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了對山東六國的統一戰爭。到公元前221年,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相繼被滅,春秋以來的諸侯割據局面徹底結束。此後,秦始皇將麾下的數十萬秦軍分設為三大軍團,駐守各處。秦末戰亂時,又增設一支軍團,以進行平叛作戰。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1.嶺南軍團

秦統一六國後,10萬秦軍在屠睢統帥下,進擊南越,然而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秦軍損失慘重,主帥屠睢更落得慘死。於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趙佗再次出征,終將南越納入秦帝國的版圖。為了鞏固這一地區,10萬秦軍和大約40萬徭役、民夫就地紮根。

4年後,秦始皇病逝,秦帝國爆發內亂,然而嶺南軍團的主帥趙佗卻封鎖了五嶺邊界,沒有北上救援。就這樣,50萬南下秦人坐視了秦帝國的覆滅。

而關於趙佗見死不救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解釋:1.趙佗有割據之心;2.嶺南為新附之地,秦軍一旦離開,嶺南將再次脫離華夏;3.楚地為秦末叛亂最激烈的地區,以材官(步兵)和樓船士(水兵)為主的嶺南軍團,沒有足夠的騎兵突破楚國封鎖,進入中原戰場。

嶺南賓服的當年,秦始皇曾從中原向嶺南地區大批移民。二世繼位後,從未有過召回嶺南軍團的意向,而秦將章邯在進入楚地連破陳勝、項梁後,也從未派人去聯絡趙佗夾擊叛軍。據此推測,第2種解釋似乎可能性更大。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2.長城軍團

長城軍團是秦軍的精銳,《史記》曾載,長城軍團巔峰時有兵力30萬,皆為久經沙場的騎馬控弦之士。蒙恬、扶蘇統帥這支軍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攻入匈奴腹地700餘里,成功收復河套,戰功彪炳。

蒙恬被設計害死後,副將王離成為了統帥。公元前208年,20萬長城軍團南下巨鹿平叛,然而項羽卻突破了章邯防線,致使長城軍團的糧道被切斷。在諸侯合圍之下,兵疲少糧的長城軍團被殲滅,主帥王離被俘,副將涉間、蘇角戰死。

長城軍團覆滅的主要原因是軍隊的靈魂人物—蒙恬被殺。此外,章邯在面對項羽時的猶豫不決,直接導致了長城軍團的糧道被切斷。

3.驪山軍團(刑徒軍)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驪山軍團是秦末戰亂時最新組建的軍團,它的主要兵員是原驪山的刑徒。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爆發,數月間,陳勝部將周文就突入關中腹地,逼近咸陽。秦二世聽從少府章邯建議,從70萬驪山刑徒中篩選出20萬人,組建了驪山軍團。

這支由犯人、役夫、原六國軍人組成的軍隊,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僅在1個月內就擊破了周文的數十萬大軍,3個月內滅掉了陳勝的張楚,又先後擊殺魏王田儋和楚將項梁。到公元前207年初,黃河南岸的主要叛軍已基本被殲滅。可惜由於章邯的指揮失當,驪山軍團未能頂住項羽的猛攻,導致秦軍精銳的長城軍團被殲滅。畏懼趙高迫害的章邯,最終選擇了投降。隨後,20萬人的驪山軍團在新安被項羽坑殺。

4.關中軍團

秦統一後的四大軍團歸宿之謎:3支戰敗,1支見死不救

關中軍團是秦帝國最後一道防線。這支軍隊由郎中令軍(負責守衛皇帝)、衛尉軍(負責守衛皇城及咸陽)、中尉軍(負責守衛咸陽外圍腹地),人數不多,僅有5萬人,但卻是秦軍最善戰的軍隊,兵員來自關中地區,對秦王朝忠心可靠。

驪山軍團出關平叛後,關中軍團出於衛戍咸陽的需要,並未出關。為了有效掌控這支軍隊,趙高在任郎中令的同時,讓女婿閻樂任咸陽令,將關中軍團進行了分拆,致使戰鬥力被大幅削弱。

公元前207年8月,劉邦搶先攻入關中,秦王子嬰下令關中軍團前往阻擊,實力大不如前的關中軍團在嶢關一戰被劉邦擊敗。子嬰見大勢已去,出城投降。而關中軍團的余部也併入了劉邦麾下,成為日後擊敗項羽的主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