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的「小李子」,陪跑30年終獲獎
編者按:
10月7日,《知識分子》在《155次!諾獎史上陪跑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一文中講述了「那些多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卻從未得獎的科學家」的故事。其實很多諾獎得主並非一蹴而就,也是經歷了很多次提名才終獲垂青。正如美國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20多年間被奧斯卡提名四次均與之失之交臂,終於在今年憑藉電影《荒野獵人》獲得最佳男主角一樣,這些科學家堪稱科學界的「小李子」。
在此,我們特整理出在1901年到1965年間被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五位自然領域諾獎得主,向所有默默埋頭科研、無畏「冷板凳」的科學家致敬。
撰文 | 趙亞傑
責編 | 程莉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到1965年的65年間,共有17899人次被提名諾獎,其中2656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2811人次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5109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3003人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4320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獎和平獎。在這些被提名者中,有人不只一次得獎,更有一些人陪跑數十年、被提名近百次仍舊沒有得獎,而那些最終獲獎的科學家中,有人被提名數次即得獎,也有人曾在30年間被提名上百次。
1.神經研究的先驅: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爵士
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圖片來源:wellcomeimages.org
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爵士(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年11月27日-1952年3月4日),皇家學會會長、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組織學家、細菌學家和病理學家。
謝靈頓不僅在生理學和神經系統科學方面做出了大量貢獻,在牛津大學任教期間也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學生,其中包括三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是約翰·卡魯·埃克爾斯(Sir John Carew Eccles)、拉格納·格拉尼特(Ragnar Arthur Granit)以及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
其教育哲學可以從他闡釋「牛津大學真正作用」的訪談中得窺一斑:
「數百年來,我們認為已經在牛津學會了如何教授已有的知識。但現在,隨著科研活動的不斷高漲,我們不能單純教授已有的知識,而是必須學會去傳授一種對未知世界不懈探索的精神。這可能也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我們無法,也不希望逃避這一新的挑戰。」
1902年到1932年間,謝靈頓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31次。1932年,他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因「關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謝靈頓與阿德里安的工作問世之前,「反射活動是隨著反射弧內的獨立活動而發生的」這一觀點被廣泛接受。謝靈頓與阿德里安的工作表明,反射活動有賴於相互協調的激活作用以及肌肉神經交互支配。
2. 有機合成領域的奠基人: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美國有機化學家,現代有機合成領域的奠基人,對複雜天然產物分子合成以及其結構的闡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20世紀四十年代後期,伍德沃德合成了許多複雜的自然產物,包括奎寧、膽固醇、可的松、馬錢子鹼、麥角酸、利血平、葉綠素、頭孢氨素和秋水仙鹼等。通過合成這些天然產物,伍德沃德開創了有機合成的新紀元——「伍德沃德時代」,即利用物理有機化學方法為自然產物設計精密的合成計劃,並準確應用,這些產物就可以被合成。此前,很多產物都曾被認為是在實驗室中無法合成的,因而伍德沃德合成的這些產物被其同行稱為傑作,其中合成利血平和馬錢子鹼是有機合成領域的里程碑。
1946年到1965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131次。1965年,由於「在有機物合成方面的成就」,伍德沃德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3. 百日咳菌的命名人:朱爾·博爾代
朱爾·博爾代。圖片來源:archive.org
朱爾·博爾代(Jules Bordet,1870年6月13日-1961年4月6日)出生於比利時的蘇瓦尼,是一位免疫學家與微生物學家。
博爾代於1892年畢業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並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1894年前往巴黎進入巴斯德研究所工作,1901年他返回比利時建立了巴斯德研究所布魯塞爾分部。博爾代早期研究發現抗菌血清中含有兩種活物質,一種在免疫之前就存在,即補體;另一種特定的抗體是由疫苗產生的,因此他發明了一種通過血清來辨別細菌的方法。此外,他對凝固素以及過敏性毒藥構成的認識做出了重要貢獻。1906年他與Gengou發現了百日咳桿菌(B.pertussis),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即由他命名。
因為在免疫領域作出的諸多貢獻,博爾代被稱為免疫領域中偉大的倡導者及踐行者。1901年到1920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15次。1919年,由於「他在免疫相關領域的發現」,朱爾·博爾代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 熱力學第三定律的提出者: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
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來源:Wiki
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年6月25日-1941年11月18日)德國化學家。
能斯特促進了現代物理化學的確立,對電化學、熱力學、固態化學及光化學都有所貢獻,並提出了能斯特方程。1905年,能斯特確立了一種新理論,他稱之為「新熱定理」,也就是後來的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第三定律是熱力學的四條基本定律之一,表述的是熱力學系統的熵在溫度趨近於絕對零度時趨於定值,而對於完整晶體,這個定值為零。
1911年到1921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獎86次。1920年,為表彰其為熱力學所做的工作,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 質子磁矩的發現者:奧托·施特恩
奧托·施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裔美國核物理學家及實驗物理學家。
施特恩早期主要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工作,特別是統計熱力學以及量子理論,並發表了眾多重要的論文。1919年後,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驗物理當中,改進並應用的分子束方法早期是為了用實驗驗證氣體速率分布的麥克斯韋定律,後被證明是探索分子、原子以及原子核性質的有力工具。1922年施特恩同瓦爾特·蓋拉赫合作進行了「磁場對磁矩的作用力使原子發生偏轉」的施特恩-蓋拉赫實驗,而後又測量了包括質子在內的亞原子粒子的磁矩。
1925年到1945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82次。1943年,因「發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並發現了質子磁矩」,同時因為合作者施特恩-蓋拉赫已經成為了納粹科學家,所以施特恩單獨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6.獲得諾獎最快的科學家
與那些研究成果與獲獎時間間隔十幾年甚至30年的諾獎得主相比,卡爾·米勒及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可謂「速戰速決」。
卡爾·米勒和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在IBM研究實驗室。圖片來源:Archive ETH-Bibliothek
1986年6月,在IBM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研究實驗室工作的卡爾·米勒(K. Alexander Müller)及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J. Georg Bednorz)正在探索一種新陶瓷材料的超導性。貝德諾爾茨在實驗中發現了一種鑭和銅氧化物的摻鋇化合物,在臨近35K(?238.2 °C)時,其電阻降為0。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Zeitschrift für Physik B, Vol. 64, p. 189-193,題為Possible high Tc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Ba-La-Cu-O system,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在實驗中發現了銅氧化物超導體。其結果很快被多家實驗室所驗證,這項突破性的成果也驅動了很多超導體的發現。
一年後的1987年,當時只有37歲的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與卡爾·米勒共同因「陶瓷材料超導性發現的重大突破」而獲得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也成為了迄今為止從成果公開到獲得諾貝爾獎時間間隔最短的科學家。
主要參考資料:
1、http://rsnr.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17/2/163
2、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1932/sherrington-facts.html
3、http://www.nasonline.org/publications/biographical-memoirs/memoir-pdfs/woodward-robert-b.pdf
4、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1919/index.html
5、http://rsbm.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roybiogmem/8/18
6、http://rsbm.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royobits/4/11/101
7、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20/nernst-bio.html
8、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43/stern-bio.html
9、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87/bednorz-facts.html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諾獎得主獲獎的第一天 | 光影·知識分子
※液體活檢:惠及眾生的江河藍海,還是野蠻失控的藍藻池?
※天文學家親自講「給孩子的第一節天文課」
※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
※推薦 | 蔡元培和馬一浮誰更能適應新媒體時代?
TAG:知識分子 |
※另類諾貝爾: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假扮山羊者獲獎
※又到諾貝爾獎開獎周 2016大獎將花落誰家?
※諾貝爾獎揭曉前半個月,獎金10萬億的另類「諾獎」先頒獎了
※95歲娶小54歲嬌妻,國外獲諾貝爾獎,800萬勞斯萊斯不屑買
※諾貝爾獎風向標:2017年拉斯克獎公布
※2016年諾貝爾獎過半數獎項揭曉
※2017年諾貝爾獎頒獎日期呈上
※諾貝爾獎已有80年:揭第一個獲得醫學獎的人
※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獎金高達十萬億辛巴威幣!
※可恨的小日本,17年17個諾貝爾獎,憑什麼?
※諾貝爾獎開獎在即,今年這5位華裔大咖有高几率拿獎
※1964年,讓·保羅·薩特:拒領諾貝爾獎聲明
※「本科生諾貝爾獎」:羅德獎學金開放2017年申請
※2014年諾貝爾獎回顧:路痴原來是大腦沒長好啊
※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生殖獎又是什麼鬼?
※2016搞笑諾貝爾獎出爐,老鼠性生活研究獲獎
※今年諾貝爾獎與你的關係:價值740萬元!
※今年的諾貝爾獎與你的關係:價值740萬元!
※最污的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剛開獎:最高獎金「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