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也開始做導購了嗎?它花三千萬美金買了一個消費者指南網站
本來一度以公共服務和揭黑為追求的新聞業,似乎正在逐漸回歸它的起源。
在西方,財經新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便說,在商業發達的義大利,有人為了撮合需求方和供給方,解決信息不對稱,便售賣廣告紙。這個起源聽起來更像一個中介,不過也很像今天的一些消費者指南。
即便是曾經站在新聞界頂端的紐約時報,正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開始更多地側重生活方式報道。此前,時報推出了Cooking、Watching和Well等在線產品,最近,它又買了一個消費者指南網站,叫The Wirecutter。
消息人士表示,這筆交易的價格略高於3000萬美元,包括留存獎金和其他支出。
>
這個網站今年五歲,由科技媒體Gizmodo的前編輯布萊恩·林(Brian Lam)創辦,當時他並沒有依靠任何的外部融資。
紐約時報和The Wirecutter的編輯合作在約1年前就已開始。雙方合作的報道包括糟糕的WiFi連接、電池續航時間,以及「掐線族」(即不再繳費有線電視費,轉而收看互聯網視頻)的趨勢。
這個網站會非常深入地研究各種數碼產品和其他小玩意,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從電視到自拍桿。同時他還會給它們做評測,然後給讀者簡單介紹或者提供一些建議。Wirecutter還擁有The Sweethome,則更多地專註於家居產品。
這兩個網站主要通過外部鏈接賺錢,當消費者點擊文中的鏈接並通過電子商務網站(如亞馬遜)購買商品時,這兩個網站就能獲得相應的傭金。
紐約時報公司CEO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he Wirecutter和The Sweethome提供產品推薦的方法符合我們的標準和價值。他們以服務為核心的指南符合我們的目標,即開發產品,使其成為讀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布萊恩·林將留在公司擔任顧問。他表示:「我們很激動,能有機會幫助紐約時報讀者找到優秀的數碼產品,改善他們的生活。」
好聽的官方說辭之後,再思考紐約時報購買該網站的用戶,當然免不了是想給網站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數字出版商對這種上述The Cutter的賺錢方式越來越感興趣,因為數字廣告收入已經面臨拐點。 財報顯示,紐約時報上一季度的數字廣告收入下降了7%,主要是因為傳統網路展示廣告在衰落。
這樣的盈利模式跟國內的不少垂直類或者興趣類社區類似,內容本身難以賺錢,只用於引流,盈利主要來源於消費者網購。有的應用自己做電商,有的跳轉外部鏈接獲得傭金,比如禮物說、美麗說和下廚房等。這樣看來,國外的紐約時報在這一步上,似乎走得有點慢。
※《西部世界》:「人類慾望」與「機器覺醒」的碰撞
※不只是科幻與AI,來看HBO大熱劇《西部世界》帶給科技圈的自我覺醒
※尋找下一個《三體》和劉慈欣?未來事務管理局想成為中國科幻作家的孵化器
※NASA 研發「藍領機器人」,將送去外太空挖礦
※利用生物反饋調節情緒,孕心怡要給孕產婦一個快樂孕期_36氪
TAG:36氪 |
※這5種假冒海黃已經坑了消費者上千萬,別再中招了!
※這八種假冒海黃已經坑了消費者上千萬,別再中招了!
※為什麼這次京東封殺天天和百世得到了消費者的一片叫好?
※天貓京東的618之爭 消費者:我只想買買買
※連年漲價 寶馬配件如何挖了一道天坑給消費者?
※多家快遞漲價,你還期待雙十一嗎?吃虧的終歸還是消費者
※曝京東竟逼商家給消費者漲價:徹底怒了!
※百元鴨肉油飯沒標價,消費者吃完算開了眼界!
※821+全面屏,售價一千七,這趟車能上么?貌似消費者有點慫啊,畢竟小米麵前他啥都不是
※為了讓消費者買到放心蟹,京東這回各種「倒貼」
※這個唐朝藥商,每年都燒掉一批消費者的賒賬欠據
※中國消費者腕錶購買需求再漲 一線品牌看好天貓平台
※除了花式吆喝,品牌還能怎樣走近消費者?
※天貓運動戶外狂歡日來了!700多個大牌要如何回饋消費者
※網上爆買?中國消費者去年網購日貨總金額突破1萬億日元
※這個唐朝藥商 為何每年都燒掉一批消費者的賒賬欠據
※發照片千萬別傳原圖,分分鐘暴露你的隱私;達芙妮上半年虧損兩億港元;蘋果三星價格飆高,消費者會買賬嗎?
※聽說這5個糾結,80%的消費者在買車時都會遇到
※零售價格跌跌跌,消費者就得買買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