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諾獎科學家啥模樣 三幅「素描」帶你認識他們
梶田隆章和小柴昌俊
田中耕一
中村修二
為什麼日本科學家這10多年能如此被諾貝爾獎青睞?
通常日本人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內斂的,至少在外人看來,他們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
但記者發現,這些獲得諾獎的教授們,都不算是四平八穩的好好先生——有的,年輕時候的簡歷很難看,成績墊底、掛科;有的,得獎的時候還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宅男,人生幾乎沒有亮點;也有的,得了獎也不笑,「我就是憤怒」……
記者選了其中幾位獲得諾獎的教授,通過速寫的方式,給大家看看這些大咖都是什麼樣的人。這不是一碗「雞湯」,要給學生或者科研人員多少啟示,只是我們想把這些獲獎者生活中真實的、甚至是有點囧的一面,分享給大家。因為科學家保有自己的稜角,也許是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素描一:
他每年穿著禮服
等了諾獎十五年
雖然今年有日本媒體說,日本拿諾獎拿得手軟,得獎科學家不一定上得了頭條。但本報記者的同事是大隅良典東京大學的校友,今年生物學獎公布當天,她第一時間翻譯了日媒的報道,「日本人很重視的,首相馬上給先生打電話了。」
在本世紀初,得到諾貝爾獎是日本國內天大的事。
旅日學者俞天任介紹:「21世紀初,日本從文部省到各大學研究所,以及各大傳媒都有一份『有可能得獎人名單』,上面有人名、家鄉、單位、所做工作甚至畢業的小中大學的各種信息,做好了全部準備,等瑞典那邊一發表,日本這邊臨時特別節目就出來了,內容還特別充實。」
每年諾獎時節,這些老牌牛氣科學家,都會正襟危坐地等著。
東京大學的小柴昌俊教授,主導建設了觀察中微子的超級神岡探測器,並在1987年首次成功地觀測到了中微子。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成果絕對是諾貝爾級別的,小柴昌俊自己也這麼認為,所以,整個上世紀90年代,每年諾貝爾獎公布時,老爺子都會穿上禮服坐在家裡,和媒體一起等好消息。但一年又一年,就是沒有聽到主持人說出「Masatoshi Koshiba」(小柴昌俊英文名)。
直到2002年,61歲時發現中微子的小柴教授已經等了15年,諾獎評選委員會終於想起了他,把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他。雖然晚了點,但獎還是來了。
素描二:
他太沒名氣
資料庫里也找不到信息
不過,等了15年的小柴教授只熱鬧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日本人民暫時冷落了。因為第二天諾貝爾化學獎,又頒給了一個日本人——田中耕一,他開發出了一種鑒定生物巨量分子質量的方法。
結果資料庫里沒有這位科學家的資料,日本人翻了個底朝天,才知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諾獎獲得者,是島津製作所的工程師,大學本科,上學時還因為德語成績不及格而留了一級,43歲時還是個無名工程師。
說到43歲這個年紀,對今年獲獎的大隅良典來講,也很特別。
讀本科時,大隅想成為一名化學家。歷經升學選拔的競爭後,他順利被東京大學化學系錄用。但是讀著讀著,他開始認識到自己在化學領域不太可能有所建樹,於是轉去學生物。終於在生物學業進程到第13年的時候,大隅良典接觸到了酵母,他就是因為用酵母誘導實驗,觀察到了細胞的自噬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7年大隅良典回國擔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晉陞為講師,兩年之後成為助理教授才得以開展獨立研究,此時他已43歲。
大隅良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自噬,1992年首次觀測到自噬現象,到現在都已經24年了——劉偉說,老先生也是每年都等,大隅良典說:「我就是一個倔強的人。別人沒有興趣的東西我來研究看看。」
素描三:
得了獎還眉毛倒豎
他說憤怒就是動
不同於大多數諾獎得主一臉笑意,日本人中村修二好像總是很生氣。即便是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後的照片,他也是眉毛倒豎、眼神堅毅。
他沒有否認自己是「有頭腦的不高興」,「憤怒是我全部的動因,如果沒有憋著一肚子氣,就不會成功。」
在獲得諾獎前,中村修二在日本很有名。
他在日本出名的時候還不是教授,是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草根技術員。當時他也不是因為科研出名,而是為了後來得諾獎的藍光二極體的發明,跟僱主開撕——錢拿少了。
中村的發明,給日亞化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據說有一千多億日元。但是中村拿到的獎金卻只有兩萬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只有一萬五千人民幣左右。
日本的企業文化也是講求論資排輩,也許大多數人都選擇忍氣吞聲,但是中村就不幹。
日亞化學的說法不一樣。雖然專項獎金確實只有兩萬日元,但是在薪水和平常獎金方面給中村的照顧,已經使他比同事們多收入大約6千多萬日元。而且中村出名後根本不上班,成天海內外到處跑,差旅費都是公司出。
中村不服這口氣,一跺腳去了美國,在美國還和老僱主接著掐,打起了官司。結果後來中村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日亞化學仍然耿耿於懷,就是不肯和中村修二和解,說他「吃裡扒外」。(章咪佳)
※美國國務院:第2輪敘利亞問題談判將舉行
※美國大選迎最後一場辯論 特朗普與共和黨關係惡化
※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 蟲口奪糧這場鬥爭從未停息
※「行萬里路」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原來蝦是這個味道 10歲白血病男孩的這句話看哭了不少人
TAG:大河網 |
※瘋子科學家的freestyle:花樣坑孫子
※Cell Stem Cell:科學家找到維持皮膚幹細胞功能的兩個蛋白質「守衛」
※群主請報名 | 科學家爸爸怎麼搞定「熊孩子」?
※為什麼數據科學家偏愛Python
※黑色漫畫《螳螂》我說科學家你si不si傻?
※不同學科不同闡釋 七位科學家談「aging」
※為什麼數據科學家偏愛Python?
※王立銘:重度kindle用戶與科普寫作愛好者 | 科學家與書
※Science:科學家首次模擬出關鍵視覺蛋白的特殊行為
※Science:科學家在小鼠身上「種出」了人類肝臟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發現調控幹細胞多能性狀態轉換的關鍵因子
※科學家發現trappist-1比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古老
※Oncotarget:重磅!科學家鑒別出肝癌的天然抑制蛋白
※新突破:中國科學家連發四篇 Nature 和 Science!
※Mol Cell:科學家發現不需要E3連接酶的泛素化過程
※Facebook首席科學家解釋為何AR才是未來
※拷問饒毅:不喜歡看什麼書? | 科學家與書
※Nature Methods:中國科學家發表基因編輯新成果
※Sci Trans Med: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實現骨骼的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