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不可思議的末日空軍 每架飛機設計都很獨特
GO-229 設計者:雷瑪·霍頓和瓦爾特·霍頓兄弟 開發時間:1943-1945年 尺寸:長7.47 米,翼展14.76米 動力系統:Jumo-004B噴氣式發動機兩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77千米(12000米高度);初始爬升率22米/秒;最大航程4600千米; 升限16000米 武器:2門MK-108型30毫米航炮;2枚500千克炸彈;24或36枚R4M火箭彈 最終狀態:原型機
1943年德國空軍公布了一份野心勃勃的戰鬥機發展意向書,核心是三個技術指標:時速1000千米、載彈量1000公斤、作戰半徑1000千米,其中霍頓兄弟的飛翼戰鬥機方案引起專家組的注意。當時,飛翼是一個頗為尖端的概念,設計通過將機身和機翼融為一體的方式,使阻力降到最少。同時,出於簡化生產流程的考慮,設計者還在Go-229上採用了鋼管製造的主體結構和滲碳膠合板製造的機翼,從而保證了高速飛行所要求的強度。
1945年初,Go-229在試飛中表現優異,同時也被發現存在一定的穩定性問題,但在2月18日的測試中,2號原型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使整個項目承受了巨大打擊。戰爭結束後,Go-229的其餘原型機均被美軍俘獲,其中一架現陳列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內。
Ta-183 設計者:庫爾特?譚克博士 開發時間:1944-1945年 尺寸:長9.20 米,翼展10米 動力系統:HeS-011噴氣式發動機一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62千米(7000米高度);初始爬升率,24.2米/秒;最大航程,2150千米;升限,14400米 武器裝備:4門MK-108型30毫米航炮;1枚500千克炸彈或4枚X-4型空對空導彈 最終狀態:原型機
一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設計師庫爾特?譚克博士在1942年便開始對噴氣式戰鬥機的研究。在945年2月召開的「緊急戰鬥機」招標上,他又憑藉本設計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從外觀上看,Ta-183有著短粗的外形,發動機位於機身下方,並採用了前衛的後掠翼設計,從而使設計時速達到了962千米。同時為降低生產成本,機翼結構採用了層壓木板製造,據樂觀估計,Ta-183的首架原型機將於1945年5或6月試飛。
1945年4月8日,英軍佔領了Ta-183的生產工廠,此時該機已完成了部分機身,正在等待武器和發動機的安裝。戰後,美蘇兩國均獲得了該機的技術資料,並將一部分技術成果用於米格-15和F-86「佩刀」的改進。其設計者庫爾特?譚克博士則流亡阿根廷,為胡安?庇隆政權開發了試驗型噴氣式戰鬥機——FMA「箭」,而該機又正是以Ta-183的設計為基礎。
Me-262 HG III 設計者:魯道夫?塞茨博士 開發時間:1944-1945年 尺寸:長10.6米,翼展11.08米 動力系統:Jumo 004D噴氣式發動機兩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1100千米(6000米高度);初始爬升率30.2米/秒;最大航程1500千米;升限14000米 武器裝備:4門MK-108型30毫米航炮 最終狀態:圖紙
二戰末期,Me-262開始裝備德國空軍作戰部隊,並給盟軍帶來了極大的恐慌,但納粹德國並不滿足於該機型的性能,提出了大量相關的改進型號,其中Me-262 HG就是一個重要的系列,而HG III又是該系列的最終版。944年12月22日,Me-262 HG III的設計完成.
此時,除了機身能看出Me-262的影子,設計者已對原設計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變:兩台大推力的Jumo 004D發動機安裝在翼根的短艙內,主翼成45度後掠角,起落架和機身經過了重新設計,這使其有望問鼎1946年世界噴氣式戰鬥機的性能之冠。另外,儘管設計者將最大時速定在了1100公里,但眾多證據顯示,梅塞施密特已經做好了用它挑戰音速的準備。1945年5月,該機的研發因德國戰敗而中斷。
Me P.1099 設計者:不詳 開發時間:1943-1944年 尺寸:長12米,翼展12.61米 動力系統:Jumo 004C噴氣式發動機兩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805千米(9100米高度);最大航程,1340千米(不攜帶副油箱);升限,9810米 武器裝備:4門30毫米航炮或50毫米與30毫米航炮各一門(驅逐機方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1943年夏,梅塞施密特公司開始探討Me-262戰鬥機承擔多種作戰任務的可行性,但最終他們發現,即使加以改進,他們仍然需要一種有重火力的全天候重型戰鬥機,來彌補前者在夜戰能力上的空缺。於是Me P.1099方案應運而生,為簡化生產,其機翼結構與Me-262頗為相似,但機身更加堅固和寬敞,以便安裝必要的火炮、裝甲和雷達設備.。
在這些設備中,就包括了能向後上方射擊的30毫米遙控火炮「斜樂曲」,該型武器也賦予了Me P.1099從下方接近敵軍轟炸機,並迅速加以摧毀的能力。由於該設計全重超過10噸,起飛距離在1000米以上,只能從德國有限的幾個機場起降,因此並沒有得到軍方的青睞。1944年後,該項目取消,技術人員則轉向了Me P.1101等方案的設計。
Gotha P.60「剃刀」 設計者:許內耶格爾博士 開發時間:1945年 尺寸:長9.9米,翼展12米 動力:BMW 003噴氣發動機兩台(A型);HeS 011噴氣發動機兩台(B型)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15千米(7000米高度A型)或980千米(6000米高度B型);最大航程1600千米(A型)或2800千米(B型);升限超14000米 武器:4門30毫米航炮 最終狀態:圖紙
該機的誕生與Go-229有著深厚的聯繫。1945年,儘管後者的試驗取得了成功,但在接手圖紙和數據後,哥達工廠的設計師們發現,該設計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和問題。首先,其機身空間有限,無法增加額外的乘員和裝備;其次,該機的發動機安裝在機身內,假如採用更強勁的型號,就必須修改整個設計。
哥達公司為此提交了另一種飛翼方案,即「剃刀」,此設計在機翼中後部安裝了兩台噴氣發動機,一部在機身上,一部在機腹後面,騰出的機身則被用於布置燃料艙和裝備。為解決Go-229降落失控的問題,在機翼前緣安裝專門設計的分裂襟翼,同時,採用了雙人機組,乘員以俯卧姿態操縱,以抵消高速飛行產生的高G力。該機擁有A、B、C三個型號,1945年因德國戰敗中斷開發。
He P.1079 設計者:齊格弗里德?京特博士 開發時間:1945年 尺寸:長9米,翼展13米(B型) 動力系統:HeS-011噴氣發動機兩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50千米(A型)或1015千米(B型);最大航程,1500千米以上;升限,超過14000米 武器裝備:4門30毫米航炮及兩門20毫米航炮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He P.1079項目提出於1945年2月末,並且包含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案,設計人員如此為之,主要是為了比較兩種設計的優缺點,並通過內部比較的形式,尋找一個性能最優秀的方案。其中最初的設計被稱為P.1079A,其擁有醒目的V型尾翼和35度的後掠式機翼。其衍生型P.1079.B則採用了全新的鷗翼式設計,並擁有飛蛾般的神秘外形。
但除此之外,兩者在設備上其實非常相似:比如都安裝了兩台大推力的HeS-011噴氣發動機、擁有測向、盲降、機載雷達設備和強大的對空火力。同時,該型號的兩位駕駛員均位於首部的加壓座艙中,並得到了厚重裝甲的保護,唯一遺憾的是,由於亨克爾公司的研發力量被He-162等項目佔用,因此,到1945年5月戰爭結束時,上述兩個方案均未脫離繪圖板階段。
Me-264「美洲轟炸機」 設計者:沃爾夫岡?德格爾和保羅?康拉德 開發時間:1942-1944年 尺寸:長21.3米,翼展43米 動力系統:BMW 801 G/H發動機4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560千米;最大航程,15000千米;爬升率,2米/秒;升限,8000米 武器裝備:4挺13毫米機槍、兩門20毫米航炮,最多13.2噸炸彈 最終狀態:原型機
「我真正缺乏的,是一種攜帶5噸炸彈、去往紐約來回飛行一次的轟炸機。」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在1938年寫道。1942年,為報復美國參戰,德軍的「美洲轟炸機」項目進入了啟動程序。其中,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設計被稱為Me-264,採用了全金屬結構,安裝四台重型發動機。為了增加航程,設計者被迫減少了機槍與裝甲的重量,最終使產品的性能達到了軍方希望的水平。
該機的首飛是在1942年12月,到1943年已有兩架原型機完成製造,但到1943年末,不僅其2號原型機在轟炸中被摧毀,同時軍方也對其失去了興趣。在戰局每況愈下的背景下,德軍被迫將資源集中於戰鬥機的製造,1944年9月,Me-264的開發全面中止。儘管有足以抵達美國本土的航程,但在短暫的兩年中,該機從未獲得過一次執行跨海轟炸的機會。
Ar E.555 設計者:沃爾夫岡?勞特 開發時間:1943-1944年 尺寸:長18.4米,翼展21.2米 動力系統:BMW-003A噴氣發動機6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860千米;最大航程,4800千米;升限,15000米 武器裝備:4門20毫米航炮、2門30毫米航炮,4噸炸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1943年,經過與軍方的討論,阿拉多公司奉命研究一種具備洲際續航能力的飛翼轟炸機,其性能必須達到如下指標:載彈量4噸,航程5000千米,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從戰後獲得的資料來看,阿拉多公司提出了超過15種方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Ar E.555-1。
該方案採用全金屬結構,機翼前方有一個短小的圓柱形機身,機身內為增壓駕駛艙,六台BMW-003A型發動機布置在後方背部。防禦武器包括座艙翼根處的兩門30毫米炮、座艙後部上方的雙聯20毫米機關炮,及尾部的遙控雙聯20毫米炮,1944年12月由於戰局的惡化,阿拉多公司停止了該系列的全部開發工作,設計師們更不會想到,幾十年後,他們的作品會在《奪寶奇兵》第一部中出現,並被用來運輸傳說中的聖物——約櫃。
He-343 設計者:恩斯特?亨克爾博士 開發時間:1943-1944年 尺寸:長16.5米,翼展18米 動力系統:HeS-109-011噴氣發動機4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10千米;最大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7.4米/秒;升限,10000米 武器裝備:2門20毫米航炮,4噸炸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當1944年1月、亨克爾公司接受帝國航空部的要求,開始He-343的設計之前,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技術準備,由於後者的要求非常緊迫,亨克爾決定大量採用現有技術,並沿襲已試飛成功的、Ar-234噴氣式轟炸機的設計。
He-343應運而生。但在借鑒的基礎之上亨克爾也進行了許多重要改進:如在機身內設置更大的彈艙,換最新型起落架,還將四部噴氣發動機弔掛在了機翼下方,從而為換裝更先進的發動機提供餘地。亨克爾後來寫道:「在眾多噴氣式轟炸機方案中,He-343不僅開發周期最短,而且有著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勢。」然而,在1944年底,該方案還是因戰局的惡化而被取消。戰後蘇軍繳獲He-343大部分檔案,並開發出了伊爾-22。
Hs-132 設計者:赫伯特?瓦格納博士 開發時間:長8.8米,翼展7.85米 尺寸:長7.47 米,翼展14.76米 動力系統:Jumo 004B噴氣發動機1台(B型)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800千米;最大航程,1120千米;爬升率,7.4米/秒;升限,10500米 武器裝備:2門20毫米航炮,500公斤炸彈或6-8枚反坦克火箭彈(B型) 最終狀態:原型機
Hs-132的設計源於1943年2月18日,當時官方下令設計一種單座攻擊機來對抗盟軍。儘管當時螺旋槳戰機仍是主流,但總設計師瓦格納博士早已預見到,它們最終將被噴氣式戰機代替。1944年亨舍爾公司將最終方案交付到帝國航空部,它的外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粗的雪茄型機身、尺寸碩大的水平尾翼,動力由一部噴氣式引擎提供,該引擎被簡單粗暴地安裝在了短粗的機身上面,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醜陋的駝背。
該型有三種型號:A、B和C,都具有高速突防和俯衝投彈的能力,1944年5月,6架Hs-132原型機的訂單被批准,於1945年3月開始生產,首架原型機預計於1945年5月進行試飛,但在1945年春,蘇聯紅軍攻入了亨舍爾位於奧地利的工廠,所有開發也隨之徹底中斷。
BV P170.01 設計者:理夏德?福格特博士 開發時間:1942年 尺寸:長13米,翼展16米 動力系統:BMW 008D活塞式發動機3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820千米(6000米高度);最大航程,2000千米;升限,10400米 武器裝備:2000公斤炸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BV P170.01是布洛姆-福斯公司於1942年開發的快速轟炸機,該機在設計上採用了寬大的矩形機翼。在安裝三部引擎中,除了一部位於機身前端之外,另外兩部則被安置在了翼尖的吊艙內。在外型上,其採用了頎長的流線型設計,使該機的最高設計時速達到了驚人的820千米,同時為將機身阻阻力降到最低,並平衡機首發動機的重量,兩名乘員則位於機身後部的座艙中,同時燃料箱則被安置在了中央發動機後方的機身內。
該機搭載的所有炸彈懸掛於兩側機翼的下方,並可換裝火箭彈,1942年,該方案被提交給了帝國航空部,但此時後者已經決心採用Fw-190系列作為下一代對地攻擊機的藍本,並不希望開啟一條新的生產線,於是改方案並沒有得到積極回應。1942年末,該方案被布洛姆-福斯公司正式放棄。
Ju-287 設計者:菲利普?馮?德普 開發時間:1943-1945年 尺寸:長18.3米,翼展20.11米 動力系統:HeS 011-A發動機4台,後改為BMW109-003A發動機6台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885 千米(最終改進後);最大航程,1570千米;爬升率,9.67米/秒;升限,9400米 武器裝備:4000公斤炸彈 最終狀態:原型機
Ju-287的誕生是特殊條件下無奈的產物,1943年,美英開始大舉空襲德國本土之後,希特勒開始尋求對盟軍機場發起報復性攻擊,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任何闖入盟國領空的轟炸機,必然將遭到戰鬥機的攔截。從那時開始,容克斯公司便接到了噴氣式戰術轟炸機的開發任務,為保證高速度和投彈時的穩定性,設計者決定採用當時頗為前衛的前掠翼設計。
由此誕生了Ju-287。1944年8月,1號機進行了測試,在試飛中表現出色,同時也暴露出了在低空飛行時顫抖劇烈等問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開發團隊始終在進行調整,同時軍工部門也下達了生產100架的命令。當1945年,後續機型幾乎建造完畢時,蘇軍已經逼近了工廠,倖存的Ju-287被蘇軍運往國內,並進行了一系列有重要價值的實驗。
福克-沃爾夫垂直起降戰鬥機 設計者:海因茨?馮?哈勒姆博士 開發時間:1944-1945年 尺寸:長9.15米,直徑11.5米 動力系統:3台Pabst脈衝發動機、3台Walter脈衝發動機、兩部旋翼裝置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999千米;最大航程,600千米;爬升率,50米/秒;升限,9400米 武器裝備:2門30毫米炮;2門20毫米炮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1944年,隨著制空權的喪失,所有德軍機場都幾乎陷入癱瘓,此時,德軍尤其希望裝備一種不需跑道、能夠垂直起降的截擊機,而福克-沃爾夫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在此時登上了歷史舞台。從設計上看,本型號是一種極特殊的飛機,它沒有機翼,取而代之的是機身中部的三片旋翼,它們成120度的交錯布局,每片旋翼的末端裝有一台發動機。
當飛行員升空後,可以通過調整發動機噴口的方向改變飛行姿態,從上升轉入前進。該項目在1944年正式立項,1945年,由於戰局的惡化和不可預見的技術風險,該方案最終被德國軍工部門腰斬。於是,德國人設想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從四面八方升空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只有相關的實驗數據被保存下來,並對後來美國等國的研究助益匪淺。
利佩什P.13A脈衝噴氣戰鬥機 設計者:亞歷山大?利佩什博士 開發時間:1944-1945年 尺寸:長6.7米,翼展6米 動力系統:1台克羅納赫-洛林脈衝噴氣發動機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1600千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爬升率,超過50米/秒;升限,10000米 武器裝備:2門30毫米炮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1944年亞歷山大?利佩什博士前往維也納,成為當地航空研究所的負責人,此時,這位德國航空界的怪才終於獲得了獨立的設計許可權,而利佩什P.13A脈衝噴氣戰鬥機就是他隨後的研究成果。該機採用了緊湊的三角翼設計,目標是藉助高速,在敵軍無法攔截的情況下突襲重型轟炸機編隊。同時,利佩什博士製造了一架全比例的滑翔機用於收集飛行數據。根據實驗結果,該機的速度將達到1600公里/小時,並能在2600公里的極限狀態。
受條件限制,P.13A並沒有走下繪圖板的可能性,但1950年代的美蘇冷戰,卻給了利佩什博士實現夢想的機會。戰後,利佩什被美國康維爾公司僱傭,參與了XF-92、F-102和F-106戰鬥機及B-58轟炸機的開發,這些作品均對冷戰期間美國空軍的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Ba-349火箭截擊機 設計者:埃里希?巴赫姆 開發時間:1944-1945年 尺寸:長6.7米,翼展6米 動力系統:1台HWK 109-509A火箭發動機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1000千米;最大航程,60千米;爬升率,190米/秒;升限,12000米 武器裝備:24枚火箭彈 最終狀態:從未投入作戰
和二戰末期眾多的瘋狂設想一樣,Ba-349的誕生也是為了對抗盟軍的戰略轟炸。儘管操作非常危險,但Ba-349簡單、廉價,因此依舊不失為一款性價比良好的對空武器。該機機身為木製結構,駕駛艙仍有裝甲保護,在發射,工程人員前要豎起24米高的發射架,飛行員在升空後,將控制飛機下降並接近敵方的轟炸機編隊,並在距離目標1.6至3.2 公里時發射機首內部的24枚火箭。
1945年2月28日該機的首次載人試驗以機毀人亡告終,但在戰爭末期的絕望環境下,依舊有至少200名飛行員接受了相關的操縱訓練,1945年4月,首批10架Ba-349被部署在斯圖加特附近,準備迎接盟軍的空襲,但由於盟軍地面部隊的逼近,他們不得不在這些截擊機被虜獲之前將其摧毀。
Ju-290Z超遠程運輸/轟炸機 設計者:赫爾曼?施密特-施蒂比茨博士 開發時間:1942-1944年 尺寸:長28米,翼展60米 動力系統:8台BMW 009-801D活塞發動機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440千米;最大航程至少12000千米;爬升率2米/秒;升限12000米 武器裝備:24門20毫米炮,4挺13毫米機槍,6噸炸彈或6枚制導炸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容克斯公司的Ju-290是二戰德國最大的重型運輸/巡邏機,但對德國空軍來說,航程和運載量依舊存在巨大差距。技術人員決定將兩架Ju-290組合起來,由此Ju-290Z應運而生,該機擁有8部引擎,面積與半個足球場相等,航程超過12000千米,可以不加油完成從柏林到紐約或東京的往返飛行。除了承擔洲際運輸、偵察任務外,還能搭載至少兩架Me-328火箭戰鬥機,從而為轟炸美國的遠程轟炸機提供護航。
在誕生之初,容克斯公司對Ju-290Z給予了厚望。但德國空軍的技術人員卻敏銳地注意到,其作為遠程運輸機開發的母型——Ju-290存在速度緩慢、結構脆弱等缺陷,同時對Ju-290進行結構上的簡單放大,實際也能實現本機擁有的性能數據。因此在1944年,Ju-290Z方案最終被軍方放棄。
戴姆勒-賓士「空中航母」 設計者:庫爾特?譚克博士 開發時間:1944年 尺寸:長35米,翼展54米 動力系統:6台DB 9-609E活塞發動機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約400千米;最大航程,至少17000千米;爬升率,不詳;升限,12000米 武器裝備:12門20毫米炮;自殺式攻擊機5架或30噸炸彈 最終狀態:設計圖紙
和其它用於轟炸美國的超級轟炸機不同,戴勒姆-賓士(Daimler Benz)「空中航母」的思路可謂極端喪心病狂:以現有的技術水平,要成功搞出一個既能飛到大洋彼岸、又能100%全身而退的大東西顯然有些困難,既然如此,不如設計一種能搭載自殺式飛機的空中發射平台,這樣既確保了「打擊精度」,還能保證自身全身而退。於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這個尺寸空前驚人的怪物。
該機可以攜帶5架噴氣式自殺飛機,每架自殺飛機在機首裝有2.5噸高爆炸彈,理論上,飛行員可以在撞擊目標前跳傘,但實際受爆炸衝擊波的影響,飛行員即使成功離開座艙,也很難有生存的機會。此外,該機還能搭載小型火箭戰鬥機為友軍提供遠程護航。1944年,該方案被取消。在2007年的遊戲《熾天使2:秘密任務》中,本機曾作為最終關Boss登場。
※空中「花架子」?印度質疑俄羅斯的T-50五代機!
※武裝泅渡,印度軍隊裝備千奇百怪,連飲料瓶都用上了
※日本自衛隊閱兵 民眾卻遊行唱反調!
※美媒公布世界戰機排行榜:殲-20高居第2名!
※軍人每年掙多少?來看看其他國家士兵薪資待遇
TAG:七夜軍事 |
※我國空軍飛機「教練八」飛上藍天,又創中國之最
※美國空軍又推新概念飛機,第6代戰鬥機都不再先進
※美國總統最愛的飛機,不是「空軍一號」
※印度空軍一天摔兩架飛機!這次會不會還賴中國?
※中國這款戰機不到兩年就首飛 空軍沒出錢但一架沒買
※印度空軍開啟摔飛機模式 三天摔壞兩架 攔都攔不住
※意海軍奇葩設計把巨炮潛艇飛機三合一,空軍不爽暗下絆
※他坐飛機暈機卻成為空軍之父 一夜之間把中國變成世界空軍強國
※中國飛豹結束我國空軍沒有電子戰飛機歷史,為建造一流空軍打下基礎
※印度空軍根本追不上 這國一年連續摔了十幾架戰鬥機
※這國空軍精良卻不肯配機堡 一場颶風全國空軍戰機被團滅
※二戰德國空軍的最後一幕
※摔飛機的水平一如既往 印度空軍一天內連下兩架軍機
※中國一夜間冒出千架戰鬥機,我國空軍這狠招讓日本徹底沒信心!
※印度戰機曾兩天重創巴鐵空軍:巴鐵立刻從我國進口數百架戰機
※法國空軍的陣風戰鬥機,看樣子就是一架好飛機
※芬蘭空軍的米格戰鬥機 是芬蘭空軍第一種兩倍音速的戰鬥機
※全球第一「飛行棺材」空軍大國是怎樣煉成的,上千架飛機一半以上摔掉!
※為啥美國空軍比中國強?四千架戰機被丟進沙漠:一半以上中國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