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明明是紅牆黃瓦 為何叫紫禁城呢?
作為一個正經的百科網站
大家都知道
我們的使命就是
傳播泥萌想知道的知識
後台經常有百科飯們向百科君提問
那熱情似火,攔都攔不住
譬如前幾天,有位朋友
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新傳小竹子:百科君,我前幾天去了一趟故宮,忽然開了這樣一個腦洞,按理說,黃色才是帝王之家的象徵,而且故宮裡刷的都是紅牆黃瓦,那它之前為什麼叫紫禁城呢?我對這個「紫」表示深深的懷疑。
百科君:針對這位朋友的提問,百科君若有所思(其實是故意裝深沉)「你算是問到點上了」。這個故事要從很久很久前開始說...
為什麼會叫做紫禁城?
正如那位百科飯所說,故宮是紅牆黃瓦,那我們為什麼要叫它「紫禁城」呢?這還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公元1402年,朱棣繼承了皇帝之位後,下詔在北京城營建紫禁城。
其實,紫色在先秦時代是低賤的。
周朝規定的顏色體系分為正色和間色。正色五種,代表金木水火土,分別是白青黑赤黃;而間色則是由正色混合而成,指紺[gàn](稍微帶紅的黑色)、紅、縹[piǎo](青白色)、紫、流黃。
正色為貴,間色為賤。紫色,恰恰就在賤色之中。
紫色一向被視為息雜之色。紫色最早是在古籍記載中,孔夫子在《論語?陽貨》第一次提到紫色: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那紫色又是怎麼翻身做主的呢?
歷史開始走到了春秋時期,王權他落,諸侯登台。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恆公這個人就很非主流,他特別喜歡穿紫色的衣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記載:「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說的就是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於是整個齊國也開始流行穿紫色衣服。
當時,五件白色衣服的造價加起來都比不上一件紫色衣服。於是在當時能擁有有一件紫色的衣服便跟有了iPhone7一樣。
可能在齊恆公看來,這是一種炫富手段——對周邊各國宣告,齊國人民富起來了!
可這在最推崇周禮的孔子看來,這件事的性質就嚴重多了。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夫子大罵道:「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意思就是,我厭惡用紫色取代紅色,厭惡用鄭國的聲樂擾亂雅樂,厭惡用伶牙俐齒而顛覆國家這樣的事情。
除了價格昂貴,紫色在中囯的發展史,離不開道教的廣泛傳播。紫金丹(古代方士所謂的服之可以長生的丹藥)、紫雲(紫色雲,古以為祥瑞之兆)。
故宮也就是紫禁城,是皇家宮殿,紅牆黃瓦,金壁輝煌,為什麼稱皇家宮殿為紫禁城,其實說法很多,我們來提其中最重要的二點。
1.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象徵吉祥。
傳說老子出函谷關,有紫氣從東至,被守關人看見,老子騎著青牛而來,守關人便知道這是聖人,請老子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杜甫的《秋興》也寫: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從這以後古人就把祥瑞之氣稱為紫雲,傳說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稱為紫海,將神仙稱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稱為紫陌。紫氣東來,象徵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來頭。
2.紫微星
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明亮耀眼,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設兩旁,因而有「紫微正中」的說法。據古代天文學家的敘述,他們通過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發現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世間存在著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即玉皇大帝,是法身無上,統馭諸天,主宰宇宙,權衡三界的「天帝」。天帝總不能在世間到處遊盪,居無定所。
於是,人們幻想了一個「天宮」,為天帝提供了一個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按照人們的理解,天宮當然應該在天空的正中央,而紫微垣正好在天的正中央,位置又一直沒有變化,便成了古人心目中天宮應在的場所。因此,天帝居住的天宮也被稱為「紫宮」。
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都將自己喻為是「上天之子」,即「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既然「天父」在天上住的是「紫宮」,那麼,兒子在人間的住所也應該可以稱為「紫宮」。
此外,皇帝居住的皇宮四周警戒森嚴,有嚴格的宮禁,不是尋常百姓可以隨便出入的,否則就是「犯禁」。因此,「紫宮」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合起來稱呼,就是「紫禁城」。
這就是故宮
被喚作紫禁城說法的兩個由來
看百科君介紹的篇幅
你也知道第二個靠譜一點
這裡還有一個秘密要告訴你
故宮以前就叫紫禁城
是後來才改稱故宮的
公元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清代末帝驅逐出了紫禁城。紫禁城,從此改名故宮。而在自建成至此的五個世紀中,整個紫禁城都是一個隱秘的角落。即便今日,故宮的英文譯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
最後...
給大家介紹一些故宮的其他冷知識
故宮有多少房間?
故宮的房間多得數不清。剛開始說故宮有9999間房,也有說是9999間半,哪一種說法更準確?這半間又是哪來的呢?
其實,這半間房是不存在的。它本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一小間。這間面積很小,只有一處用來上下的樓梯,因它獨立成屋,就勉強算作了一間。本來這一間是沒有的,因為文淵閣放有《四庫全書》,又因為講究風水,所以將這裡設置成第六間房,但為了整幢建築外形美觀,又縮小了它的面積,所以它看起來就像是個半間房。
現在,人們已經測量出,故宮裡的房間既不是9999間也不是9999間半,而是8600多間。
故宮的設計者是誰?
故宮這樣一座雄偉建築,這樣一處浩大工程,會是由誰來設計的呢?許多人都認為它是由明代一位傑出匠師——人送綽號「蒯魯班」的蒯祥設計的。
不過,近些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認為,蒯祥雖然參加建造過南京宮殿,但他在故宮項目中,只是施工主持人,並不是設計者。真正的設計者應該是蔡信。 故宮在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時,蒯祥才剛從南京來到北京,接手了這項工程,在他之前,蔡信已經開始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與建造。所以於倬雲先生認為蒯祥的說法不確切。
故宮的「門」字為何不帶勾?
參觀過故宮的遊人不難發現,宮中各門匾中的「門」字末筆一律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這是為何呢?
這還要從宋朝說起。據說宋時的玉牒殿失火,殿門被燒了個精光。大臣就說:「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容易引火招災,只有把這些匾額都燒掉,才能免災。」由此,「門」字勾腳帶火筆的說法就流傳下來。以後各朝各代君王們,就把匾額中的「門」字末筆全部直下,去掉了勾腳。故宮當然也沿襲了這個寫法,這就是現在宮中「門」字不帶勾的緣由。
冷宮何處?
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裡。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故宮三大殿內為何不種樹?
當你興緻勃勃地遊覽故宮時,如果稍微一留心,就會驚奇地發現故宮三大殿院內並沒有種植樹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也許有人會告訴你,這是為了突出宮殿的威嚴氣勢,才決定不在院內種植樹木的。
其實這並不是全部的理由,有人認為紫禁城裡少古樹是跟清代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據記載,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宋家莊)人林清率領義軍沖向東、西華門。東路義軍受阻失利,西路義軍攻入西華門,殺到隆宗門,門已關閉,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準備火攻隆宗門……鑒於此,所以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三大殿院內不植樹的。這種說法乍聽上去似乎有理,其實也不一定正確,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的古松蒼柏就非常的高大茂密。
另外,還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於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便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
※互動百科助力殘疾人士的互聯網行業「就業夢」
※人為什麼要長下巴呢?這得問問魚!
※揭秘 古人沒有廁紙,如何解決「後股之憂」?
※頭疼……犯不著去醫院嗎?這種頭疼 別含糊!
※身高增長中國不如日韓!專家解釋3因素存在差距
TAG:互動百科 |
※故宮明明是紅牆,為什麼要叫「紫」禁城呢!
※故宮主色調明明是紅和黃,為什麼卻叫紫禁城?
※認得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就知道故宮為何叫紫禁城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為什麼會叫做紫禁城?要知道故宮一圈的皇城都是紅牆啊!
※下雪之後的故宮彷彿穿越回到明朝紫禁城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消亡的
※你知道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嗎?這三個字都是什麼意思?
※晚清紫禁城老照片:故宮雜草遍地,城牆破敗
※晒晒越南故宮紫禁城御花園,和北京故宮對比怎麼樣
※故宮的冷宮原來就在紫禁城東北角,大白天也是陰森森
※北京故宮珍藏這些黃楊木雕,你見過沒?
※朱紅宮牆琉璃瓦不再艷麗:殘垣斷壁,故宮未開放區的真實景象!
※故宮院長說故宮:為何乾隆給一棵樹封侯?
※北京故宮的冷宮在哪裡?原來就在紫禁城東北角,大白天也是陰森森
※紫荊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紫荊城」,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走出紫禁城的故宮文化
※紫禁城的文物珍寶之故宮陶瓷館 上
※台灣故宮翠玉白菜弱爆了,清代象牙蘿蔔才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