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肝與膽的證治,值得收藏細讀!
小編導讀
肝為「將軍之官」,主一身之筋,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膽為「正中之官」,主決斷。若是肝膽出現病變,不僅影響肝膽本身所主功能的發揮,還是牽連其他臟腑。肝膽疾病該如何證治?不妨聽聽傷寒大家時振聲先生的見解!
肝在脅下,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主風,在體為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其經絡上絡於膽,膽附於肝,互為表裡,膽為中精之府,主決斷,宜疏泄、通降。
1.肝與膽證候病因
(1)六淫:定性為風者,可見猝然眩仆,驚癇抽搐;定性為寒者,因寒為陰邪,可以牽制其升發、疏泄作用,故見疼痛、癱瘓、肢厥,或睾丸冷痛,陰囊發涼,膽怯易驚,虛煩不寐,多痰嘔惡;定性為濕者,可見肢體不用而合并水腫,外陰腫脹;定性為熱(火)者,可見目赤腫痛,眩暈耳聾,驚癇抽搐,喜怒易驚,不能自制;定性為燥者,可見兩目乾澀。
(2)七情:怒可傷肝,怒則氣上,可使升發、疏泄功能太過。甚至「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影響藏血則可上為嘔血,下為崩漏。恐則氣下亦可影響肝的升發。故《內經》有「肝氣虛則恐,實則怒」的說法。憂則肝氣鬱,肝失疏泄之職。驚則氣亂,可影響而升發太過,還可表現驚的乍作乍止。
(3)飲食:酒為助濕生熱之品,可以擾亂情志,使肝的升發太過。
(4)房室:房室不節,精血虧耗,腎陰不足,肝陽上亢,而頭暈耳鳴,甚則肝陽化風,風邪妄動。
(5)瘀血:肝失條達,疏泄不及,瘀血內生,影響全身。
2.肝與膽證候治法
(1)疏肝:具有肝氣鬱結,或氣滯血瘀者,如各種脹痛,又屬初病、新病,可用疏肝法。代表方劑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
(2)清肝:具有肝及膽火熱證者,如口苦、目赤、眩暈等,可用清肝法。代表方劑如滋水清肝飲。
(3)瀉肝:與清肝同,但作用較清肝大,有清泄肝火作用,體壯者或清肝不顯著者可用之。代表方劑如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
(4)柔肝:具有肝及膽燥證者,如素體陰虛,或有失血、失水,以隱痛、拘攣、震顫為主者,可用柔肝法。代表方劑如補肝湯、芍藥甘草湯。
(5)平肝:具有肝陽上亢證者,如眩暈耳鳴、煩躁不安等,可用平肝法,代表方劑如天麻鉤藤飲。
(6)鎮肝:與平肝同,但用藥為金石重鎮之品,代表方劑如磁朱丸、建瓴湯、真珠母丸。
(7)溫肝:具有肝膽寒證者,如疼痛、拘攣等,可用溫肝法,代表方劑如暖肝煎、吳茱萸湯、茴香橘核丸、大建中湯。
(8)養肝:凡肝陰不足者可用之,如兩目乾澀、視力模糊、頭暈耳鳴等,代表方劑如一貫煎、四物湯、補肝散。
(9)清膽:與清肝同,但清肝範圍大,清膽範圍小,適用於膽熱證,代表方劑如蒿芩清膽湯。
(10)溫膽:具膽虛證者,如體胖痰盛,眩暈驚癇,精神恍亂,決斷不能,膽怯易驚等,可用溫膽法。代表方劑如溫膽湯。
(11)疏風:具有風病特點者,臨床上有關節疼痛、肢體麻木、運動障礙、外感風邪、皮膚痒疹者,可用疏風法。代表方劑如疏風定痛丸、消風散。
(12)息風:具有風病特點,臨床上有抽搐、驚癇者,可用息風法。代表方劑如止痙散、牽正散、大小定風珠、羚角鉤藤湯。
3.肝與膽證候分析
(1)實證
肝氣鬱結
癥狀:胸脅脹痛,胸悶易喜太息,多寐多夢,急躁易怒,頭暈目眩,納少腹脹,婦女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或咽中梗塞如有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日久氣滯血瘀,而胸脅刺痛,舌苔薄白或舌質紫暗,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可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如夾痰氣鬱結,宜理氣化痰,可用半夏厚朴湯;如氣滯血瘀,可用血府逐瘀湯。
熱極生風
病因;熱邪熾盛,燔灼肝絡,筋脈失養,熱極生風。
癥狀:高熱神昏,角弓反張,抽搐痙攣,或四肢拘急,躁擾不安,舌質紅絳,脈象弦數。
治法:清肝息風,用羚角鉤藤湯,神昏者,可合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
肝膽火盛
病因:郁怒傷肝,氣鬱化火,上擾清竅。
癥狀: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口乾,胸脅灼痛,或見吞酸,或有胸痞咽阻,狂躁便秘,苔黃舌紅,脈象弦勁。
治法:上擾清竅者,宜清泄肝火,用龍膽瀉肝湯;吞酸者,可用左金丸、抑清丸以清肝泄火;胸痞咽阻,狂躁便秘者,可用當歸龍薈丸以清肝通下瀉火。
肝膽濕熱
病因:脾胃濕熱影響及肝,肝膽濕熱蘊結,可以上攻頭目,也可下注膀胱。
癥狀:面紅目赤,頭痛頭暈,耳鳴,脅痛煩渴,或有嘔吐,下注膀胱則尿痛澀滯,或有尿血,苔黃質紅,脈象弦滑。
治法:不論肝膽濕熱上攻頭目,或下注膀胱,皆可清肝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
寒滯肝脈
病因:外寒客於足厥陰肝經,氣血凝滯,陰寒內盛所致。
癥狀:少腹脹痛,牽引睾丸,偏墜脹大,或陰囊冷縮,舌苔淡白,脈象沉緊。
治法:暖肝散寒,可用暖肝煎、天台烏葯散、茴香橘核丸。
(2)虛證
肝血不足
病因:久病耗傷肝血,或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引起。
癥狀: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肢體麻木,爪甲不榮,筋脈拘急,舌淡少苔,脈象沉細。
治法:宜滋養肝血,可用補肝散。
肝陰不足
病因:肝血不足進一步發展而來。
癥狀: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煩躁不寐,兩脅隱痛,或身有躁熱,汗出,舌紅苔少,脈象細數。
治法:滋養肝陰,可用一貫煎。
陰虛風動
病因:熱病傷陰,陰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脈,以致肝風內動。
癥狀:潮熱盜汗,頭暈目眩,手足震顫,肢體麻木,或有手足抽搐,舌紅少苔,脈象弦細。
治法:養陰息風,可用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
肝陽上擾
病因:肝腎陰虛,肝陽偏亢,上擾頭目。
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燥咽干,肢體麻木,心悸少寐。如肝陽化風,可見頭痛如掣,肢體震顫,手足蠕動,語言不利,步履不穩,舌紅少苔,脈象弦細而數。
治法:宜養陰平肝,如天麻鉤藤飲,肝陽化風,可以鎮肝息風,如鎮肝熄風湯、建瓴湯。
膽虛寒證
病因:情志鬱結,氣鬱生痰,痰氣上逆,或大驚以後,導致膽虛而寒,或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膽虛而怯。
癥狀:可見嘔吐多唾,胸悶脅痛,口黏不渴,頭暈目眩,膽怯易驚,虛煩不寐,舌苔白膩,脈象弦滑,如氣鬱化火,痰熱互結,則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而數。
治法:溫養膽氣,方用溫膽湯;如痰熱內擾,宜清化痰熱,用黃連溫膽湯。
(3)兼證
心膽氣虛
病因:體質柔弱,心膽素虛,或暴受驚駭,漸致膽怯心虛。
癥狀:遇事易驚,夜寐不安,虛煩不眠,或膽虛恐畏,不能獨卧,睡眠夢多,舌光無苔,舌質紅赤,脈象弦細。
治法:養肝安神,用酸棗仁湯;養心安神,用安神定志丸;鎮驚安神,用仁熟散。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時門醫述:傷寒溫病融會貫通》(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時振聲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考問你:脈的從舍到底該如何抉擇?
※黃連雖苦,卻是婦科疾病的「大剋星」!
※用量不過錢的細辛,到底該怎麼用?
TAG:悅讀中醫 |
※乾貨來啦!肝與膽的證治,趕快收藏細讀!
※一文讀懂:六經辨證治腫瘤的精髓!
※中醫對白細胞減少症的辨證治療,非常寶貴的經驗
※中醫藥辨證治肺癌,能降低複發和轉移的幾率?
※辨證治療「月經不來」的問題,你值得一看!
※被忽視的脾陰,它的證治其實無可替代
※辨證治療月經不來的問題,你值得一看
※胃寒和胃熱,辨證治療,2個方子斷病根
※葉天士三焦辨證治「濕」(二):中焦濕病之辨證論治,「若有胃陽虛者,參苓必進,脾陽衰者,術附必投」
※女性痛經的中醫辨證治療,效果明顯
※胃炎患者要分清脾虛的性質,辯證治療
※慢粒白血病的中醫辨證治療及用藥
※了解中醫,少走彎路!從感冒說起,中醫如何辨證治療?
※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獨到心法四:指明心痛實為胃痛,詳論胃痛之證治
※中醫六經辨證治糖尿病,非常寶貴的經驗
※中醫是如何辨證治療耳鳴的呢
※漿細胞性乳腺炎的中醫辨證治療
※研讀《傷寒論》,學會逆向思維與病脈證治很重要!
※今天無意看到,中醫對肺炎辯證治療,還是有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