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西亞Carinthia G-LOFT MIG 2.0 棉服個人體驗
其實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件稱心的戰術棉服,各種菌斑的L7,leaf的阿童木什麼的看了不少,總歸樣式款式都不怎麼滿意。而且大多數戰術棉服都喜歡使用輕薄的面料做表層,確實對輕量化很有幫助,但是稍微有個小釘小刺的一碰就勾絲了,這個讓我十分不爽,款式又都是老棉襖狀,丑的一逼,有的為了追求性價比填充的還是比較LOW的T棉......是的,也許這些輕量化簡約的設計使它們更適合做一件中間層,但是我需要的是一件外套,外套,外套......
曾經想,為毛TAD不按照他家軟殼抓絨的經典款式來做一件棉服呢?
好吧,現在這件事讓卡倫西亞給做了。這正是我想要的。
因為目前嘗試這個品牌的基友確實不多,還是簡單介紹一下:
卡倫西亞Carinthia,是一家奧地利公司,這個好像還真不是留學海龜。
公司歷史超過60年,一直致力於製作睡袋棉襖等抗寒裝備。
有些老鳥,尤其是軍版情節嚴重的老鳥,用來貶低TAD的最重要一條理由就是:"你見過哪支部隊裝備過TAD?"言外之意,沒有部隊裝備的產品肯定不是好產品,部隊裝備了的才可能是最好的產品。姑且不去評論這條理論逗不逗逼,但是卡倫西亞可確實是有部隊裝備的,而且不止一個國家。按此檢驗標準,應該是還不錯的產品了。
當然,一般人買到的可能都和我這件一樣,都是商業版。
目前卡倫西亞主打的幾款棉服分MIG(中等保暖),HIG(高保暖),ECIG(極寒保暖)....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分類。
我選的這件是MIG系列的2.0款,選擇原因很簡單,這個系列對應抗寒指標是零下15度左右,在北京一般是夠了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2.0款才有MC色:
無紡布挎包的包裝是卡倫西亞的一個特色:
但是這個無紡布包做工實在是SOSO,真想日常用用還是算了,同時配備的還有一個壓縮袋:
衣服拿出來上面綁著一堆的標籤:
除了CP授權,以及對自己公司歷史和專長的吹噓,最顯眼的是這個G棉介紹標籤了。
既然是卡倫西亞,那就不得不介紹一下這個G棉了。G棉的學名叫G-loft,官方的介紹主要是這樣吹捧的:
"G-loft正是經過我們的研發部門推出的下一代個人保暖領域全新的填充物。歷經各種嚴格測試,絕大數的歐洲國家軍警部門都採用了G-loft產品,作為下一代保溫服裝。Carinthia產品因其比同類產品更優異的表現,最初被特種作戰單位所青睞。現在被歐洲各國軍方已經大量採購,用於裝備普通作戰單位,廣泛使用於日常訓練和實戰任務。尤其在極端氣候環境下,G-loft產品不但提供了出色的保溫性能同時也做到了最好的舒適性,從而使戰士獲得質量更高的睡眠和行動能力。G-loft具備如此卓越的表現,是因為我們在多年系統性研究中只採用頂級鵝絨作為參照物。
Carinthia thermal insulation products offers unbeatable performance in 3 decisive criteria:
1. 最高的熱能隔離性能
2. 高壓縮比(填充物具備極高的壓縮比率)
3. 輕量化
註:耐用度和舒適性是我們產品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專業用戶的最基本要求,所以不在我們的決定性因素範圍。
g-loft | premium insulation technology
保暖、輕量和透氣性- 即使在極端寒冷和潮濕的環境中:革命性的G-LOFT隔離層達到了最高標準,既有天然鵝絨的優點又有人造纖維的耐用性,並且是永久性的保留上述兩種材料的優勢。因其擁有了「記憶功能」,所以纖維會自動恢復到其唯一的原有結構,即使歷經多次洗滌和戶外嚴酷環境下使用,仍可保持其優異性能。無論在城市和戶外,G-LOFT都保證了極好的熱能隔離和調節性能。
說到保暖禦寒呢,無非一個原理,製造空氣層。保溫就是靠著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來實現。而這其中到目前為止,最好最高效的防寒填充物仍然是羽絨,雖然人類一直在研發羽絨的替代品,市面上現在T棉C棉P棉等等一堆的科技產物,都是試圖模仿著羽絨的結構,但就像很多手機出來的時候都打著iPhone殺手的旗號,但到現在卻沒一個真正幹掉了iPhone一樣,羽絨仍是不可替代的。
卡倫西亞禦寒裝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賣點就是自家研製的G棉,其主頁上用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這種技術。是否在保暖效能上真正能超越羽絨,其實不用說大家都懂,但是如G棉這類人造保暖纖維確實也有相對於羽絨有優勢的地方,比如最主要的拒水和速乾性能。而G棉號稱具有由超細纖維和低熔點纖維兩種纖維結合成的「對組纖維」,經過絞纏和多級降溫處理,使其形成類似彈簧的螺旋結構,這種處理使得G棉具有記憶功能,說白了一句話:壓縮後具快速復原的功能,並可承受多次洗滌。
其實現在主流棉衣使用的C棉也好P棉也好,都有一個隨著洗滌次數和壓縮次數時間,保暖效果逐漸降低的弊端,當然羽絨在這方面更是弱項。G棉是否如廠家所說的真能具備「永久記憶」呢?沒有數據支持,還只能靠時間來檢驗。
說了一堆虛的,還是要親眼看看這個G棉的真面目比較好。
這就要感謝什麼都敢拆的軍品志土豪們了,畢竟大幾千的東西,自己又不是王撕蔥,捨不得動手禍害,借用他們兩張圖及部分分析直觀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的是,G棉填充物具有類似哥倫比亞OMNI-HEAT熱反科技那樣的的熱反射層,這種熱反技術對靜態保暖作用不大,但是對動態保暖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而且G棉填充層雖然相互交織,但是有明顯分層,包括了5層,分別是:熱反射層、G-Loft材料(3層)及防割固定層。這種分層設計不像很多戶外品牌那樣暴露在外側,加上服裝最外面及內側的兩層,就有7層之多了。廠家希望以這種分層方式,保證棉服的保暖均勻性。
廠家對材料的處理還是十分用心的。看看整件衣服之前,先上廠家數據:
根據廠家標稱可以看到,外層使用了戈爾公司的windstopper面料,喜歡玩戶外的基佬們估計都知道這個材料的大名,但是在標籤上並沒有看到這個標識,而且通過實物對比,純色款棉服是一層格子面料,但這層格子面料已經比很多的戰術老棉襖習慣採用的輕輕薄薄一勾就破的那種面料耐操得多了,而精彩色的棉服面料,又比純色的更加厚實一些,材質是明顯不同的,這也是另一個我選擇MC色的原因。
一體化的風帽,無帽檐,帽口有鬆緊收縮設計:
領子內側使用了非常親膚的Microfleece材料,感覺相當好:
領口處有風帽調節彈性繩扣:
帽子後面有橫向調節繩扣:
說實話這個風帽的設計規規矩矩,沒什麼太出彩的地方,由於帽體全充棉,戴在頭上保暖效果不錯,但是樣子不是很好看,不過不戴放到肩後的造型還是不錯的胸前兩個大型斜開插手袋,非常寬闊
內襯同樣使用手感舒適的Microfleece材料,風帽調節拉繩下端隱藏在這裡面:
袖子上大塊的魔術貼和臂袋都是我非常喜歡的經典戰術元素,但是說實話,廠家原配的這兩個臂章設計的實在是LOW爆了:
臂袋內部設有彈性繩環和插筆條
左手小臂部分有小臂袋設計,裝個零錢什麼的還是十分方便的:
小臂袋內測也有彈性固定繩環:
袖口採用簡單的彈性收縮設計,這個設計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省事,穿衣服比可調節袖口少了道程序,缺點就是不可調節,遇到風大雨大的地方可能有灌風漏水之嫌:
袖子腋下設計有散熱拉鏈,雖然沒有使用雙拉,但其實並沒什麼大妨礙:
衣服內里是狼棕色內襯,多道車線固定G棉填充物,每側各有一個超大的內兜:
內兜80%是網格材料,並有拉鏈封閉,而且,夠大:
左兜內部暗藏著材料標識:
內兜的外下部還有表明歐洲製造的標識:
底部的收緊繩:
除了兩個內兜,棉服上所有拉鏈全採用YKK防水拉鏈,優點是防水,缺點就是手感略澀,而且主拉鏈是上下雙拉,充分顧及了廣大拉野屎愛好者們行苟且之事。另外,和很多戰術服裝不同的是,卡倫西亞的主拉鏈採用了右手拉鏈,方便不方便就看個人喜好了:
摁扣也用的YKK的:
這款MC色棉服的面料是CP授權,我覺得可能並不是來自原廠,但是印染水平同樣十分出色,應該也是來自名門,與原品材料的色差極小:
衣服最終還是要穿在身上的,真人獸時間。
這款棉服其實我穿M號比較修身,但是為了冬季能內穿厚抓絨,最終還是選擇了L碼,這樣可能略有點臃腫,但畢竟是棉服,再修身能上天嗎?
另外我的身高176 ,體重80公斤,雞肉勃起時胸圍115左右,M號修身,L號合身,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側面及背面:
本來以為這件棉服到手上,能穿也得等到冬天了,沒想到北京來了個倒春寒,最低氣溫降到零下4度左右,正好讓我穿了兩天,天意....
可能因為我重裝軟殼+抓絨的組合穿慣了的原因,這件棉服上身感覺十分輕盈舒適,實際保溫效果也很出色,動態保溫更是拔群,而且並不覺得憋悶。
整體來說,這件棉服設計規矩,用料上乘,但是價格比較高昂,尤其代理銷售價格超過很多戶外大牌的棉服產品。是否他值得上這大幾千呢?用料、做工還有版型、顏色,都是我喜歡的樣式,個人還是覺得值得,畢竟沒看到過其他更符合我要求的棉服了,算得上是一件出色戰術抗寒的產品。
PS:這款棉服MIG系列還有一款3.0版,區別是版型前襟加長,肩部和肘部增加尼龍補強,袖口改為魔術貼收口,遺憾的是沒有MC色......
完!
卡倫西亞服裝本網站淘寶店有售:
※Mechanix超級技師 Wind Resistant 冬天防風保暖手套
※Clear the dark use your thunder——Nextorch納麗德TA5雷霆破窗戰術手電筒
※阿富汗國民軍Afghan National Army的EOD排爆人員
※二戰美國海軍陸戰隊Unertl 狙擊步槍瞄準鏡
TAG:戰甲軍品資料網 |
※3DSRPGThe Alliance Alive體驗版配信中
※轉接利器:索尼 A7II&索尼Sonnar T×FE 55mm f/1.8 ZA使用體驗
※NetCore1.1+Linux部署初體驗
※味覺體驗-Hakodate-283m Cave Wine
※AudioSense TK200 入耳式HIFI耳機開箱體驗
※更「小」更「持久」 Eleaf istick PICO 25 85W 套裝體驗
※OneDrive Win10/macOS版將迎來全新分享體驗
※iOS10.3/macOS/watchOS3.2上手體驗
※索尼 Mini Bar HT-MT500 2.1家庭影院體驗
※敢於勇闖 4K 遊戲?華碩 ROG Strix GTX1080Ti 顯卡輕體驗
※To Be a Batman!Ninebot S2蝙蝠俠版平衡車體驗
※不死火凰:技嘉B250N-Phoenix WIFI主板全方位體驗
※告別Wi-Fi死角!深入體驗AmpliFi Mesh Wi-Fi系統
※小米6體驗流暢媲美iPhone7 Plus?
※輕量級次旗艦,Garmin Forerunner 935 體驗
※WWDC現場直擊 iOS 11在iPad Pro的體驗
※OPPO R11的軟實力 ColorOS 3.1體驗
※Xperia XZ Premium 詳細體驗,對比三星S8 蘋果iPhone7
※Ryzen7 B350 TOMAHAWK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