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今天神農君主要是摘選《內經》中的一些經典,來結合當今社會,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何為養生、如何養生。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黃帝內經中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

相對應人體而言,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所以,陽生則身強,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根本。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每個人生來都具有極強的抵禦外邪能力,發揮這種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陽氣。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讓氣血通暢運行,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

"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生長長壽。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

中醫理論:「腎為先天之本,主藏後天之精」。

腎氣足則陽氣盛,陽盛則身強;所以補腎也謂之養生之根本。無論男女老少,養護腎臟、保證腎氣的充足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最好辦法。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

古雲「寒食之氣」意為隨四季變化對人體內的影響。而隨著社會發展,現如今人們酷夏世界,吹空調,愛喝冷飲,愛吃冷盤、冰鎮啤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寒食邪氣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

「五穀為養」是指黍、秫、菽、麥,稻等穀物和豆類作為養育人體之主食。

「五果為助」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

「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的主要輔食。

「五菜為充」則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各種蔬菜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益。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關注微信公眾號「神農養之道(shennongyang)」,獲取更多專業養生知識、中醫偏方、食療方;每天學習一點點,為健康身體做儲備。

我們旨在傳承中醫文化,參考古籍、結合當今,讓大家以更簡單、便捷的自我防治,達到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作用。

聲明:本文為神農君原創並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操
中醫養生秘訣
中醫養生:中老年人養生之十五「常」
論中醫養生之道,為什麼京劇也可以養生?
阿蓮姐祛濕:中醫養生講夏季養生之道——熱養
【中醫養生】茯苓美容駐顏、生髮
古代中醫養生之道的代表作品黃帝內經之——如何睡覺
中醫養生法之脾胃養生
中醫養生中關於五穀養五髒的說法
中醫養生之督脈灸
七夕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的尤物——姜的養生法
中國首屆中醫藥健康養生高峰論壇舉行 探尋中醫養生觀念與實踐
中醫養生|四季養生之夏季篇
老中醫養生小秘訣: 五穀養生粥的做法大全(上篇)
中醫養生法
何為養生,如何養生;聽聽中醫藥學者論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知識:生活中的性愛七大殺手
中醫養生:臟腑養生按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