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中國美術報》第38期 藝術教育

【編者按】2016首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年度大展於8月26日至28日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此次展覽以全國十大美術院校學生作品為主,同時包含了綜合類大學、師範類大學藝術專業學生作品,覆蓋了全國逾百所院校,集中展出了300~500位在校生及畢業青年藝術家的1000餘件作品,類別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攝影、雕塑、裝置、陶瓷、綜合材料等多種門類,可謂是近幾年來藝術專業學生的一場盛會。在千餘幅作品集中展示於同一展廳之時,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會被凸顯放大出來——學術性不強,商業性卻被釋放出來,學院藝術教育所堅守的創作理念與學術追求沒有完全展現出來。那麼,在學院與社會之間,創作與市場之間,年輕的大學生們該如何選擇?學院教育又該如何直面這樣的尷尬?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蕭智仁(廣州美術學院)? 夜謐? 紙本岩彩? 200cm×136cm? 2016年

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丁方


首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年度大展於8月26日在山東青島開幕,展場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成交頻頻、氣氛熱烈。但有識之士也敏銳地提出問題:整個展覽缺乏整體的精神品格和鮮明的學術導向,只有小情調的涌動與自我個性的渲泄,基本上停留在對當代藝術形式探索的層次;而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則顯示出理想的匱乏與價值的缺席,更有學者專家指出,它客現反映了我國當代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當代高等教育正在發生巨變,其首要標誌是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簡稱為「雙一流」建設。在這裡,高等藝術教育作為「雙一流」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很大的一塊是與藝術創作對接的。美術創作以個體表現為主,是藝術教育中靈魂工程的體現、時代精神的呈顯、民族文化自信的展示,但這方面我們究竟如何呢?結論應該是乏善可陳。2015年5月全國文藝創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對我國文藝創作現狀(當然也包含美術)提出批評,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說我們的文藝創作現狀是「只有高原、沒有高峰」,這一批評刺痛了業內人士的心。其中原因不言自明,這個時代以經濟發展為主旋律,大家都奔錢去,追逐個人名利是天經地義,因此,普遍缺乏精、氣、神成了時代病,就更不用說什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情懷了。


近些年國際學術界達成共識,為保證藝術對於人類社會審美、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廣「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是首選教育方式。什麼是「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它從狹義角度看,是文藝復興時代文藝的專業研究,從廣義上來講,是修復人性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自從啟蒙時代與工業革命以來,冷戰的割裂與資本的擴張,使人們遭受雙重異化的磨難與痛苦,它不僅在發達國家大為肆虐,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各行其道;在中國,這種異化的負能量趁機在改革開放期間急速膨脹,它們往往是以一種怨恨或粉飾的形式出現,其後果是鈍化知覺、荼毒社會。所以,時下的美術展覽——無論是國家政府主辦,或者是一些民間自發或商業目的展覽,都比較浮淺平庸;雖然貌似展示技術精益求精,但在整體氣象上與時代要求極不相稱。

我們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念必須放在一帶一路的全球視野,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高度,去予以闡釋和踐行,作為藝術創作者,絕對不能僅待在都市裡把玩自己的小情調,或者是為獲獎而急功近利地進行創作,我們應該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積極尋找中華民族歷史之根,來使我們創作符合大時代的要求。


一般而言,「文藝復興」被學術界視為歐洲的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即15~16世紀興盛於義大利、後擴展到西歐的一場文化復興運動。從表層看,「文藝復興」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但實質上,它是一場「創新」遠遠大於「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理念伸引到當代中國,特指一種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學者型藝術家,其中最為重要的特徵是跨界的學科建設與研究,強調不同學科間的融會貫通。研究性綜合大學不能把目光只限於培養馬上就能產生社會效益的應用型人才,而應目標長遠,全力培養一種知識結構打通文、史、哲,涵蓋全部自然/人文學科的綜合性人才、文藝復興式人才、百科學術式的通才,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國家未來文化事業的棟樑,才能高瞻遠矚、把握全局。15世紀義大利著名藝術家阿爾貝蒂在其著作《論繪畫》中明確提出,「藝術家與畫匠之間本質的差異,在於是否具有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並且運用於創作構思」,他因此強烈呼籲畫家廣泛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鼓勵他們與博學之士交朋友。這一主張不僅成為當時的主導思想,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西方的藝術教育體系。在15世紀佛羅倫薩,由此孕育出一大批星光璀璨的藝術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安吉利柯、吉貝爾蒂、布魯列斯基、阿爾伯蒂……他們不僅是畫家、建築師、雕塑家,更是富有思想性的學者,恰恰在這些大師身上體現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人類總體文化成果,其光輝一直輻射到今天。


以這樣高度反觀國內高等藝術教育,亦存在諸多問題:長期以來專業藝術教育側重於對物象客觀形態的認識與描寫。在教學中的直接表現就是「技術主義」至上,專業教學仍是側重於具體技巧、方法的傳授。既沒有全面的課程結構設置,也缺乏以人文科學為主導的教學研究,如此形成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偏頗一方的缺陷。時代需要高水平的藝術家,也呼喚富有人文情懷和創造性的藝術家出現。這種呼喚隱隱昭示出一條創新思維道路:參照歐洲文藝復興的物質及精神資源,結合我國歷史文化根源,呼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精神對當下藝術教育及人才培養極具警示與啟迪作用。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首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年度大展現場,該展覽以博覽會的形式呈現,買家可以在現場直接購買作品


歐洲文藝復興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全面的復興運動,從人類文化的發展史看,歐洲文藝復興是向傳統學習、從傳統吸取智慧、「返古開新」的一個典型案例。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高度看: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之道,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中國文藝才能更好地繁榮起來,同時為中國高等藝術教育迎來一個發展和變革的好時機。


中國近年來多次引進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2012年國家博物館「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中央美術學院在其美術館舉辦過兩次和文藝復興相關的展覽,分別是2010年的「盧浮宮藏義大利文藝復興珍品展——愛德蒙·德·羅契爾德收藏」,2011年的「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眾多西方經典雕塑、繪畫、工藝品等藝術珍品在中國展出,反響熱烈,並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種將世界優秀文化資源引進來的創舉為我國在藝術方面提供了物質參照與精神索引。

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湯一介曾說:以歷史的經驗預測未來,21世紀初是中國文藝復興的前夜。走向世界的中國如何重塑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重新確立自身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尊嚴,才有可能找迴文化自信。中國的「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不是簡單地在西方几百年前的道路上亦步亦趨,而是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引進和吸收外部的優秀文化資源。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陳明:歷久彌新的壯麗畫卷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沐之:傾瀉而下的浪漫 撕裂肌理的溫柔——安娜·特蕾莎·巴勃扎和她的纖維藝術
楊曉陽:風骨駿爽,氣韻沉雄
胡竹峰:《霜天帖》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丁方:中國當代藝術缺乏一次真正的「尋根之旅」
丁方:通过「东方文艺复兴」获得国际话语权
肖鷹│丁方:繪畫的理想堅守
教你製作、肉餡蒸蛋、燉雞蛋、魚香雞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