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執著外物,聚散皆是因緣
「因緣」是很自然的現象。佛法修行中的「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被七情六慾所困。
面對各種誘惑或刺激,無論感到痛苦或快樂,我們都要馬上想到,這些境界以及伴隨而來的感覺,只不過是物質彼此接觸後所產生的一種效果,並非真實的存在。
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要去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它,因為花僅是花而已,要將它獨立在所有價值判斷之外,才不會產生誘惑、刺激的問題。如果我們賦予它價值判斷,出現「美」的念頭,就會心想:「這花好美啊!」
這時單純的物質現象就變成誘惑,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就會想將它據為己有,煩惱就會接連而來。所以,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念頭就要止於「這是一朵花」,而不要有好惡的分別。
有時我們自以為喜歡某些事物,事實上卻不一定真是如此。當我看見路旁花團錦簇,覺得這樣的景色很美,但是看多了以後,就漸漸覺得不稀奇,也就視而不見了!
等我到達禪修道場後,那就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地方,無所謂花草。當有人摘了幾朵花插在瓶子里,放在餐桌上時,我就又注意到花了。我究竟喜不喜歡花呢?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喜不喜歡,從因緣的角度來看,花就只是花,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任何事物都是因緣構成的,當各方面條件聚合之後就會發生;當因緣不具足時,自然就消散了。正如一朵花,當它枯萎之後,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此時已經沒有美不美的問題,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把自己的生命和花朵聯想在一起,產生了煩惱與執著。看到花朵掉落在地上,就會觸景傷情,覺得花朵可憐。相反地,如果能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是正常的自然現象,花開時就是開,花落時就是落,就不會產生煩惱。
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緣,聚是因緣,散也是因緣。只要從因緣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我們產生煩惱、執著而感到痛苦了。
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很喜愛,但並不是很需要的東西時,馬上用因緣觀來看,心想這個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現在也不需要它,如此便不會受誘惑了。
當我們能看清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主客關係,不讓自己與它產生關聯性的想像,就不會有太多的執著。分得清楚 「沒有關係」和「有關係」就是「因緣觀」,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免除誘惑及七情六慾所帶來的痛苦。
※人生如戲,請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佛法不靈驗,原因在這裡
※緣份非天定,是善是惡皆自作!
※修行,從專心吃飯開始
※既學怒目金剛,也學低眉菩薩——心有大恨,也有大愛
TAG:菩寧緣 |
※聚散皆是緣,相伴須珍惜
※物是人非,緣隨聚散
※世事總無常,聚散終是緣
※只因都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世事總無常,聚散終是緣!
※人與人,聚散是緣,生情有因
※堪破家庭聚散愛恨的因緣
※只因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緣如風聚散不可求 佛家相遇與錯過的緣分
※人與人,聚散是緣,寫的真好
※人生聚散離合,就是緣來緣盡
※人與人,聚散是緣寫的真好
※聚散總是無常,人生別來無恙。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聚散皆是緣,相伴須珍惜
※聚散總是無常,人生別來無恙
※人與人,聚散是都緣
※【極 簡 禪】聚散皆因緣
※聚散分離,不過是尋常
※有一種夢,它叫曾經,有一種結局,它叫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