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規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業。因此,舉凡行、立、坐、卧,一切舉止動作都要威儀具足,所謂「身具德,人必敬」。以下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種威儀,以及有關參訪、入殿、禮拜、出堂等應注意的行儀,略述於後:

一、四種威儀


(一) 行:


1.走路時,應目視前方七尺,不可左顧右盼,不可低頭仰視。


2.穿著海青行進時,應該雙手操胸。

3.穿著長衫行進時,應該雙手下垂,自然擺動。


4.行進間,雙手不可置放腰後;不可跑步,若要趕路,可放大步伐,但不可奔跑。


5.行進間,見大德迎面而來,應立定合掌,待大德走過,方可放掌、前進。


6.與大德師長同行,應走在左後方,距離一個肩膀的寬度,不可平行,不可離太遠。


7.走出房門,衣服、鞋襪必須穿戴整齊,不可赤腳或穿著拖鞋。

8.如系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可大包小包背滿全身,僧袋應當背於右肩。


9.如非諸山方丈,不可挂念珠行走。


10.行進間持經本,應雙手捧持。


(二) 立:


1.站立時,應前八後二,抬頭挺胸,姿勢端正,不可倚牆靠壁,不可雙手叉腰。

2.與大德同在時,不可站在大德的上首、高處、對面,或與大德並排而站。


(三) 坐:


1.坐下時,要平肩、收齶、雙眼平視、手放雙膝。


2.與大德同坐,應坐半座,不可坐滿,不可翹腿,並依大德指示的位置坐下,若招呼你與其平坐,應該禮貌遵行,不可違意。

(四) 卧:


睡眠時,要右脅而卧(吉祥卧),不可四仰八叉。


二、參訪禮儀


1.寺院參訪,應事先通知,並準時到達。到達時,先到客堂報到,然後向主事者行禮,由知客法師引導至佛殿禮佛。


2.參訪日期、時間一經確定,則勿隨意更改,以免造成安排的不便。


3.離開寺院時,應到大殿向佛菩薩告假。


三、佛殿禮儀


1.入殿時,若從右門入,應右腳先進;若從左門入,則左腳先進。


2.入殿後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


3.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講話,不可相互送禮,有事須退出殿外講說。


4.不可隨心所欲進出佛殿,更不可衣冠不整。進入佛殿時,應操手行走。


四、禮拜行儀


1.禮佛時,宜在佛堂、佛殿、佛塔,以免引人側目。


2.在佛殿禮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則應在東西兩單禮拜。


3.禮拜大德師長,應至佛殿,如於路上、客堂、飯廳,或大德參禪、打坐、剃頭、卧病時,不可禮拜。


4.禮拜大德不可於高處拜,或於大德背後拜。


五、出堂禮儀


1.出堂是大事,分個人及團體兩種。個人出堂必須請假。如系早上出,晚上歸,可向直屬主管請假,如系長假,必須向糾察、客堂及相關職務人等請假,而且必須搭衣。


2.請假在外,不可於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當地沒有寺院道場。


一個修道者的風姿,在行立坐卧、言談舉止中皆可表露無遺。佛門中其實不只四種威儀,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威儀不僅能調攝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無言的教化,例如昔日舍利弗為馬勝比丘進止有方,端正的威儀攝受而歸投佛陀座下,威儀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學佛修行必須重視威儀的訓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量光明佛教網 的精彩文章:

前世不願教弟子 今世愚痴受輕視
什麼是普佛?
彌勒信仰的基本特徵及其現代意義
不了解戒律,修行不會有結果
下雨可做不可思議功德的觀音甘露水咒

TAG:無量光明佛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普通話應重視聽力訓練
拳擊與中國傳統武術一樣非常重視步伐的訓練與使用
孫學才:北京競技體育既對接奧運戰略又重視群眾喜愛項目
「春咳」 者應重視胸部影像學檢查
韓國軍隊歷來重視冬季訓練
治理霧霾應重視大氣靜電學說
你要重視腰部力量的訓練
育兒——重視培養孩子的樂感
為什麼精英家庭重視孩子的體育運動
乙肝患者須重視影像學檢查
想快速學游泳?請重視最基礎的練習,循序漸進!
讀文獻一定要重視非學術信息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敦煌學
美國學校非常重視教育,但叛逆期的女學生紋身、抽煙、曠課、早戀
師承及確有專長:被重視的師承教育,是學習中醫的最佳選擇
小學重視書法教育 學生操場寫「地書」練書法
重視質量 科學管理——訪東莞宏業機械公司總經理田敏
語文教學要重視「讀」
日本新科諾獎得主呼籲重視基礎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