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裝劇雷台詞,對照歷史反差到笑噴,笑過卻心酸到哭
▲請點擊收聽本文音頻。播音:張嶔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古裝影視劇,與歷代評書演義一樣,雖說取材歷史,可要想精彩,就得高於生活,少不得燒腦加工,好些精彩紛呈的戲說,離真實歷史,也常十萬八千里,所以只要精彩,觀眾也極少較真。
但有些古裝劇台詞,哪怕貴為經典,卻還是叫人忍不了。
之所以忍不了,一是雖說精彩,卻離歷史真相反差到雷人,稍參考史書,就叫人忍俊不禁。可笑過之後,卻是更忍不了,雖說離真相十萬八千里,但戳中的滄桑歷史,卻直叫人悲喜交集,甚至一聲嘆息。
一:《漢武大帝》
劇情:漢景帝恩師,御史大夫晁錯力主削藩,引爆諸侯「七國之亂」,漢朝也慌了神,連漢景帝本人也扛不住,含淚決定處死晁錯,在密室之中,漢景帝孩子一樣站在恩師晁錯跟前,以一段披肝瀝膽懇談,做了最後訣別!
漢景帝:老師,朕身為皇帝,貴極天子,可也有許多不得已的時候,你說過,若毒蛇嚙指,壯士斷腕,為天下者,不顧身家。
點評:文景時代的晁錯,當時惹人討厭,後人集體喊服。早年迎著勛臣嘲笑提出新型騎兵思路,晚年不顧滿朝仇恨,毅然向大漢朝諸侯國揮手術刀。那個後來國力強盛痛打匈奴的漢帝國,有他的殉難為代價!
但熟悉漢景帝,看過電視劇里的橋段,卻要冷笑。真實的晁錯殉難,過程刻薄的多,漢景帝遠沒電視劇里那樣深情,相反是殺晁錯當天就躲貓貓,在晁錯上朝路上突然派兵攔住,宣讀詔書後就乾脆利落腰斬了。叱吒風雲一生,死得冤枉糊塗!一直到死,他都欠晁錯一個告別。
這次冤枉糊塗,連漢朝人當時都寒心。許多年後漢匈戰爭,名將李陵投降匈奴,面對蘇武質問還振振有詞:漢朝對忠臣什麼樣?看晁錯什麼下場?
所幸如此寒心,英雄卻始終未絕跡,看後面中國歷史,每一個強大王朝,總有晁錯這樣的人物,有擔當有眼光,哪怕舉國反對,刀鋒相向,甚至哪怕預知了焚身碎骨的命運,依然不屈不撓,執著向前,華夏文明屹立五千年不倒,總有他們的沉重支撐!
但願,這樣的寒心悲劇,不再重演。
二:《三少爺的劍》
劇情:這部改編古龍巨著的大片,編劇開了腦洞,加了明朝靖難之役背景,一代劍客謝曉峰更成了建文帝的死忠,和永樂大帝朱棣斗一輩子,終於折服於朱棣的勤政愛民,二人冰釋前嫌。隨後親切攀談里,朱棣深情回首造反歲月,談到倒霉的建文帝,竟發出神感慨。
朱棣:當日靖難之變,朕也是迫不得已,建文帝管理朝政揮霍無度,年年的征戰搞的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了天下百姓,朕不得不這麼做。
點評:武俠片里的歷史,通常不靠譜,特別這一段,真把建文帝冤壞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遭皇叔朱棣造反,一場靖難之役丟掉江山,可饒是如此失敗,卻也有亮點:幾年如一日厲行節儉,大力減免賦稅,全國推行仁政,哪怕最後丟了皇位,民間對他的懷念也極多,還有老百姓自發為他殉節,口碑長期不錯。
這些好亮點,哪怕登基後的朱棣拚命黑,都不敢輕易下手,放在這電視劇里,卻上來扣上大黑鍋:揮霍無度,年年征戰,民不聊生!編劇夠狠!
但這麼好的皇帝,為什麼還是敗了?因為另有槽點:建文帝性格柔弱眼光差,信用的臣子,除了草包將軍李景隆,就是腐儒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集體從頭坑到尾,把明朝坑給了朱棣。就算沒有朱棣造反,以這種坑法,早晚坑給其他人。
對照後來朱棣締造的永樂盛世偉業,這台詞的末尾一段,倒是大實話:對當時天下百姓來說,還是坑給朱棣好。
三:《少年包青天》
劇情:遼國特務製造暗殺事件,企圖挑撥大宋與高麗互相殘殺,幸虧男主角少年包拯靈感爆發,憑著蛛絲馬跡查到真兇,漂亮粉碎遼國渾水摸魚圖謀。接下來幕後主使,早就和遼國勾搭的大宋龐籍太師陰測測出場,對著遼國密使一頓哀嘆。
龐籍:也許大宋國運未完吧,你替我給遼主傳個口訊,告訴他一旦時機成熟,我會和他聯絡的,大宋的天下,遲早落在我們手裡!
點評:民間野史,龐籍被黑慘,特別是北宋滅亡後,從南宋起的民間戲曲評書開始,然後包公案題材小說火爆,越發被黑的厲害,到了這電視劇里,又黑出新高度——乾脆賣國了!
歷史上的龐籍,操守風骨都是一流,標準北宋名臣。但比起好些有品質能力弱的「名臣」,龐籍卻有一樣特殊——強大的個人能力。只要局面緊急,立刻救火隊員似的頂上去,尤其鎮守西北,把囂張西夏打的頭破血流,出名勞模人物。
他最珍貴處,還是聰明的擔當,從不看門第不挑陣營,有才就放手用,自己背後替人扛。比如戰神狄青,名臣富弼,都是他一手舉薦,全力支持工作。他自己卻是默默在背後,有了功也不搶,官越大越這風格,跟野史里喜歡幕後操縱的龐太師有一拼。以《宋史》吐槽,後來做了宰相,名氣反而比以前低,按現在話說,就是嚴重沒存在感。
但大宋為什麼國運昌盛?就因有這樣沒存在感的人物,後來大宋晚期黨爭加劇,各個刷存在感,比如宰相何栗,金兵都圍了汴京,還天天喝酒刷存在感,直到靖康之恥。越刷存在感,越丟國運,這教訓大宋受了一次,到了晚明黨爭,又來了一遍。
四:《大宋提刑官》
劇情:當代法醫學鼻祖,南宋名臣宋慈,正在破獲一起驚天庫銀失盜案,好不容易取得了重大進展,卻是結結實實捅了馬蜂窩。於是,當宋慈正和紅顏知己以及老部下躍馬山間,歡天喜地商量下一步行動時,傳聖旨的快馬飄然而來,慌得宋慈連忙跪迎,這時旁白響起。
旁白:嘉州庫銀失盜案雖然還留下十萬兩懸疑,但宋皇卻把宋慈調回了京城,委以京畿提點刑獄之重任。
點評:《大宋提刑官》,當年是部好劇,雖然和TVB作品題材撞車,卻拍的精彩,特別照好些專家說,比香港版尊重歷史。
但唯獨「尊重歷史」這事,就得掂量下,不信就看這一句過渡劇情的旁白,竟就有兩個硬傷雷點,首先這「宋皇」稱呼是誰?南宋皇帝?在宋朝稱呼皇帝,通俗講法叫「官家」,《水滸傳》里都比這交代的明白。至於「宋皇」?真是這劇獨家發明。
第二個雷點,要是講出來,其實更戳宋史愛好者淚點:宋慈的新官職,叫「京畿提點刑獄」,這個官職宋朝倒是有,但「京畿」這地方的官,南宋真沒有。
這就涉及到南宋的國情,別看南宋半壁江山淪陷,偏安了上百年,給金國稱臣了上百年,可面子不能丟。南宋的京城,事實上是臨安,但在當時臨安沒有名分,只叫「行在」,就是皇帝臨時呆的地方,那京畿是哪?依舊是開封,別看淪陷了那麼久,嘴上不能丟這面兒!
所以如果宋慈真當了這官,他必須要冒死穿越國境線,來到金國地界上走馬上任,那還得人家答應才行。這是個很困難的任務。
所以大家熟悉的,偏安不思進取的南宋,其實面子上,一直都是這麼找補,就像那句詩:直把杭州當汴州。就是這麼精神勝利,一直到被元朝滅亡!
這個精神勝利,應該是中華民族,永遠都不能過時的教訓。
五:《康熙王朝》
劇情:康熙決定在東南遷界禁海,光榮任務交給了老總督姚啟聖,但東南老百姓急眼了,還有憤怒鄉民組團,連番刨掉姚啟聖祖墳。姚啟聖大局為重,自己默默燒掉祖宗的骸骨,又大度放掉了刨他祖墳的百姓。當他把祖宗骨灰撒入大海時,好些被感動的百姓終於默默站在身後。面對百姓們複雜的目光,姚啟聖不顧年邁體衰,當場屈膝一跪,撕心裂肺的表白!
姚啟聖:鄉親們哪,啟聖今年六十四歲了,人稱老叫花子,今天老叫花子求你們了,為你們的長治久安,遷界禁海吧。老叫花子在內地給你們準備了土地,比這多一倍呢,三年以後,這地還是你們的,朝廷只是借用三年哪。鄉親們,遷界吧,車馬不夠我用軍營的車馬栽你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用官府的轎子抬著走,鄉親們,啟聖求你們了!
點評:這個橋段,劇中十分感人,感動得好些觀眾,當年都是邊看邊滿眼淚花,只是,姚啟聖台詞里承諾的,所謂遷界禁海的優惠政策,官府轎子車馬抬著老百姓走的感人場面,歷史上是真的?
事實是,完全相反!
遷界禁海,非但不是什麼長治久安,相反更是清朝開國後,一場席捲東南沿海數十年,造成千家萬戶苦難的暴政!
這個暴政,清朝順治年間就開始,康熙年間更嚴厲。從山東到廣東,百姓內遷一百里,港口全數焚毀,漁船全部拆掉,文言文叫「盡夷其地,空其人」。人為製造無人區。套《廣東新語》里說:自有粵東以來,生民之禍,莫慘於此。
那姚啟聖台詞里的優惠政策呢?什麼補貼土地,還軍馬轎子抬著走?想的美!都是軍隊帶著遷界令進村,強拆強搬了事,遷界地更要蓋堡壘寨子,一個寨子三千兩白銀,全要均攤到老百姓身上,而且遷完了如果發現人跡,不問理由立刻格殺!
至於新土地補貼?《清聖主實錄》里一句話概括:遷移之民,盡失其業!補貼?自生自滅!僅一個東山縣,在遷界禁海結束後,回到家園的人口,不足十分之三。而在遷界禁海過程里,還是這個小縣,被屠殺就有三萬人!這樣的情況,只是當時東南的縮影。
中國自明中期起,一度發達到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經濟,就這樣摧毀殆盡。等到乾隆年間英國使團訪華,為什麼看到的是滿眼殘破,想想這事,就不奇怪!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