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歐陽江河:鮑勃·迪倫的民謠里,有抗議與革命

歐陽江河:鮑勃·迪倫的民謠里,有抗議與革命


歐陽江河:鮑勃·迪倫的民謠里,有抗議與革命


鮑勃·迪倫黑白照片:在公路上



要點提示:



1、使迪倫的抗議聲音揮之不去,並使之列入不朽行列的,還是他那高人一籌、超乎時間流逝之外的詩歌特質。


2、有人認為迪倫之所以停筆不寫抗議歌曲,原因很複雜,其中之一與伴隨肯尼迪之死而來的恐懼幻覺有關。


3、對迪倫所傳唱和界定60年代來說,中國的同代人註定不在場。

4、迪倫的歌詞里,有大的歷史敘事,有範疇和鏡像,有靈魂的重影和回聲。我們這些更新一代的聽者,完全可以將今天的人類狀況和語境,作為一個「可辨認的當下」,放進迪倫60年代的歌里去傾聽。


鮑勃·迪倫在古巴導彈危機時,寫出了傳唱一時的經典之作《暴雨將至》。鮑勃·迪倫是一個原創歌手,他所信奉的創作信條是:寫詞是最重要的,曲子則可以從民歌倉庫里隨便拿。迪倫寫出《暴雨將至》的歌詞後,移用一首古老的英國兒歌曲調為之譜曲。


在歌中,迪倫以一個孩子的聲音,描述了核時代的噩夢般的人類未來。就創作手法而言,《暴雨將至》已經完全超出美國民歌的傳統,步入了現代詩歌的暗指和奧義,處處閃耀著法國象徵主義詩人蘭波的詭異靈性。


認定鮑勃·迪倫所寫的歌,其文學價值要大於音樂價值的,大有人在。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將迪倫原創歌詞中的吉他特質剔除凈盡之後,再來抽象地談論其文學性和詩歌價值,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考慮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民謠創作,與現實政治貼得如此之近,這使得迪倫的抗議之聲,更多關乎年輕一代的憤怒的神經系統,關乎時代的呼吸單位,而不是事關詩歌的現代修辭、智性和想像力。


鮑勃·迪倫是一個詩人氣質的民謠歌手



T.S.艾略特認為,現代主義詩歌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遺產是:詩歌只做只有詩歌能做的事。但迪倫用民謠想做的事,範疇遠比艾略特那樣的精英詩人要廣闊。


迪倫的原創民謠,較之同時代的其他民謠歌手,之所以文學性和精神影響力要高出許多,原因就在於迪倫的創作深處有這個範疇,而其他歌手幾乎沒有。我所說的這個範疇,指的是在吉光片羽的原創歌詞後面所隱藏的那個大的歷史敘事,那個詩學和心靈的巨大的場。


對迪倫而言,這個範疇,這個內在風景之精神場域,是由他與惠特曼、金斯堡、蘭波、波德萊爾等現代詩人的深度聯繫構成的。


鮑勃·迪倫說:「歌曲帶我到某個不一樣的、解放了的、看不見的共和國。」

在惠特曼筆下,這個範疇的共和國,勾勒出從個人到全人類的自由之寬廣度。惠特曼所歌頌的自由,是那種對自由本身進行觀念設計和行為規劃的元自由,它不僅要求對自己身心的完全支配,不僅要求思維的無止境擴展,也要求對抗和抵制的自由。惠特曼寫下這樣的詩句:


我說,多抵制,少服從,


一旦無條件地服從,就被完全奴役,


一旦完全奴役,地球上就沒有哪個民族,國家,城市,

還能再恢復自由。


金斯堡認為這是對美國的警告,對民主的困境所發出的警告。他將這個詩歌警告,與100年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卸任時,對繼任者、對全體美國人所發出的一個政治警告聯繫起來:「要警惕軍事與工業的聯合體,它要求對軍事侵略採取無條件的服從,也要求奴隸制。」


金斯堡為回應惠特曼的警告,提出了一個問詢:現在誰會是能夠寫出「你不會將人類釘在黃金的十字架上」的人呢?他自問自答:歌唱家,那肯定是鮑勃·迪倫。


迪倫本人則進一步認為,惠特曼的詩意警告是針對整個人類狀況的。迪倫在60年代寫下的那些精彩的對抗歌曲,源頭直接與惠特曼式的元自由精神相通,因而氣息悠遠,胸襟開闊。


惠特曼詩歌精神的一個重要表徵是「願意和任何人說話」,他甚至願意和一草一木說話。而這既非法國沙龍式的絮叨,也不是商業從眾主義的廣告術,更不是現代美式民主的選民話語。


金斯堡認為,如果以惠特曼式的詩人慧眼來觀看這個世界,你就會看到秋天樹木的革命,看到每片草葉迸發的微小革命。


換言之,惠特曼以革命的聲音,說出的是生命本身的事情,是生命之微小和浩渺,脆弱和堅定。惠特曼的啟示性思想擴展得如此深遠幾乎是悔悟性的。許多年後,迪倫邁著民謠的優美音步,走上了惠特曼精神。他說,他願意對任何人歌唱。迪倫是否知道,人只能聽到自己早已聽到過的聲音?


對此,T.S.艾略特先生在《四個四重奏》里給出的精英界定是:很深的聲音是聽不見的,但只要你在聽,你就是這個聲音。問題是,這個聲音是誰的聲音呢?這是那個在老鷹中睡去,在燕子中醒來的聲音嗎?是那個開在睡蓮里,卻被槍炮聲給打斷了的聲音嗎?



迪倫用抗議民謠將大眾從平庸中提煉



有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在聽。迪倫知道他們在聽。他把惠特曼的聲音寫進自己的聲音,但音調被調得高出幾個音階。他用那把破舊吉他彈撥著全世界年輕人的熱烈神經。人們需要他作為一個中介,以使自己成為這個世界熱烈的介入者。


各種聲音彙集在某處,彙集在迪倫的舌尖上:革命的聲音,抗議的聲音,60年代的聲音,黑人的聲音,男人和女人的聲音,沉默和寂靜的聲音。在所有這些聲音之上,答案隨風而逝。年輕一代把耳朵和心靈交了出來。如迪倫所寫,端的是,時代變了。


普魯斯特有一個著名斷言:「思想是憂鬱的替代品。」那麼,抗議呢?迪倫式的抗議,駐足美國特性的深處,且將良知之根扎在年輕人的心深處,但是否也只是作為憂鬱的替代品,作為一個抵押而存在的呢?


迪倫把他那一代人的抗議寫成歌詞,譜成民謠,用吉他彈奏出來,憑藉這個抗議之聲,迪倫將什麼東西從大眾的平庸現實提取出來,不僅作為憂鬱,而且作為不朽,提取出來。經由這個提取,究竟有什麼被替換了?


60年代過去了,但是,一個讓人夢繞魂縈的,作為歷史文本的60年代,完整地保留在迪倫的歌曲和金斯堡的詩篇中。這兩個傢伙,將60年代像存錢一樣存入時間銀行,又將之提取出來,似乎不朽是為它專設的詩歌賬號。


常識告訴人們,詩歌作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是跨代的,抗磨損的,因為真詩歌在時間定義上具有義大利思想家阿甘本所指稱的「令人目眩的縮略」的性質。在其中,時間本身自我縮減,不斷退歸精神的不朽內核。


流行於60年代的眾多抗議民謠,凡不具備這樣一種時間的縮略特質者,皆成過眼雲煙。因為60年代過去了,時代變了,抗議的顏色和氣味也變了,當年抗議民謠的對等物已然不復存在。


如果你沒有辦法從60年代的抗議提煉出不朽的元素,你就存留不下來。美國的民謠文化有自己的神話、傳奇,有自己的創造序列和傳播機制,幫助個人產生群體認同感。不過,使迪倫的抗議聲音揮之不去,並使之列入不朽行列的,還是他那高人一籌、超乎時間流逝之外的詩歌特質。


迪倫的歌詞里,有大的歷史敘事,有範疇和鏡像,有靈魂的重影和回聲。我們這些2011年的更新一代的聽者,完全可以將今天的人類狀況和語境,作為一個「可辨認的當下」,放進迪倫60年代的歌里去傾聽,去感受,去辨別,去對質。


當然,我們也可以消費這個被迪倫寫過、唱過的60年代,消費革命和抗議。買碟也好,買現場音樂會的門票也好,只要你肯掏腰包,你就能把迪倫連同他的60年代一股腦兒給消費掉。但是——


這是老曲重聽,舊詞重讀,往日重現。



60年代之往日重現 喚起這一代人集體不在場



蘇俄詩人曼傑斯塔姆的夫人所寫的回憶錄《以希望對抗希望》里,記述了一個關於時間調節的小故事:曼傑斯塔姆在流放時,內心恐懼幻覺化,老是覺得斯大林會在傍晚19點派殺手來行刑。每天一過18點他就開始焦慮。


曼傑斯塔姆夫人有一天將牆上的時鐘從18點3刻撥到19點10分,在他陷入此日必死的深度恐懼時,說:瞧,時間已經過了19點。曼傑斯塔姆回頭一看,持續多日的恐懼頓時消失。迪倫本人讀過這個故事嗎?當年肯尼迪遇刺事件,在他內心深處喚起的恐懼感,可不是在時鐘指針上動動手腳就能打發的。


有人認為迪倫之所以停筆不寫抗議歌曲,原因很複雜,其中之一與伴隨肯尼迪之死而來的恐懼幻覺有關。即使歷史真的能做時間上的調節,迪倫對60年代美國的抗議,與曼傑斯塔姆對30年代蘇維埃的異議,性質還是不一樣的。正如60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對中國人自己和對歐美持有異議的眾多年輕人,意義和性質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對迪倫所傳唱和界定60年代來說,中國的同代人註定不在場。要等到70年代列儂公開宣稱「我不相信上帝,我不相信迪倫」,並將抗議歌曲唱到頭條新聞的歷史位置之後,要等到80年代列儂被「粉絲」槍殺之後,等到90年代,以及接下來的十來年裡,抗議歌曲經由U2而變得更為政治(更為去政治化的政治?)也更為商業和更為全球化之後,迪倫的60年代才會往事重現,而這一次,我們在場。


今天我們閱讀迪倫的歌詞,是重讀。但是否有過真正生效、真正有意義的初讀,這實在是個使人困惑的問題。按照薩義德的看法,真正生效的文學的和思想的閱讀,只能是對位法的閱讀。幽靈與生者的對位,歷史與現實的對位,自我與他者的對位。


重讀迪倫,這個對位閱讀法,還得包含音樂與詩歌的對位。將迪倫置於惠特曼和金斯堡的上下文對位關係中閱讀,我們讀到的是一個非常美國化的迪倫,一個民權英雄,一個激進的革命者,一個以吉他為武器的鬥士。但要是我們將同一個迪倫,放到與葉芝形成的對位關係里去閱讀,結果會怎樣呢?舉例而言,在《時代變了》這首歌中,有一行著名的歌詞——


這個時代已經完全變了樣。


這句歌詞,反覆出現在每一歌段的段末。熟悉現代詩歌的聽者,會本能地將其與葉芝名作《1916年復活節》中同樣是反覆出現的、招魂般的、擾人肺腑的詩句聯繫起來——


變了,一切都變了,


一種可怕的美已經誕生。(文/歐陽江河 著名朦朧派詩人。本文系節選。)



轉自「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 lifeweek),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鮑勃·迪倫:我不屬於任何運動和團體
鮑勃·迪倫一直是個謎
鮑勃·迪倫的成功之路
第六感的基因證據
追蹤一朵鮮花的全球旅程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重讀鮑勃·迪倫的抗議民謠
韓國民眾抗議「薩德」威脅地區和平
勇士抗議無效,蕭華:科爾是在胡鬧,聯盟不會幹涉安東尼加盟火箭
克羅埃西亞民眾緣何抗議在古城拍電影
抗議的肖像:斯坦丁羅克的女人們
德國民眾抗議俄空襲敘利亞和普京來訪 血色泰迪熊觸目驚心
巴基斯坦民眾聲援羅興亞人抗議暴力 焚燒昂山素季畫像
菲民眾示威抗議美軍介入馬拉維戰事 怒燒特朗普與杜特爾特人偶
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遭民眾抗議:捍衛西班牙統一
阿根廷民眾示威 抗議特朗普對敘利亞及委內瑞拉外交政策
韓星州居民抗議薩德部署:山溝里的人不是人嗎
羅馬民眾集會示威 抗議美國對敘利亞發射導彈
巴基斯坦民眾抗議美印 焚燒特朗普與莫迪畫像
南非民眾遊行抗議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迫害」
韓國民眾為何強烈抗議部署「薩德」?
韓國市民抗議文在寅部署薩德:你和朴槿惠沒區別
馬來西亞千餘名羅興亞穆斯林示威 抗議緬甸宗教迫害遭逮捕
多國穆斯林憤怒集會 抗議緬甸對羅興亞人暴力行為
印度穆斯林集會抗議羅興亞人遭緬甸政府「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