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泄濁湯、代茶飲,名醫是這樣治痛風的

泄濁湯、代茶飲,名醫是這樣治痛風的



中醫書友會第112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圖片導讀




泄化濁瘀湯治療濁瘀痹:痛風


作者/彭堅





周某。男,45歲,廣東南海人。2013年初診。患者得痛風病8年,經常複發,每發作則右腳拇趾關節處紅腫疼痛,吃西藥別嘌醇,兩三天後可以緩解。近年來,發作越來越頻繁,尿酸始終偏高。今天中午發作,疼痛難忍,痛處紅腫,不能按壓。察之面色紅潤油亮,舌紅苔黃膩,脈滑。



處方:土茯苓60g,萆薢30g,薏苡仁30g,威靈仙30g,秦艽15g,澤瀉15g,赤芍15g,澤蘭15g,土鱉蟲12g,黃柏15g,蒼朮15g,忍冬藤30g,蜈蚣2條,百合30g,車前子30g。  7劑。




服上方後,當天痛止,第二天腫消。吃完後檢查,尿酸已經降至正常。



囑咐患者注意飲食清淡,少吃含蛋白高的食物,每天用百合30g、車前子30g,泡水當茶喝。一年多來痛風未發作,尿酸未升高。






  • 用方思路



泄化濁瘀湯是國醫大師朱良春20世紀90年代創製的治療痛風的方劑。原方共9味葯:以土茯苓、萆薢、威靈仙、秦艽、薏苡仁、澤瀉祛濕排濁,赤芍、澤蘭、土鱉蟲活血化瘀。方中以土茯苓、威靈仙、萆薢3味為主葯,3葯合用,有顯著的排尿酸作用。我常加忍冬藤協助土茯苓清熱解毒,加蜈蚣助土鱉蟲止痛,加黃柏、蒼朮清熱燥濕,加百合、車前子潤肺利尿。感覺療效更好。




百合、車前子是我從病人那裡得到一個民間驗方,患者每次發作時煎服一二劑,即大量排尿,病情很快能夠控制。後來得知,百合含有秋水仙鹼,車前子利尿作用強大,這可能是這首單驗方能夠發揮作用的道理。這首單驗方簡單易行,尿酸高患者可以每天當茶喝以鞏固療效,防止複發。




痛風是古今中醫、西醫共同擁有的病名,西醫的痛風,內涵比較確切,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風性關節炎。中醫的「痛風」病名,最早見於李東垣、朱丹溪的著作,泛指劇烈的關節疼痛,包括現代意義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在內。為了辨證更為準確,治療更加有效,朱老在1989年提出了「濁瘀痹」的新病名,以代替中醫「痛風」的舊病名,獲得了中西醫界的認同。




我對於痛風病的治療經驗有限,朱老在泄化濁瘀湯後有若干加減法,對於治療嚴重的痛風患者,可供參考:局部紅腫已化熱,加葎草、虎杖、黃柏等;痛甚加全蠍、蜈蚣、延胡索、五靈脂;漫腫加僵蠶、白芥子、膽南星;關節僵硬加露蜂房、蜣螂、穿山甲;偏熱一般處於發作期,加生地黃、知母、寒水石、水牛角;偏寒一般處於緩解期,加炙川烏、炙草烏、桂枝、細辛、鹿角霜;偏虛加熟地黃、補骨脂、骨碎補、黃芪;腰痛、尿血,加海金沙、金錢草、小薊、茅根等,以防止痛風性腎炎。


?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彭堅湯方實戰錄》,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堅,編輯/盒子,圖畫創作/兩個獅子,校對/霜石。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書友發現:妙方治鼻衄不複發
「經絡醫學」講讀:什麼是經絡
我是西醫,我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療了愛人的闌尾炎
治療皮膚病的幾個好方
經方治療燥咳5例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京城名醫祝諶予,發明四藤一仙湯,治療風濕、類風濕、痛風常見效
清熱、涼血、止血的野草,名醫張錫純卻用來治失眠
名醫送方:軟血管、護心臟、治鼻炎、解痛風…用一個好一個,快收藏
1隻肥鴨+3種中藥,燉熟後治胃寒胃痛,這是清代名醫傳下來的
小小一粒豆,名醫把它變成了治療脂肪肝、祛斑滋補的名方!
名醫談養生:這種食物搭配,會讓你患上嚴重的痛風和腎病!
雞蛋用它沖一下,竟成了活血化瘀 驅寒治風濕的聖品,名醫從小就吃
清代名醫1味中藥的驗方,可治膽結石和糖尿病腹瀉
名醫送方:軟血管、護心臟、治鼻炎、解痛風…用一個好一個,快收藏~
咳嗽老不好,大多源於風襲咽喉,清代名醫有妙方
名醫黃煌,用3種帶「黃」字的中藥,治療出血性疾病
感染病菌死掉的蟲子,是名醫青睞的中藥,能美白祛斑
神奇的薏苡仁,歷代名醫這麼玩它!
健脾補氣,四君子湯,資深名醫出神入化用來治療這些病!
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之三:張錫純,以「粥」為劑,顧胃氣,養脾胃
尿酸高會導致痛風,元朝名醫教你祛疼痛
名醫為何拒絕此物?人人都愛吃,卻吃出心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等九種大病
【名醫神廚】你是甜甜的
名醫運用藥對治療痛風及痛風性腎病(四)黃芪、淫羊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