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張大千《落日漁樵》

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此幅作品系現藏家於1993年直接得自章伯鈞之女公子章詒和。據章詒和致藏家信中所述,上世紀90年代,其母親李健生欲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會,共需要籌措20餘萬元資金(章伯鈞子女家屬出資20萬元,為章伯鈞夫人李健生在其家鄉河北省懷安縣建立李健生教育基金會。曾經《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政協報》、香港《文匯報》刊出),因而不得不將拱璧之珍出讓他人。此幅張大千青綠沒骨山水在文革中因寄存於故宮博物院得以完整保存。出讓時,章詒和曾請國家級專家評估,經協商,雙方最終以18萬成交。(參考資料:1993年《章詒和致現藏家信札》)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大千先生這件沒骨青綠山水,畫法極少,故珍貴,從前一直在我家收藏,張懸。58年反右之後,父親懸掛此圖,常常靜坐凝視。—章詒和

張大千此圖得之於北京大藏家的後人,我曾承諾不述其名。該圖系清朝紙,無上款,為我酷愛之物。它集美術與好文章於一身,與我廝磨多年了。長懸恐有損而不忍,且又忍不住常擇適當位置,藉夕暉斜照此圖而細品。它孕意含詩,動我心魄,又使我難以言傳。趣味,只能由人的心去契合,畫家潛心作圖時為一心儀,百千觀賞者,為千百種心儀,我有何詞,皆屬自說自話耳!

常聞紅綠不經看而易於流俗,難駕尤在山水。此圖通幅紅得耀目,綠得發亮,當目巨岩古寺與遠山相映成輝,中間大片留白巧為湖之浩渺,水之靜韻。小徑拐角處,一漁翁,一樵夫,正擦肩,欲作語,二者盡佔五尺圖軸的方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精製於遠山天穹銜接處,可隱隱見一抹紅暈,自謂毫髮三千,年屆37歲的張大千,實在是細膩如絲呵!丹青繪事的技巧,我不知就裡,據張大千自述,「南朝之張僧繇法,清三百年,遂成絕響,予二十年,心追手寫」。我觀此漁樵圖,當行良用,非他莫屬。知大師此說,非為戲言,而情景交融,以暖色發冷峻,表亮麗通曠古,似有未盡之意,溢於圖外。有人說張大千聰明善繪,我欲恭聽,竟無他言,亦無趣苟同。善技藝而機巧者,豈能成乎?常說書畫同源,又聽先讀書再作畫之論,其道深矣!

張氏以「有時自發鐘盤響,落日下見漁樵人」收筆,不知「有時自發鐘盤響」之句源自何處,凝神於「自發」二字,眼觀鼻,鼻觀心,默然許久,移椅離座倚窗,注視著庭院中一動不動的玉蘭葉子,啊!它果真不動嗎?噫嘻!源自何處以及鐘磬是否自發已不重要,我讀此圖且又耳有所聞,便自喜自怡。—潘亦孚

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漫長的告別式,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張大千《落日漁樵》

漫長的告別式

章詒和與她家中的書畫珍藏

樊糕/文

人的幸福或不幸,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不能清楚地看見將來。

50年代初,從香港遷到北京不久的章伯鈞一家住在東吉祥胡同10號,一棵高大楊樹掩映下的大四合院。一天,母親帶著章詒和去看戲。戲台上的尚小雲載歌載舞,露出雪白的雙臂,太美了!小姑娘章詒和驚呆了。一齣劇場,她就高舉雙臂,對母親說:「小愚什麼時候也能有小雲那樣的胳膊就好了。」母親笑道:「你的胳膊要像他就糟糕了。」「為什麼?」「他是個男的,演的是女人。這叫男旦。」「我喜歡男旦!」小姑娘的大叫引得路人紛紛回頭……

沒過幾年,反右開始。身兼民盟中央副主席、交通部長、《光明日報》社社長等職的章伯鈞和儲安平、羅隆基等三人成為新中國頭號右派被打倒。

1979年秋天,因反革命罪坐了十年牢的章詒和平反出獄。此時的她已經不太會與人交流。回京後,母親在王府井東來順設宴慶賀。席間,章詒和一言不發,連笑都不會,只顧悶著頭獨自吃完六盤羊肉片。她聽到親友中有個老公安低聲解釋:「關久了剛放出來的人,都不會說笑,以後會好的。」母親不時在用餐巾紙偷偷抹淚。

那一夜,祖孫三代同睡一張硬板床。東吉祥胡同10號的四合院當時住過的另一位戶主是中央領導萬里。夜深了,章詒和與母親難以成眠。從地獄回來的人要把這十年里人間發生的一切問個明白。第一件事,就是父親的死。母親所說的每一句話,章詒和都牢牢刻在心裡,發誓要記到她死。

恢復正常工作的章詒和主要從事戲曲研究,每周五天泡在北圖,中午速食麵對付。2001年退休後,章詒和開始專心寫作。《伶人往事》的第一篇,就從少女時代陪母親看戲的情景開始。在往事中沉陷,往事里哭,往事里笑,是章詒和筆下最常見的狀態。如今,她在新浪微博粉絲將近60萬,主要是因為那本轟動華人閱讀世界、後來被列為禁書的《往事並不如煙》。微博的個人說明是:「獨自度日,無家無後,只會講老故事,講完就去死。」其實,她是有個女兒的,但是關係僵硬,形同陌路。

十年的牢獄生活,章詒和從一個知書達禮、天真而富於幻想的大家閨秀變成了一個性格激烈、滿懷怨恨的人,一個自判有罪的醜惡的人。剛入獄時,她懷有身孕,女兒出生後即被帶出監獄。後來,她學會了像潑婦一樣罵人,打架,偷東西。為爭取立功減刑,她曾經接受管教幹部的任務,和其他犯人一起監聽一名女囚的反革命言論,後者被判槍決。獲釋的幾個月前,苦等了她十年的丈夫突發胰腺炎,死在她的懷裡。被宣讀無罪平反那天,面對滿屋子的公檢法,章詒和拒不說出「感謝政府感謝黨」之類的話。

但有些話她一定要說。為了那些話,她決心用盡自己的餘生。

有人批評章詒和的書里毫不掩飾對從前貴族式生活的迷戀和讚美,她不予理會。作為最後的貴族,她在監獄裡經歷了十年常人難以想像的非人生活,除了馬桶里撈出來的東西,別的什麼都吃。《往事並不如煙》是一本讓無數讀者為之震撼的書。除了靈魂的撕裂和滿腔的怨懟,裡面的許多人和事物,又都在灰暗的世界裡泛著柔光,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的夢。章詒和試著用自己的生命寫出這世界的好與壞。

對章詒和畢生影響最大的是父親。他不僅造就了女兒的人格與品位,而且在她面前展開了一個理想國,足以與悲慘人世的全部醜惡相抗衡。章伯鈞夫婦雖然收入不低,但為人慷慨大方,經常接濟親友,自己生活卻很節儉。共和國部長的花銷除了收藏字畫古玩,就是招待朋友同事。每當家裡高朋滿座,章詒和只能躲在玻璃隔扇後面偷看偷聽。史良、沈鈞儒、儲安平、羅隆基、胡愈之、周新民、吳晗、閔剛侯、許廣平以及柳亞子、齊白石、梅蘭芳、馬連良等人都是父親的座上賓。他們各自的風采和個性印在小姑娘的心裡,完全迷住了她。被捲入政治風暴中心後,涉世未深的章詒和見識了什麼叫人格與氣節,也領略了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儲安平、章伯鈞、羅隆基等先後含冤死去。羅隆基沒有子女,平反後親戚到北京拿走了政府歸還的藏品,卻不要他的骨灰。那一幕讓章詒和覺得悲涼入骨。

寫作很痛苦,常常是淚流不止,但它是章詒和活下去的支撐。她的所見所聞,有生之年都寫不完。

同時,她還在做另一件重要的事:處理父親留下的字畫。

章伯鈞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字畫古玩。作為開國功臣,剛剛被劃成右派的幾年,房、車、警衛、保姆、廚師等基本待遇還保留,也有了更多閑暇研究字畫,翻閱古籍。到1966年,他所藏字畫約七千件,古籍二十萬卷,加上豐富的近代史資料和外文圖書,可以開個陳列館了。儘管這樣,賦閑在家的章伯鈞心中苦悶依然難以排解。一天,他忽然興起,要讓女兒學習書畫。正是這一決定,讓章詒和有機會結識了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張夫人潘素教她學習國畫,兩家結為至交。身為前朝遺貴,一代名士張伯駒閑雲野鶴,寵辱不驚,他的風度作派,潘素善良熱忱的待人接物,成為章詒和一生的美好回憶。張伯駒在書畫收藏方面曾經富可敵國。夫婦二人有時會散步來章家串門,聊天,章詒和得以親耳聆聽兩個大右派談品鑒收藏,說書畫界的各種人與事。從張大千到齊白石,從劉海栗到徐邦達,……章詒和最早的啟蒙,起點之高足以讓任何書畫行內的從業者羨慕。

章家的藏品在文革中悉數被抄,到了80年代,經母親李健生數次交涉,加上鄧穎超出面,才算「落實政策」拿回了極少數。今天,父輩們留下的這些家傳要進入藝術品拍賣、交易這種帶有審美性質的商業活動,其間的文化得失,章詒和很難判斷。而她本人,雖然「也從心底淡化了對文化的眷戀,只渴望在生命之尾做最後的逍遙遊」,但要放棄那一件件經歷了浩劫、陪伴過生死的遺物,心緒和情感是複雜的。2011年,為《鄭板橋行書三段手卷》,她寫了《吐盡平生冰雪腸》一文刊於《南方周末》,深情地細說這幅作品在她家的經歷以及父親對它的喜愛。那件拍品後來以4000萬元價格成交。

這幅張大千的《落日下見漁樵人》也是章伯鈞的心愛之物,1966年被抄家後在故宮博物院存放了十多年,為籌建父親的基金會,章詒和1992年底將其轉讓出去。她說:「大千先生這件沒骨青綠山水,畫法極少,故珍貴,從前一直在我家收藏,張懸。58年『反右』之後,父親懸掛此圖,常常靜坐凝視。」作為仿石濤的第一高手,張大千這幅山水已經不是模仿,而是與石濤進行了一次接力。畫中的漁樵二人漸行漸遠,意境幽遠深邃,畫法現代而又不乏古意。只是今天,很難了解這幅畫觸動了章伯鈞心中的哪一根弦。雖然章詒和轉讓此畫意在「將父母之物,用之於父母」,但由於種種原因,事情最終並沒有做成。父親的右派帽子至今也沒有摘掉。故居所在的南鑼鼓巷與什剎海一帶,是北京文化觀光品牌的推廣重點,齊白石、段祺瑞、孫中山、梅蘭芳、田漢……這些名字都成了地圖上標註的名人故居,但沒有章伯鈞、羅隆基或張伯駒。

把這個世界看透,把人性看穿,賦予了章詒和文字激越而悲愴的基調。面對藝術的消亡,藝術的大眾化、商品化,目睹傳統文化無可挽回的衰落,她心中的感受難以形諸筆端。在《伶人往事》里,她引用了台灣學者王德威在《後遺民寫作》里所說:「他們已經明白現代所帶來的衝擊是如此的摧枯拉朽,遠甚於改朝換代的後果。民國時期,寫作者們站在一片龐大的文化、精神廢墟上,憑弔成為時代的文化氛圍。」章詒和的寫作和書畫處理也是一種憑弔,是向這個世界告別的儀式。雖然,她公開表示這個世界不值得留戀,但似乎還是要借告別的機會作最後一次親近。對她來說,明天會來,但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史良、張伯駒以及馬連良這一輩人永遠消失了,以後也不會再有。收藏家很多,藏品也是極好,但沒有一個人會像張伯駒。媒體界的能人永遠不缺,但再好也不是儲安平。

「以文物的聚散看政權之更迭,既是有趣的故事,也是慘淡的歷史」。這句話也是章詒和心境的寫照。只是把玩著字畫,一步三回頭的告別也被不知不覺地拉長。這般留戀,算不算慘淡心境中的餘燼微光?

款識: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下見漁樵人。乙亥(1935)九月,仿僧繇筆,蜀人張爰。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工筆畫《榮寶齋花卉畫譜》珍藏版!
《榮寶齋珍藏繪畫題跋·揚州畫派》
西漢竹書版《老子》,北大珍藏
《王者榮耀》王者大神珍藏的圖片,看完太揪心了
圖說:哈佛圖書館裡珍藏的中國老照片,揭秘中國悠久的藝術文化!
漫畫珍藏版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珍藏:手機版《草書符號大全》
海外遺珠:日本柳氏珍藏的中國珍寶
珍藏《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翰林院,竟被清軍燒毀
10張絕版珍藏老照片:張國榮與羅家英比腿毛,拉登和家人出遊
歷代名家畫松大全,請珍藏
宋 王詵《漁村小雪圖》手卷欣賞——珍藏版
楊麗萍豪宅「月亮宮」和她珍藏的翡翠曝光,美輪美奐!
頌齋珍藏∣孟鴻光《隸書節臨曹全碑軸》
美國圖書館珍藏的舊中國的上色照片!
吳冠中插畫珍藏版《聲律啟蒙》,讓朗讀更具有美感!
珍藏版攝影欣賞:20歲的瑪麗蓮·夢露,全世界的女神!
白话《道德经》——(珍藏版)
答應自己 永遠珍藏的美文(中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