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中國書畫最講究用紙,有些書畫家的書畫技法,就是根據紙性演繹而來。當今,要想了解中國書畫,離不開研究用紙。現向大家介紹幾種書畫用紙。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毛邊紙:一種竹紙,明末江西出產竹紙,紙質細嫩,色呈米黃,正面光,背面稍澀,質地略脆,韌性稍差,耐久程度次於太史連紙。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適宜於寫字,又可用於印刷古籍和書寫書畫,但紙邊並不毛。因明代大藏書家毛晉嗜書如命,好用竹紙專刻書籍,所用紙張,極為講究,用紙量大,常到江西訂購稍厚實的竹紙,並在紙邊蓋上一個篆刻的「毛」字印章,久而久之,人們習慣稱這種紙叫「毛邊紙」,並沿用至今。清乾隆以後用紙,除太史連紙、棉紙外,有很大一部分書是用毛邊紙印刷的。


毛邊紙質地細嫩、柔軟,韌性好,略帶蛋黃色,吸水性強,用於書寫,容易吸干墨水,字跡經久不變。較重的毛邊紙又稱為「玉扣紙」。江西橫江出產的仿毛邊紙又稱為「重紙」。現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帶用鹼法製漿,在竹簾絲網的圓網造紙機上造出,稱「機制毛邊紙」,這種紙的質地、外觀與手工造的毛邊紙均有較大差別。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高麗紙:又名韓紙、高麗貢紙。古代高麗國(又稱高句麗、朝鮮)所產之紙。色白、質厚,有綿性,很堅韌,有明顯的直紋。據北宋文獻著錄:「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玉版紙:一種潔白堅緻的精良箋紙。宋代黃庭堅《豫章集·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詩:「古田小箋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費著《蜀箋譜》:「今天下皆以木膚為紙,而蜀中乃盡用蔡倫法,箋紙有玉版,有貢余,有經屑,有表光。」《紹興府志》:「玉版紙瑩潤如玉。」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連史紙:又叫「連四紙」、「連泗紙」,紙質較厚者又稱為「海月紙」。原產於福建省邵武,以及閩北地區和江西省鉛山縣一帶。採用嫩竹做原料,鹼法蒸煮,漂白製漿,手工竹簾抄造。紙質薄而均勻,潔白如羊脂玉,書寫、圖畫均宜,多用來製作高級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箋、扇面原紙等。


機器連史紙:是用機器製造的,顏色稍黃,清末民初才被採用,中華書局印《四部備要》用的就是機器連史紙。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



書法用紙的選擇方法


質地柔韌厚密:


選擇紙張的時候質地是最重要的,質地不佳的紙既容易損筆,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紙,莫不以品質見稱,如澄心堂紙「密如璽」,玉板宣「柔韌、耐久」。紙質堅韌緊密是最好的,選擇時以目測就可以知曉。


色彩潔白:


紙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質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紙。潔白無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為原料,蜀牋則「以浣花潭水造紙」,都是實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純潔白,才是本性佳之紙,但染色之紙不易傳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後能放在故宮博物院,還是避免使用的好。潔白不潔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這也不需要多言吧。


表面光澀適中:


紙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澀之分;光滑固易行筆,但若過滑而筆輕拂而過,便無筆力可言,若粗澀則與之相反,易得筆力,但過澀則難於施筆,易損筆鋒,所謂「細而不澀」也。這個可憑視覺與觸覺分辨,就不多談了。


吸墨適度:


紙須能入墨,否則墨浮紙表,易於脫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紙類吸墨較強,牋紙則反之。吸墨太強,若運筆稍慢,則點畫俱成墨團。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紙,亦非所宜。故擇紙時要考慮到書體及個人運筆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紙但不成「團」為佳,選購時若店家允許,僅管用墨去試,一試便知。


據碑帖擇紙:


臨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僅要注意到筆,紙也是條件之一。擇紙先辨其吸墨性,視真跡的入紙程度而定,入紙多則選用強吸墨紙,反之便選較弱者。若無法窺知入墨實況,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風俗辨之,鋒芒顯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紙類;溫潤含蓄,風華內斂者,則可選用宣紙類。


依個性擇紙:


當然,個人的喜好也是該考慮的,否則若買回不愛用的紙,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運筆急者,宜選強吸墨紙,其墨方能入紙,行筆遲緩者,則可選弱吸墨紙,不然墨團躍然紙上,可不大妙啊。


(內容整理自網路,插圖:趙春秋國畫小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清新優美的白描花卉,百看不厭(1)
圖文教程:臨摹唐伯虎《孟蜀宮伎圖》,試試嗎?
陳子庄談藝:最高境界在筆墨之外
用落葉、樹枝用來畫畫,你知道有多美嗎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漲知識,識畫先識紙,說的太對了!
想了解食物的歷史?來讀這本冷知識畫冊|設計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師傳統師造化立新意-初識畫家趙廣
清三代、乾隆最賞識畫家作品的領銜朵雲軒2017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