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布萊恩·約翰遜向Kernel 投資1億美元用於探究人類大腦的力量

布萊恩·約翰遜向Kernel 投資1億美元用於探究人類大腦的力量

人工智慧學家

布萊恩·約翰遜向Kernel 投資1億美元用於探究人類大腦的力量


NEW YORK, NY – APRIL 19: Braintree founder Bryan Johnson speaks onstage at Imagination Day during the 2016 Tribeca Film Festival at Spring Studios on April 19, 2016 in New York City. (Photo by Mike Coppola/Getty Images for Tribeca Film Festival)


Kernel 仍處於規劃階段,但這一想法源於公司首席科學官西奧多·伯格(Theodore Berger)的研究。約翰遜說,這種未來派設備可能根本不需要植入顱骨下面,這種設備旨在通過操作「神經代碼」來促進細胞間通信,幫助大腦存儲以及回憶關鍵信息。適當實現的話,這種設備將可以校正錯誤信號以修復認知缺陷。


「以前,我們通過生物學和基因組學做到了,」約翰遜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可以對酵母編程以實現特定功能,可以認為其和神經代碼實現的方式相同。


1億美元,聽起來像是很多錢,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可能只是約翰遜所需資金的一小部分。從合理角度來看,Pfizer 每年的研發投入為70到90億美元,政府資助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今年的預算超過300億美元。當然,這些公司和機構同時也在解決大量的難題,但都沒有試圖研究神經假肢。

約翰遜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到達一個轉折點,屆時將會需要籌集10億美元來打造一系列產品。而由於項目處於發展初期,所以即使外界對他的項目很感興趣並願意投資,他也拒絕了。他想花點時間來好好選擇合作夥伴,這對於有耐心的人是一種享受。


「我們認為,基於開創者的努力,達到這個目標將需要7到10年的時間」約翰遜補充說。「這期間會有公眾的支持。」


創建Kernel公司是個非常有野心的想法,但公司仍處於起步階段。源於冒險的有資本支持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只要我們不反過來打破他們5到7年增長10倍的期望。當然,他們的神經假肢尚未面世,在公司真正步入B階段之前,約翰遜和他的團隊將不得不突破科學的瓶頸、消除來自FDA的恐懼以及贏得公眾的支持。


儘管約翰遜投入了1億美元,這家公司基本上是種子期投資公司。實際上,無論約翰遜是否繼續自籌資金或者谷歌風投(Google Ventures)、KPCB和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都參與一輪投資,從現在到生產出市場所需產品間的每次投資都將跨越種子期到A階段整個過程。


雖然,未來Kernel 可能生產出能夠將我們從 Limitless變為Eddie的神經假體,但我們必須做出可以更好地利用我們的時間的短期決定。就像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恐懼一樣,社會風險將更可能生於細節。當今,來自人工智慧的威脅不是Hal 9000控制整個世界,而是一些場景中,團體利用深度學習,通過自動分類和毀滅人類和環境來煽動恐怖行動。

約翰遜解釋說,有認知缺陷的人將是第一個「超人」。這是因為FDA對強化人類大腦有嚴格規定。如果FDA真的放寬了這些規定,這將對智力購買權以及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等)自我治療權產生深遠影響。


「我的目的是為公眾創造產品,而不僅僅是精英或者富人,」約翰遜補充說。


對約翰遜來說,這個任務與生俱來。因為,他的繼父有阿爾茨海默症早期癥狀。如果成功的話,約翰遜希望有一天,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能將他繼父變為一個正常人。他還想重寫人類身份,並且改變「什麼是人類」這一意識形態核心。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所有野心都不小。


2016年7月,人工智慧學家AIE實驗室基於自身的研究成果和所擁有的頂級科學家資源,籌備建立未來科技學院 (Futurology University)。


未來科技學院的使命和目標:將邀請國內和國際著名科學家、科技企業家講授人工智慧、互聯網、腦科學、虛擬現實、機器人等領域的基本原理和未來發展趨勢。未來科技學院的目標是研究前沿科技未來發展趨勢,培養掌握未來科技動向的企業家和具有獨立創新精神的未來科學家。

開始激動人心的學習之旅:無論您是企業家,投資人,還是青年學子,科技愛好者,如果您希望把握科技未來發展趨勢,與世界著名科學家,科技企業家,風險投資家進行直接交流。歡迎您加入未來科技學院大家庭。


您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未來科技學院臨時群,然後工作人員邀請您加入未來科技學院的免費學習群,開啟前沿科技未來趨勢的學習之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學家 的精彩文章:

從老鼠大腦中找出設計人工智慧的線索
南安普敦大學:首次證明仿人腦元件可為人工智慧系統供電
DeepMind希望它的醫療AI根據結果付費——但首先它需要你的數據
英特爾最新的收購行動意在賦予機器視覺能力
Nature:大腦映射取得進展

TAG:人工智慧學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從15個需求、6大挑戰探究「企業就緒」的Kubernetes
LSTM Networks 應用於股票市場探究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的探究
Facebook的數據預測工具Prophet有何優勢?用貝葉斯推理一探究竟
Nodejs cluster模塊深入探究
帶你走進Undefeated x Converse One Star慶祝趴一探究竟!
節能降溫神器 探究神奇的Radeon Chill
探究 Rich Chigga 成名背後的原因
Recruit成長路徑、業務模式探究——不僅僅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
Revenge x Storm Pop-Up東京門店一探究竟!聽說現在有錢也買不到?
OnlyLady獨家專訪LEDOME營銷經理-金敏哲及品牌設計師|帶你一同探究凝聚原創設計之光
CSDN學院直播課程:探究Linux的匯流排、設備、驅動模型
英倫時尚大展《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即將開幕,全方位探究這位鬼才設計師!
iPhone7大解析 探究背後的真相
三十多年探究生物鐘奧秘,三科學家分享900萬克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前往Supreme x Thrasher排隊現場一探究竟,看看潮人們如何穿搭!
Apple Store開幕直擊行動結帳有奧秘帶你一探究竟
慢性腎臟病伴HCV感染患者:Sofosbuvir的安全與療效探究
【社會】探究ofo小黃車的生產工廠 一輛放店裡能賣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