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丹·米爾曼: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

丹·米爾曼: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

本文摘自《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美)丹·米爾曼 著,張金鳳 譯,譯林出版社,2016年9月


學習就不會失敗


地球是個完美的學校,日常生活就是課堂。這個概念並非首次提出,不過,下面的內容將幫助你欣賞你人生體驗的全部價值。

一旦你真正接受了這個核心觀點,你就會停止尋求,開始信任,你將面對一個更高級別的真理:你來到這個地球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成功,你是來學習的,而日常生活保證會教給你成長、成熟並認清更高的人生意義所必需的知識。



丹·米爾曼: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


丹·米爾曼


現在,你在不斷成長,只要你持續學習,你就不會失敗。如同大浪淘沙,生命之浪也在陶冶我們的生命。印度聖徒羅摩克里希那曾說:「打開綠胡桃是幾乎不可能的。不過,等它熟透了之後,你輕輕一敲,它就裂開了。」日常生活這一課堂就是一個讓你走向成熟的過程。


幾年之前,我收到過一封信,信里表達了一個常見的困惑:「自從讀了您的第一本書,我開始對靈修感興趣。可是,我有妻子,有三個孩子,我如何才能騰出那麼多時間呢?」我回信提醒這位寫信人,他的妻子和孩子就是他最重要的靈修內容,因為真正的修行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作家阿黛爾·拉臘所說:「有些人,比如我,剛剛認識到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充滿力量的宗教,擦得亮閃閃的地板,摞得整整齊齊的盤子,晾衣繩上隨風飄動的衣服,這些都具有精神性。」


日常生活,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生旅程,將可以一直做你的導師。本書則像一幅地圖,指引你的方向,助你順利完成這個世界學校的學習。


下面介紹在日常生活的課堂里學習的過程。


課程會不斷重複,一直到你記住為止。有時候,我們明明聽到了起床的號角,可是我們卻將被子拉上來蓋住耳朵,為的是可以多睡一會兒,在夢境里多流連片刻。我們可能會在很長時間內忽略、抗拒、解釋,甚至否認現實。這並沒有什麼問題,我們的學業是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設定的,不過,這些課業內容會不斷出現,直到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我們學不會簡單的課程,它們會越來越難。隨著時間的流逝,抗拒學習(或者變化)會讓你收穫戲劇性的結果,不是懲罰你,而是佔據你的注意力。正如阿娜伊斯·寧所寫:「當蜷縮於花蕾之痛超越了綻放之痛時,你盛開的時刻就到來了。」


我們通過各種挑戰學習和成長,每一個逆境都是隱秘的禮物。


我們都曾經歷過各種身體、精神和情感的痛苦。不過,每個挑戰都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力量、智慧和洞察力。我們也許不歡迎挑戰,也不會擁抱任何未曾預料的變化、損失或失望。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激逆境帶給我們的禮物。


職業或使命


大多數思索「人生之意義」的人其實都是在考慮自己的職業或使命,那麼,我們先澄清這兩個概念吧。

職業指的是你所從事的服務,用你的時間、努力、關注力、知識、技能和經驗交換薪酬或者其他的收入和待遇。你可以將其稱作你的工作、生計、活計、營生或者「一份事兒」,等等。你每天去工作的理由有很多,不過,除非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否則,賺取收入都是你的主要動力。


使命指的是你的個人興趣、愛好、激情所在,它通常(但不總是)級別更高一些。它並不僅僅是你想做的事情,而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某件佔據你的想像力、深深地觸動你或者強烈吸引你的事情,雖然你並不一定能夠解釋其中的原因。某個使命可能(也可能不)會為你帶來收入並成為你的職業。


使命可能以藝術、技藝或者其他創造性活動的形式呈現,比如寫作、繪畫或者彈奏樂器。或者,它可能會涉及志願工作,比如教書、陪伴兒童或老人、慈善工作等。為了能夠在自己的社區或更大的世界裡做出貢獻,有些人加入了教職,有些人則參軍、從政或者參加環保(或其他)組織。履行父母之職,照顧家庭和撫養孩子,也許是所有使命中最高尚也是最基本的一個。


真正的使命經常與為他人服務相關,所以,個人的休閑活動,諸如打高爾夫或保齡球、打獵或釣魚、縫紉或讀書、做毛線活或做船模等,都屬於業餘愛好的領域。不過,如果我們最後開始實踐或者教授他人這種愛好,與他人分享,那麼,我們的業餘愛好也可以成為一種使命和職業,帶我們走上一條充滿魅力的學習與成長之路。

隨著情竇初開或其他愛好的到來,一個孩子對魔術的興趣可能會慢慢淡去,另一個孩子則可能最後成為職業魔術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少年對電子遊戲的痴迷可能會消逝,但另一個少年則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遊戲設計師。同樣的,許多人都對瑜伽、武術或其他健身訓練感興趣,不過,對於有些先驅者和教練而言,他們的訓練就可能會發展成為終身的使命和職業。


職業與使命的主要區別就是,我們主要是為了收入而從事某職業,而從事某使命則主要是為了內心的滿足感。不過,如果你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願意無償去做(前提是你做得起),那麼,職業也很可能變成了使命。而如果某使命開始帶來客觀的收入,那麼,它也就成了一份職業。


為什麼這個區別這麼重要?這是因為我們許多人會執著於自己的使命,卻不得不過貧窮的生活,他們忽略或抗拒著自己對於一份能帶來收入的工作的需要,總是想「我一定要自由地追隨自己的心,將我的生命奉獻給藝術」。另外一些人則僅僅關注不斷向上爬,以獲得職業上的成功,卻放棄了甚至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快樂與意義的使命。


讓自己有用


朱莉亞·瑪薩拉既聰明又勤奮,她喜歡閱讀,希望自己博識而多學。在高中時她的成績幾乎是全A,不過在大學時,和許多文科學生一樣,她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好幾次調換專業。儘管她沒有職業方向或遠大志向,但她卻表現出了強烈的職業道德和願意為他人服務的傾向,這在後來成了她終身的使命。在孩童時期,她每天放學後都在一個小市場上幫忙;在高中和大學時期,出於掙錢的實際需要,她做過各種工作。對她而言,工作的類型遠不如讓自己有用這個想法重要。從為人服務這一出發點,朱莉亞能夠得到滿足感,這讓她感到自己的勞動,無論是多麼卑微的勞動,都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大學畢業後,朱莉亞志願到一所學校教書,同時做服務員維持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於找到自己的職業依然不是非常熱衷。實際上,她從來沒有去找過工作,而工作總是能找上門來。結婚之後,她做過記賬員,幫助養家,因為她的丈夫還在摸索自己的職業和使命。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朱莉亞的使命自然地轉移到盡一個母親之職。有一段時間,她有意選擇做一名家庭主婦,而她的丈夫則專心養家。他是掙錢的,她則是顧家的,為自己的家庭提供穩定的情感基礎。在她身上真正地體現了那個說法 ——「沒有什麼不工作的媽媽」。朱莉亞的生活並沒有局限於自己的小家庭,在她的孩子們開始上學之後,她一直兼職工作,直到她丈夫的收入增加為止。從孩子們開始上學到離家上大學的那段時間,她一直都在學校里做一些志願工作。她的生活不僅僅可以用充實來形容,那簡直就是一份全職工作。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朱莉亞逐漸對神話學產生了興趣,也積累了諸多知識。她聽了各種有關的課程,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也做了一些研究。最後,她開始就神話學給一些觀眾做講座。不過,她的學習依然屬於使命的範疇,不是一份職業,是她的諸多角色中的一個,因為她依然在從事著更高的一個使命,服務於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周圍的世界。


不是每個人都選擇生孩子,不過那些願意生孩子的人會暫時停止工作,將撫養孩子當作自己的主要任務。有些人在孩子們長大一些後會回到職場;有些人則將盡父母之職當作終身的使命;還有些人,比如朱莉亞·瑪薩拉,雖然沒有將自己局限於某一個職業中,但依然過著充實、有意義的生活,無論生活需要他們做什麼,他們總是盡心服務。


了解自己


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出於必要性,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我們開始逐漸明白自己到底是一個苦幹者,還是一名創新者,我們是更喜歡理科還是更喜歡人文學科。不過,體察到自己真正想做什麼,而不是自己覺得應該做什麼(來取悅家長,或者獲取地位或尊重),這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自知是很容易的,或者是自動獲得的,那麼,我們大多數人從一開始就能做出清晰而明智的選擇(在學業、職業、伴侶等問題上)。不過,情況卻經常是這樣的,在我們二十多歲時,我們僅僅依靠希望和猜測就能胡亂做出選擇。我們的工作和人際關係成為一系列學習過程,生活並不總是以我們希望或計劃的那樣展開。(如果當時我就知道我現在知道的……)


大多數二十幾歲的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們從大學帶走了一個學士學位和一個大大的問題:現在做什麼?在「二十多歲的探索期」里,我們一會兒試試這個,一會兒又試試那個,我們力圖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在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對幾個女孩念念不忘,而她們似乎對我毫不理會。我曾經和她們約會過,不過,我最終明白她們對我根本不感興趣。與此同時,我卻忽略了幾個對我很友好的女孩。當我對一個隊友傾訴這件事時,他說的話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丹,無論你怎麼努力,有些女孩就是不會喜歡你的,而有些女孩就喜歡現在的你。為什麼在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呢?」


這個故事和建議也適用於你對職業的尋找。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追求的工作與自己的才能根本不相配,他們希望自己會逐漸提高,這有點像是買了雙鞋子,然後試圖削足適履,讓自己的腳去適應鞋子的大小。嘗試不同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對的,不過,你為什麼不追求一個與自己的內在才華和能力相一致的工作呢?


有些人擅長體育或數學,而不是英語或藝術,有些人則相反。正如威爾·羅傑斯所說:「我們都是無知的,只不過科目不同。 」在尋找職業的過程中,我們自然希望盡量了解這一職業,或者通過網路,或者實地考察,甚至與從事這一職業的人聊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研究自己」。通過長時期的經驗,我們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這樣就獲得了重要的自我認知。


最好的職業


20世紀 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地方,如果必要,飢餓的男男女女會願意到任何地方,做任何能夠給他們帶來幾美元收入的工作(最好是合法的工作)。我的父親就是在那個困難年代長大成人的。有一次我問他,他的工作是否讓他感到開心。他遲疑了一會兒後回答:「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對他來說,開心並不是工作考慮中的一部分。他的目標是以自己能找到的最好方式養活全家。


今天的許多移民也在做著他們能夠找到的任何工作,他們不太會思考這份工作與他們的審美情感是否一致。不過,能夠養家,能夠為孩子們尋求更好的機會,他們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在現今的世界上,許多人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對於我們這樣有更多選擇機會和更大選擇權的人來說(歸功於我們祖輩父輩的勞動,歸功於我們更好的教育和技能),我們能夠認真考慮「合適的生計」的問題,並且尋求與我們的天賦、興趣和價值觀匹配的工作。


沒有最好的職業,只有最適合某個人的職業。有些工作需要更大的體力付出或者技能,有些工作需要更多的腦力付出;有些工作需要和公眾經常接觸,有些工作需要更多獨處;有些職業相比其他工作能給你帶來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認知度。任何工作都有人熱愛。禪宗和道教經典里講了許多智慧的屠夫和工匠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拿撒勒的一個木匠最後找到了更神聖的使命。


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你如何去做更重要。滿足感不是來自工作本身,而是你在工作時的質量和態度。無論工作有多麼卑微,只要人們以自己的工作質量為傲,那麼,他們就會非常投入,任憑時間流逝而渾然不覺,這本身就是一種滿足。


許多年前,在日本,在火車站台上等待高速列車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車站員工正在擦洗站台上那幾百根銀灰色的杆子。他認真地擦著杆子,每根杆子用時大約半分鐘,確保它閃閃發亮、一塵不染才挪到下一根杆子。這個人如此專註於自己的工作,簡直就像一個禪宗大師那麼凝神屏氣,他優雅地行進在根根杆子中間。沒有幾個人會覺得擦洗杆子是一份富有創造力或者令人滿意的工作,或許這份工作也不是這個人小時候曾夢寐以求的工作。


不過,從我的觀察來看,他很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這份自豪使得他的工作成果幾乎成為藝術品。可以說,他是在擦亮自己的靈魂。


因此,請記住,你並不僅僅能找到令人滿足的工作,你也會創造它,就像禪宗大師或者那位火車站員工。


理性做決定


你是否曾理性地做了個決定,然後半夜或第二天早晨醒來覺得你的決定有哪裡不對勁,但就是說不出來原因?在做任何重要的決定時,考慮一下你的直覺是非常明智的。理想的做法是,你在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要既利用理性又利用想像力,但並不一定是兩者一起用。理性反映的是你有意識大腦的智能,直覺則反映的是你的潛意識大腦的深層能力,後者以各種方式向前者輸送信息,包括夢境。


我在斯坦福當教練的時候,我們的一個體操隊員與他人合作完成了一項任務,這件事再次證明潛意識大腦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和力量。泰德告訴我一個奇怪的謎語,是前一天威廉·迪蒙教授在「睡眠與夢境研究」課程上留的作業。這個謎語由八個字母構成:H-I-J-K-L-M-N-O。泰德根本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他的任務就是在睡覺前一直思考這個謎語,試圖解開這個謎語,哪怕他並不明白,然後第二天醒來後記錄自己的夢境。第二天早晨,泰德來到體操館,告訴我他已經把夢都記錄下來了,可還是不知道這個謎語是怎麼回事。他給我看了他記錄的夢境,上面畫了在狂暴的大海上的一艘舊船,海浪翻湧,大雨傾盆,這好像仍然沒有什麼意義。後來泰德知道了謎底,才明白他的潛意識大腦真的早已經替他找到了答案。這個謎語是由從 H到O的字母構成的,H to O即 H 2O,水的化學分子式,而泰德的夢境裡面充滿了水。


多年以後,我成了作家,也一次又一次地遇到類似的情況。每當我寫作陷入僵局的時候,或者我不知道某一思路會如何發展下去的時候,我就乾脆去睡覺。很多時候,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答案就躍入我的腦海里了。


好領導的品質


在大學做運動隊教練的時候,我學了一些做領導的技能和責任。我需要提出高標準,做出反饋,激勵和支持隊員,必要時會處理問題,為大家提供能夠鼓勵創新、富有成效的氛圍。這樣的責任就是公司執行官、高管、政治家、教練、教師和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需要承擔的責任。


無論你在單位或家裡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你都會影響到你周圍的人。你做什麼,人們都能注意到,正所謂率先垂範。可見,領導能力是一種普遍的使命,與你在某組織里的地位或權威並沒有關係。暴君、獨裁者之流或許是強有力的統治者,卻不是好的領導者。一個人可以做某委員會的主席,但他可能缺乏重要的領導技巧,相反,某個在郵件收發室工作的人卻有能力激勵他人高質量地完成任務。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家庭或朋友圈子裡發揮著領導者的作用。


那麼,好領導的重要品質包括什麼呢?在你閱讀下文的時候,你可以同時考慮你如何在朋友、親人和同事中間展示這些品質。


作為領導者,你需以身作則。人道主義者、醫生阿爾貝特·施韋澤曾說過:「在影響他人方面,以身作則不是主要的事情,而是唯一的事情。」你身上應該體現出你希望在他人身上出現的品質。


作為領導者,在必要的時候你需要提供支持。除非人們知道你是否關心他們,否則他們不太關心你知道些什麼。支持意味著調高標準,然後問:「我怎麼才能幫助你完成這個目標?」


作為領導者,你引導他人發現更大的意義,從而激勵他們。你將工作變成一份以服務為宗旨的神聖使命,將有意義的大局意識融入眼前的工作。你布置任務的方式讓他人覺得,任務本身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式,能夠賦予工作更大的意義。


作為領導者,你理解犯錯的價值。你明白,錯誤能夠導致突破,帶來新觀點和創新。所以,真正的領導者鼓勵冒險,接受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創造性失誤。


作為領導者,你鼓勵合作而非競爭。競爭外在的報酬、獎勵或獎金會讓員工們感覺自己像是搶奪食物的老鼠。不過,正像電影演員莉莉·湯姆林俏皮地說:「老鼠競賽的問題是,即使你贏了,你還是一隻老鼠。」那些深陷其中的人們經常將競爭壓力過大的環境描述成「損害人的靈魂」。競爭精神能夠在短期內激起野心勃勃的人們的幹勁,但也會導致筋疲力盡和怨怒。相反,當某一個人的貢獻(在大家的支持下)能夠反映整個團隊之強的時候,這種合作精神能夠帶來融洽、高效的工作環境,開放的系統和信息共享替代了自我保護策略。


作為領導者,你授權給他人。你成為一座他人可以跨越的橋樑。你提醒你的團隊:沒有什麼人會比所有人聰明。你關注正確的事情,而非錯誤的事情。你不僅利用自己的大腦,還借用他人的大腦。你將聚焦點從「這對我有什麼好處」轉移到「什麼是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有好處的」。


註定要過的那種生活


在 1984年之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更深層次召喚的存在和某種類似人生路徑的東西。那一年,我遇到了一位非同尋常的導師,在這裡我就把他稱為 MB吧。他讀了我的第一本書《和平勇士之道》,決定對我加以指導。


我們第一次見面後不久,MB請我坐下,給我讀了一段東西,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路線。那一次,他向我揭示了許多深奧的信息,分析了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包括許多細節,這些都非常真實,而且準確得令人吃驚。他的話好像替我除去了一直遮住我視線的薄紗,讓我警醒並首次清晰地認識到我註定要過的那種生活。


我非常吃驚,他居然那麼深透地看清了我的生活,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了解到這麼多信息的。那時候,我非常清楚那些所謂的通靈人士所使用的「讀心術」和各種把戲。不過,MB說自己並沒有通靈能力,他只是說,自己曾經受過訓練,知道如何尋找那些信息。對此,當時他不願意多說。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開始以更開放的心態學習生命的課程,也更加得心應手,更加積極地投入生活。了解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後,我便著手開始去做了。


隨著我逐漸修鍊成了我稱之為和平勇士之道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我家的財務狀況也慢慢改善了。與此同時,我一直非常痴迷於 MB的直覺能力。所以,當他宣布在夏威夷開設高級訓練課程的時候,我第一個報了名。他說,他要講授的內容,包括那個讓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近乎靈異的洞察力的神秘系統及其基本要素。我相信自己也許能夠學會像他那樣深刻地看清別人的生活。


在他的訓練課上,我和大約二十個學生聽他講解那個神秘的系統。他最早介紹的是一個客觀方法,將每個人出生日期的所有數字相加,然後從中獲得可以了解他們生活的啟示。


最初我很失望,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在展示自己如何使用鏡子和快速的手法創造了一個奇妙的幻覺;「魔力」立刻消失了。另外,利用人們的出生日期聽起來就像是數字占卜術,而這種秘術從來都沒有令我感興趣。把出生日期里的數字相加就能得出關於某個人生活中那些重要事務的準確信息,這似乎毫無道理。MB接著解釋說,這樣的方法已經在不同的文化中流傳了好幾個世紀,但是,不同文化中的解讀及其準確度並不相同。他還說:「一旦你學會了這種方法,你就能自己判斷這個系統到底是否有道理。」


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他準確地給出了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你要探索的人生路徑,你的隱秘使命,會指出你到底要完成什麼,你的內在動力、挑戰和天賦是什麼,而大多數人是看不到或看不清這些的。


你自己的選擇


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哪怕他們的人生路徑一樣。即使是雙胞胎也不會總是完全一樣,他們會長成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興趣。包括出生順序、性別、家庭動力以及孩童時期的經歷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和做法,並塑造我們的生活。地球上沒有兩棵完全一樣的樹,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準確地描述紅杉、松樹和樺樹之間的區別。


儘管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我們人類也還是會形成幾種清晰可辨的人生路徑模式,每個模式都有共同的問題、潛力和挑戰。


你會以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漸處理好這些問題。你的生活可能與同在一條人生路徑上的另一個人的生活大相徑庭,你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在以積極、建設性的方式處理那些問題,而另一個人則可能訴諸消極或者破壞性的方式。


在從 1900年到現在出生的眾多人口中,會有 45種可能的出生數字,不過,你仍舊可以將自己的出生數字看作一條人生路徑,因為你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體驗和應對以上那些問題。所以,最終來說,體驗人生路徑的方式沒有更好或更壞之說,只有生活與學習。


如果你懷著耐心、同情心去思考自己的奮鬥與進步,你會在自己的生活中既能發現積極因素,也能發現消極因素。請關注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即你將成為的那個人。當你這麼做的時候,請記住下面的這段經常被引用的對話。


這是一位印第安老人和他孫子的對話,孫子剛剛闖了禍。爺爺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住著兩隻狼,一隻善良、積極和平靜;另一隻則殘忍、有害,喜歡破壞。 」孫子問:「爺爺,我身的哪一隻更強一些呢?」老人回答:「你自己餵養的那一隻。」


你就是你內心的自由和力量:你在人生學校里逐漸成熟和發展的過程中,你可以選擇是激發你人生路徑中的消極可能性,還是餵養那些更積極的方面。選擇的力量意味著,遵循自己的人生路徑永遠不會太晚,去過自己註定要過的生活,也永遠不會太晚。


沒有目標的人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除了寫作、演講和教學,我也進行過一對一的輔導,有時是通過電話,有時是我在加州北部的家中進行面對面輔導。有一天,一個叫彼得的男人來到我家,請求會面。


我們彼此打過招呼後,他向我付了事先說好的學費,然後,我問了一個關鍵問題:「你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取得什麼樣的成果?」


我問彼得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直直地坐在那裡,盯著地板,過了一會兒才回答:「我不知道,我沒有什麼目的。」


「假設你知道自己的目的,那可能是什麼?」


彼得搖搖頭,再次說:「我沒有目的。根本沒有。」


我想了想,解釋說:「彼得,這次會面完全基於你想要取得的成果。既然你很肯定自己沒有什麼目的,我只能謝謝你的到來。很高興遇到你。你出去的時候能把門關上嗎?」


彼得很吃驚,有一點不知所措。他站起來,向門口走去,突然,他轉過身來,說:「等一下!我走了很遠的路來到這裡,我付給你的錢也不少,就是要和你度過90分鐘的!」


我笑笑,說:「你知道這個?那麼,你找到目的了。請坐下。」


我的這番禪宗式的花招終於幫助彼得看清,他是有目的的,就是花錢買我的 90分鐘時間。我們的交流結束後,我向他保證,他還會發現另一個目的,找到自己的車,打開車門,坐進去,繫上安全帶,發動汽車,開回家(路上不要撞到什麼人和東西)。他到家之後,還會有新的目的出現。


之後,我給彼得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某位猶太教虔敬派大師葬禮上的對話。一位客人在悼念過死者之後,問一個跟隨大師很久的弟子:「對你導師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回答:「他手頭正在做的事情。」


我提醒彼得,今天的目的就是今天。每一個片刻都是如此。


彼得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大的人生使命,所以,他覺得自己沒有目的。他沒有注意到最重要的一個目的,那就是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的目的,每一時刻都有的目的。就是一個一個這樣的時刻像積木一樣,構成了我們生活的根基。


關注當下的挑戰


關注當下的挑戰,可以從這個問題看出來:你多久會有意識地吃一餐飯?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你上次吃飯是什麼時候?不是邊閱讀邊吃,也不是邊看電視邊吃、聽著收音機吃、說著話吃、


看著手機或電腦吃,而是坐在那裡,僅僅是吃飯:看著食物,聞聞香氣,品嘗,意識到自己在咀嚼和吞咽。上次吃飯完全佔據你的注意力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對你我來講都同樣難以回答。)


大多數時間,我們會厭倦此刻。所以,學會活在當下、關注當下的最大困難就是,我們並不是真的願意這麼做。我們似乎覺得這不夠,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充分關注當下。我們可以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完全沉浸於電子遊戲或者電影中,可是,我們卻不能專心致志地吃一頓飯,這難道不令人深思嗎?我們活躍的大腦不間斷地從過去跳到未來,記憶、評判、後悔、懷舊、憧憬、計劃、希望。而這些與當下都沒有任何關係。正如作家阿蘭·瓦特所寫:「回憶和期待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對大多數人來說,過去和未來比現在還要更加真實。」


有一天晚上,蘇格拉底在體操館看我訓練。我從高杠上飛起,做了一個高難度的空中翻轉,然後穩穩地落地,我得意地舉起雙拳,宣布訓練結束。我扒下濕漉漉的訓練服,塞進我的運動包里,我們一起離開了體操館。在走廊里的時候,他說:「丹,你剛才做的最後一個動作真是差勁。 」


我問:「你說什麼呀?我好長時間沒有做過這麼好的下杠動作了。」


他回答:「我沒有說你的下杠動作。我說的是你脫衣服和塞衣服的樣子。」


我意識到,我剛才將一個時刻 ——做體操的時刻,看作是特殊的,而將另一個時刻看作是普通的。蘇格拉底再次提醒我,沒有哪一個時刻是普通的。這一認識,這一挑戰,是你生活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將決定你每一個時刻的質量:你是否能夠、是否願意去學習愛上此時此刻?你是否能夠學會對每一個時刻報以同樣的關注,就好像它們是你珍視的朋友或愛人,或者至少是一個在線遊戲?你是否能夠意識到每一個流逝而去的時刻都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而這樣的時刻就像一粒粒沙子,從你剩下的時光之漏里慢慢流走。


作品簡介



丹·米爾曼: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


《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美)丹·米爾曼 著,張金鳳 譯,譯林出版社,2016.9



本書是丹米爾曼交給讀者的一把通向幸福生活的鑰匙。


這是一本優雅而充滿智慧的書,丹米爾曼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重要原則,為讀者提供了簡潔而實用的建議。這些原則和建議能夠為讀者指明目標和方向,幫助讀者做出有意義的決定,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生的四要義:


學習生命的課程


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和使命


發現自己的人生路徑


關注當下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邱華棟自述:最初的出發
【文化觀察】金庸狀告江南:同人小說需要王法嗎?
清朝的成功,靠的是「漢化」還是不同於漢族的統治方式?
全球史下看中國:古人類的演化和遷移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