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你困惑已久的育兒難題,或許其他爸媽早有解 決 妙 招,來童等艙一起互動交流吧。


生活在日本,總有很多細節讓我驚訝不已。


周末帶著蒙奇奇逛超市充實糧庫,無意中撞見這一幕:在我前面,一個約三歲的小男孩屁顛屁顛跟在自己媽媽後面,也許是商品擺得有點滿,他前面矮架子上的一包東西突然掉下來。他停下來,不假思索的把那包東西撿起來放回架子上,還站在旁邊觀察一會兒確定東西不再掉下才離開。這個小細節讓我回想起去年還沒生蒙奇奇前參加我們小區業主大會的場景:

小區業主說明會是在工作日,分戶型進行的。進到會場,我有點吃驚。因為是工作日的早上十點,男人上班去了,參會的人有九成以上是女性,其中有一半以上帶著0到3歲的小寶寶。小小的會場,擠了三四十個大人和二三十個0至3歲的寶寶;據說業主說明會召開時間是十點至十二點。我有點懷疑能否順利進行?


結果,現場所發生的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寶寶們或坐在媽媽身旁,或被媽媽抱著。兩三歲的寶寶們要麼拿筆塗鴉,要麼翻繪本看圖片;小一點牙牙學語的則在盡情地啃玩具,坐久了不太高興想鬧脾氣時看著媽媽把食指放在嘴上輕輕「噓」一下,貌似被施魔法般又安靜了下來。


整個會議進行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中間休息十分鐘,會中偶有聽到寶寶們的牙牙學語聲,絲毫不影響開發商和管理處的說明。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日本人的公眾禮儀在國際上普遍獲得較高評價,但若非本人親眼所見,簡直無法相信這麼小的寶寶居然可以如此「懂公共禮儀」;再回想下在中國時如在餐廳或者廣場,甚至高鐵或飛機跟幾個小娃娃離得太近會被吵得頭暈眼花,就忍不住想八一八日本人的育兒觀。


1


最好的愛是陪伴


在日本這個出生率較低的國家,生孩子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自從娃在娘胎開始,媽媽們除了參加各項嚴謹細緻的體檢,也需要認真學習醫院開設的各種新生嬰兒護理以及媽媽產後調理常識的課程;國情原因,日本沒有「請月嫂」的概念和市場,所以准媽媽需要提前做準備,以保證寶寶出生後可以親力親為照顧好自己和寶寶。

在日本,在職女性產後一般可以請一年的產假照顧寶寶(休假期間工資大概減半),大多數在職媽媽會選擇休假一年在家照顧寶寶,或者乾脆辭職在家帶孩子,等到孩子幼兒園適齡再另尋工作。


比起孩子還是更喜歡工作的人,會選擇不生孩子或者一直單身,畢竟在單身率高達40%的日本,單身或者結婚後丁克並不是什麼值得羞恥的事。但生了孩子仍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好好照顧陪伴孩子的話,則會被社會普遍認為是「失職行為」。總之,決定懷孕生孩子,便要有「作為父母的覺悟和行動」。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在中國是流行口號,在日本雖沒聽過,但我卻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日本的媽媽們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執行著中國的這句口號。日本媽媽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是大學以上水平,而國內常常把孩子丟給文盲或半文盲的保姆,或者讓老一輩們隔代教育寵溺;整體的差異,在此稍見端倪。


2


讓爸爸媽媽做主

在日企上班前,在日本生活前,曾以為日本深受古中國影響,在很多文化習慣會很接近中國,其實並非如此。當代日本,除了把中國儒教禮儀以及精神部分傳承滲透到生活工作點滴外,很多價值觀更接近歐美。


大多數人對日本人和家庭的理解,還停留在很久以前。很多人問我,「日本的婆婆是不是很兇?」「日本人結婚後是不是和公婆一起住?」「日本男人是不是很大男人主義」等等。如果我是生活在美國,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問我以上問題吧?


很多人對日本家庭成員的理解還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櫻桃小丸子》年代,以為一大家子住一塊兒。其實現代日本和美國在家庭成員觀念很接近,結婚後更為重視「小家庭」,和老人家一起住的極為少數。並且,不管父母的工作多麼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照顧孫子/孫女的義務;自然而然,教育孩子的事情,爸爸媽媽自己做主,老人家很少會插手干涉孫輩的教育。


3

不可以給別人添麻煩


剛搬到現在住的小區沒過多久,住我樓上的一位媽媽帶著她兩歲多的兒子登門拜訪。她送了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過來和我打招呼說,「不好意思,家裡有小孩子怕有時候可能會吵到您們」(日本的地板都是木地板,也許是怕孩子玩玩具或跑來跑去吵到樓下?);小男孩也奶聲奶氣學他媽媽對我說,「不好意思,請多多指教」。


結果快兩年過去,一次也沒有被吵到過。


日本的家長,從小教育孩子「不可以給別人添麻煩」;這說的「別人」,不僅僅是家人,親戚,朋友或者鄰里方面,也體現在對「陌生人」的公眾方面。


比如,在車廂商場醫院甚至公廁等公眾場合,孩子稍大聲說話,父母就會制止孩子,告訴他們這樣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同時向周圍的人說「對不起」。


從小耳讀目染,在這樣的環境下教育成長的孩子們長大後公共禮儀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4


要有「感恩心」 和「羞恥心」


住在日本,我算了下,平均每天得說幾十次「謝謝」和「不好意思」。


進個電梯,裡面的人幫你按個「開」,向對方說聲「謝謝」;出電梯時,又要說「不好意思我先走了,謝謝」。日本人隨口而出的謝謝和不好意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其實是從小到大被教導的「感恩心」與「羞恥心」的自然體現。


在日企上班時,有一次帶著兩位日本客戶參觀工廠;年齡大的來過中國很多次,是四十多歲的男性;另一位是不到三十歲的日本女性,第一次來中國。由於行程安排很緊張,開完會便直接在工廠食堂就餐;午餐是工廠標配盒飯,由於工廠很多員工來自湖南四川,盒飯頗具「顏色」,辣得不行;我這個地道廣東口味的扒幾口便被辣得咽不下去,抬頭看兩位日本客人被辣得拚命灌水和不停擦鼻子,也在努力把飯盒吃完……


那時我才猛然想起,日本學生很多在學校吃午餐,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把飯菜吃乾淨;浪費食物,是很「羞恥」,會被同學嘲笑的事情。


最後我對他們說,「菜真的很辣,如果吃不下不要太勉強了。」男客人把盒飯吃完了,女客人也許到了極限,擦著鼻子猶豫下說,「真的非常抱歉。」


說起「感恩心」,一方面,對他人,即便對方是你的父母,如果幫了你,也是要表示感謝的。另一方面,則直接體現在繁文縟節上面。


比如,新年給你寄了賀年卡,需要寄回去「回禮」;請你吃了頓飯,吃完後要說謝謝,過幾天聯繫的時候又要說「謝謝你那天請我吃飯」;生孩子收到親友們的禮物或者紅包,收到當天要打電話表示感謝,過一段時間後需要回禮送對方價值大概一半的禮物再次表示感謝(自己的父母除外)…


一般來說,一個沒有「感恩心」與「羞恥心」的日本人,會被批評為家教不好的人,那樣是很難在職場或者所在圈子裡有所成就的。


5


教育和學歷非常重要


日本是個很重視教育的國家,大學教育非常普遍;如果不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富二代,想要有好的未來和生活,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


據說在日本最受尊敬和歡迎的四大行業是:教授,醫生,會計師,律師。這四個行業,除了收入比其他行業收入高,也有極高社會地位。比如家財萬貫的大富翁企業家見到學者,會90度鞠躬致敬,可見在日本,是否受尊敬和錢沒有什麼關係。


日本人大多厭惡風險,喜好穩定的生活,故而創業者很少,很多人畢業後進去一家公司,成為正式員工便是終身制(近十年雖然跳槽也比以前多了,但仍佔少部分)。沒在四大行業就職的,如果想要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便是進一流企業;想打開一流企業的大門,首先需要持有一流大學畢業證書的「門票」。


貌似在日本,「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很多中國的家長認為,國外的教育總是很好,因為不是應試教育。其實並非如此。在日本小學中學裡,學校確實沒有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但很多準備讓孩子將來上一流大學的家長們,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讓孩子上「私塾」(補習班),為應試做準備——日本有很多這種專門為了考試和成績而準備的補習班。


現代日本沒有養兒防老的思維,父母們如此重視孩子的學習,大多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但也有的家長,因為過度重視孩子成績而忽視了其他生活技能的學習和發展,有點令人惋惜。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人生是一場修行,育兒也是一場修行——和孩子,結伴同行,共同成長。在這修行的旅途中不給自己和孩子設定界限,才能達到彼此想要的高度和境界。文化無對錯,存在也許便是合理的;願你我能從大千世界的文明育兒理念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孩子一起幸福修行。

中國媽媽在日本,從細節感受日本人的育兒觀



往期閱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等艙 的精彩文章:

媽媽,請別再把自己的問題賴在我頭上啦!
粑粑抱著娃時,他眼裡的寶寶居然是這樣子的…
沒錯,我絕不讓孩子住低端社區和出租屋!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怎麼辦?
入園前要不要上過渡班的糾結

TAG:童等艙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為什麼中國人討厭日本,卻愛去日本旅遊!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藝人,曾暴打日本人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從日本美食看日本的「匠人精神」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抗日神劇?
美國把核彈投在日本,為什麼日本人卻不恨美國人?
日本作家野島剛:中國人和日本人要盡量看到對方的好
娶日本老婆最幸福?一個中國男人的真實感受
十年之前,這個日本人游遍全中國,感動了全日本!
日媒稱中國遊客捧紅日本「神葯 日本人很納悶兒
奧運唯此日本少女,中國人日本人都愛她
為什麼日本也侵略過台灣,但台灣人對日本人有好感?
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看完我震惊了!
实访日本荒岛上那些令人感动的日本公务员们
日本綜藝節目:日本宅男就喜歡這麼沒節操的玩!
日本沒窮人?真實感受日本窮人落魄生活
喜歡日本 但是你真的了解日本嗎
日本電視節目惡批中國人惹眾怒
日本皇室是中國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