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人建議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作者:月小妝
紫禁城宮殿的几案上,攤著一份文稿,年輕的光緒帝一遍遍的圍著大案走來走去,李鴻章從日本帶回來那份恥辱的合約,像一塊烙鐵一樣烙在光緒帝心裡。
過了很久,他重重的嘆了口氣坐了下來,顫抖的手蘸滿墨汁,從來沒有哪個時刻,這位24歲的年輕人覺得御筆硃批的「允」字是那麼刺眼。
這是一份自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打擊最為沉重的條約,僅僅是賠款將近三億量白銀,就讓中國不堪重負,何況還有寶貴的土地的割讓。幾個城市被設為通商口岸,日本的資本注入進來,完成了對中國的經濟殖民。
這一次的賠款,是歷代賠款的四倍。
大清龍脈所在的遼東半島淪喪了,歷史上屬於中國的台灣淪喪了,對於每個中國人,這個打擊都是空前的。
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決定親政,自咸豐死後,將近三十年了,大清帝國一直沒有男主人。就連慈禧對光緒帝也充滿期待。光緒是個書痴,特別愛讀書,手不釋卷,對知識的汲取也孜孜不倦,雖然慈禧不看好他的性格,但依然對他的好學很認同,認為他是比同治帝更優秀的皇位繼承人。
最初親征幾年,光緒帝的政績乏味,因為大清帝國是一個上好發條的鐘錶,按官僚程序走,皇帝沒有多少自由施展才華的空間。正當光緒帝意志消沉時,一封電報讓他像打雞血一樣興奮不已。
日本因為朝鮮可能要跟清帝國發生戰爭。此時,大清已經被英法、美、德等欺負完了,現在竟然連「日本」這個彈丸小地,都來欺負中國。
《二十四史》里每部都有《日本傳》。「考日本之為國,不過三島,浮沉東海,猶一粟,土地、軍事俱不及中國十分之一」。
光緒帝認為,如果勝利了,這將是中國對外作戰的第一場勝利,會讓大清從此刷新威望值,讓天下刮目相看。大批朝臣高呼萬歲,他們熱切的相信,打敗小日本根本不在話下。
在這群歡呼的人中,有一個人言論最為犀利,讓所有人側目,他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廣鈞,當時他是翰林院編修,他說:「大清要戰,不僅要戰,還要徹底擊敗日本。」他說,還要抓住機會幹脆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把它變成中國的一個省。只有這樣,才能永絕後患!這是中國最早提出的,將日本徹底滅亡,變成一個省的言論。我們姑且不管戰爭結果如何,僅僅是這樣的言論,是有它的進步性的。
早在二十年前,李鴻章就指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必將成為,中國最危險的敵人。
李曾在一份奏摺中提到:「泰西雖強,尚在七萬里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大患。」他所組建的北洋海軍,十分明確地把日本作為假想敵:「今日所以謀創水師不遺餘力者,大半為制馭日本起見。」
可以說李鴻章是特別有軍事遠見的,李鴻章比任何人都清楚,日本此時的實力,已經遠遠在中國之上。一個國家並不僅僅是土地大,人口多,才是大國,一個大國,必須是有效率的。比如,對戰爭的動員能力,比如對戰爭的作戰效率。
當時的李鴻章提出「避戰求和」,建議光緒不要打,要從朝鮮撤軍,如果光緒能聽,中國就有喘息的機會,等實力充足,或許有贏的機會。
光緒堅決反對,光緒覺得李鴻章太可笑了,主動撤軍有損大清顏面,光緒帝讓李鴻章抓緊操練水師。在光緒帝的催促下,李鴻章日夜備戰,大清慢慢落入日本的圈套。
戰爭是一個放大器,在戰爭面前,清朝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敗性。
二十四歲的光緒帝,並沒有任何軍事知識,他所處的皇宮與外面的世界也絕非處在同一個空間。戰爭開始時,清軍失敗退守平壤,光緒帝不僅不在乎,而且下達命令對小日本迎頭痛擊。平壤戰役中,不到半個月,李鴻章率領的清軍潰逃。後被趕到鴨綠江,日本全面吞併朝鮮。
光緒極為震怒,他認為李鴻章這個老奸巨猾的人,肯定是偷懶了,不然為何敗了?他的聖旨還沒發到李鴻章家裡,日本人就越過鴨綠江,橫衝直撞來到瀋陽。也就是說鴨綠江的三萬中國兵力,絲毫沒起到任何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把守鴨綠江的守將是宋慶,他的軍隊是中國軍隊裝備最好的,也是最精銳的力量,他是幹什麼吃的?
此時的光緒帝,也隱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場戰爭原來不是滅掉小日本的問題,而是中國會不會被滅的問題。他急忙下命令,要求堵住日本人,殊不知,這個命令讓日軍像最危險的洪水一樣衝破了堤岸。
李鴻章說,日軍,希望速戰速決,因為他們的國力、財力、人力都經不起消耗,而中國,適合「持久拖延」,如果中國能不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把日本人拖住,就能夠找到有利時機。光緒帝的方法犯了兵法的大忌,他認為是堵住、截住,而李鴻章認為是拖住。
有人說,李鴻章的建議,是中國軍事上一個傑出的歷史貢獻。
然而光緒怒了,他是個生性急躁的人,越是慌亂越是急躁,他一邊不斷的把最優秀的將領調到前線,一邊不斷指責他們不負責任。要不就恐嚇,說「軍法從事」嚇唬他們。
北洋海軍為什麼會覆沒?跟光緒帝的不淡定有很大關係,幾乎從戰爭開始,光緒帝就沒少給軍隊添堵,天天叫囂著要殺人,治罪,結果鄧世昌、劉步蟾等相繼自殺。丁汝昌是李鴻章力保,光緒帝才沒撤他的職的。
丁汝昌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每次都身先士卒,惟願死戰場中,就這樣被光緒帝厭惡很久,他自殺殉國後,被抄沒家產,子孫流離失所,光緒帝死後很久,才恢複名譽。
光緒帝的指揮才能和猜忌心理,是清朝覆滅的最後一根稻草。
戰爭剛開始時,慈禧還在為慶功宴做準備,她的六十大壽啊,那才是天底下最大的事。然而,慈禧太后還是慌了,遼東半島的失敗讓大清失去了門戶和臂膀,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讓中國海防力量覆沒,日軍無論從海上還是陸地,都能立即打進北京。
戰?還是和?連慈禧也加入了討論的陣營,慈禧已經看出,戰爭毫無勝利的希望。
光緒開始威逼李鴻章,讓他表態:「到底割地還是不割地?」李鴻章說:「割地不可行。」李鴻章認為,日本要是不同意,可以打,只要拖住日本,持久戰,中國有勝利的希望。然而光緒帝生性急躁,他沒有這樣的擔當,戰爭是很苦的,要求指揮戰爭的人有極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這些都是光緒帝所不具有的。繼續戰爭需要毅力,何時結束戰爭,需要判斷力和洞察力,這些也都是光緒帝不具備的。
光緒帝決心下的之快,令所有人瞠目結舌:「割地」。他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快結束戰爭,快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
然而日本人的條件,還是讓朝廷震動了,李鴻章一看,十分愕然,三億元的軍費,而且割地的地方,是斷斷不能割讓的滿洲腹地——遼南。李鴻章說:「無論如何不能割讓,中國萬不能從,唯有苦戰到底。」
大臣們也都紛紛反對,但是光緒帝拍板了,:「割地!」史書記載,「光緒之意,頗在速成」。
年輕的光緒帝長嘆一口氣,重重的坐在御椅上,和這金碧輝煌的囚籠一起,從一個年輕的身體里蘸去曾經的渴望、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和滿腹的才學,用硃筆御批寫下了一生最難寫的一個字「允」。
這是有史以來大清最為恥辱的一幕。
※此鄰國想跟中國建交,中派一訪問團,把此國皇帝嚇死
※天下第一家,至今傳承了2550年,已繁衍82代
※一個踩中國上位的國家,怎麼一步步令漢人差點滅亡的
※東南亞唯一沒被侵略的國家,還將日本往死里折騰
※此地本中國領土,被放棄後獨立建國,還屢次打敗中國
TAG:靜說歷史LS |
※一個日本女人嫁到中國後一語驚呆國人
※被日本奉為國寶的中國茶盞,中國卻幾乎一件沒有
※日本在中國的領土上打敗了俄國,中國人卻欣喜若狂!
※日本人提議日本當中國的一個省,毛主席給出一個回答
※幾十個日本人曾為中國服務多年,死後一半人葬在中國
※日本和中國 把自己國家的命運,賭在了一座橋上…
※日本人向往來中國居住?他們羨慕中國的這些
※日本竟在中國租了一大塊地 結果令國人驚訝!
※與中國結緣二十年,她為我們寫了一本有關日本匠人的書
※日本一直在中國培養一種人,正是他們讓中國落得慘敗
※中國海軍多次環繞日本列島一周:中國轟炸機也來了!
※日本電影的水準高於中國,這是一個原因
※日本一直在中國培養一種人,也正是因他中國落得慘敗
※一邊受難一邊派准航母找岔中國,對日本地震中國軍人做不到幫祈禱
※這部日本電影在85國家和地區上映 然而卻沒有中國
※世界史上奇葩一幕:中國對日本的一場戰役,竟打得日本改了國名!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
※一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中國歷史上的這個王朝,成就了日本這隻東亞之狼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