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黃龍三關是與惟信見山三階段同樣聞名禪林的公案。

黃龍室中常問僧:「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又伸手說:「我手何似佛手?」 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垂腳說:「我腳何似驢腳?」這樣共三十餘年,參學者沒有人能夠契會他的意旨。即使有所酬對,黃龍也從來不置可否,禪林目之為黃龍三關。黃龍三關,壁立萬仞,所以三十年來很少有人能過此關。黃龍自己吟頌三關的詩偈,為參悟黃龍三關透露了一線靈光: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五燈》卷17《慧南》


禪宗所謂破三關,乃指破初關、破重關、破牢關。參禪者一般都要經過破三關的階段。禪宗開悟的三個階段,即是本參初關、重關、末後關。由參話題引出無漏慧,由無漏慧,明本心,見本性,名為初關。既見本心,用無漏慧對治煩惱,使煩惱調伏而不起現行,才是重關。但煩惱的調伏,還需要種種對治功用,要到煩惱完全消除,任運無功用時,才是透過末後一關。禪宗典籍中,以雍正《御選語錄總序》對破三關的闡釋最為明晰。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1.破初關

破初關時,如雍正《序》所說:「學人初登解脫之門,乍釋業系之苦,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殞。不為從上古錐舌頭之所瞞,識得現在七尺之軀,不過地水火風,自然徹底清凈,不掛一絲,是則名為初步破參,前後際斷者。」 卍續藏第119冊這是破本參第一關,是一切皆空的景象。黃龍三轉語中, 「生緣」為初關,表層意義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出身、經歷都很熟悉,但禪宗所說 「生緣」的深層意義,卻不是指上述意義上的「生緣」,而是指生命的根本來處,即「本來面目」,所謂「人人盡有生緣,個個足方頂圓」《五燈》卷20《法順》。詩意謂沒有明心見性之人,對此「生緣」難以認識,因為他們只一味倚靠別人的言論,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如同水母借蝦為眼,所謂「人人盡有生緣處,認著依前還失路」。《古尊宿》卷45《克文》。《黃龍四家錄·晦堂心》 「爾若一向言中取則,譬如水母以蝦為目。」《正法眼藏》卷2引鼓山晏語: 「若自不具眼,就人揀辨卷子里抄,冊子里寫,假饒百千萬句,龍宮海藏,一時吞納,儘是他人,不幹自己,亦喚作識學依通,猶如水母借蝦為眼,無自由分。」 每個人徒然看著日出月落的景象,卻不能歇卻機心,去品味趙州茶,感悟生命的空明寧靜,正如慧南《趙州吃茶》所嘆:


相逢相問知來歷,不揀親疏便與茶。翻憶憧憧往來者,忙忙誰辨滿甌花? 《黃龍錄》


破初關時,參禪者覺悟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殞,此時有的只是否定性,而沒有肯定性,所以仍要繼續前進。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2.破重關


「生緣斷處伸驢腳」,過了初關便進入重關。雍正《序》:「破本參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虛空者十方虛空,地水火風者地水火風,乃至無明者無明,煩惱者煩惱,色聲香味觸法者色聲香味觸法,儘是本分,皆是菩提。無一物非我身,無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常住不動,是則名為透重關,名為大死大活者。」此時,我腳驢腳不二,處於絕對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狀態中,步步踏著無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物同體。如《維摩經·菩薩品》說:「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障蔽心靈的浮雲迷霧悉皆收卷,看破世間假相,杲日當空,光明澄澈,《五燈》卷12《楚圓》:「雲收霧卷,杲日當空。」卷16《守初》:「放行則曹溪路上月白風清;把定則少室峰前雲收霧卷。」卷20《紹悟》:「霧捲雲收山嶽靜,楚天空闊一輪寒。」《古尊宿》卷25《守芝》:「霧捲雲收,江山迥秀」、「雲收霧卷江山白,皎日凝波又多途。」可見禪宗慣用「雲收霧卷」之詞,黃龍詩中 「雲收日卷」當為「雲收霧卷」之訛。《人天眼目》作「雲收月皎」,意近。 悟心如朗月高懸,輝映萬里,處處縱橫,頭頭達道。破重關時,「無一物非法身」,每一物都是絕對本體的顯現,既是顯現法身的特定的一物,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同時又「無一物是自己」,每一物都可以是他物,山是水,水是山。在此階段,既有肯定性,又有區別性,物物之間,圓滿交融互攝,而又各住自位,不失其本相。

如何理解黃龍宗「黃龍三關」?


3.破牢關


雍正《序》:「透重關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離家舍。明頭也合,暗頭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往斯,體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無生故長生,無滅故不滅。如斯惺惺行履,無明執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後一關。」 我手佛手,喻悟入性空境後,再進一步,見山河大地,色聲境界都是自己本分。煩惱也好,諸佛也好,都是自性的表現形狀。一切都是法身的顯現,都與自己同一,我即佛,佛即我。認得物我不二,內外無殊,不須擬議就可「超佛越祖」。


按照雍正的說法,達到「前後際斷」、體證到前念後念間的一段空白心地,從而感悟心性空寂為破初關;「大死大活」後,體證到一切都是真性的妙用為破重關;盡破無明,達任運現成、無修無證為踏末後關。這一說法對近三百年來的禪宗界影響頗大。但是雍正的說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正如有的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三關問題,世宗只說得個『然』,卻未說得著『所以然』,而且所說重關末關簡直無可分別,尚嫌帶漏逗亂統之病。」融熙《禪宗的三關問題》,《禪宗思想與歷史》第125頁,《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52冊。


黃龍慧南的偈頌,意為破了牢關,就能自覺本來是佛,超越一切。黃龍宗禪人指出自性的圓滿自足,使學人樹立起人人皆是本性佛的自信:「大丈夫大丈夫,靈光烜赫阿誰無?」《古尊宿》卷45「人人頂門上,杲日當空。個個腳跟下,清風匝地。」《續古》卷4《山堂洵》「人人盡握靈蛇之珠,家家盡抱荊山之璞。」《黃龍四家錄·晦堂心》「寶覺人人大,靈機事事圓。」 《古尊宿》卷45自性圓滿自足,人佛無二。克文《寄荊南高司戶》云:


男兒丈夫志,開鑿自家田。莫逐雲門語,休依臨濟禪。人人元具足,法法本周圓。但作主中主,門門日月天。《古尊宿》卷45


悟者一空依傍,體取自家田地。人人具足,法法周圓。此時,我手即是佛手,參禪者直下頓悟,去除擬議思維,自覺本來是佛,即可進入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家舍」是平等的世界,「途中」是不平等的世界。證得悟心,垂手入廛;垂手入廛,不失悟心。「明」是區別,山是山,水是水;「暗」是平等,山是水,水是山。「明頭也合」,是在差別的世界,用差別的禪機來對應;「暗頭也合」,是在空的世界,用空的禪機來對應。「寂」是般若智慧的本體,「照」是本體發生的觀照作用。「寂照者,因性起相;照寂者,攝相歸性。」《大乘無生方便門》寂照相等,性相一如。動靜、體用、空有、古今,莫不如此。無生無滅,禪心歷歷孤明。


黃龍三關的意旨在於強調「直下薦取」,啟發學人觸機即悟,不死句下: 「鬧里何妨佛手開,擬議之前出驢腳。任是碧眼胡兒,也須路頭迷卻!」《古尊宿》卷45禪師在學人心國喧鬧、擬議尋思之際,開佛手,出驢腳,斬釘截鐵,孤峭萬仞。對這種掣電之機,任是達摩祖師,也難以應付!這與黃龍宗禪人剿絕情念的主張一脈相承:「夫玄道者,不可以設功得。聖智者,不可以有心知。真諦者,不可以存我會。至功者,不可以營事為。」《五燈》卷17《祖心》「設功」、「有心」、「存我」、「營事」,都是情識在起作用。要想達到「玄道」、「聖智」、「真諦」、「至功」,就必須將情識悉皆遣除,因此克文說:「洞山門下,無佛法與人,只有一口劍。凡是來者,一一斬斷,使伊性命不存,見聞俱泯,卻向父母未生前與伊相見。」同上《克文》為了剿絕情念,黃龍禪還設置了觸背關,以逼拶學人透過。祖心舉拳問僧:「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喚作甚麼?」同上《祖心》庵什以拂子示眾:「喚作拂子,依前不是。不喚作拂子,特地不識。汝喚作甚麼?」同上卷18《庵什》介諶則謂:「這個若是,頭上安頭;這個不是,斬頭覓活。」《續古》卷4《無示諶》這些觸背禪機,都是將學人逼到理智的懸崖,促其懸崖放手,大死大活。


重建黃龍寺 重振黃龍宗


助 建 黃 龍 禪 寺。隨喜 感恩!


輕 松 籌 助 建 黃 龍 禪 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黃龍禪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小故事:黃龍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