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風雲(三)段祺瑞組了一個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內閣

北洋風雲(三)段祺瑞組了一個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內閣

一、段祺瑞的妥協


作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段祺瑞親眼目睹了袁世凱與內閣、國會的各種紛爭。可能,他總結了袁世凱執政的得失,認為袁過於強硬不願妥協是導致政府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因而到了他段總理當家的時候,他盡量放低姿態與黎元洪大總統合作,盡量尊重黎大總統。


段祺瑞做出了多大的妥協呢?看看他的內閣成員名單就知道了。

這份內閣名單的出台幾經波折。先是段祺瑞自己擬了一份名單,隨後黎元洪提出了修改意見,兩人幾經磋商達成一致。儘管已經充分照顧到了國內各個政治派別的利益,在黎元洪以大總統令的形式對外公布名單後,南方的國民黨,北方的北洋系等仍然對其中的一些人選表達了種種不滿。以固執著稱的段祺瑞此時表現得從善如流,他與黎元洪一道與各方疏通磋商,並再一次對內閣成員名單進行了調整。


最後確定的內閣成員名單如下:外交總長伍廷芳、內務總長孫洪伊、陸軍總長段祺瑞(兼)、海軍總長程璧光、財政總長陳錦濤、司法總長張耀曾、交通總長范源濂、交通總長許世英、農商總長谷鍾秀等。


外交總長、內務總長、海軍總長、財政總長、司法總長,都是資深的國民黨黨員。國民黨與北洋派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了,雖說國民黨領袖孫中山不久前公開表示了對段祺瑞的敬仰和支持,但是這種政治家的客套話,豈能句句當真?內閣成員的多數居然是內閣總理的反對派。不僅如此,更稀罕的是,內閣總長中,居然沒有一個是段祺瑞的親信。


這個段祺瑞以為首的責任內閣,放眼古今中外,在任何議會民主體制的國家裡,如果不是絕無僅有,也算得上難得一見了。出現這樣奇特的內閣,一方面是因為民國初期中國的政治環境實在是太複雜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剛實行共和民主制,政治人物們都對這種制度下的政治遊戲規則普遍缺乏認知。

國務總理領導著一群內心與自己對立的總長,能有多大作為呢?或許,當時段祺瑞天真地以為,袁世凱死了,北洋系和國民黨的矛盾就都沒了,只要充分合作,凡事都可以商量解決了?也許他認為,他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以後國內政治派別的的對立就會消除了?圖樣圖森破!(網路流行語,too youny,too simple 太年輕太單純的音譯)。


段祺瑞可能認為他在表達誠意,但是有人卻可能會理解成他軟弱,有機可乘。一般認為,正是段祺瑞的這種妥協,讓黎元洪那邊,特別是黎元洪的幕僚們覺得,大總統不該只是個虛職,沒有必要對段祺瑞唯唯諾諾,有求必應。他們可能還沒有領教到,段祺瑞固執起來,無人能及。


徐樹錚和孫洪伊


歷史上把黎元洪、段祺瑞在蜜月期後的爭執叫做「府院之爭」。而所謂的府院之爭,最開始的焦點之爭是徐樹錚與孫洪伊之爭。徐樹錚是國務院秘書長,孫洪伊是國務院內務總長,兩個人分明都是國務院內部的人,怎麼他們的爭執成了府院之爭的焦點呢?


簡單說說這兩個人。北洋時期的政治人物,許多是很難用好壞來區分的。段祺瑞與黎元洪如此,徐樹錚與孫洪伊亦是如此。

徐樹錚,在民國常被人稱為「小徐」,以區別於徐世昌。小徐是段祺瑞最信任的人,信任到了無論小徐闖了多大禍,段祺瑞都會幫他兜著的程度。而黎元洪則是聽到徐樹錚的名字就頭疼。據說在段祺瑞表明了國務院秘書長非徐樹錚不可後,黎元洪曾說,別的都可以答應,但唯獨此項任命他無法同意。而和事佬,人稱北洋政壇老狐狸的徐世昌則勸他說,別的都可以不答應,但唯獨此事非答應段祺瑞不可。

北洋風雲(三)段祺瑞組了一個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內閣



徐樹錚出生於1880年,12歲中秀才,21歲起追隨段祺瑞左右做記事(也就是現在的秘書)。他本是一個文人,但後來又到日本士官學校學了四年軍事,於是也算得上可謂文武全才了。徐樹錚確實非常有才華,精於書法,文采了得,有200多首詩詞流傳後世,其中不乏上乘佳作。此外,他還喜好崑曲,精通音律,1925年,訪問英國的徐樹錚應邀在英國皇家學院演講,演講的題目竟然是《中國古今音樂沿革》,讓英國紳士淑女對中國軍人刮目相看。


徐樹錚是懷抱著救國理想棄文從武的,作為一名軍人,他曾在1919年率領一個師的兵力遠征塞外,收復了當時已經宣布獨立脫離中國的外蒙古,至今仍為國人稱道。

徐樹錚足智多謀,精明能幹,是段祺瑞最得力的「軍師」,在北洋的圈子裡,常被人稱為小諸葛。同時,徐樹錚又是個恃才傲物的狂人,在北洋的圈子裡人緣極差。


黎元洪從副總統變成了大總統,徐樹錚對他的不屑一顧卻是絲毫沒變。作為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需要常跑總統府,請總統給國務院的公文蓋章。當黎元洪對某些公文有點疑義,稍加過問時,這位小徐根本不會有話好好說,基本就是一副讓你蓋章你就蓋,哪有那麼多廢話的態度。 為此黎元洪曾憤憤道:「現在哪裡是責任內閣制,簡直是責任院秘書長制」。


再說孫洪伊。孫洪伊1872年出生於天津,家境不錯。八國聯軍入侵那年,孫家家產十之七八被毀,孫洪伊弟弟被法國侵略軍擊傷不治而死。經此浩劫後,孫洪伊開始了自己的救國之路。他先是說服親友資助,創辦了幾所學校,希望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後積極投身政治。

北洋風雲(三)段祺瑞組了一個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內閣


在清末,孫洪伊是活躍的立憲派人士。他曾三次領銜全國各省咨議局(相當於各省議會)代表向清政府請願,要求政府速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制。當然,清政府並沒有順應民意,不久迎來了滅亡。


民國後,各種黨派林立,黨派之間不停合并分裂,煞是熱鬧。孫洪伊是其中的活躍分子。他先是自創共和統一黨,後又聯合其他幾個小黨派成立了民主黨,而後又繼續聯合其他黨派又成立了進步黨。再後來,則是帶領20多人退出進步黨加入了國民黨。


在進步黨的時候,黎元洪是進步黨的理事長,孫洪伊是理事。自那時候起,兩人交往開始密切。一些重要事情,孫洪伊常為黎元洪出謀劃策。而孫洪伊能進段祺瑞內閣做內務部長,則是黎元洪極力堅持的結果。孫總長身在國務院,心在總統府。每天都會往總統府跑,一副黎大總統「高參」的模樣。


第一次府院之爭


段祺瑞作為國務總理,內閣里沒有一個自己的親信,卻讓弱勢的黎元洪總統把親信放到了內務總長的重要位置,不能不說一向以強硬著稱的段總理這次為了政局穩定,妥協得有點過分了。如果沒有段祺瑞組閣時候的過分妥協,後面的所謂府院之爭起碼應該不會那麼激烈。複雜的北洋政治環境里,強硬了不好,過分妥協也不行。


徐樹錚性格張揚跋扈。孫洪伊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有一句名言:「政治家就是要硬幹」。他們兩人的矛盾幾乎是必然的。


1916年7月12日,袁世凱死後的新內閣組成後第一次開會,其中一個議題是討論廣東龍濟光和李烈鈞的軍事衝突問題。龍濟光一直和北洋系走得近,而李烈鈞是國民黨元老,身為國民黨黨員的孫洪伊當然是要支持李烈鈞的,而徐樹錚則站在了龍濟光這一邊。兩人很快就此問題互相唇槍舌劍,吵得不可開交。國務會議上的討論沒有達成一致,不了了之。結果會後,一向喜歡自行其是的徐樹錚私自以國務院名義發了封密電,命令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四聲派兵會剿李烈鈞。當時軍閥割據,各自為政,四省督軍當然不會把這個命令當回事,所以當時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但是,徐樹錚發密電的事情,一個多月後還是被曝光了。孫洪伊為此當面指責徐樹錚越權行事。而徐則不甘示弱,指責孫洪伊泄露政府機密,並藉此謀取私利。


徐樹錚的指責確實不是憑空捏造。前面講過顧維鈞曾受財政總長委託在美國貸了一筆五六百萬美金的款,這本是秘密協議,但孫洪伊蓄意把這事情捅到了媒體,結果引起了無端的爭議不說,政府即將到期收回的票據價格還因此上漲一倍,導致政府遭受了巨大財政損失。作為國民黨黨員的孫洪伊這麼干,可能和顧維鈞的岳父唐紹儀希望自己的女婿把貸款攪黃一樣,都是出於黨派之爭。而更過分的是,孫洪伊在把信息披露給媒體之前,已經自己悄悄低價收購了一批票據,並在價格暴漲後拋出,狠狠賺了一筆。


兩人各拿對方的過錯把柄說事,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據當時也在國務院工作的曾敏雋回憶,徐樹錚利用自己創辦的報紙《公言報》為喉舌,「每日以罵孫波蘭為日課,嬉笑怒罵,無微不至」。而每天到總統府報道的孫洪伊則指揮總統府這邊的總統幕僚,對徐樹錚送過來蓋章的公文,「不是橫加指摘挑剔,就是率意刪改批駁」。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因此小摩擦不斷。


孫徐兩人的爭執,終於因為1916年9月中下旬的一個案子讓黎元洪、段祺瑞都卷了進來。


作為一個喜歡硬幹的政治家,孫洪伊在內務部里搞裁員,炒了28個人的魷魚。這28個人不服,以孫的做法不符合文官任免規定告到了負責行政訴訟的平政院。平政院判定孫洪伊的做法不合規,並裁決讓這28人回內務部上班。不過,按照規定,平政院的裁決需要總統蓋章才能生效。黎元洪為了支持孫洪伊,堅決不蓋章。黎元洪與孫洪伊給出的理由是平政院是袁世凱當總統時候設置的,本身就是應該被撤銷的機構,所以平政院的裁決無效。


黎元洪和孫洪伊的這個說法當然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平政院是根據《文官保護法草案》和《文官懲戒條例》做的裁決,而黎元洪和孫洪伊並沒有任何理由反駁裁決本身不合理。即便沒有平政院,換個機構合法裁決,結果也不會有變化。其次,任何民主國家,官員的行政行為都是要受制約的,而平政院就是為了保證官員合法執行權力而存在的,是完全合理的。不能因為袁世凱後來搞過復辟,就把袁世凱做過的一切都否定掉。其實,袁世凱頒布的一些法令,讓民國受益了幾十年。


早就對孫洪伊看不順眼的段祺瑞忍不住了,在黎元洪拖了10多天拒不蓋章後,乾脆發了個罷免孫洪伊的國務院命令,讓徐樹錚拿到總統府去蓋章。徐樹錚為此跑了四五天總統府,當然,黎元洪是絕對不會同意蓋章的。


這時候,臨時約法對段祺瑞不利的地方就顯現出來了。孫洪伊和段祺瑞同為國務員,按照約法,罷免國務員的事情,必須是先由國會彈劾,而後由大總統發布免職公告,段祺瑞這個總理根本無權參與。而孫洪伊一方面是黎元洪的高參,一方面還是國民黨議員,所以,走法律程序,段總理根本沒有勝算。


在孫洪伊的運作下,很快有國會議員提出了質問案,指責內閣方面違背臨時約法,擅自決定罷免孫洪伊總長一職,要求國務院就此向國會做出解釋。


在那個言論自由的年代,媒體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新聞猛料。有客觀報道的,也有根據政治傾向站隊的,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煽風點火的。一時間,府院議會三方之爭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


在徐樹錚幾次無功而返後,很少去總統府的段祺瑞親自出馬,去找黎元洪要求蓋章。黎元洪仍然拒不同意。段祺瑞被惹惱了,牛脾氣發作,乾脆聲明,如果不免孫洪伊的職,他就辭去內閣總理不幹了。


黎元洪這個時候還是有些害怕段祺瑞撂挑子不幹的,於是勸孫洪伊主動辭職。但聲稱「政治家就是要硬幹」的孫洪伊硬幹到底,不但不辭職,還策動一些議員在國會裡彈劾徐樹錚,列出了「蒙蔽總理」、「侮辱元首」、「偽造文書」等七大罪狀。


眼看著繼續鬧下去,政府就要散夥了。黎元洪請來了北洋大佬政壇老狐狸徐世昌進行調停。徐世昌清朝時候做過大學士,民國初期又做過內閣總理,還是北洋元老。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徐世昌的面子果然管用,經過他的調解,最後這次所謂府院之爭以徐樹錚、孫洪伊一起辭職而告結束。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又一次更劇烈的爭鬥就來了。


曉明原創,重點講述真實的歷史,歡迎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明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最新發現:運動的7大神奇好處
同治陝甘回亂 那一場死亡2000萬人的民族大屠殺
神秘的復活節島 失落的瑪雅文明 不幸的人類故事
記住張謇:他創辦了27家企業,370多所學校,養活了數百萬人,他壯志未酬
火燒圓明園悲劇背後 多數人不知道的故事

TAG:曉明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北洋風雲(六)皇帝又回來了
風雲2中,除了風、雲外,唯一的君子是什麼身份
孫中山先生的三大保鏢,後來都是叱詫風雲的英雄,其中一位是抗日第一戰神
千古一帝——彼得大帝的風雲事迹(上)藤枝投稿
紅白黑藍四大皇城,凝固在色彩中的歷史風雲
風雲七十二小時
古歷史中的九大謀臣個個叱吒風雲
虎擲龍挐中和鎮 際會風雲倉埠街(一)
熱播劇《外科風雲》中飾演霸氣護士楊羽一的藍盈瑩曝光一組美圖
北洋風雲(四):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之連颱風眼中的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新生代氣象衛星上崗了
散文:風雲老槐(外一章)
威震天下,名垂千古,看夢三國蜀漢五虎上將叱吒風雲
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宋氏三姐妹
《東北往事-黑道風雲二十年》火了的時候,作者孔二狗是這麼說的
歐洲四百年風雲變幻的源頭,藏在這首唐詩的第二句里
紅色風雲中的粟裕
三國風雲之河北七將
二戰風雲錄:這是美國領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次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