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書還是毀書:《四庫全書》是福還是禍?
承德避暑山莊里的山林湖泊之間,有一座小院子並不起眼,但是在文化領域內的意義卻非比尋常。
它叫「文津閣」,是存放《四庫全書》的地方。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主持之下,由紀昀(紀曉嵐)為首的數百位高官、學者,耗費13年時間編成的一部叢書。
為什麼以「四庫」為名呢?因為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法,就是分為經、史、子、集四庫。把「四庫」出成一部「全書」,正是乾隆皇帝的文化野心所在。
的確,《四庫全書》包羅萬象。作為「叢書」,它並不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單一主題著作,而是將天下圖書搜集整理,彙集而成。《全書》中收錄了3500多種書,有7.9萬卷之多,分裝為3.6萬冊,總字數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所以才敢叫做「全書」。
這麼大部頭一部書,光抄書的人都有3800人,可見是多麼地卷帙浩繁。「盛世修典」,只有太平年代,物產富足,才供得起這麼一大幫人經年累月聚在一起,編書、抄書。所謂「康乾盛世」,正是需要這麼一件文化盛事,方能給皇帝的顏面,增加一抹光輝。
但就是這樣一件「文化盛事」,卻又同時堪稱一場文化浩劫。
首先,是毀書。借編修《四庫全書》的名義,乾隆皇帝下令,讓各地進獻圖書。很快,數萬種圖書紛至沓來,其中不乏珍貴的善本、孤本。可以說,民間藏書,為之一空。但是搜羅來的圖書,卻並沒有都收入《四庫全書》。官府審查收上來的圖書,不合意的圖書一概不錄。有些是犯官府的忌諱,有些卻是編修官認為圖書質量不高,不予錄入。有些沒有錄入的圖書,好歹還有個編目,還有跡可循,有些乾脆影子也沒有。清代文字獄大興,乾隆年間尤其登峰造極。《四庫全書》收錄了圖書3500種,沒有收錄的差不多也有這個數,等於說是錄一半,毀一半。如此編書,豈非浩劫?
其次,是篡改。就算是被錄入《全書》的圖書,也難逃一刀。編修官在編書的過程中,依照皇帝的旨意,對所收錄的圖書,進行徹底的審查,意思不對的,即行篡改。由於清朝是以塞北民族入主中原,所以,所有涉及清朝在關外活動的早年記錄,如果沒有被銷毀的,就都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即使不是在說女真、滿族,如「韃虜」、「胡人」等等的詞句,也都要刪改。甚至岳飛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犯忌諱,也都要改。如此編修,正是毀書。許多書,都是日後從海外尋得其他版本,兩相對照,後世才能見到古籍的本來面目。
再次,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明顯的錯誤。乾隆皇帝高度重視《四庫全書》的編修,對進度、質量把控很嚴,最後的定稿都要他來親自審定。皇帝要審閱書稿,如果書稿質量太好,裡面一個錯處沒有,那皇帝豈不是太沒有成就感了?所以,善於揣摩聖意的編修官,就故意在抄書的時候,製造幾個明顯的錯誤,以圖讓皇帝審改的時候挑出來,滿足一下皇帝的虛榮心。但問題是,皇帝是多忙的人啊!有時候書稿到了他手上,他連看也沒時間看,就大筆一揮,算是通過了。即使是審改了,也有可能會有漏網之魚,皇帝未必就能把所有的錯全挑出來。編修官明知錯處還在,可是皇帝審定的,誰還敢動?於是錯誤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四庫全書》的編修,還是讓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獻,得以保存。而且《四庫全書》乾隆皇帝下令抄寫了7部,除了藏之深宮的4部之外,南方存在揚州、鎮江、杭州的《四庫全書》,是可以讓士子查閱的,也算是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這碑刻,算楷書還是隸書?
※你的草書,瀟洒還是亂抹?——田蘊章《每日一字》
※《三體》書評——生存還是毀滅
※就像文字還印在紙上,我們還是那麼愛書展
※是書店還是旅店?
※保存書畫,裱還是不裱?咋存放?馬上告訴您!
※山海經是一本地理百科全書還是巫書
※書藏萬卷,還是不愛讀書?離孩子愛上閱讀還差這個!
※你的四神啟蒙作是哪部?《幽游白書》還是《浪客劍心》
※她擅玩政治,竟然還會書畫,是沽名釣譽還是有料?
※這到底是家還是魔術的世界?別忘了給我份說明書!
※開明書店與世界書局在報紙上大打廣告戰,抄襲還是誹謗孰是孰非?
※究竟是《四庫全書》更博大?還是《永樂大典》更精髓
※特朗普是草包還是聰明人?看完這本書就知道了
※學書法,你是巧臨還是傻臨?
※還是這書法——怎麼看都美!
※是福還是禍?小編的文章被三家公司抄襲了!
※《龍珠》龍珠超究竟是回憶,還是毀憶?看看這些崩壞的畫風
※這還是我印象中的麻繩嗎?簡直是根神奇的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