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呀,華山論劍之前,來聊個幾毛錢的呀
文/本刊編輯 顧淼飛
十一黃金周期間,
有兩項備受矚目的賽事,
一個是朋友圈攝影大賽,
另一個就是諾貝爾獎了。
朋友圈攝影大賽的勝負可能要到假期結束才會見分曉,
而諾貝爾獎,從明天開始,就要逐一揭曉結果了。
來呀,華山論劍之前,
我們來聊個幾毛錢的呀!
(圖片來自網路)
物理學獎:最不明覺厲的獎項
雖然評委會有一套無懈可擊的評獎標準,
然而對眾多吃瓜群眾來說,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就只有四個字:
不 明 覺 厲。
從宇宙的坍塌,到中微子的振蕩,
總之就是不會讓你一眼看穿它的路數。
不信,你看今年湯森路透的預測——
馬文?L?科恩(Marvin L. Cohen)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
他致力於固體材料的理論研究以及材料的性質預測,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經驗贗勢方法。
羅納德?W.P?德雷福(Ronald W.P. Drever)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基普?S?索恩(Kip S.Thorne)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以上三人研發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讓探測引力波的探測成為可能。
塞爾索?格里博格(Celso Grebogi)
英國阿伯丁大學自然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
愛德華?奧特(Edward Ott)
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和電子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詹姆斯?A?約克(James A. Yorke)
美國馬里蘭大學數學和物理學教授
以上三人用OGY(Ott, Grebogi and Yorke)方法描述了混沌系統的原理。
湯森路透是由加拿大湯姆森公司與英國路透集團合并組成的商務與專業職能信息提供商。每年,湯森路透都會根據其權威的引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論文的引用情況,遴選出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各領域裡最有影響力的科研人員,並授予引文桂冠獎。引文桂冠獎也相當於湯森路透對諾貝爾獎的預測。自2002年以來,湯森路透已經成功預測出3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因此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除了引力波可能略有些眼熟之外,
剩下的那些都是些什麼鬼?
不過大家最熟悉的引力波很可能今年不會拿獎,
因為按照諾獎的評獎慣例,
當年宣布和發表的成果一般不會授予,
所以引力波大概要等明年了。
好可惜,唯一一個能在飯桌上拿出來顯擺一下的引力波,我台詞都背好了,今年獲不了諾獎了?
化學獎:最守不住陣地的獎項
化學獎近年來的獲獎理由包羅萬象,
遠非「化學」二字可以囊括。
化學獎眼看就要守不住陣地,
估計很快就可以改名「理綜獎」了。
2011年的獲獎理由是「發現准晶體」;
2014年的獲獎理由是「超越光學顯微鏡的局限——超高解析度熒光顯微鏡的發展」;
2015年的獲獎理由是「揭示DNA修復的細胞機制」;
……
真是從物理到生物,再到工程技術,一個都不能少啊……
在更久以前的1998年,還曾將這一獎項授予了一生都在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沃爾特·科恩,獲獎理由是「發展了密度泛函理論」,連獲獎者本人都表示很尷尬……
不過這項成果倒是讓人服氣,
畢竟密度泛函理論對量子化學的意義非同小可,
量子計算化學本身也在2013年獲得了諾獎。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理由是「為複雜化學系統創立了多尺度模型」。評委會在聲明中說,對化學家來說,計算機是同試管一樣重要的工具,計算機對真實生命的模擬已為化學領域大部分研究成果的取得立下了「汗馬功勞」。通過模擬,化學家能更快獲得比傳統實驗更精準的預測結果。
密度泛函理論長啥樣?
關於密度泛函理論,隨便上張圖你們感受一下
關於量子化學裡從頭算(這個譯名真的是簡單粗暴)、密度泛函理論、第一性原理之間錯綜複雜的子集、並集關係,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本書可是小編壓箱底的寶物,絕對的催眠利器,睡不著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保證不超過5行就睡著了……
今年,湯森路透預測的獲獎人選有——
喬治?M?徹奇(George M. Church)
美國哈佛醫學院基因學教授
張鋒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藥工程學教授
以上兩人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了老鼠和人類細胞上。
盧煜明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和化學病理學教授
他發現了從母親血漿中檢測胎兒DNA的方法,為非侵入性產前檢查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前田浩(Hiroshi Maeda)
日本崇城大學教授,熊本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中野修(Yasuhiro Matsumura)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治療發展部主任
以上兩人發現了高分子藥物能提高藥物的高滲透長滯留效應,這項發現對於癌症治療至關重要。
天啦嚕居然又沒有一個是純粹的化學黨,
學化工出身的小編表示很心塞。
生理學或醫學獎:最造福人類的獎項
這個獎項的獲獎成果,
改變的是整個人類生老病死的進程。
最有溫情,最給你希望,
最是絕望中的一道曙光。
對於我們存在著的這個世界,
從宇宙到粒子的物質組成可能是最基本的,
但對每個個體來說,
生命,遠比宇宙來得宏大。
人性自私,
誰會在乎宇宙的毀滅和粒子的運動,
我們只要身邊的人能好好活著,
這是每個人平凡而又奢侈的夢想。
而這個獎項的大多數獲獎成果,
就是為了成全這個夢想。
2008年的獲獎理由是「發現人類乳突淋瘤病毒(HPV)導致子宮頸癌」;
2008年另一組獲獎者的獲獎理由是「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2011年的獲獎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發現」;
2011年另一組獲獎者的獲獎理由是「發現樹枝狀細胞及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的獲獎理由是「體細胞重編程技術」,它可以將成年體細胞重新誘導回早期幹細胞狀態,以用於臨床醫學;
2014年的獲獎理由是「發現大腦中負責定位系統的細胞」,這一成果能為阿茨海默症提供新的救治可能;
2015年的獲獎理由是「針對瘧疾的新療法」(三位分享這一獎項的科學家里,就有中國藥學家屠呦呦);
……
這些已經獲得諾獎認可的科學家,
以及,今年湯森路透的預測獲獎者——
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P. Allison)
美國休斯敦大學免疫學教授
傑弗里?A?布魯斯通(Jeffrey A. Bluestone)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分泌學教授
克雷格?B?湯普森(Craig B. Thompson)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CEO
以上三人解釋了CD28和CTLA-4如何控制T細胞的激活並調節免疫應激。
戈登?J?弗里曼(Gordon J. Freeman)
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
本庶佑(Tasuku Honjo)
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
阿琳?H?夏普(Arlene H. Sharpe)
美國哈佛醫學院比較病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生物學教授、美國Brigham and Women醫院病理部成員
以上三人闡明了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功能,該結果大力推動了癌症免疫療法的發展。
邁克爾?N?豪爾(Michael N. Hall)
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教授
大衛?M?薩巴蒂尼(David M. Sabatini)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
思帝華?L?施萊伯(Stuart L. Schreiber)
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授
以上三人發現了生長調控器雷帕黴素標靶(TOR)和雷帕黴素機械標靶(mTOR)。
以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另一個「風向標」式的獎項——「拉斯克獎」今年的獲獎者,
基礎醫學研究獎的獲獎成果是「人與動物對氧氣含量的細胞感知機制」;
臨床醫學研究獎的獲獎成果是「丙型肝炎的『複製子』系統及其藥物研發」。
「拉斯克獎」在預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方面準確性頗高,其中同年獲獎的概率最大。我們熟悉的屠呦呦就是在獲得2011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後,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
以及,上文中化(理)學(綜)獎的很多獲獎者,
都在為人類征服疾病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
這樣的成果,
擠佔掉化學獎的一些名額,
想來大多數人也是不會拒絕的吧?
(更何況化學獎已經快變成理綜獎了,
也談不上擠占不擠佔了。)
華人之光,能否閃耀今年的領獎台
根據湯森路透列出的這份名單,有兩位華人今年很有可能斬獲諾獎。
他們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
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
看到「張鋒」這個名字,小編忍不住想要說幾句了。
關於「張鋒」這位逆天的科學家
出生於1982年的張鋒,
在高中時就在實驗室里將一種來自水母的熒光蛋白基因轉入人類細胞中,以此來保護人類細胞不受紫外線傷害。
其中用到的方法叫做慢病毒轉染法,
他完成的這項研究,基本已經可以夠一個生物學博士畢業的了。
張鋒的本科階段過得平淡無奇,
不過就是拿著全額獎學金,在哈佛,用四年時間取得了兩個學位,並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真的,跟他後來的成就相比,這段歲月真的不值一提。
研究生時期的張鋒,跟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導師,
這位導師派給他的課題,是一個已經陷入瓶頸很可能畢不了業的課題。
通常,普通博士遇到這種用課題給學生刨坑的導師,
也就是聚在一起吐槽一番罷了。
但張鋒,顯然走得不是這個路子。
我選導師,從來不在乎他牛不牛,
反正早晚都沒我牛。
這個課題涉及大名鼎鼎的光遺傳,張鋒輕鬆搞定了這個小目標,
並讓自己的導師成了美國神經科學界的帶頭大哥。
情何以堪啊……
難怪同為80後,人家已經是角逐諾獎的熱門人選,
而我,
請看我生無可戀的眼神
後面的事情基本可以簡單略過了,
反正你把脖子仰斷了也未必能看見他的高度,
寫出來主要是為了嚇嚇你們。
博士畢業後,他在哈佛大學做「特殊研究員」,期間從事有關TALEN的工作,
TALEN也曾是紅極一時的基因編輯技術,
然而這一技術的強大程度仍然無法與張鋒的逆天程度相匹配。
後來,29歲的張鋒加入了麻省理工大學附屬的博德研究所,
並成為其中十位核心科學家之一。
在那裡,張鋒發明了CRISPR/Cas9這一基因編輯技術,
並史無前例地破解了Cas9的蛋白質結構,
使CRISPR/Cas9成了生命科學史上第一個連續多年都被評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的新技術。
有CRISPR/Cas9傍身,張鋒在基因編輯領域,乃至整個生命科學領域已經是個大神級的人物了。
關鍵是他今年只有34歲啊!這才是最可怕的好嗎?
直到今年5月,張鋒的河北老鄉韓春雨發明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NgAgo,
似乎打破了CRISPR/Cas9風頭無二的局面,
不過,照目前韓春雨事件的進展來看,可能張鋒的地位一時半會兒還撼動不了。
「
為什麼只說了張鋒,不說說盧煜明呢?
因為標題已經說了,今天我們只聊個幾毛錢的,
幾毛錢說了這麼多,
顯然已經夠了啊……
」
諾獎外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
即使是諾貝爾獎這樣一個權威獎項,
也免不了在100多年的漫長征程中留下諸多爭議,功過由後人評說。
最大的污點
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赫斯和莫尼斯,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這一治療手段會使患者出現種種後遺症:失去方向感或行為能力,成為植物人,反應遲鈍,性情大變,甚至死亡。多年以後,這一聲名狼藉的治療方法才被普遍廢棄。
最難以服眾的獲獎理由
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獲獎理由卻不是他的代表作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因為相對論對科學界的顛覆性實在太大,當時保守的諾獎評委會退而求其次地將「發現光電效應」作為愛因斯坦的獲獎理由。
最深的遺憾
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的周期性,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由此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可以說,整個化學學科的基石差不多就是門捷列夫打下的。然而他卻從來沒有拿過諾獎。諾獎評委會本已打算在1906年將化學獎授予他,卻又最終把他踢出了榜單。遺憾的是,1907年,門捷列夫就去世了。
有些人,用諾獎證明了自己很牛;而有些人的存在,則證明了諾獎還不夠牛。(紅色字體表達小編深深的敬意)
最悲情的人物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這個名字,想必大多數人都很陌生。但說起DNA的雙螺旋結構,應該是無人不曉。1962年,沃森、克里克、威爾金斯因為這一划時代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他們推出DNA雙螺旋結構的原始數據,就是女科學家富蘭克林獲得的DNA晶體衍射圖片。但這張照片卻是從富蘭克林手中「竊取」的——威爾金斯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照片給了沃森和克里克。
DNA雙螺旋結構,承載了無數的榮耀,而這最初的功臣富蘭克林,已經於1958年去世。
諾獎揭曉時間
最後,提醒一下諾獎各個獎項的揭曉時間(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3日17時30分
物理學獎:10月4日17時45分
化學獎:10月5日17時45分
雖然我們關注的是與自然科學相關的這三個獎項,
但你們也可以關注一下其他的三個。
和平獎:10月7日17時
經濟學獎:10月10日17時45分
文學獎:尚未確定
聽見我們,聽見新鮮的科技新聞
點擊音頻:一周大事記
※吃貨民族養成記:我們誕生在中國
※在進化這條道上,老司機才沒空帶你,老司機在忙著超車!
※雁盪山:海上雁盪,天下奇秀
※為了看懂丘成桐楊振寧王貽芳及眾多吃瓜群眾的智慧之光……
※學霸的另類秘笈:「不學而學」是什麼鬼?還有「注意力別集中」
TAG:科學畫報 |
※少林作為金庸筆下第一大門派,為何兩次「華山論劍」都沒有出來刷存在感呢?
※華山論劍,如果只有一次……
※奇險天下第一山,你有膽「華山論劍」嗎?
※華山論劍的不動王者!星爺:我還沒出手呢,你就倒下了?
※唐代詩人「華山論劍」,不知道第一的站出來,保證不打你
※華山五絕沒人用劍,為啥還叫華山論劍?其中另有隱情,金庸沒有說
※華山論劍!這兩天的3件事,細品很有意味,有點搞笑!
※西毒歐陽鋒贏了第二次華山論劍,卻變得如此之萌
※A股論劍:為什麼股票一賣就漲,一買就跌尼?老天這麼不公平嗎?老天:這個鍋我不背
※探究 | 三次華山論劍的階層固化,敢問楊過成名之後,江湖上的屌絲還有可能成為大俠嗎?
※來醫聖故里,看高手論劍
※獨孤求敗參加華山論劍,能拿第幾?金庸:不好意思,最後一名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華山論劍的原型原來是在這,美得不像話
※第二次華山論劍,歐陽鋒卻是第一,金庸有2點用意!
※華山論劍西鳳酒陳瑞和:未來3年省外5個億「小目標」,他打算這樣干!
※40年代華山論劍,居住環境簡陋,沒有「5毛」特效也可飛沙走石
※武僧一龍華山論劍,展示十八般兵器,不小心把棍打裂了!
※當褚遂良遇到王羲之,用之字論劍,誰更勝一籌
※盤點NBA三大老流氓!喬老爺子再度笑傲江湖!華山論劍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