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喬良少將:出兵朝鮮決策內情,毛澤東平生最困難的一個決定
作者|喬良,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空軍專家委員會委員,火箭軍軍事理論諮詢專家組成員
作者|王湘穗,退役空軍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長江文藝出版社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摘自《割裂世紀的戰爭——朝鮮1950-1953》,國防大學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8月聯合出版
導讀:1950年的今天,解放軍入朝參戰,迄今已經有整整66年了,所以小編今天為大家誠意推薦這篇文章,了解一下出兵朝鮮的決策內情。
1950年5月13日,剛從蘇聯訪問歸來的金日成到達北京。他告訴毛澤東,斯大林支持統一朝鮮的戰爭。對此,毛澤東將信將疑。因為蘇聯已經同意支持中國解放台灣的軍事準備,而且他在年初訪問蘇聯時也沒有聽說斯大林有這個打算。直到蘇聯駐華大使羅申拿來了斯大林的電報,「由於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同意朝鮮人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毛澤東才明白,他在這件事上實際上已成了局外人。事已至此,毛澤東也不便多說。他問金日成,如果美國人介入怎麼辦?金日成回答,「那幾乎不可能」,斯大林已經告訴他,帝國主義不會幹涉朝鮮事務。毛澤東提醒他,我們當不了帝國主義的家,也不是他們的參謀長,凡事還是要有個準備。金日成表示感謝後告辭。毛澤東心裡明白,朝鮮內戰一開,原定1950年內解放台灣的事就只能推遲了。此後,他面臨的是平生最困難的一個決定。
一、斯大林對朝戰估計樂觀
在支持中國解放台灣還是支持金日成統一朝鮮的問題上,斯大林一直顧慮重重。他主要擔心美國的干涉。1950年1月,在杜魯門和艾奇遜公開聲明朝鮮和台灣不在美國的防禦圈內之後,斯大林最大的顧慮解除了。經權衡利弊,他覺得支持北朝鮮統一朝鮮比支持中國解放台灣要划算得多。要拉住中國,就必須被迫放棄蘇聯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如果支持朝鮮統一,可以使蘇聯獲得取代旅順的新的不凍港,也可對企圖單獨媾和的美國和日本保持威懾。因此,在與毛澤東、周恩來協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具體條款的日子裡,斯大林已悄悄給金日成發報,請他來談統一問題。而這一切都未告知還在莫斯科的毛澤東。
朝鮮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對戰爭的估計十分樂觀,他並不認為有必要採取適當行動阻止美國擴大幹涉的企圖。從1月30日起,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因抗議台灣國民黨繼續佔據中國在聯合國代表席位而拒絕出席安理會會議,使安理會乃至聯合國都成了美國人的「一言堂」。6月26日,斯大林否定了蘇聯外長要馬立克參加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的建議,而是指示他繼續拒絕參加會議。
二、毛澤東感到形勢嚴峻
中國領導人對可能出現的複雜情況從一開始就有充分估計。周恩來約見蘇聯大使羅申時告訴他:毛澤東在與北朝鮮領導人的幾次談話中,都談到了美國干涉的可能性,可惜沒有引起朝鮮同志的重視。毛澤東希望朝鮮同志能夠加強他們在仁川地區的防禦,因為美國人可能會在那裡登陸。考慮到種種可能情況,中國政府準備在中朝邊境集中9個師的兵力。周恩來提出,就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希望能夠聽取斯大林的意見,同時希望蘇空軍能夠給這些部隊提供空中掩護。對此,斯大林回復表示贊同。
7月7日,由於蘇聯代表團缺席,美國代表輕而易舉地促使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組織「聯合國軍」的決議。對此,斯大林的反應是,催促中國政府儘快在中朝邊境部署9個師的部隊。他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稱:「我們準備給您派去一個殲擊機師,部署124架噴氣式殲擊機,用於掩護這些部隊。」
中國在7月7日和10日連續兩次召集國防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保護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抽調作為國家戰略預備隊的第十三兵團以及所轄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軍組成東北邊防軍。
8月底,人民軍進攻釜山的作戰嚴重受阻,毛澤東開始感到形勢嚴峻。為此,他不得不一面提醒蘇聯,朝鮮統一戰爭將長期化;一面要求軍委:為應付可能到來的戰爭,「現需集中12個軍以便機動」。他同時兩度會見北朝鮮代表,提醒他們美國多半需要在另一方向上實施登陸作戰,北朝鮮必須有充分的預備力量,應付敵人可能在漢城地區和平壤地區採取的登陸行動。
而斯大林則寄希望於「最後五分鐘的努力」。他在8月28日給金日成的電報中寫道:「蘇共中央毫不懷疑,外國干涉者將會很快被趕出朝鮮。」斯大林的鼓勵使金日成倍感溫暖,三天後,他下令實施釜山戰役,對釜山之敵發動最猛烈的攻勢,不惜一切代價把美國人趕下海去。
三、戰局急轉直下
但是,美國人並沒有被趕下海去,相反,他們從海上登上了陸地。9月15日,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戰局急轉直下。9月25日,漢城陷落。美軍開始大舉北進,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主力面臨被悉數圍殲的嚴重威脅,形勢危急到了極點。
帶著斯大林撤退命令剛剛從莫斯科返回朝鮮的蘇聯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化名馬特維耶夫的蘇共特別代表團團長認定,事情到了這一步,必須立即向中國人請求幫助,至少應當請中國朋友派遣1500名司機到朝鮮來幫助運送兵員和武器彈藥。斯大林這時才意識到了朝鮮戰局的嚴重性,開始焦慮不安。
10月1日凌晨3點,即斯大林接到金日成求援信十分鐘後,就給蘇聯駐北京大使羅申發報,要求他儘快轉告毛澤東。即使在這種情勢下,斯大林仍不肯把全部情況都告訴中國領導人。他在電報中表示,由於他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度假,與朝鮮事件多少有些脫離。但是,他認為,從得到的情報看,「朝鮮同志的情況變得絕望」,「根據眼下的形勢,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該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的部隊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以志願者身份出現。當然仍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為了表現出他純粹是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強加於人的意思,他特地在電報結尾處強調:「關於此事,我沒有也不打算透露給我們的朝鮮朋友,但我相信,他們得知這一消息時,無疑會感到高興。」
四、猶豫中下定最後決心
10月1日中午,斯大林的電報送到毛澤東手中。此時,朝鮮黨和政府關於中國給予援助的請求也傳到了北京。毛澤東召集書記處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和劉少奇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除毛澤東外,其他與會者都對迅速出兵感到沒多大把握。但是,毛澤東仍然相信,出兵比不出兵好。當夜毛澤東起草電報給高崗和鄧華,命令東北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征。但在第二天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吃驚地發現,幾乎所有領導人都對現在出兵朝鮮持懷疑和反對態度。而更重要的是,軍隊領導人幾乎一致對與美軍作戰表示沒有把握。
考慮到必須給斯大林一個答覆,毛澤東在10月3日約見蘇聯大使羅申,口述了一份電報:「我們原先曾計劃當敵人向三八線以北推進時派幾個師的志願軍到北朝鮮幫助朝鮮同志,但是經過全面考慮之後,我們現在認為採取這種行動可能會招致極其嚴重的後果。當然,我們不派兵援助,對於當前處於此種困難境地的朝鮮同志是很不利的,我們自己也深深地感到難過;如果我們派出幾個師,而敵人會迫使我們後退;由此又引起中美之間的公開衝突,而我們的整個和平建設計劃將完全被打斷,國內許多人會對此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好,需要和平)。因此,現在最好是忍耐,不出兵,積極積蓄力量,與敵人發生戰爭時這樣做更為有利。我們正在召集中央會議,各中央局負責同志將出席會議。關於這個問題尚未作出最後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希望與您商量。如果您同意,我們準備派周恩來同志和林彪同志乘飛機去您的休養地,同您討論這個問題,並報告中國和朝鮮的形勢。」
毛澤東的答覆令蘇方感到意外。10月5日,蘇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了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確信,即使是放棄北朝鮮,也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蘇聯與美國發生衝突,但放棄北朝鮮,對蘇聯在遠東利益無疑是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所以,應鼓動中國挽救北朝鮮。當天,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說:「美國目前不準備打大仗,日本也沒有能力援助美國,因此,如果中國參戰,美國只好放棄佔領朝鮮的計劃。如果只是消極等待,不能令人信服地顯示中國的力量,中國不僅得不到這些讓步,而且也別指望美國會在台灣問題上作出讓步。」至於蘇聯是否會被拖入戰爭的問題,他鼓動說,既然中蘇之間簽訂了互助同盟條約,如果美國對中國宣戰,蘇聯當然會被拖入戰爭。但是「這需要害怕嗎?在我看來,我們不需要懼怕。因為我們聯合起來要比美國和英國更強大,而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德國(目前它不可能給美國提供任何幫助)就不是什麼重要的軍事力量。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就讓它現在就來吧」!
毛澤東在持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對不願出兵的同志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彭德懷贊同毛澤東的意見。他說,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如果讓美國佔領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複雜,所以晚打不如早打。如果蘇聯援助得多一些、快一些,我們的裝備改善得好一些,這仗不是不能打。彭德懷的回答,讓毛澤東感到很滿意。10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志願軍,由彭德懷擔任志願軍的司令兼政委。同時派遣周恩來、林彪到蘇聯,協商有關裝備問題。
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統一」朝鮮的決議。對此,中國中央政治局在24小時後終於作出了反應: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簽署命令,下令:「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
關於出兵朝鮮問題,聶榮臻後來在回憶錄中說:「對於打和不打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澤東同志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最後才下了決心。」10月14日,斯大林得到了周恩來的正式通報。據當時在場的陳毅回憶說,斯大林被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10月18日,毛澤東召集中央會議再度研究出兵問題,當日下定最後決心:入朝部隊於次日出動。
※中國前駐法總領事張國斌: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日本方面正視歷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航工業姜廷昀:日本正式列裝自行研製的C-2大型運輸機
※盤古智庫:掘金印度,你準備好了嗎?
※密集調控之下,房價真的要跌了?別太樂觀
TAG:首席戰略官 |
※絕密:毛澤東是如何決策出兵朝鮮的?
※宋朝這位皇帝的一個決策看似高明,卻換來兵弱國辱最慘的朝代
※毛澤東一生中決策的最後一仗
※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出國作戰決策的艱難出台
※宋朝這位皇帝的一個決策看似高明,卻換來兵弱國辱的悲慘局面
※樓蘭這些小國看到了大漢朝血腥和抱負,在政策決策時思量再三
※鄧小平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內情
※中越戰爭,鄧小平英明決策,越南特工隊有來無回
※西方的猖狂逼出了我國軍事的輝煌,西方感嘆決策失誤!悔青腸子!
※前有天險,後有敵軍重兵圍堵,毛主席如何決策脫離險境,一劍定乾坤
※鄧小平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內情
※熱河抗戰為何會失敗?張學良的這個決策,埋下禍根
※二戰中德國的失敗原因:是因為希特勒的七大錯誤決策
※敘利亞事態:美終於對俄羅斯發出最後的警告,中國該如何決策?
※毛主席的一個決策,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結構,真是偉大
※郎平一英明決策再獲支持,第二位留洋姑娘出爐,張常寧還等什麼
※鴻門宴上項羽沒殺劉邦是明智的,這也是其一生政治決策中的閃光點
※晉武帝一個看似正確的決策卻導致了西晉的亡國?
※前蘇聯領導人都愛泡澡?連退出蘇共的重大決策都是在澡堂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