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與什葉派的糾葛(五)
時間進入到了17世紀末,當奧斯曼帝國把其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抗已經佔領了匈牙利,並且推進到巴爾幹半島腹地的哈布斯堡王朝時,受擠壓多時的黎巴嫩什葉派團體卻因為拒不納稅而遭受奧斯曼政府的討伐。而到了18世紀以後,由於阿夫沙爾王朝的建立和瓦哈比教派的興起,在奧斯曼帝國治下的什葉派群體為了各自的生存,開始進行相應的活動,在與奧斯曼政府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的同時,與其他可能對其造成威脅或給予幫助的外部勢力建立關係,而這是在奧斯曼帝國進行了下放權力的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
一、黎巴嫩地區政治版圖的變化
在《糾葛(四)》裡面提到,穆拉德四世在進攻薩法維王朝之前,曾發兵討伐企圖擁兵自立的德魯茲酋長法赫魯丁·馬恩(Maan)。在這之後,黎巴嫩地區有幾個家族掌握著實權。雖然法赫魯丁被鎮壓,但是為了籠絡德魯茲人,奧斯曼政府並沒有大規模沒收馬恩家族的財產,因此馬恩家族仍然是黎巴嫩山區中的一方豪強。同時,為了分化德魯茲人,受奧斯曼帝國扶植的希哈卜家族(Shihab,德魯茲人)也佔有著大片土地。另外,歷史更加久遠的薩法德(Safad)等家族則牢牢掌握著黎巴嫩沿海地區。
黎巴嫩教派分布圖
除了原有的世家大族之外,信奉什葉派的游牧部族哈馬達人(Hamadas)趁著法赫魯丁死後黎巴嫩地區局勢混亂的時機招兵買馬,強佔土地,並通過與其他家族結盟、聯姻等方式得到他們的承認。到了1640年,希爾汗·哈馬達(Sirhan)擔任族長時,哈馬達家族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地產。當時還在擔任的黎波里總督的穆罕默德·科普魯盧(Koprulu Mehmed)為了在該地區建立自己的勢力,抗衡其他家族,對哈馬達家族的「強盜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在他當上大維齊之後(1656),出於推進改革的需要而向自己的勢力範圍大規模徵稅,招致黎巴嫩地區各家族的不滿。1660年,希哈卜家族就因為拒絕上繳額外的稅款而遭科普魯盧家族討伐,但由於哈馬達家族的庇護而免遭毀滅。同樣,在馬恩家族受到中央政府的威脅時,也會選擇與希哈卜、哈馬達兩家站在一起,讓奧斯曼政府不得不有所顧慮。1675年,當奧斯曼政府因哈馬達家族拖欠稅款而發兵討伐時,則是馬恩家族出面調停,並為哈馬達家族支付拖欠的款項。就這樣,通過相互支援,包括哈馬達家族在內的各方勢力都漸漸發展壯大。
但是,這種以共同利益建立起來的同盟註定不能長久。在希爾汗的帶領下,哈馬達家族霸佔的土地越來越多,這招致了當地其他家族的不滿,因而他們在等待時機,以讓哈馬達家族受挫。最終他們等到了這個機會。1692年,法官出身的蘇爾梅里·阿里帕夏(Surmeli Ali Pasha)被任命為的黎波里總督,並開始著手討伐哈馬達家族。他毫不留情地給哈馬達家族扣上「紅頭」(薩法維王朝的追隨者)的稱號,派軍摧毀他們的領地,並把這些土地分給支持奧斯曼政府的希哈卜家族以及居住在黎巴嫩北部地區的阿拉維派農民。即便如此,阿里帕夏仍嫌不過癮,他命令其軍隊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什葉派村民,破壞了無數的村莊。
奧斯曼帝國軍隊在黎巴嫩人中的形象
雖然這場討伐戰由於阿里帕夏在1694年當上大維齊,並被調往巴爾幹與哈布斯堡王朝作戰而告終,但是它卻給黎巴嫩的什葉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儘管哈馬達家族由於馬恩家族的庇護而免遭滅頂之災,但是從此一蹶不振,而黎巴嫩什葉派也由此喪失了政治上的優勢地位。18世紀,希哈卜家族改宗遜尼派,得到奧斯曼政府的嘉許,而他們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封地,成為黎巴嫩山區最有權勢的家族。另外,馬龍派在法國商人的資助之下崛起,其勢力逐漸超過德魯茲派。什葉派團體的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的打壓。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與哈布斯堡王朝持續多年的戰爭消耗掉了奧斯曼帝國的大量兵力,因此為了繼續維持地方秩序,奧斯曼政府頒布了「舉國徵兵令」,允許地方的各個家族或長官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裝。在討伐哈馬達家族的時候,阿里帕夏便是主要藉助這些私人武裝。奧斯曼帝國由此進入了所謂的「滯止」期。
二、阿夫沙爾王朝的建立
18世紀初,由於薩法維王朝在阿富汗強迫當地人改宗什葉派,阿富汗人心生不滿,遂揭竿而起。1722年3月8日,阿富汗首領馬合木·基爾扎(Mahmud Ghilzai)帶領著11000名裝備簡陋、組織渙散的士兵,於古爾納巴德(Golnabad)打敗了大維齊穆罕默德·庫里·汗(Mohammed Qoli Khan)率領的裝備有先進火槍大炮的5萬薩法維大軍,長驅而至伊斯法罕並圍而攻之。10月,沙阿海珊宣布投降,薩法維王朝覆亡。而奧斯曼帝國則抓住這個機會,以「匡扶薩法維」為名,夥同俄羅斯來瓜分伊朗。根據1724年雙方簽訂的條約,俄羅斯得到裏海沿岸地區,奧斯曼帝國則得到克爾曼沙阿、哈馬丹等整個伊朗西部地區。然而,以塔赫馬斯普和納迪爾為代表的薩法維流亡政府拒不承認這份條約,並開始努力恢復伊朗失去的土地。
1725年,馬合木的表弟阿什拉夫弒兄自立。他給奧斯曼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寫信,企圖迫使後者承認其對整個伊朗的統治。雖然伊斯坦布爾的民眾對這個新的遜尼派「伊朗王朝」懷抱同情之心,但是奧斯曼政府卻想藉機索取更多的利益。1726年,巴格達總督艾哈邁德帕夏率領8萬軍隊入侵伊朗,卻被阿什拉夫的12000人的軍隊打敗。在作戰的時候,由於奧斯曼軍隊中的庫爾德人臨陣倒戈,艾哈邁德不得不撤回巴格達。阿什拉夫見好就收,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和約,使後者承認自己是伊朗的合法君主。
艾哈邁德三世
但是好景不長,阿什拉夫對波斯人的迫害政策激起了人們的反抗。就在阿什拉夫忙於鎮壓起義的時候,薩法維流亡政府展開了反攻。猛將納迪爾先是收復了馬什哈德,接著又進攻阿富汗人的大本營赫拉特。1729年11月,納迪爾收復伊斯法罕,並於12月迎接塔赫馬斯普進城。
納迪爾的下一個目標是奧斯曼帝國。本來塔赫馬斯普已經派遣使者與奧斯曼帝國商討歸還土地的事情並已經取得進展,但是納迪爾卻急不可耐地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戰爭。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奧斯曼帝國在伊朗的駐軍。在打了幾場勝仗以後,每當奧斯曼人遇到他的軍隊時,甚至都還沒有交鋒就潰逃了。1730年8月12日,伊朗軍隊收復大不里士。
然而當納迪爾前往阿富汗去鎮壓起義時,奧斯曼帝國又捲土重來。沙阿塔赫馬斯普不但沒有抵擋住奧斯曼的進攻,反而把納迪爾的戰果輸的一乾二淨,這對塔赫馬斯普及剛復國不久的薩法維王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此,塔赫馬斯普聲望盡失,伊朗人越來越多地把希望寄托在納迪爾身上。而納迪爾也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1732年9月,他廢黜了塔赫馬斯普,並擁立還是嬰兒的阿拔斯三世為沙阿。
至此,納迪爾掌握了薩法維王朝的軍政大權。接著他重啟了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雖然在進攻巴格達的時候受挫,但是在收復伊朗失地上則進展順利。1735年,納迪爾與俄羅斯代表戈里欽親王(Prince Golitsin)簽訂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盟約,俄羅斯歸還在伊朗侵佔的所有土地。至此,納迪爾收復了伊朗所失去的所有土地,聲名顯赫。對於他而言,此時的薩法維沙阿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於是不久就將其廢黜,並把其遷到馬什哈德。1736年3月8日,納迪爾加冕為王。至此,阿夫沙爾王朝正式建立。
三、什葉派與遜尼派和解的失敗
在1736年納迪爾沙把奧斯曼帝國驅逐出伊朗以後,就開始考慮與奧斯曼帝國議和的事情。似乎他看到了世界的局勢正朝著不利於伊斯蘭世界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由於他的軍隊主要由信奉遜尼派的土庫曼人和阿富汗人構成,因此他向奧斯曼帝國表達了什葉派與遜尼派合并的想法。
由於奧斯曼帝國正在和哈布斯堡王朝與俄羅斯在歐洲作戰,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她很快就接受了納迪爾沙的議和,同意釋放戰俘、互派大使,但是卻唯獨不能接受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和解。根據納迪爾沙的提議,如果奧斯曼帝國能夠承認什葉派的賈法爾教法學派與遜尼派的哈乃斐、沙斐儀、馬立克、罕百里一樣具有平等地位的話,他不但同意與奧斯曼帝國議和,而且還會像克里米亞汗一樣,向奧斯曼蘇丹稱臣。為了表示誠意,納迪爾沙下令伊朗的清真寺不能再在呼圖白的時候誹謗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伊莎等伊斯蘭的先賢。
儘管這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提議,奧斯曼帝國還是拒絕了。首先,自塞利姆一世以來,奧斯曼帝國為了對抗薩法維王朝,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遜尼派帝國,並為此培養起一個龐大的法學家團體。這個團體(主要是哈乃斐學派)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允許賈法爾學派加入進來而削弱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哈乃斐學派的創始人艾布·哈尼法不但是波斯人,而且由於家庭背景的緣故始終與阿里和法蒂瑪的後裔保持密切聯繫,以致其法學思想深受什葉派的影響);其次,由於16世紀時奧斯曼帝國對什葉派政策的轉變,在普通遜尼派的民眾當中什葉派已經與「異教徒」無異,他們也無法接受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和解。
當蘇丹表現出接受納迪爾沙的提議的意向時,伊斯坦布爾及其他城市的遜尼派大眾在法學家的唆使下起而抗議,這使得奧斯曼帝國的官員不敢輕舉妄動。不過,奧斯曼蘇丹為了研究遜尼派與什葉派和解的可行性,還是向伊朗派遣了法學家去研究什葉派的法律,並同什葉派的學者展開論辯。雖然暫時不能接受和解,奧斯曼帝國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允許伊朗方面任命一位帶領朝聖隊伍的埃米爾·哈吉。這事實上是一個相當大的讓步,因為即便是奧斯曼帝國,也只任命了大馬士革總督為埃米爾·哈吉(參看《敘利亞阿茲木家族的風風雨雨》)。
納迪爾沙
鑒於這項任務十分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納迪爾沙一方面繼續派人與奧斯曼帝國談判,拖延時間,另一方面對莫卧兒帝國發動戰爭,掠奪財富,為將來用武力迫使奧斯曼帝國就範而做準備。
1743年,做了充足準備的納迪爾沙再次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戰爭,並迅速佔領了包括巴格達在內的伊拉克地區。納迪爾沙帶領著大量的法學家(都是來自伊朗境內的,包括什葉派和遜尼派)前往阿里的葬身之所納傑夫進行法學辯論。
其實,什葉派法學家原本也不同意納迪爾沙的「胡鬧」,認為這相當於把具有神性的十二伊瑪目等同於普通的遜尼派法學家。但是納迪爾沙立即就處死了持反對意見的伊朗首席大法官(??? ????)米爾扎·阿卜杜·海珊(Mirza Abd al-Husayn),故什葉派不得不暫時妥協。奧斯曼帝國方面則只有巴格達的沙斐儀派穆夫提阿卜杜拉·蘇韋迪(Abdullah al-Suwaydi)出席,作為旁聽者和納迪爾沙的顧問記錄會議進程。
當然,參會者也包括幾個伊拉克本地的什葉派法學家。而且,為了安撫軍隊中的遜尼派成員,納迪爾沙故意壓制什葉派以使他們作出讓步,讓什葉派一開始就不能平等地與遜尼派溝通。為此,蘇韋迪「十分高興」,認為「波斯人的命運掌握在我的手中」。在會議中主要討論了什葉派臨時婚姻、對伊斯蘭先賢的誹謗、剔除什葉派經注中運用穆爾太齊賴派教義學所作的注釋而改為以艾什爾里派教義學方法論來進行注釋等問題。與此相對,遜尼派則接納什葉派賈法爾學說為遜尼派的「第五教法學派」。
最後,為了使會談圓滿結束,在1743年12月11日,納迪爾沙在庫法大清真寺主持了一次聚禮,要求什葉派的毛拉用遜尼派的儀式進行禮拜,並讓伊拉克地區的所有什葉派學者效法。這激怒了來自卡爾巴拉的謝赫·納斯魯拉·海伊里(Shaykh Nasrullah Ha』iri),他在主持禮拜時故意誤讀了哈里發歐麥爾的名字,從而使得聚禮無效(????)。
納傑夫阿里清真寺
面對這種情況,蘇韋迪很生氣,他感覺受到了欺騙。而奧斯曼政府也設法拖延承認什葉派為遜尼派「第五教法學派」的時間。然而此時伊朗國內卻爆發了叛亂,這使得納迪爾沙無法繼續等待下去了。迫於內外壓力,他最終不得不放棄讓什葉派與遜尼派和解的計劃,與奧斯曼帝國草草地簽訂和約然後回國平叛。1747年,納迪爾沙遇刺身亡,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和解計劃告終。
四、伊拉克的什葉派與沙特酋長國
雖然奧斯曼帝國並沒有對伊拉克的什葉派採取嚴厲的迫害政策,也沒有過度歧視他們,但是奧斯曼政府卻也沒有怎麼給什葉派的學術發展給予資助。除了奧斯曼政府為其保留的有限的清真寺地產以及來自伊朗什葉派信徒的捐贈之外,伊拉克什葉派學者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進入18世紀以來,隨著奧斯曼政府下放權力,對地方特別是邊疆地區的控制力減弱,使得這些地區陷入混亂。伊拉克的什葉派面對這種情況,決定改變以往的沉默態度,開始以和平的方式擴展勢力,來鞏固自己在伊拉克的地位。另外,他們感覺到奧斯曼帝國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給他們提供「保護」了,因而他們不得不和域外勢力溝通以求安全。
18世紀中後期,阿拉伯半島的沙特家族藉助瓦哈比教派的號召力大肆擴張,嚴重威脅到了奧斯曼帝國邊疆的安全。話雖如此,瓦哈比教派的創始人阿卜杜·瓦哈卜曾經到過巴士拉、哈薩等地區學習,卻也並不覺得什葉派的問題是政治上的問題,而僅僅只是理論上的問題。但是,在他死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沙特埃米爾同時兼任了瓦哈比教派的領袖,為了給自己的擴張行動以合法性,他們把什葉派稱為異教徒,並時常討伐之。為此,什葉派學者進一步開展活動,在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的同時,與沙特的統治者也有書信往來。最為著名的例子則是學者謝赫·賈法爾·納傑夫(Shaykh Ja』far Najafi)寫了一篇論文呈遞給沙特埃米爾阿卜杜·阿齊茲·伊本·沙特(Abd al-Aziz bin Saud),後者曾經誹謗什葉派,把它稱作「多神教」。
在論文裡面,賈法爾向伊本·沙特聲明,什葉派並不是多神教,它也是伊斯蘭教的一部分,而且它比遜尼派更傾向瓦哈比學說:比如,承認伊瑪目的神性說明什葉派更注重真主的權威,承認真主的獨一。為了增強自己論文的說服力,賈法爾不惜棄什葉派聖訓,而引用阿伊莎、穆阿威葉等曾是阿里的敵人所傳述的聖訓,並且在論文中避免使用「什葉派」「伊瑪目學說」等敏感辭彙,而籠統地使用「伊斯蘭」「穆斯林」等辭彙。另外,為了突出伊拉克什葉派對瓦哈比教義的「友善」,他聲稱自己以及其他許多什葉派學者曾經學習過罕百里學派的法律學說。
雖然賈法爾竭盡全力地與伊本·沙特套近乎,伊本·沙特也因為賈法爾的論文感到滿意,認為這是賈法爾對瓦哈比教義「正統性」的「默認」,但是沙特酋長國的擴張步伐卻並沒有因此停下來。1801年,沙特軍隊對伊拉克發動襲擊,攻破卡爾巴拉,屠殺了數百名什葉派信徒,接著便向納傑夫進軍。所幸的是賈法爾對此早有防備,他提前把自己的部落武裝調集到納傑夫一帶,並在沒有得到奧斯曼政府的援助下獨立擊退了來犯的沙特軍隊。
主筆 孤燈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奧斯曼帝國與什葉派的糾葛(完結篇)
※揭秘:白崇禧與蔣介石的恩怨糾葛
※林志玲、湯唯、楊紫瓊……明星與拇外翻愛恨糾葛(附治療方案)
※閻錫山與傅作義有什麼關係?閻錫山與袁世凱的糾葛
※趣史:宋朝蘇軾和王安石有何恩怨糾葛?
※福音和詛咒:波多黎各與美國的百年糾葛
※諸葛亮與劉伯溫之間的糾葛
※劉浦江:太平天國史觀的歷史語境解構——兼論國民黨與洪楊、曾胡之間的複雜糾葛
※徐悲鴻與劉海粟之間的恩怨與糾葛
※江南豪富沈萬三與朱元璋的恩怨糾葛
※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之間的糾葛!
※Yes北京現場〉趙麗穎、林更新、竇驍、李沁愛恨情仇在《楚喬傳》糾葛
※大表姐勞倫斯、娜塔麗波特曼的感情糾葛?她們的金主是他!—心上
※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愛恨糾葛
※孫紅雷俗世婚緣經歷女星丁嘉麗、鞏俐情感糾葛史
※孟加拉擬將羅興亞難民送到「無人島」 緬甸與羅興亞人的歷史糾葛
※《人間至味是清歡》:陳喬恩、佟大為和王一博上演糾葛三角戀!
※他與四任皇帝們的愛恨糾葛(一)
※學術史與思想史的糾葛:讀葛兆光《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