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历史系教授说喊丈夫「老公」是不对的,你怎么看?
图注:彭林教授在讲座中,谈到有关夫妻称谓的问题
文 | 杨津涛
近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讲座中批评了国人夫妻间的称呼。彭林称:中国古人很讲究称谓,如丈夫向他人介绍妻子时,称呼为「贱内」「内子」「妻子」「太太」,而如今常用的「夫人」一词,「在古代,诸侯一级的配偶才叫夫人。现在……只能由对方来说,不能用于自己,假如说‘这是我夫人’,是一种自大、不自谦的表现。」至于「爱人」,在日本、韩国等地指的更是情人,丈夫对妻子较雅的称呼应为「内子」「内人」。彭林还说,「老公」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古代指的是太监。妻子对配偶,除称「丈夫」外,「也可以称外子」。这些说法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
彭林教授的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呢?
「夫人」在古代确有高贵属性,但现在已经平民化,称「我夫人」没有任何问题
按照《礼记·曲礼》的说法,「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确实只有诸侯的妻子才能称「夫人」,后来也常常指有一定地位的人,如宋庆龄被称为「孙夫人」、宋美龄被称为「蒋夫人」等。但自1978年,「夫人」一词在中国内地恢复使用后,通常被作为英语Msr或Madame的对应词汇,只是一种通用的尊称。
当然,严格来说,「这是我夫人」的用法确实不符合中国传统,但不要忘记,任何语言词汇的使用方式,都是变化的。如今「夫人」这个词早已没有了原先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说一句「我夫人」云云,根本无伤大雅,同「自大」与否无关。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自传中有一章名为「我的夫人」,另外一位科学家鲍城志的自传《从贫瘠到富足》中也有「我的夫人汪霞芳医师不幸逝世」的章节。
如果说一定要遵循「古礼」的话,那么是不是还要把男性官员的配偶称为「孺人」,以区别普通人使用的「妻」呢?
图注:很长时间里,「蒋夫人」都是属于宋美龄的专称
90%以上中国人知道「爱人」指夫妻中一方,而不会误以为是指「情人」
彭林教授之所以认为「爱人」有「情人」的意思,是将这个词视为了「lover」的中译。lover在英语中确实指婚外情人(尤指男情人)或性伴侣,但中文的「爱人」并非来源于此。有些翻译作品中,将lover译为爱人,实属误译。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昭示男女平等的「爱人」一词开始在中文里出现,通常是尚未结婚的情侣间使用,后在中共党内广泛使用,成为夫妻间的称呼,如瞿秋白在《乱弹·忏悔》中说,「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做这样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1937年后,男女通用的「爱人」称呼,率先在延安使用,随后在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流行起来。
1949年后,「爱人」一词在全国推广时,曾发生过一些波折。如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郁知非教授回忆,「解放初年,某大学教授接到单位人事部门发下的表格,要填写项目中有‘有无爱人’‘爱人姓名’,以为自己被调查有无婚外恋情,不禁勃然大怒」。但随着时间推移,「爱人」逐渐被全国人民所接受,成为对配偶的标准称呼,如1957年出版的《红旗谱》中,梁斌写道,「因为有这种方便,他就娶了一个高小毕业的爱人」。
现在的中文语境里,「爱人」指自己或他人的配偶,早已约定俗成,不会出现被误以为是「情人」的情况。2015年前后,有学者在河南提取样本,调查夫妻间相互使用何种称呼。其中一项结果显示,平均92.9%的人都认为「爱人」的意义是「丈夫」或「妻子」。显然,彭林教授的担忧纯属杞人忧天。
图注:彭德怀和他的爱人浦安修在延安
「老公」一词只在清朝指太监,早在宋元时期,已是对丈夫的普遍称呼
至于「老公」一词,确如彭林教授所说,曾被用来指代太监,但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仅仅是清朝人的使用习惯。在早期,「老公」被用来指老年男性,如《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中有「七十老公,反欲何求」的话;至宋元以后,「老公」已有丈夫的含义,宋朝话本《错斩崔宁》中,「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 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水浒传》第五回中,鲁智深桃花山假扮新娘戏弄周通,「那大王叫一声:做什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得老婆!」可见「老公」被用来称丈夫,更是「古已有之」的。
后来「老公」一词一度在内地消失,一方面由于清朝时期,「老公」有了太监的含义,如彭林教授讲座中所举《红楼梦》的例子,「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另一方面,「老公」「老婆」因被认为「资产阶级情调」的亲昵称谓,1949年后不再使用,如上文所说,代之以「爱人」。
改革开放后,随着港台地影视作品的引进,其中经常出现的「老公」一词又被内地民众自觉使用起来。最初,有人表示不快,「一个原因是不喜欢它的联想语境,‘老公’来自南方,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大舌头的普通话,觉得总不如字正腔圆的国语那么堂堂正正」「另一个原因,‘老公’总是出现在公式化的港台剧中,和矫揉造作、肉麻当有趣的感情戏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有点黏黏糊糊、腻腻歪歪的」。但潮流是无法阻挡的,如今「老公」成了女性对配偶相对最为常见的称呼。
依旧以上述所引河南地区的调查为例,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选「老公」称呼配偶的女性占30.7%,选「老婆」称呼配偶的男性占29.5%,那些不喜欢使用「老公」「老婆」的人,理由主要是「别扭,不习惯」「肉麻,说不出口」,以及「有点儿酸」,没有谁是因「老公」容易让人想起太监,而拒绝使用。
图注:清末著名太监小德张,他一直活到1957年
「外子」「内子」的称呼包含等级色彩,在现代社会已不合时宜
显然,彭林教授有关夫妻间互称的观点,太过拘泥于历史细节。事实上,在历史发展中,男性称呼配偶的拙荆、荆妻、娘子、良人等,女性称呼配偶的郎君、相公、夫君、官人等,早已被历史淘汰,仅有丈夫、妻子、老公、老婆等不多的几组,沿用至今。
决定以上词汇存留的标准,也亦非雅俗,而是社会文化及生活习惯。众所周知,古人用于夫妻间称呼的词汇,多含有等级色彩,尤其丈夫称妻子或妻子自称,有拙荆、贱内、贱妾等含自贬性的说法,彭林教授建议使用的「外子」「内子」其实亦是如此。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妻子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家庭中,被称为「内子」「室妇」等;而丈夫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外活动,甚至出外当官,故有「外子」「官人」等叫法。现代社会分工,早已打破这种旧有的内、外之别,无论是女性在外打拼,还是男性留守持家都不鲜见,依旧使用「外子」「内子」的称呼,显然已不合时宜。
最后,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当代中国夫妻究竟更喜欢使用怎样的称谓。有学者统计了1995—2004年《人民日报》上女性配偶称呼的出现情况,其中「我男人/她男人/你男人」共11次;「夫君」33次;「先生」33次;「老公」38次;「她爱人/我爱人」66次;「丈夫」的称呼由于过于常见,只能统计出现过的篇数,结果为2799篇。这些称呼为大家喜闻乐见,只是按照不同场合、习惯使用,无所谓雅俗之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十年间,「老公」的称呼虽然不算很多,但历年呈稳步上升趋势,日益常见。
简言之,彭林教授对国人的有关夫妻称呼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
图注:1995—2004年《人民日报》上女性配偶称呼的出现情况(引自丁崇明、荣晶《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
注释
(澳)洪越碧:《从「太太」「小姐」「夫人」看妇女地位的改变》,《语文研究》 1989年第2期;赵瑞楠:《探析「爱人」一词是否与英文的「lover」对等》,《海外英语》2014年第15期;槐叟:《谈「爱人」含义的变迁》,《百年潮》1997年第6期;郁知非:《书窗杂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第200页;连晓霞、韩梅:《「老公」「老婆」称谓的社会语言学调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张学城、李晓华:《也谈「老公」》,《语言研究》2002年特刊;徐默凡:《从丈夫、先生到老公》,《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丁崇明、荣晶:《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同是对日索赔,菲律宾获8亿美元,中国仅得2200万美元
※汪精卫投日,是与蒋介石商量好「君为其易,我任其难」吗?
※八国联军侵华时,哪些人做了「带路党」?
※菲尔普斯「拔罐」刷爆朋友圈,可「拔罐」并不起源于中国…
※方先觉曾率部投敌,为何仍被蒋介石赞为「当代军人之楷模」?
TAG:短史记 |
※清華歷史系教授說喊丈夫「老公」是不對的,你怎麼看?
※清華教授說喊丈夫「老公」不對,你怎麼看?
※教授,咱能不這麼嫵媚嗎?
※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聽聽復旦教授怎麼說!
※清華教授心聲:希望父母不要那樣「愛」我
※教授抱著寶寶上課?原來他想告訴我們教育不是死的!
※連日本人自己也搞不懂的日語!你說的黑是什麼黑,你說的「教授」是什麼「教授」!
※不夠了解辣木?聽聽教授的看法
※老公指太監、不該叫丈夫「老公」,清華教授out了
※教,教,教授!!你要做什麼?
※斯坦福教授說,「返老還童」這事,居然可以實現?
※名校教授推薦的書,你敢不看!
※這是愛情嗎?教授總是騷擾我,不理我又感覺不自在
※我說教授都是被慣的,會被噴么?
※產後媽媽想瘦身,哈佛教授給出一個不可思議卻非常簡單的方法!
※灸手可熱的Fendi塗鴉手袋竟是聖馬丁教授的傑作!他的絕活兒還不止這些呢 看看他是如何教學生找到自我風格的!
※清華教授是怎麼死的?
※每天都喝,感覺很好,教授告訴你她的養生方法!
※清華教授都做不了的奧數,你要讓孩子學成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