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望,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蘇祿海以及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有米沙鄢人、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外來居民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等。由於歷史原因,菲律賓融合了許多東、西方風俗習慣特點。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蘇祿蘇丹國是菲律賓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算是菲律賓的前身。蘇祿蘇丹國由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於1390年建立,國都位於和樂。

一、菲律賓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中國人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早來到菲律賓群島的外來人種。據《吳時外國記》記載,早在三國時期的公元226年,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曾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

公元1409年,鄭和三下西洋時路過蘇祿,在和樂與蘇祿第二代東王巴哈剌會晤,並贈對方豐厚禮物。叭哈剌十分仰慕富庶繁榮的中國,與鄭和一見如故,請求隨船到中國「朝覲觀光」,但鄭和當時還有出訪印度、錫蘭(斯里蘭卡)等任務,歸期未定,因而婉拒了叭哈剌的請求。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鄭和走後,叭哈剌向西王、峒王轉述了中國的「盛況」,令二王羨慕不已,於是三王決定共同設法赴華。1417年,東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及隨員、家屬等共340多人渡海來到中國。

當時,明成祖朱棣正在為遷都北京做準備,蘇祿三王抵達南京後,又換船沿運河北上,於八月初一抵達北京朝覲朱棣,逗留了整整27天,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和賜封。

據史料記載,菲律賓三王向朱棣進貢了「金鏤表文」和「珍珠、寶石、玳瑁諸物」,而朱棣則賜三王「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臨行時,三王再獲接見,各獲得「金鑲玉帶一條,黃金100兩,白金2000兩,羅錦文綺200匹,絹300匹,鈔1萬錠,錢3000貫,金綉蟒衣、麒麟衣各一襲」。

九月十三日,叭哈剌由於南北往返,舟車勞頓,水土不服等原因,在沿運河南下至山東德州時,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遺命留葬中國。朱棣聞訊後,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以國王禮節將叭哈剌葬於德州,賜謚號「恭定」。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安葬叭哈剌後,西王、峒王一行辭別歸國,東王一家除長子都馬含回國繼承王位外,包括王妃葛本寧、叭都葛蘇性,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等在內的10人家屬全都留在德州守墓。這10名家屬,後來僅叭都葛蘇性一人在6年後歸國,其餘都留在德州。終明朝一世,他們的國籍都是蘇祿,是明朝的「客人」。

17世紀,清朝取代明朝統治中國,此時的蘇祿蘇丹國,江河日下,其國王正是東王后裔,他們希望依靠中國,抵禦西班牙人的入侵。

1726年(雍正四年),蘇祿蘇丹派使者來到中國向清廷「朝貢」,重建了與中國的「藩屬」關係;1731年,蘇祿蘇丹親自「來朝」,並拜謁了蘇祿東王墓;1733年,蘇丹應在德州守墓的東王后裔請求,上書雍正,希望給予這些人中國國籍,獲得批准。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二、清朝為何拒絕蘇祿併入中國?

1753年(乾隆十八年),蘇祿蘇丹國弱不敵強,被西班牙百般欺凌,希望依託中國,尋求庇護,於是向清廷上《請奉納版圖表文》,請求將本國土地、丁戶納入中國版圖。

但此時,滿清政府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對海岸線以外並無興趣,乾隆皇帝甚至認為華僑都是「漢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殺死華僑對中國有利。

在這種思維定式下,乾隆皇帝顯然不會對純屬「外人」的蘇祿的請求有絲毫積極回應。蘇祿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的請求因此被婉言謝絕,但雙方仍然維持所謂的「藩屬」關係。

1851年(咸豐元年),西班牙人佔領蘇祿古都和樂,蘇祿和中國之間的航線被切斷,清朝與藩屬國蘇祿王國的交往由此中斷。這一年,正是中國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之年。此後,中國自顧不暇,所謂的「藩屬」關係,就只剩下清朝遺老所編的《清史稿》中的寥寥幾筆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菲律賓古國請求「納入中國版圖」,卻遭乾隆拒絕!
菲律賓古老的泥人節:芭蕉葉做衣服泥巴塗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