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漢印臨摹一段時間,仍不能在章法上入門的同學,可以看這篇文章。


篆刻章法最不易表達清楚,很多時候,一聽章法二字,緊接而來的就是一大部分術語,聽上去玄乎得不能行,聽完一大堆,記不住一點點,我們不這樣,就說兩點,好記。


上一篇我們寫過,漢印用的文字是繆篆,就是典型的「方塊字」,而漢印用的材料,也大都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印面,碰上正方形的繆篆文字,確立了漢印章法上最明顯的第一個特徵:

平分印面


當然,這個平分印面的特徵也有來源,大致來源於秦印,因為秦依靠嚴格的法度治國,最後統一六國,這個國家的人,最能做的事情就是講法制,於是,他們治印也特別講法度,一方印應當打上邊界,中間划上十字界格,然後四個字一個字一格,每個字就在自己的格子里,很規矩。比如:中司馬印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四個字各占空間,法度嚴謹。到了西漢初年,覺得這樣的格式也還不錯,於是繼續延續了一段時間,比如這方:文帝行璽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注意,打從這個時候起,我們研究的主要對象漢印就基本定型了,雖然後來周圍的界格去掉,中間的十字界線也去掉了,但平分印面的章法布局成為漢印最典型的章法特徵。


很顯然,這樣的印面風格莊重、穩定、平和、端莊,這是漢印最重要的審美視角,其實也是中國人的最基本的視美視角,比如我們一個人,都說這個人五官端正、鼻直口方,大致是一個道理。由此而帶來的厚重、博大、寬容、深沉等審美概念都基於平分印面帶來的平衡。例如上節提過的這方:皇后之璽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典雅、莊重、平和、寧靜。


這種平分印面的章法特徵,最終成為歷代印人共同遵守的法則,大家都刻這樣的章,以後幾千年都一樣。漢初一旦形成這樣的審美標準,大家都跟著學。到了漢中期王莽改制,乾脆把官印的六字印分成六等份,還是一字佔一個格,例如:西海羌騎司馬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例如:新西河左佰長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六個字各占自家地盤,安安分分,平平等等。遇到五個字的印,就最後一個字佔兩個字的地盤,像這方:安昌侯家丞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工整,均齊,字與字之間互不侵犯,安份、老實。


我們在臨刻這些印的時候,心底里自然就學習了這種均分地盤的印面布局章法,雖然看似簡單,但大氣,簡潔。後來大家就越發追求印面整肅,文字工穩,格局平和的效果,比如漢官印中的典型:淮陽王璽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再比如:軍司馬印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就算到了東漢的官印里,這種均分天下的平分印面章法,仍是主流,比如:平安長印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上面說的都是官印。私印呢,基本跟官印一個模子下來的。比如這方典型的:王義之印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略微有點相差一線的意思,但總體看上去,還是平分印面,兩字印也照樣,比如:魏嫽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再比如: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群里的朋友一定會說,不對啊,有的兩字印不是這樣的,比如:朱嬈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再比如:田莞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沒問題,理解了平分印面就可以了,我們看這兩方私印,嬈字與莞字各佔印面的比例,大致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在這兩方印里,印面還是均分的,只是均分成了三份,複雜的字,佔了兩份,就像新莽時期的官印最後一個字,佔了兩個字的地盤一樣樣的。


以上這些,是漢印章法的第一個章法規則:平分印面,我們在臨摹,在後期仿作,在最後創作漢印印式的作品時,平分印面的基本原則,一定要學會用,其實也不複雜,平均分田地就好了。


疏者任疏,密者任密


馬上問題就來了,只作平分,那麼,繁簡差異大的字怎麼處理呢?總不能特別簡單的字跟特別複雜的字還佔同樣的地盤吧,漢印採取的方法是疏者任疏,密者任密。啥意思,就是字簡單的,任其簡單,密的就讓它密著,聽其自然,不強作改變。


於是,漢印里出來一些失敗之作,比如這方:侵騎千人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搭眼一看,問題是不是就出來了,印面不平衡,一邊輕一邊重,可見,漢印里也不全是精品,也有沒有解決好章法問題的。那遇到這樣的問題,漢印是怎麼處理的呢,來看正方的印例:校尉千人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筆劃粗細先不說,因為不牽涉粗細,只說章法。這一方印看上去平穩了,為什麼呢?作者誇大了「人」字,「人」字不是最簡單嗎,佔地卻是最大的,把「千」字擠成壓成扁狀,與校尉二字成為一體,同時又對「人」字的字型進行了調整,基本改成了向下開口的框,以迎接其他三字送過來的擁抱,結果四個字合成一夥,環抱人字下邊造出來的紅地,大家不再爭奪地盤,大家是一家子。而那塊紅地,像觀眾們圍坐觀看的足球場,像群山環抱的湖泊,又像是鬧市街口的一片綠地,意境頓出,全印的亮點就在這一片紅地,就在於對人字的改造,漢印的匠心,由此印可見一斑。


當然,也有另外的辦法,比如:閔勝之印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閔勝二字過密,之印二字過簡,怎麼辦,漢人有辦法,閔勝二字故意放寬放大,之印二字空的地方大面積留紅,密的地方擠在一起,印面一下子安穩了。


總體原則是啥?還是疏者任疏,甚至加強疏散,密的地方任其密,甚至加強密集。是不是想起一句話,對,你一定會想起清代大家,那位以書入印的鄧石如的一句章法名言:「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這句名言是鄧石如當年教給他的學生包世臣的,當時主要是指書法,而用以指導篆刻章法後,如今已成為篆刻章法中的經典理論。


疏者任疏,密者任密,甚至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漢印,早就這樣做了。最經典的印例可以說是到了極致的這方:司馬丁



篆刻學習:漢印臨摹實際操作之章法篇



印面不大,共三個字,司馬丁,司馬二字相對繁複,丁字相對簡單,但漢印匠人卻將司馬兩字合佔半邊,最簡單的丁字佔半邊,致使丁字留出大量的紅地,與右邊司馬二字形成的白文密集相映照,簡直將章法中的疏密關係處理到了極致。


除卻平分印面和疏者任疏,密者任密兩個章法原則之外,漢印的美,還體現在整方印的協調統一,這個不是漢印獨有的章法特徵,臨刻時注意,但從思想上可以不過分強調。


除此之外,漢印的章法里,還有很多,諸如穿插、分散、巧拙、粗細、挪讓、呼應等等等等,相對都是小章法,初學漢印,不應當在小章法上下功夫,要注重學習漢印最根本的一點,或者說臨習漢印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漢印固定不變的程式,而不是學他的變化,這種不變的章法特徵,組合在一起,大致就是1、平分印面;2、疏者任疏,密者任密。


用祝竹老師的一句話說:「漢印最為可貴的品質是老實,而不是機巧,雖然它並不缺乏機巧。」也就是說,臨摹漢印,能從章法上得到這兩點收穫,足夠了,對於後來的創作,起的作用是奠基作用。


預報一下,明天我們說臨漢印在刀法上應當注意的事情。


(【老李刻堂】之78,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篆刻人物:弘一法師二三事
篆刻步步高:細說刀法
篆刻史話:「西泠八家」
篆刻完全能自學,要準備哪些參考書?
喬峰打得過天山童姥嗎?

TAG:三個小布丁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學習之漢印臨摹:「太醫丞印」與「夷道左尉」的作業輔導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