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人類的求知慾望總是驅使著我們去探知這個星球上最極端的事物,自然界中 " 最大 "、" 最小 "、" 最重 "、" 最快 " 等話題最為被人津津樂道。人們也樂於做出個評比,來選出哪些是自然界當中的 " 天字第一號 "。今天我就帶大家來探秘誰才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

打開搜搜引擎,輸入關鍵詞 " 世界上最毒的蛇 ",恐怕你會得到兩個不同的答案。 Hydrophis belcheri 貝氏海蛇 (貝爾徹海蛇) 和 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內陸太攀蛇,國內外諸多網站及書籍都分別有稱其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那麼這兩種蛇又該如何才能分出個高下呢?


想要知道誰是世界上最毒的蛇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這個 " 最毒 " 是怎樣評選出來的。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毒理學上關於毒性強度的實驗及統計。


表示毒性強度的統計量有多種,例如絕對致死量(LD100 ?)、半數致死量(LD50)、半數致死濃度(LC50)、最小致死量(MLD)和最大耐受量(LD0)等。通常半數致死量(LD50)及相應置信區間是作為劑量 - 反應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統計量,因為其最敏感也最具有代表性(S 曲線的近直線部分,正態分布的中間部分)。需要說明的是,LD/LC 後面的數字應為下角標。


半數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指的是能夠引起試驗動物一半死亡的最少毒物 / 藥物劑量,通常用藥物致死劑量的對數值表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是能導致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所以 LD50 的數值越小,其毒性越大,即毒性與 LD50 數值呈反比。實驗動物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所以 LD50 的數值也是相對於小鼠的。

通常用在測定蛇毒 LD50 的接毒途徑有皮下注射(SC)、靜脈注射(IV)、肌肉注射(IM 或 IC)和腹腔注射(IP)四種。這其中,皮下注射的結果最接近於蛇咬傷的真實情況,故成為最常用的接毒途徑。 現在劃重點!同一毒物,同一劑量,如接觸途徑不同,則引起的毒性反應也不同。有鑒於此,在說明某種毒物的劑量時,也必須同時說明接毒途徑。因此,不同接毒途徑測得的 LD50 數值是不可以橫向對比的


理解以上紅字部分,下面我們來正式認識一下兩位候選者。


首先要介紹的是大名鼎鼎的內陸太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2011 Tom Charlton via.http://calphotos.berkeley.edu/cgi/img_query?enlarge=0000+


? 內陸太攀蛇僅分布於澳大利亞人跡罕至的內陸地區, 體型較大,平均全長可達 2 米,最大記錄可達 2.5 米。 體色黃棕色或橄欖棕色等;背鱗前緣呈深褐色或黑色,連綴成斑駁的橫紋;腹面黃色散以褐色斑。非常有意思的是,內陸太攀蛇頭部顏色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在寒冷的季節,頭部顏色會變深,呈深褐色或黑褐色等以吸收更多的熱量;而在溫暖的季節,頭部顏色會變為橄欖黃色,以避免吸收過多的熱量,這種體色隨季節變化的現象在太攀蛇屬的另外兩種中也有體現。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內陸太攀蛇分布圖 v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Fierce_Snake_Range.jpg


內陸太攀蛇在野生狀態下幾乎只以小型嚙齒動物為食,尤其是 Rattus villosissimus 佔了它絕大部分食譜。它們是高效的鼠類殺手, 常常穿梭在鼠道及地面龜裂的縫隙中尋找獵物的蹤跡, 毒液也演化得對哺乳動物更佳有效,它們在捕食的時候不會像其他蛇那樣注射毒液後鬆口,強烈的毒液幾乎可以使獵物立即喪命。經推算,如果有人被內陸太攀蛇咬傷,那麼留給他的時間不超過 45 分鐘。好在它們生存在人跡罕至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再加上其性情較為溫和、羞怯,故極少發生咬傷事故,至今也沒有報告過被這種蛇咬傷的致死記錄。最近的一起咬傷事故發生在 2012 年,一位 17 歲的少年被他非法飼養的內陸太攀蛇咬傷,好在澳大利亞處理蛇傷經驗豐富,在最短時間內注射完多價抗蛇毒血清後這個幸運的熊孩子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這種小老鼠是內陸太攀蛇的主要捕食對象。via.Rattus villosissimus


??????


下面來簡單介紹下貝氏海蛇Hydrophis belcheri,為什麼說簡單呢?因為對於它的介紹實在是太少了。這樣講吧,網路上及各種書籍中能夠搜到的疑似貝氏海蛇照片不超過 5 張,在 Google 和 Bing 搜索出的照片絕大多數都是扁尾海蛇屬 Laticauda 的物種。目前能夠確定的照片僅有下面這張貝氏海蛇的正模標本照。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貝氏海蛇 Hydrophis belcheri 正模標本照


? 貝氏海蛇棲息於新幾內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域,體色呈灰色,背面約有 60 道深色橫紋,中段背鱗 34 行,全長約 1 米左右。種加詞 belcheri 的詞源來自於正模標本的發現者 愛德華 貝爾徹爵士 Sir Edward Belcher。


很久以前我們就從電視、書籍上聽說海蛇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類,因為在海水中獵物一旦逃脫便無法再靠氣味尋覓到它,所以海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獵物斃命,這就要演化出比陸地上蛇類更為劇烈的毒液。好在海蛇的前溝牙比較短小,張口角度也較陸生的眼鏡蛇科小得多,加之溫順的性格也較少有傷人報告。


用數據說話


現在即將揭曉謎底啦!先來看一下兩種蛇的 LD50 數值。


內陸太攀蛇在皮下注射的 LD50 為 0.025 mg/kg,排毒量約為 44.0-110.0mg。


貝氏海蛇在肌肉注射的 LD50 為 0.155 mg/kg


之前提到了,LD50 數值越小毒性越大,但是必須要進行同樣接毒途徑的橫向比對。貝氏海蛇目前僅有肌肉注射下的 LD50 無法與內陸太攀蛇的皮下注射數值進行橫向對比,那就讓貝氏海蛇先於別的蛇類做一個對比。Aipysurus laevis 光滑劍尾海蛇 的肌肉注射 LD50 為 0.09 mg/kg;Hydrophis melanosoma 黑環海蛇的肌肉注射 LD50 為 0.082 mg/kg,單比較這兩種的毒性便已超過了貝氏海蛇,所以 " 世界第一毒蛇 " 的寶座貝氏海蛇肯定是坐不下去了。再讓光滑劍尾海蛇、黑環海蛇與內陸太攀蛇對比一下皮下注射的 LD50, 光滑劍尾海蛇在皮下注射的 LD50 為 0.264 mg/kg;黑環海蛇 皮下注射的 LD50 為 0.111 mg/kg,均與內陸太攀蛇 0.025 mg/kg 的數據有較大差距。由此看來貝氏海蛇非但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在海蛇當中的毒性排行也排不上號,那麼它是如何 " 篡位 " 的呢?


其實是一部科普書引起的烏龍, 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在 90 年代曾經出版過一套名叫 "Smithsonian Answer Book" 的動物科普圖書,書中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解釋了很多關於動物的問題。其中蛇類那冊的作者忽視了接毒途徑不同 LD50 數值也會不同的情況,錯誤地稱貝氏海蛇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由於出版時間較早,發行量較大,這個 " 烏龍 " 便越傳越廣,甚至還差點將內陸太攀蛇擠下 " 世界最毒蛇 " 的寶座。所以啊!年輕人不要聽風就是雨,報道上出了偏差是要負責任的!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就是這本引起 " 烏龍 " 的科普書 via.https://www.amazon.com/Snakes-Question-Smithson


最後還是用那句名言作為結束語—— " 所有毒蛇都是有毒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葛優躺,青少年肥胖的罪魁之一?
「細胞自噬」……到底是怎麼個吃法?
「萊昂納多」:一隻恐龍木乃伊和它背後的秘密
韋爾奇獎:石油大亨對化學的熱愛
黑眼圈是如何形成的?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毒王之爭——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蛇?
世界上最毒的物质,肉毒杆菌成毒王之王
海賊王真正的毒王是誰?兩位施毒兩位解毒,你覺得誰最強?
「世界十大毒王」之一——毒鮋!
海賊王,唯一能夠秒殺「毒王」麥哲倫的人,你猜對了嗎?
盤點世界十大最毒生物,方水母是毒王,眼鏡王蛇墊底
鶴頂紅、斷腸草、情花,誰才是毒王之王?
驚現!世界最毒的毒王之王存在於日常生活
史上最強女毒王,面若桃花,心如蛇蠍
他是世界毒王,身負漢人血統,卻從不向中國運毒,偶像是毛主席!
肝臟的「救命稻草」,天然「解毒王」,水裡撒幾勺,肝臟越養越好
世界最新十大毒王,眼鏡王蛇第二,第一你絕對想不到!
肝毒最怕的6種「解毒王」食物,每天喝一杯,肝臟疾病不來找
與毒王並稱海洋最毒的生物,如何解毒仍未破解
肝病的天敵,天然「解毒王」,喝水撒一把,肝病不攻自破
藏在身邊的純天然的「解毒王」,每天一杯,肝臟疾病不來找
肝病的死對頭,天然「解毒王」,沒事喝兩口,肝臟毒素一掃光
最大的隱形殺手:肝病!吃點天然「解毒王」,給肝臟「大掃除」
大蜈蚣竟襲擊吞食長蛇,為爭奪「毒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