人電影
※電影推薦 《情書》
※《仇富者聯盟》第二話,拍電影你認真的嗎?
※《奇異博士》熱映,你知道漫威電影的觀看順序嗎?
※搞事情!動畫電影《蝙蝠俠與哈莉·奎因》新預告公開
※好聽!電影《雪山中的風鈴》主題曲
※電影編劇狀告迪士尼:《瘋狂動物城》全都是抄襲
※與《阿凡達》一較高下?漫改電影《星際特工》成法國最貴電影
※大導演李翰祥為什麼兩拒翻拍《紅樓夢》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