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與齊白石的藝術情緣
直觀感受而言,聽歌觀劇比較容易使人興奮激動,因為其對感官的刺激比較直接。讀文章也是如此,讀者常常會隨著情節、故事深陷其中而隨之悲喜。可觀畫讓人興奮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美術作品平靜無言,寂默無聲,需要觀者去體味、去琢磨。了解畫作背後的故事,不失為尋求心靈契合,引發共鳴的直接途徑。
在近代文人中,老舍和齊白石老人的交往便是非常漂亮的一段佳話,有不少精彩的故事,誕生許多傳世的佳作,很值得一記。
老舍夫婦和齊白石
後人關於老舍的傳記中,有如下的記載:
老舍先生愛畫,愛看畫,愛買畫,愛收藏畫,愛掛畫,愛和畫家交往,愛講看畫的心得,總之,是個「畫兒迷」。
老舍不會畫畫,雖然早年他也動手畫過,譬如在北京師範學校上過正規的美術課。不過,對於自己的美術「作品」,看著實在傷心,從此,不再問津。
老舍最早的收藏是從倫敦開始的,因為經濟不富裕,僅收一些小畫片,包括帶畫的明信片。他常常把這些畫片寄回國來贈送朋友。畫片的背面還都有他的一兩句說明,譬如,「瞧,倫敦的大樓多漂亮,不過,千萬別到它的背面去看!」(原因可能是因為,倫敦許多大樓的正面已經清洗乾淨,但側面和背面都蒙上了一層斑駁的黑色煙垢,這些黑色煙垢是工業化時代遺留的一抹殘跡而已。)
1929年夏天,老舍在歸國的途中,到歐洲大陸旅遊了三個月,參觀了不少國家知名的博物館、畫廊和古迹,購買了一批畫冊和畫片,其中有倫勃朗、米開朗琪羅等人的作品。後來這批東西跟著他到了濟南、青島,寫作教學之餘常拿出來翻看。他們珍愛這些書,真的到了百看不厭的地步。可惜,抗日時,絕大部分丟在了濟南,連同他的藏書,全軍覆沒,傷透了他的心。從此,斷了買書和買畫冊、畫片的念頭。
老舍收藏的第一張國畫是白石老人的《雛雞圖》,那是1933年。許地山先生當時住在北京西城,離齊老人的跨車胡同住宅很近,而且和老人頗有交往。老舍便請許地山向齊老人求畫,按當時的潤筆付酬。這張《雛雞圖》是一幅精品,老舍如獲至寶,喜歡的不得了,精心托裱成長軸,只在家庭的重大節日才張掛幾天。
齊白石《雛雞出籠圖》 老舍舊藏
齊老人畫此畫時,七十剛過,用筆不像晚年那麼粗獷,小雞畫得很傳神,絨絨的,活潑可愛,十幾隻,沒有一隻體態重樣。這張畫,與老人的其他《雛雞圖》相比,大家一致認為是齊白石的代表作。《雛雞圖》連同老舍夫人四十年代初獲得的贈品《蝦蟹圖》,於1943年被夫人一起不遠萬裡帶到了重慶,在北碚的老舍「多鼠齋」的客廳兼卧室兼書房掛出,頓時一傳十,十傳百,文藝界老朋友爭先一睹為快,使小屋子大放光彩。不過,傳來傳去,出了謠言,說老舍夫人由北平帶來了一箱子齊白石畫軸,老舍發了大財。老舍倒也並不著急,不慌不忙地寫了一篇小文,題目叫《假若我有那麼一箱子畫》,不僅把造謠者狠狠地挖苦了一番,順手還把大後方文人的窘迫描寫得淋漓盡致,給統治者和發國難財的惡人一個難堪。
對白石翁的為人與繪畫,我都「最」佩服!我久想能得到他的一張畫。但是,這位老人永遠不給任何人白畫,而潤格又很高;我只好「望畫興嘆」。可是,老天見憐,機會來了!一次,我給許地山先生幫了點忙,他問我:「我要送你一點小禮物,你要什麼?」我毫未遲疑地說:「我要一張白石老人的畫!」我知道他與老人很熟識,或者老人能施捨一次。老人敢情絕對不施捨。地山就出了三十元(十年前的三十元!據說這還是減半價,否則價六十矣!)給我求了張畫。畫得真好,一共十八隻雞雛,個個精彩!這張畫是我的寶貝,即使有人拿張宋徽宗的鷹和我換,我也不幹!……
當抗戰後,我由濟南逃亡出來的時候,我囑告家中:「什麼東西都可放棄,這張畫萬不可失!」於是,家中把一切的傢具與圖書都丟在濟南,而只抱著這十八隻雞雛回到北平。
妻得到信,她自己便也想得老人的一幅畫。由老人的一位女弟子介紹,她送上四百元獲到老人的六隻蝦,而且題了上款。那時候,老人的潤格已是四百元一平尺,題上款加四百元,指定畫題加倍,草蟲(因目力欠佳)加倍,敷設西洋紅加倍。
來到重慶,她拿出掛在牆壁上,請幾個朋友們看,於是重慶造了她帶來一箱子白石翁的畫之謠。
我若真有了那麼一箱子畫,該怎辦呢?我想啊,我應該在重慶開一次展覽會,一來是為給我最佩服的老畫師作義務的宣傳,以示敬意;二來是給大家個飽眼福的機會。在展覽的時候,我將請徐悲鴻、林風眠、豐子愷諸先生給擬定價格,標價出售。假若平均每張售價一萬元吧,我便有五百萬的收入。收款了以後,我就贈給文藝界抗敵協會、戲劇界抗敵協會、美術界抗敵協會、音樂界抗敵協會各一百萬元。所余的一百萬元,全數交給文藝獎助金委員會,用以救濟貧苦的文人——我自己先去申請助金五千元,好買些補血的藥品,療治頭昏。
我想,我的計劃實在不能算壞!可是,叫我上哪裡找那一箱子畫去呢?
《老舍:假如我有那麼一箱子畫》節選
老舍有幸和不少當時的大畫家成為好友,北方的有徐悲鴻、齊白石、溥雪齋、于非闇、陳半丁、李可染、葉淺予,南方有傅抱石、黃賓虹、林風眠、豐子愷、關山月、關良。老捨得了一批他們的贈畫,又悄悄地買了一批他們的作品。
家裡客廳的西牆是他掛畫的主要陣地,雖然僅能並列四幅中國畫,但架不住他老換。在文藝界的朋友們之中,此牆獲得了「老舍畫牆」的美稱。
老舍先生的個人藏畫與日俱增是在解放後。於是,小小的「老舍畫牆」就周轉開了。
老舍最愛掛的是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和林風眠的作品。
在齊白石的作品中,老舍最珍惜的是兩組各四張的命題畫。兩組詩句都是老舍自選的,交給齊老人,請他按詩意作畫,形同考試。第一組全是曼殊禪師的詩句,「手摘紅櫻拜美人」代表春,「紅蓮禮白蓮」代表夏,「芭蕉葉卷抱秋花」代表秋,「幾樹寒梅映雪紅」代表冬,合在一起,成為一組四季花卉配詩畫。
齊老人拿到「考卷」一看,點頭微笑,稍加思索,提筆就畫,輕鬆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寫上「老捨命予依句作畫」或「應友人老捨命」的字樣。老舍請裝裱師傅劉金濤精心裱飾,趕在春節之前掛上了西牆。前來拜年的友人被這一牆新畫震驚,連呼「好畫!好畫!」不少人在畫前流連忘返,拍手叫絕。這次「訂貨」和「交活」的成功,把老舍和齊老人兩個人的興緻都鼓動了起來。
齊白石 《手摘紅櫻拜美人》
齊白石《紅蓮禮白蓮》
齊白石《芭蕉葉卷抱秋花》
齊白石《幾樹寒梅映雪紅》
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詩求畫,不過,這次近乎「出難題」,如查初白的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和趙秋谷的詩句「凄迷燈火更宜秋」,裡邊有無形的聲音,有動詞,有距離,有時間,有地理環境,還有特定的情調,確實難度極大。白石大師憋了足足三天,苦苦思索,最後超水平地交了卷。四張畫拿到老舍先生面前時,他的眼睛亮了。其中《蛙聲山泉》後來被公認為齊老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曾被印成郵票,流傳五洲四海。
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凄迷燈火更宜秋》
《凄迷燈火》一幅,左上角兩筆直線畫了窗的一角,裡面有一盞小油燈,火苗是紅的,被風吹得稍歪,由窗外飄來一片橘黃色楓葉,慢慢地落到燈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竟佔了全畫的四分之三。右邊是題詞:「凄迷燈火更宜秋,趙秋谷句,老舍兄台愛此情調冷雋之作,倩白石畫,亦喜為之。」在空白的下半部的兩側,老人蓋了五個紅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很大。構圖之絕,令人傾倒。
到老舍先生處觀畫,還能常常聽到每張畫身上帶著的小故事,聽起來,其樂無窮。每遇好友來訪,泡上一壺香片,老舍就會像取寶一樣,由書房裡一軸一軸地往外取畫。客人展圖,他做講解。由於他平日在寫作的間隙常常對畫靜坐,琢磨出許多畫中的妙趣,所以講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
老舍先生去世之後,許多朋友痛感所失甚重,再到哪裡去找那樣的「沙龍」呢,在那裡,難道所看到的,僅僅是一些精美的美術作品?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 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齊白石的巔峰藝術
※「皇帝」緣何鍾情於古船木藝術
※齊白石藝術的生命境界
※齊白石 篆刻藝術欣賞
※藝術老司機的木雕藝術
※壺的藝術!
※神奇的平衡石堆疊,美國街頭的古老藝術!
※佛像與雕塑 藝術與信仰
※山石盆景的藝術魅力
※床榻的藝術
※中國古老的「硬花活」,磚雕藝術
※留白的藝術
※薛寶釵的管理藝術
※石窟文化,佛教的精華,藝術的結晶
※難道她是藝術界的「白骨精」?辣么喜歡玩耍森森白骨
※當代藝術和水鄉小鎮能「一見鍾情」嗎?
※溥藝術「後素」群展探究中國當代「素描」藝術的狀態和可能性
※宋代佛畫藝術
※黑白光影藝術鬼才,怪誕離奇的畫風讓人敬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