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可鑒》帶來的澎湃福流:創新是為了救贖,幸福是為了生存
創新是為了救贖
作為一個以創新為文化信仰的創意產業人士,即使已經有了創新類成功案例,仍然在新的創意突破之時,要面對來自內心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以及來自外圍的強烈不理解和質疑,極度茫然之中,遇到了彭凱平教授的書稿——《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書中的每一個字就像是專門為我定製的救命稻草,讓我的心情從未有過的釋然和輕鬆。
書中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各類有趣和震撼的心理科學實驗以及基於最新科學研究基礎上的見解,把思維梳理得非常舒服,不知不覺中,焦頭爛額的難題,竟然迎刃而解了!
首先彭凱平教授在書中以身作則,他面對質疑的態度,本身就充滿了創意、科學精神而不是我們以前常見的、高端人士最容易持有的——某種高姿態,不僅讓我們大開眼界,而且可望亦可及。
《吾心可鑒》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海量信息,巧妙地穿插腳踏實地的科學實驗細節,顛覆了我們很多舊有的觀念:很多人認為保守是安全的。其實不然,不改變,不勇敢探索,其實更加危險。而創新並不是我們以為的冒險,相反,它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救贖。
就像彭老師在書中所說的:「人最偉大的特點和優勢不只是會學習,關鍵在於我們富有想像力,具有穿越未來的能力。」看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回想起年初發表的一篇文章:《想像力:出版的第三次革命》,彭老師的書就像及時雨,在心理基礎上,蕩滌了我們嘗試出版創新的潛在顧慮和恐懼。
彭老師描述的,那些令人驚訝的科學實驗,和思維縝密的分析,令人徹底折服,完全透徹地理解了那些在創新道路上不理解我們的人。並嘗試我們之前從未嘗試的,尊重那些質疑我們的人,進而從他們身上找到創新的通路和動力。
彭老師說每個人的救贖不一樣。有的人靠愛情來救贖,有的人靠工作來救贖,有的人靠友誼來救贖……愛,曾經是我的救贖,我想婚姻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不自覺地採用了彭老師書中的思維進行的選擇。雖然那時候我不可能看到彭老師的書,但是,依照本心去抗爭環境,最後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救贖——源自於真愛。互聯網時代,多少人被潮流挾裹,違背本心而不自知,最後迷途中仍然找不到回頭的路。希望彭老師的書能帶給他們覺醒。
我的第二次救贖源於我的工作,它讓我找到了迷茫中的人生方向。而這第三次的救贖,就是我正在走的創新之路,它並非生存本能,所以,僅僅靠本心很難抉擇,非常幸運的是,這時候,我遇到了彭老師的書,書中說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信息加工,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功能。
我們應該嘗試去培養高級腦細胞,也就是彭老師建議的,不依賴古人怎麼說,不依賴偉人怎麼說,而是注重科學證據,注重探索,注重想像力,有意識地培養任何學校教育都不可能培養的高級思維方式。去獲得新的救贖,實現全新的境界人生。
所以,這不是一本告訴你答案的書,這是一本和你同行,一起思考和探索,去實現救贖的書。
你開始積累文化資本了嗎
這本書還讓我們了解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例如,不只是《神鵰俠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翻拍。原來,酷酷的心理科學實驗,也會被好萊塢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成大片。
迷人的不只是男神和女神,還有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
彭老師在書中提到:「特別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一個是藝術。」他描繪了未來的綜合和跨界的迷人前景,提出了一個很中肯的說法:「不是適者生存,不是強者生存,更不是狼性生存,而是美者生存。」
作為國際文化心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彭凱平教授打破了國際心理學界頂級學者清一色歐美大咖的局面,首次將中華傳統文化帶到了國際心理學界和歐美學術的核心領域,引導那些炙手可熱的明星學者迷戀中華文化,並從中尋求研究和突破的靈感。
彭凱平教授用即使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人也能完全理解的豐富語言,將那些深奧的心理科學實驗講解得震懾人心且風趣盎然。
彭老師的書名用意深刻,主書名:吾心可鑒,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副書名:澎湃的福流,源於西方最先進的幸福心理科學成果。書中沒有任何間隙的穿插著最中國,最西方,最傳統,最時尚,最科學和最文藝的各種古今中外知識和思想,讓讀者深刻的感受,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知識和思想體系,融合在一起是多麼的和諧,所謂有容乃大,就是這樣。沒有疆界的思維方式是多麼的舒暢和愉悅。而那些似乎只有頂級學者才能抵達的聖殿,每一個讀者都可以輕鬆企及。
現代人壓力極大,總是容易情緒化,思維動不動極端,不是極左就是極右。每次看到朋友圈忽左忽右的各種令人心塞的偏激觀點,我都忍不住想向那些人推薦彭老師的《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 這本書,貫穿始終的整體感覺就是——中正平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讓這樣的書常伴左右,對一顆中正平和之心的成長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看到彭老師的書中講述的個人和機構的文化資本的內容,我重新思考了我在曾經發表的文章中提出的觀點:人類曾經經歷武力致勝的時代,正在經歷金融致勝的時代,未來必將進入文化致勝的時代。
正在拚命積累金錢財富的人們,是否也要考慮開始積累文化資本了?
幸福是新人類的生存能力
去年,我看到彭凱平教授的文章下面有一個留言,留言者說他的孩子走失了,他一直在痛苦中難以自拔,看了彭老師的文章,終於走出了抑鬱的困境。
這個留言讓我想起來一些事情。
幾年前我去哈佛出差,旁邊MIT的一位老師聞訊約我一起喝咖啡。他談起一位在杭州的同學,夫婦二人都是總經理,他們的兒子從英國留學回來,孩子在自由幸福的環境長大,學習藝術,非常優秀,卻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自殺了。他沉痛地告訴我,每天晚上他都必須給同學打電話,他很怕打電話,但卻必須打,因為他必須安慰同學,卻不知道說什麼話可以給予絲毫慰藉。
後來在國內,有一位媒體記者難過地提及自己朋友的15歲的外甥女自殺了。孩子父親瘋了一般搜遍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希望哪怕找到有一個字的一片紙條也好。也好明白,自己平時那麼快樂幸福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選擇這樣子離開?
當這樣的消息不再是遙遠的媒體報道和道聽途說,而是真真切切的發生在周圍的朋友中,讓我們不得不思考。
我們人類的祖先戰勝各種生存危機後延續到了我們這一代,並因此進化出了戰勝絕境的基因。我們的基因里有各種面臨絕境也要咬牙活下去的強烈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識。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絕境中的生存故事。
但是,如今的生活環境,已經和我們的祖先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我們只有如何在饑寒交迫的惡劣環境下活下去的基因,卻還沒有進化出如何在豐衣足食的優越環境下生存下去的基因。
我們延續下來的慣性思維,讓我們誤以為,只要衣食無憂就不會有生存問題;也就是在不愁吃穿的時候,就不必考慮生命危險。
而可怕的事實一再警示我們:溫飽無憂的環境下,人類同樣也面臨生命危險,而我們的祖先由於沒有這樣的環境,所以,也沒有進化出這樣的生存基因。
這就導致:看似無可挑剔的生活環境下,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脅,更可怕的是,往往無法覺察!
而幸福則是這種全新的環境下,人類急需要進化的生存能力。
這就是彭凱平教授的《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要幫助大家解決的問題。封面上是彭老師特意選取,讓美編設計的油畫,高更最著名的《哲人三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最近的電影《大魚海棠》一開始恰好也使用了這三句話。彭老師告訴讀者,他的書解決的就是「哲人三問」中間那個男人的問題,我們是誰?當下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們是一定要尋求幸福的極致狀態——澎湃的福流的當代人,這不是為了生活得更美好,這本身就是人類急需進化的新的生存能力。
……
這本書還提到了經濟和心理學的關係,國家智庫需要心理學家的科學依據,涉及的範圍非常的廣泛……
我在本文最後簡單講一下我收到的其他人看了這本書的感覺。
一位90後發給我的書評讓我大跌眼鏡,一個之前從沒有讀過心理學的大學生,竟然在讀了這本《吾心可鑒》之後,洋洋洒洒地總結了數頁如何尋找另一半,並因此而幸福終身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看過之後我深感欣慰,如果80後曾經看過書中的內容,相信他們的離婚率會大大下降,而同時我們對90後未來的幸福人生充滿了期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紅樓夢。《跨文化管理》作者陳曉萍教授認為:不同的人讀後感受不同,是一部優秀著作的檢驗標準之一。這一點從收到的不同書評來看,我很認同。
而基於我的切身體會,我認為除此之外,好書還有另一個評判標準:就是同樣一個讀者,每讀一遍,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穫,這是我讀了5遍之後最大的體會。
(實習編輯:王怡婷)
掃描瀏覽
北京文藝網手機版
掃描關注
北京文藝網官方微信
※小氣鬼可憐蟲投機客,文學大師都是些什麼人啊
※比爾·蓋茨評《萬物解釋者》:一本給好奇大腦的基本指南
※觀復博物館上海分館落成
※久保田成子——她從未自視為女性主義者
※早安少女組推出新碟 日本全國巡演進行中
TAG:北京文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