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校有哪六門必修課?
文」,就是文化課。《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這是文化課的主要內容。到晚年時,孔子又增加了兩門文化課,即《易》和《春秋》。「詩書禮易樂春秋」,被稱為「六藝」。後來孔子把「六藝」編成了教材,再加上孔子的思想在漢代逐漸變成了國家的主流思想,編教材的人牛了,教材也跟著牛了起來。後人就把這六種「教材」統一叫「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種典籍又叫「大六藝」。
《詩》,是我國古代的民歌。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采詩官們搖著木製的鈴鐺,深入民間收集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後來孔子對這些民歌進行了編訂,就變成了現在305篇的《詩經》了。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上不讀詩了,除了詩人。但在春秋時期,你必須熟練掌握詩。因為,詩在當時主要運用於典禮和外交場合。
春秋時期典禮的種類很多,特別是在祭祀先祖時,你要恰當地朗誦一首詩。祭祀先祖,氣氛肅穆香煙繚繞仙樂飄飄,你要是朗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樣情意綿綿的愛情詩,那就不對了,你先祖估計會從地下爬出來嚇你,你爸爸回家會揍你。
在宴會的時候,也要用到詩。你請別人吃飯,要朗誦一首詩,這更要符合當時的情境。要是你請同學吃飯,敬酒的時候,你朗誦一首《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大老鼠啊大老鼠,別吃我的糧食」,那你同學肯定起身離去生氣不理你。
再比如你是個外交官,到外國辦外交,也得恰如其分地引用詩,你要是不懂,自然就會被別人笑話。宋國的外交官華定到魯國來,魯國人一首首背誦詩,華定一首也背不上來,可以說是「丟人丟到國外去了」。所以熟讀並靈活運用詩,是「士」必備的技能。所以孔子強調「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好這門功課的話,你就不會好好地說話了。
《樂》,也是孔子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生們不僅要學習音樂的基本功,還要學習音樂理論和欣賞音樂。孔子本身是個音樂大師,在他的課堂上,孔子都是邊彈琴邊上課的,你要是不懂音樂,那你就是那頭什麼也不懂的牛,孔子就是「對牛彈琴」。孔子非常重視音樂教育,他把學習音樂作為一種修身的手段,是提高道德修養的必由之路。所以,五音不全的人上孔子的課,估計有點困難。
《書》,又稱《尚書》或《書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古代設有史官,分左史和右史。左史記言,專門負責記載領導人的講話和言論等。右史記事,就是按照年代記載國家發生的大事,用今天的標準就是大事記。孔子用它作為政治和歷史教材來使用,主要是教學生從歷史中學習從政技能,為以後做官做準備。
《禮》,主要內容是各種禮儀規範,如同武林秘籍一樣,你按照上面的圖示和說明,就能掌握那些複雜的禮儀規範了。孔子特別重視這個科目的成績,當然,孔子更重視禮儀實踐。按照「禮儀」的精神,孔子經常帶著弟子們演習各種禮儀規範,哪怕是遭受挫折沒得吃沒得穿的時候,照樣堅持。
《易》,在孔子之前,這是一本講陰陽八卦、占卜算命的書,類似於在公園擺攤的算命先生手裡拿的《麻衣神相》的那種。但我們絕不能小看這本書,它其實包含著深邃的哲學道理。否則以孔子不信鬼神的性格,也不會在晚年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研究這本書上去。孔子曾經自豪地說,再給我幾年的生命,我就能把《易經》搞懂了。所以,孔子晚年夜以繼日地學習《易經》,以至於把固定書簡的牛皮繩弄斷了幾次,這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出處。
《春秋》,當時的《春秋》其實是泛指各國的歷史。後來孔子親自編著了《春秋》。和《尚書》一樣,孔子拿它作為學生們的歷史政治教科書。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圖片作者!
節選自《穿越歷史看孔子》。
※顏回為何集孔子萬千寵愛於一身?
※孔子的學校需要學區房嗎?
※「君子儒」和「小人儒」:差距咋就那麼大?
※到孔子老師學校上學要交多少學費
※孔子如何把「青年政治學院」辦成春秋時期第一名校?
TAG:好玩的國學 |
※人生有四門必修課
※玩轉坦克的必修課:校炮 原來裡面還有這麼大的學問
※如何玩嗨特步企鵝跑?這裡有一門你不容錯過的必修課
※男人讀懂婚姻的三門必修課
※這門書法家終生的必修課,需要認真學
※君子六藝,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
※孤獨,一堂青春必修課
※為什麼古人接受性教育是一門必修的課程?
※女人讀懂愛情的三門必修課
※貓奴第一必修課:怎麼選貓砂?
※一生必修的課程
※吃虧,是你要給孩子上的一門必修課
※婚姻必修課:如何給足另一半面子
※吵架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准家長的必修課
※上一堂孕期補鐵的必修課
※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凈明誨
※你知道嘛?化妝是一個女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噁心?寶媽必修的鼻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