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暴雨將至》里的『暴雨』是否有所指涉?它影射的是『核雨』嗎?」


「暴雨就是暴雨,不是原子彈。」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1966年5月17日,當鮑勃·迪倫帶著他的搖滾樂隊登台時,台下群情激憤,響起一片倒彩和噓聲。


這些以民謠為精神故鄉的樂迷,早已在心中建構出「鮑勃·迪倫」這個形象理應代表的語義,因此他們將迪倫向搖滾的轉身視為無法原諒的背叛。大眾在幾乎與瀆神性質相近的時代浪潮中造起了新的神,又想將他掀倒在地。


「猶大!」人群中爆發出那聲音樂史上著名的怒吼。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傳記電影《我不在那兒》中,凱特·布蘭切特反串飾演搖滾時期的鮑勃·迪倫


整整五十年後,當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鮑勃·迪倫時,有不滿的評論者尖酸地指出,媒體該考慮用這個詞做新聞標題——「猶大」。


完全可以理解一部分批評家乃至普通大眾的困惑。出現在大眾文化里的鮑勃·迪倫,是放浪不羈的民謠/搖滾歌手,是反主流的時代偶像,是萬眾矚目的民權英雄,是一個被定格的文化符號。當人們談論起鮑勃·迪倫時,這話語本身已是一個隱喻。而鮑勃·迪倫又將這一切視為無物,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戲謔與反叛,消解著一個又一個定義他與他作品的詞語。他不從屬於任何一個時代,也從不屬於任何一種定義,更難以直接從屬於文學。

保羅·德曼在《閱讀的寓言》中說:「對符號的解釋不是一個意義,而是另外一個符號:它是一種讀解,而不是一種解碼。這種讀解接著不得不被解釋成另一個符號,等等以致無限。」半個世紀悄然而過,時代的浪潮早已歷經多少次天翻地覆,但在迪倫本人的不屑與緘默中,對他的解讀因語境的變化而成為一次次新的解構,如是往複,從未停止。


在2007年的音樂傳記電影《我不在那兒》中,曾以《天鵝絨金礦》致敬搖滾傳奇大衛·鮑威的名導托德·海因斯,也對鮑勃·迪倫的創作與人生進行了一次全面拆解。六位外貌、個性、膚色甚至性別迥異的演員分別演繹了鮑勃·迪倫不同時期、亦即不同理念的自我。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Jack Rollins/Father John,分別影射早期民謠歌手迪倫和後期轉向宗教音樂的迪倫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Jude Quinn,象徵著60年代後期轉向搖滾的迪倫


希斯·萊傑飾演的Robbie Clark,是那個始終與媒體對抗、不斷解構作為符號的自己的迪倫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理查·基爾飾演的Billy McCarty是一個典型的嬉皮士,象徵著刻意自絕於公眾視線的迪倫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馬庫斯·弗蘭克林(圖右)飾演的Woody Guthrie意味著迪倫從美國傳統音樂中汲取的養分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本·威士肖飾演的阿爾圖爾·蘭波則是迪倫的靈感之源與詩性化身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事實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文學研究的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日益成為學術界的主流。因此,當有些人不屑一顧地將鮑勃·迪倫的音樂與詩歌創作視為對文藝的淺薄涉獵時,更多學者則視他為層次豐富的理想研究對象——


Oh, where have youbeen, my blue-eyed son?


你到過哪裡遊歷,我藍眼睛的孩子?


Oh, where have you been, my darling youngone?


我親愛的孩子,你到過哪裡遊歷?


I ve stumbled on the side of twelve mistymountains,


我曾在那十二座迷霧山旁踟躇


I ve walked and I ve crawled on six crookedhighways,


我曾沿著那十二條蜿蜒的高速公路慢行


I ve stepped in the middle of seven sadforests,


我曾走進那七座傷心森林的深處


I ve been out in front of a dozen deadoceans,


我曾面對那十二汪死海


I ve been ten thousand miles in the mouth ofa graveyard,


我曾進入墓地中一萬里


And it s a hard, and it s a hard, it s ahard, and it s a hard,


暴雨、暴雨、暴雨、暴雨


And it s a hard rain s a-gonna fall.


暴雨將至


例如這首《暴雨將至》的歌詞。鮑勃·迪倫將意識流和意象派的表現手法融入美國傳統民歌創作,正如他的許多作品一樣,讓文本內部極度豐富的層次掀起狂風巨浪,再融成一杯寡淡的白水。這就是抽絲剝繭後,文字與韻律本身的魅力。它帶來了想像和闡釋的空間,賦予了個體以成為評判者的權利,建立了一種文本的回歸,那是有血有肉的概念脫離它冰冷軀殼的回歸。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解構的完成幾乎是一個神話,一個立足於概念移植、情節移植,直至主體移植的神話。它超越了時代與文學體裁的界限,觸及著人類思維的無限。


在這個意義上,諾貝爾文學獎激起的討論無非是公眾對鮑勃·迪倫的另一次解構,甚至這個獎本身也不過是歷史的一次解構而已。當有人詰問它的合理性時,答案就在風中飄蕩著。


而風就是風,不是其他。

鮑勃·迪倫:一個解構的神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你讀詩 的精彩文章:

今晚,我的眼裡有楓葉和七顆星星 「為你讀詩」詩意生活·閃光系列
附阿多尼斯、希尼珍貴讀詩音頻
原來他們的願望是這樣……
一夜透雨 寒意沁胸 我秋天了
你和秋天之間只有一片樹林的距離

TAG:為你讀詩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構媒體:安東尼·蒙塔達斯的鏡頭語言
婁紹昆:解構四逆湯
恐襲背後的哲學:解構薩拉菲主義
用大數據解構股神巴菲特的非凡成就——你猜與啥正相關?
NBA動漫,解構哈登、詹皇、杜蘭特等的籃球技巧
AI:社會的解構與建構
黃漢明:「瑪麗蘇」式解構法
胡歌 解構男神的時尚經
哥本哈根建築解構
俄羅斯藝術家Kate的肖像解構素描作品欣賞!
鄧侃:用深度學習模型,解構並重構人類思維
海外拍賣解構藝術:尚·米榭·巴斯基亞及安迪·沃荷 《新的火焰》
解構成人童話的致郁之美《尼爾 終極檔案》現已上市!
長城腳下飲馬川:解構文化,合奏共鳴
獨特的影像表達:人體局部也可以來解構城市
建構與解構:明代浙東湖水糾紛中的利益表達——以上虞皂李湖為中心的考察(一)
漢字設計技巧!解構與重構
德希達:解構主義-瘋狂的能指-EP92
「大咖解讀Bengio筆記」鄧侃:用深度學習模型,解構並重構人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