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廣州哪裡還可以看到舊城牆?


清代廣東科舉考試放榜的地方在哪裡?


聖心大教堂所在地曾經有什麼歷史?

廣州,曾經和許多城市一樣,城牆環繞。


作為千年商都,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的越秀,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韻。建城二千多年,廣州城還是「一樣的格局,一樣的味道」,只是「大了一點」。一樣的格局?千年以來,廣州的心臟都在越秀,時代在變,心臟始終搏動。大了一點?廣州整體空間大了,最有味的廣州還在越秀。


用心聆聽,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心臟律動的聲音,就好像是這座城市2200年從未衰竭的動力之源。


「鄉話多」遇上「城會玩」,越秀是值得我們「步行」的地方——不如,就讓我們帶上一張1860年的廣州老地圖,跟著古城專家和攝影師的引導,沿著已經看不見的城牆兜圈子,開啟一段時空穿梭之旅。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由《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基於現代地圖,並加上舊城牆地址繪製的廣州府城穿越之旅地圖,黑色城牆為已消失的城牆,紅色城牆為現存的城牆,紅色曲線為現存的東濠,紅色虛線為穿越之旅建議路線。地圖地名從左到右排的是現在存在的,從右到左是已經消失的。(繪製/馬偉玲)


要想考舉人,就在這邊考


讀書與城市東南側有關係,廣東考舉人就在這邊考。

雖然科舉廢除近百年,貢院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聖,然而今日,我們依稀能站在龍虎牆前,感受當初文人中舉的狂喜,就如同今天你跟同伴說,考上了頂尖985高校,激動么?


紅樓:從科舉考場到文化地標


自去年開始,紅樓由廣州魯迅紀念館進行全面修繕,現已基本完工。「明遠樓」和「天開文運」兩塊牌匾也是最近才掛上去的。


作為清代四大貢院之一,整個清代,廣東貢院共產生舉人6000多名,是廣東籍官員的搖籃。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如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都曾在廣東貢院考過試。有意思的是,1904年,劉春霖、朱汝珍和商衍鎏被欽定為科舉史上的末代狀元、榜眼和探花,其中朱汝珍和商衍鎏就是廣東人,都曾在廣東貢院考過試。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1905年,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廢除,屬於舊學的廣東貢院被改建為兩廣速成師範館。(攝影/張永林)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當年,省里的學政官員就站在紅樓上監考,南邊是一間間作為考生答卷和吃飯、住宿的的考棚,又叫「號房」,今後再也不能見此景了。(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鐘樓舉行,魯迅先生在任職中山大學文學系時也曾在此工作和居住。(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1959年,貢院舊址又建起了廣東省博物館。貢院最終形成以鐘樓為中心,西圖東館後紅樓的布局。(攝影/陳顯耀)


龍虎牆:中啦?中啦!


從貢院出來,在它的西牆,就是科舉放榜之地,即德政中路、文明路靠廣東省中山圖書館西牆部分,是龍虎牆舊址。


當年的中舉,那就是魚躍龍門。據說,當年龍虎牆周邊小巷的很多人家也都貼著這樣的對聯,「出入鳳凰池上客,往來龍虎榜中人」或「一舉名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等。只是現在這些差不多已被「出入平安」代替了。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當初擁擠的看榜人群,如今只有來往匆匆的遊客匆匆而過,已是別有一番風味。(攝影/張永林)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真正的龍虎牆大多是青磚一順一丁砌成的,可見其建築級別之高以及當時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攝影/陳顯耀)


中大天文台:它告訴了我們廣州在哪裡


廣州的經緯度坐標是多少?


你可能輕輕鬆鬆就能在網上查到,不過一百年前就沒那麼容易。


就在龍騰社區,與紅樓同處一座大院內,還藏有中山大學的一處「校產」——中山大學天文台舊址。它是廣東近代第一座天文台,也就是在這裡,廣州人第一次用現代科技的目光去審視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老天文台是一座面積並不大的3層建築,東側的觀測台稍高,頂層是放置觀象設備的穹頂。(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中山大學天文台建於1929年3月,由留法天文學博士張雲教授提議修建並親任台長。1978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攝影/張永林)


南城牆車如流水馬如龍


從南城牆進城,車水馬龍,古代如此,今時亦同,繁華不減。


一德路:投射在城門上的商都舊影


商城廣州,在城牆上的展現,是新城西南城門的命名,比如油欄門和竹欄門,這樣的名字是不是很接地氣呢?


你站到一德路地鐵A出口處,那裡就是曾經的油欄門,再往西走不到100米,就到竹欄門了。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一德路有許多不同行業的批發市場,比如海味乾貨、玩具、精品、化學用品等。(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商業繁華的一德路。(攝影/張永林)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坐落於一德路的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當年,這裡可曾經是兩广部堂所在。兩广部堂,相當於廣東、廣西的省府所在。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後來修建成為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攝影/張永林)


北城牆舊時要塞,今日公園


初秋廣州,天氣剛好,風兒正輕。興緻所至,何「附庸風雅」一番,登高而懷古思幽。


越秀公園:明城牆殘段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守將朱亮祖拓展廣州城牆,向北橫跨越秀山,並在最高處建築鎮海樓,為五層樓閣式歇山頂建築。如今,城牆東西分為三段,殘長約1137米。


註:圖片由西爾維斯特·達頓和文森特·麥克爾斯1863年左右拍攝,轉引自由泰瑞·貝內特著、徐婷婷譯,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史:西方攝影1861—1879》。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1929年2月11日,廣州市市立博物館成立於鎮海樓,是地方歷史綜合類型的博物館,亦是中國早期建立的十座博物館之一。時間流逝,掩不住鎮海樓的威嚴。(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城牆掩映在古樹叢中,幾位退休的老人正好在前面的石板凳上休憩,有種由古代穿越到現代的感覺。(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一位老師在越秀公園城牆邊上給學生講述城牆的歷史,古老的城牆,又生長出了新的生命力。(攝影/陳顯耀)


一段可以觸摸的歷史


當然,越秀公園不是古城牆唯一的倖存地,你再往前走走,在廣州鬧市也能看到城牆遺址。我們乘坐地鐵,便可到西門口。而在廣州城西門外,是鼎鼎有名的「西關」,沒錯,就是那個「富在西關」的西關,就是《西關大少》里的那個西關。


瓮城遺址:西門口還可以看到舊城牆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西門口還保留著西城門瓮城遺址,此瓮城始建於明代,為拱衛城門而設。(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瓮城遺址其北一段,六年前被瓷磚鋪貼立面,再北一段,已經藏於地下停車場。午後三點的陽光打在城牆上,搖曳著歲月的斑駁身影。(攝影/陳顯耀)


舊城故事話你知


穿越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沿著外城步行,至少得三四個小時,也許騎行會更快一些。不過,現也難覓舊城牆和城門的蹤跡。就在民國初年,廣州的城牆和城門全被拆除,它們化身為城市的地名,這些地名也留下了許多故事。


官員進城:下船後要過三道門


想感受下官老爺們進城的儀式么?說不定吳六奇、林則徐也走過這裡,想想都還有點小激動呢。


位於泰康路、萬福路交界處(廣州地鐵北京路站),是昔日廣州城南端的一座城門——永清門。


要知道,不去逛北京路,就等於沒逛過廣州城。而在古代,這裡就是官員進城的必經之路(悄悄告訴你,還有宋代的城市遺址喲,不去虧大了)。當年成為一省大員不容易,今日隨便逛逛就到了。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官員們從天字碼頭下船後,要經過永清門、正南門、拱北樓三道門,才抵達布政司,一個省城的政治威嚴,通過門樓遞進烘托出來了。這真有點像進京覲見皇帝呢,當然,那個是五重城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正南門遠景。明嘉靖後,隨著珠江北岸南移,城牆不斷向南伸張,如今正南門的蹤跡幾不可尋。


註:照片源於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圖片名稱為「Double Gate Street」。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正南門城門氣勢十分雄偉,是目前所知廣州唯一的三層古城樓。


註:照片源於ebay拍賣的「OneVintage Early 20th Century Looseleaf Photograph」專輯,是香港一名英國商人大約1900年的照片。這是第51號,題為「CHINAPEARLRIVER HONG KONG TO CANTON Vintage Photograph No. 51 CITYROOFTOPSCENE」。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拱北樓建於唐朝,當時取名「象闕」,宋代重修時建有雙門拱,故在清代樓下街名喚「雙門底」,即如今北京路一帶,因樓上有唯一存世的元代「銅壺滴漏」計時器而著稱,1918年因擴建馬路而拆除。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清朝時,永清門內的街道稱作永清街,光復以後自原布政司衙門(今財廳)以南直到天字碼頭的馬路全線合稱永漢路。


永漢電影院便是其見證者之一。文化大革命時期永漢路改為北京路,並沿用至今。(攝影/張永林)


西關十八甫:唯獨沒有第一甫


西城門外的西關十八甫,那不只是一個傳說中的所在,更是一種身份,古代也只有馬雲和王健林這個級別的人,才能住進去了吧。


廣州西關有第二甫、第三甫……一直到十八甫,唯獨沒有第一甫,但有第一津。人們說起第一津,還有句俏皮的歇後語:「第一津——冇甫(譜)。」


民國時期,設館西關的報業多達130多家,撐起廣州報業半邊天,就如同當年倫敦艦隊街。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民國時期,第五甫至第八甫一帶叫做「報紙街」。


當時,記者編輯們常常從西濠坐船去上班,而如今只是一條普通的城市暗渠。(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位於西城門的寶生大押,建於民國初年,是當時廣州第三大當鋪。1938年日軍狂轟濫炸廣州,西門口一帶的建築只有寶生大押絲毫無損。(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東有東平大押,西有寶生大押。存留下來的當鋪建築,是廣州商業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明證。(攝影/陳顯耀)


濠涌:水城廣州獨缺北濠


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對「濠涌」這個詞一定不陌生,「濠涌」就是過去的護城河。沿城牆,東有東濠,南有玉帶濠,西有西濠,獨缺北濠。


為什麼沒有北濠呢?其實,明成化年間有過開鑿北濠的建議,當時的太監陳瑄認為不應該鋤斷白雲山地脈。城北為越秀山亦可作天然屏障。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東濠流水,城濠作為護城河,既有軍事防衛作用,亦有城內疏水之利。(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狀元坊過去以生產刺繡戲服馳名中外,現在則賣各種裝飾品和小玩物。(攝影/陳顯耀)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站在狀元坊牌坊面向人民南路,對面便是廣州城門太平門,門外是架於西濠之上的太平橋,如今橋已變成了路。(攝影/張永林)



踏步廣州古城牆:在這兒讀懂「千年商都」的歷史



玉帶濠現在只有牌坊,沒有路牌以及門牌號碼。(攝影/陳顯耀)


代代城牆環越秀


早在二千多年前,秦使任囂就開始修築番禺城,後人稱之為「任囂城」。到了宋朝,廣州的城牆建設已初具規模,但規模還比較小。


到了明洪武年間,廣州的子城、東城和西城又合為一體,並向北擴展到越秀山外,使廣州城達到了較大的規模,東至越秀路,西至人民路,北至越秀山,南至珠江邊,城區四周建有城牆。


嘉靖四十四年,為了增強廣州城市的防禦能力,抵抗外來的「山寇」和「海盜」,又在廣州南面城外江邊增築外城。清代則保留原明城牆,再在新城南部加修新牆,在東西「雞翼牆」內形成「雞翼城」。


後來,這種北倚越秀、南臨珠江的獨特城市格局一直延續至清末和民國年間。而明清城牆和城門基本都在現今越秀區範圍。


民國初年,廣州的城牆和城門全被拆除,成為歷史。


專家教你如何辨別古城牆


那麼,如何才能辨別出古城牆所在?


專家支招,走城牆遺址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沿途的民居規格是不是比較大,如果比較大就是拆城牆的時候用這些磚去砌的;


另外,看這條路和旁邊街道的高差,比如,以前西城牆是比外側的要高,如果在西城牆地段發現一面牆比外側的高,就是古城牆所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最美中國34省市名片設計,快看看你的家鄉!
十二生肖為何老鼠排第一?為何沒有貓和鴨?
現在正是最美的秋天,這7個地方一定不能錯過!
一個月31天,每天都不重複的31款溫馨早餐

TAG:人文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江南水弄堂里,踏步古運河邊
一步兩步三步,還是原地踏步見證樓梯的精彩
《我的前半生》: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
數據證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巨大差距!世界都在進步唯獨男籃原地踏步
烏龜都開始跑步了,你竟還在原地踏步?
工作多年依舊原地踏步,為啥?就因為你是這樣的星座!
農村人你家樓梯踏步還貼瓷磚?又丑又土!我家現澆貼木板,洋氣!
天真的變了!「靠臉吃飯」時代來臨,你還在原地踏步?
大衣哥都去拍抗日劇了,你還有什麼理由原地踏步?
婚姻里走得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
街拍:紅裙飄飄踏步來,留下芳香隨塵去
為什麼你工作了幾年卻依然原地踏步?
天鵝頸養成記,昂首挺胸在變美的道路上大踏步走
海歸留學花費幾百萬,只換得原地踏步走?
都說健身好!為何你還在原地踏步?
健身心得:這個五個壞習慣讓你原地踏步!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還在原地踏步
為什麼健身練那麼久,別人進步神速,我卻原地踏步?
為什麼人家練成了肌肉男而你還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