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提諸葛亮了,龐統不死,蜀漢不滅
龐統,字士元,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
在大家印象當中,龐統是沾了諸葛亮的光,因為司馬徽老先生說過: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意思相信大家都懂。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別在這裡瞎說,拿一個早死之人跟諸葛亮做對比。確實,我們無法拿早死的鳳雛和晚死的諸葛亮做對比。但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死的時間不同,而不是因為其他。
先來看諸葛亮,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諸葛亮都是單槍匹馬,一副家長范,什麼事都說了算,要說蜀國出了諸葛亮就沒有人才了嗎?有,人才濟濟,但影響力都沒有諸葛亮大,大家再看一下魏國和吳國,同樣是人才濟濟,同樣是謀臣眾多,但影響力都沒有諸葛亮大,就算是司馬懿在魏國的影響也難與諸葛亮在蜀國的影響比。從古至今,一個人的戰鬥,結果往往都是失敗,大家都是凡人,不是神仙。
再說龐統,此人與諸葛亮齊名,同樣效力於蜀國,由於早死,我們無法想像他不死會發生什麼,我們先看下他沒死的時候做過的事。
龐統年輕時無人賞識。只有龐德公十分看重他。當時,潁川司馬徽素有識人之名,龐統前往拜訪。交談後,司馬徽對龐統十分欣賞,稱他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並提,說孔明是卧龍,龐統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後來龐統作了一名功曹。龐統有知人之明,他喜歡評判人品高下,樂於培養別人的聲望,但是他稱讚別人時,往往超過那人的實際才能,多有溢美之辭。他自己解釋說,當今亂世,善人少而惡人多,宣揚好的榜樣可以改善世風。
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龐統在周瑜手下作功曹。次年,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深受吳人的器重。但之後,龐統返回荊州劉備處,成為一名從事。不久,劉備讓龐統試任耒陽縣令。龐統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稱其非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向劉備推薦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與之暢談後,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並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對他的親信僅次於諸葛亮。
劉璋邀請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使者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不決,龐統進言勸說劉備不要捨棄良機。劉備贊同龐統的觀點,於是留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等人進入益州。同年,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藉機擒住劉璋,劉備疑心立足未穩,拒絕了這個建議。之後,劉璋還於成都,而劉備駐紮在葭萌關。
劉備在葭萌關屯駐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上計是徑襲成都;中計是借口回荊州,送行時計擒楊懷、高沛;下計是回荊州後再慢慢計劃取蜀;並總結說不能再這樣耗下去,否則凶多吉少。劉備採納龐統的中計,誘斬楊懷、高沛後,進軍成都。
214年,在圍攻雒城的戰鬥中,龐統中流矢而死,當時只有36歲。劉備極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淚。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並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
關於龐統的記載大體上就這麼多,在這為數不多的記載中出現了司馬徽、周瑜、魯肅、諸葛亮、劉備,看看這幾個人都是什麼級別?相信無需多說,這幾位都看到了龐統的國人之處,試想,他若不早死,三國的情況如何?就算蜀國仍舊是諸葛亮一人獨大,那龐統也能幫諸葛亮分擔很多事,不至於諸葛亮一人挑大樑。所以說:龐統(鳳雛)不死,蜀漢不滅。假如真的有如果,那歷史被改寫是肯定的。
※大校營長和英雄導彈二營的驚世創舉:導彈打飛機
※剃鬚刀除了剃鬚還能幹嘛?二戰盟軍回答:干擾導彈
※第一代領導中的哪位重要成員曾四度旅居莫斯科?
※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老照片,時代的楷模
TAG:杜漠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