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樹如果知道這些就好了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公認最高級別的文學獎項,自然地,它也理應頒給最好的作家、最好的作品。但為什麼各主要語種公認的「最好」作家,都沒有獲獎?例如英語的喬伊斯,漢語的魯迅,俄語的托爾斯泰。
通俗又暢銷的村上春樹屢次落選並非沒有緣由。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要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鮑勃·迪倫生於1941年,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已獲得的獎項包括:格萊美、金球獎、奧斯卡、普利策、諾貝爾……(網路圖)
北京時間10月13日晚間,瑞典文學院宣布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
官方授獎詞是,「鮑勃·迪倫為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帶來了全新的詩意表達方式。」
這已經不是鮑勃·迪倫第一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了。不過這一結果出來後,大呼意外之餘,很多人還是替村上春樹心疼30秒——自2009年以來,他連續8年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然而年年上榜,年年陪跑。
從公布之前博彩公司的賠率、專家與媒體的預測,到公布之後各路書評人與獲獎人的「裝熟」、一二三四五地分析為什麼是這個作家獲獎,順便為那些「陪跑」的作家表達下悲情……這幾乎成了一種模式。
這個模式之所以能夠數十年來顛撲不破,主要歸咎於諾貝爾文學獎的「難猜」,畢竟文無第一,何況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並非意味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沒有共同特徵,現在用大數據告訴你,那些年獲得諾獎文學獎的作家們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點?
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村上春樹。(CFP/圖)
小八卦:不到60歲就別想諾獎了
首先,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你得好好活著。
諾貝爾的遺囑倒沒有明確指出不頒給已故的人,但從1974年起,諾貝爾獎基金會修改了章程,規定諾貝爾獎不能頒發已故的人,除非獲獎人是在獎項已經宣布之後去世的。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文學獎共頒給113位獲獎者,但只頒給一位已故作家:瑞典詩人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931年)。
不過,假設你還太年輕,那你獲獎的概率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鮑勃迪倫今年75歲。近二十年來,文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在65-70歲之間,尤其是2007的多麗絲·萊辛、2011年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與2013年的艾麗斯·門羅,獲獎時都已經是過80歲的高齡了(多麗絲·萊辛獲獎時已經88歲)。當然,也有很偶然的例外,1907年英國小說家拉迪亞德·吉卜林獲獎時只有42歲,1957年加繆獲獎時也才只有44歲,但這都是半世紀前的事了。以近些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年齡的趨勢,不到60歲還是不要對這個獎項抱太大期望。
年齡之外,男作家的獲獎概率要比女作家高出許多。113位獲獎者中,女性作家只有14位,「陽盛陰衰」得有些嚴重。不過2000年以來,就先後有5位女作家才獲得的獎項(2004、2007、2009、2013、2015),雖然數量還是比不上男作家,至少在比例上不那麼懸殊。
此外,用什麼語言寫作也頗為關鍵。想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前提條件是你的作品要有人提名。如果你不是瑞典人,你的作品想讓諾貝爾文學獎的18位評委讀到,那意味著必須有人翻譯你的作品。這時,翻譯得好壞,很可能會直接影響評委會對你的作品的認知與評價。
據初步統計,113位獲獎者中用英語寫作的人最多,為28人;法語14人、德語13人,並駕齊驅;西班牙語和瑞典語隨後,前者11人,後者7人;其餘語言獲獎人數都在10人以下,用中文、日語和希臘語寫作的分別為兩人。這麼一看,中國作家想再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還真是不容易,而村上春樹老是「陪跑」,莫非語言上的差異也小有影響?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白俄羅斯女作家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西耶維奇。(新華社/圖)
評獎標準變變變!
嗯,以上說的都是都是一些外在因素,現在咱得開始關注「內在」了。文學獎嘛,最根本還得看作家作品。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公認最高級別的文學獎項,自然地,它也理應頒給最好的作家、最好的作品。
數據卻再一次震驚了我們。各主要語種公認的「最好」作家,都沒有獲獎:英語的喬伊斯、法語的普魯斯特、西班牙語的博爾赫斯、德語的卡夫卡或里爾克、俄語的托爾斯泰、漢語的魯迅,以及希臘語的卡瓦菲斯甚至瑞典語的斯特林堡。
這下我們不得不祭出諾貝爾文學獎關於「最好」的標準了。諾貝爾的遺囑中寫道,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發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顯然,「理想主義傾向」是其中的關鍵詞。
在起初的十年中,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對「理想主義」的狹隘理解,導致他們的道德趣味和審美習慣過於保守,因此列夫·托爾斯泰、馬克·吐溫、亨利·易卜生、左拉、哈代等公認的大師名落孫山。時人都猜測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應該頒給托爾斯泰,結果不是,面對巨大的爭議,次年評委會發表了一份「答辯辭」,其中寫道:托爾斯泰「否定了一切形式的文明」,讚美了「原始的生活方式,提倡無政府主義思想,任意改寫《聖經》,對於他那種罕見於一切文明樣式的狹隘和敵意,我們覺得無法忍受」。這真是保守得可以。他們後來還說左拉創作中「沒有靈魂,往往是粗魯的冷漠」,說哈代「刻薄的宿命論」和「很少對上帝懷有尊敬」。
在1920-1930年,在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下,評委會更多關注和平,美學趣味轉向了「大眾化」和「通俗性」。他們將諾貝爾遺囑中的和平意願理解為「首先要防止採取任何支持或反對的民族主義立場」,鑒於當時極少數作家能夠超然於民族和國家利益之上,因此獲獎者較多地集中在歐洲一些小國。而獲獎者的政治立場中立也導致了其創作成就的相對平庸。這個時期雖選拔出了葉芝、托馬斯·曼等名家,但也產生了不合格的獲獎者,至今已寥落無聞。而瓦雷里、維多夫羅、普魯斯特、喬伊斯等風格奇崛的名家便是在這個時期被遺漏了。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結束(1940年後),各國文學進入新的探索時期,文藝創作推陳出新。世界文壇的變化與日漸累積的爭議促使評委會採取了相應的調整措施,他們開始注意敢於創新的作家,黑塞、紀德、艾略特、福克納、海明威、加繆、帕斯捷爾納克、貝克特等作家先後獲獎。諾貝爾文學獎廣泛的世界聲譽更多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累積的,終於,它發現、獎勵的天才,與被它埋沒、遺漏的天才一樣多。
1970年代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再次調整了遴選原則:從獎金的「功能」或「實用主義」來挑選獲獎者,更多地支持探索、鼓勵創造、發掘「潛質」,是「投資或賭注」。瞅瞅近年來的不少獲獎者倒都符合這個標準,像勒·克萊齊奧、赫塔·米勒、帕特里克·莫迪亞諾、以及2015年的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前都屬於「小眾作家」,也還處於創作高峰期,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相較之下,通俗又暢銷的村上春樹屢次落選並非沒有緣由。
當然,也有例外。2007年獎項頒給多麗絲·萊辛時出乎很多人意料。並非萊辛配不上諾獎,而是萊辛年紀很高,早就拿遍歐洲各大獎項,也基本停止寫作,這時加冕諾獎,反倒有了「終身成就獎」的意味。而接下來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愛麗絲·門羅也是如此。
不過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反倒是樂見諾獎偶爾扮演下「終生成就獎」的角色。畢竟「陪跑」多年的米蘭·昆德拉已經86歲、菲利普·羅斯82歲、阿摩司·奧茲76歲了,雖然他們的創作成就並不需要諾獎來蓋棺定論,但有了諾獎的加持或許會更圓滿。
文學獎擺脫不了政治傾向?
如今的諾貝爾文學獎越發開放與包容,評委會又是如何看待諾貝爾遺囑強調的「理想主義傾向」?在被問及如何理解諾貝爾的理想主義評選標準時,有評委這回答說「我不認為我們還堅持這一觀點」,但是縱觀獲獎者的特點及頒獎詞,我們還是可以發現評委會對於理想主義原則的恪守。諾貝爾文學獎是否有政治傾向也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
掐指一算,帶有明顯政治立場的獲獎者還真不少啊。就從2000年以後看起:2003年的庫切,與南非政府關係齟齬,獲獎時南非總統公開表示不滿;2004年的耶利內克,被官方定位為「給奧地利政府抹黑之人」;2005年的品特,反對英國捲入伊拉克戰爭;2006年的帕慕克,土耳其保守派的眼中釘;2009年的赫塔·米勒,流亡作家;2010年的略薩,競選過總統,為拉丁美洲的自由問題奔走;還有2015年摘得桂冠的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獨立新聞活動曾受到政府限制、曾遭遇政治法庭的審判……這些獲獎者的身份除了作家以外,與政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他們的寫作本身,就是直接關涉政治。這不免令人產生疑慮,這些作家獲獎,真是因為其文學價值,還是因為文學以外的因素?
其實,沒有過分苛責諾獎的必要。我們固然反對將文學視為政治的傳聲筒,但認為文學應該絕緣於政治,也是過於天真了。王蒙先生在澳門大學的一段演講一語中的:「瑞典學院堅持它沒有政治意圖,但是它的評委有一定的政治傾向……作家也好,文學也好,你很難把政治的愛恨、政治的經驗、政治的情感、政治的情緒從作品中淘洗乾淨、徹底清除,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生活啊!」
就像上文羅列的獲得者在免不了被爭議時,其創作的一流水準也不應該被忽視。赫塔·米勒的作品中運用陌生化的段落建構、獨樹一幟的意象式扭曲式表達和心理狀態衍生式通感,深刻地揭露了齊奧塞斯庫時期的獨裁黑暗統治;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紀實作品聚焦於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重大政治事件,但她以非虛構寫作的形式對大歷史中的人、人的心靈進行探索,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力。
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18個老頭老太最是熟稔平衡技巧,他們擅長的就是在候選人的國籍、文學價值、個人經歷及政治傾向上找到合適的臨界點。好在,目前看來,文學價值始終是他們關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正因為如此,諾貝爾文學獎才「難猜」,因為唯有文學價值是無法準確衡量高低的。
嗯,說到這裡,是時候好好總結下一個作家如何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性別、年紀、以什麼語言寫作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能否獲獎更是如此,畢竟一流大師那麼多,每年才頒給一位。我們唯一可以做、應該做的就是八個字:好好活著,好好寫作。
這個結論是有些老生常談了——想要謀得獨門秘籍的人該失望了。但對於所有熱愛文學、有志於寫作的人而言,還有比這更好的建議嗎?
※為什麼小眾文藝片排片量少?
※10套造價不超過30萬的鄉村別墅,收藏了回家去蓋
※主流VS小眾:這款小眾產品,憑什麼在一個月內贏得了10w死忠粉?
※原來書是可以這麼吃的
※十年網紅江湖,誰主浮沉?
TAG:南周知道 |
※諾獎十年陪跑,他還是那個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我是如何熬過那些窮困日子的
※村上春樹:我是如何熬過那些窮困日子的?
※村上春樹為什麼「陪跑」諾獎多年? 或許是因為他賺得太多了
※村上春樹:一個像打了雞血一樣,跑了35年都停不下來的小說家!
※村上春樹:如果可以不吃苦,那就不吃
※今年諾獎,村上春樹又陪跑了
※村上春樹:在雅典跑了42公里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不需要再跑了,一步也不要了……
※是什麼讓村上春樹再次陪跑,卻甘拜下風?
※姜建強:日本作家多有錢,看看村上春樹的收入就知道了
※就跟著村上春樹「陪跑」的腳步,跑遍日本所有值得玩的地方吧!
※連續九年陪跑諾獎,村上春樹就是都市裡孤獨的你和我
※我們只寫書不唱歌:除了村上春樹,這些陪跑者的書你也要看看
※村上春樹:堅持跑步30多年,願意一生跑到最後!
※村上春樹的句子里,我最喜歡這句: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互他安好
※村上春樹丨創作三十五年,我從來沒有寫不出來的時候
※村上春樹的名句有哪些?
※村上春樹: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除了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島國還有哪些小說家值得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