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

向敬之

1

日本人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中,引用朝鮮人李肯翊《然藜室記述》內容做論據,為清太宗皇太極逼大妃殉父、奪兄弟汗位抱不平:

「吾人推求其故,當由於太宗爭奪汗位,出此隱情。謂出於太祖之遺言,其實與事實上適相違反也。就朝鮮所聞,則太祖臨死時謂貴永介曰:『九王當立而年幼,汝攝位後,可傳九王也。』貴永介以嫌疑,遂讓洪太氏……是太祖欲以最寵所出之多爾袞繼汗位,因子幼母寡,暫以長子攝位,其心苦矣。然而太宗前半生之骨肉相賊,禍因亦自此始。」

貴永介為代善,洪太氏為皇太極。而九王,朝鮮人對多爾袞的稱呼,是從九貝勒來的。多爾袞在太祖所封的後金十貝勒中,排序第九。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孝庄秘史》中的努爾哈赤與多爾袞劇照

太祖病逝時,已有68歲,但他並不老邁昏聵,精力還很充沛。天命十一年正月,他在寧遠之戰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潰,班師返回瀋陽,不久又御駕親征蒙古勢力最大的部落喀爾喀,大獲全勝;隨即又調兵遣將大敗偷襲鞍山驛和薩爾滸的明將毛文龍。

應該是在寧遠一戰受傷所致,努爾哈赤七月發病,到八月病亡,但他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後事和接班人。畢竟此前為了他那把椅子,已讓他兩次面對親弟被幽禁而死、長子圈禁後被殺的人倫悲劇。他已經不可能也不情願再為此付出流血的代價。

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十一年,先冊封四大貝勒輔政,後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不論是前制還是後制,傑出的皇太極無疑是帶頭大哥,即便是前儲君代善雖與之有權力暗戰但自知不如。皇太極身邊也聚集了後金一大批戰將貝勒,就連代善最優秀的兩個兒子岳托和蘇哈廉(《清史稿》作「蘇哈璘」),也唯皇太極為馬首是瞻。

多爾袞是否真為努爾哈赤最愛,有意傳位與他,還是一宗撲所迷離的舊案。四大貝勒輔政時,多爾袞只是剛出生的娃娃。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時,多爾袞是否在其中,也有爭議,另有一個版本稱他那個位置是其胞兄阿濟格。

即便多爾袞能夠參與共治國政,也是和多鐸一樣,都是一個虛設。且不說四大貝勒持重老成、軍功卓著,當時的多爾袞和多鐸不過是十歲左右的兒童。努爾哈赤將部眾分為八旗,親率兩黃旗,打算要多鐸掌正黃,阿濟格掌鑲黃旗,而多爾袞該是哪旗旗主尚未正式公文。多爾袞拿什麼來與「才德冠世」的皇太極進行權力之爭呢?

滿人有「幼子守灶」的習俗,而多爾袞雖幼但不是幼子。太祖不把多爾袞列入輔政貝勒,是另有用意,但如果沒有他的公示,並專門培養一段時間,是更不能服眾的,還會招來殺身之禍。

2

畢竟,太祖駕崩時,既沒有一紙遺詔,也沒有重臣為證。不到15歲的多爾袞,在沒有絕對力量的支持下,是不可能有繼位的機會的。

雖然李肯翊傳言,太祖要代善攝政,將來傳給多爾袞,但李氏史家嚴重地忽略了一個大環境和一個大前提。

努爾哈赤雖統一了女真,時不時敲打蒙古和朝鮮,但他建國自立,還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接班人來對抗故主——還能強大的大明王朝。最起碼,讓他這個常勝大佬吃了大虧的袁崇煥,還像一顆釘子一樣鎮守在寧遠。

王先謙《東華錄》通過代善長子岳托、三子薩哈廉的嘴,說出了太祖對皇太極的特別用心:「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登大位。」皇太極繼位時眾望所歸!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孝庄秘史》中的皇太極與多爾袞劇照

李肯翊也承認太祖託孤時,代善讓賢皇太極。足以證明當時能力最強的,當屬皇太極。

另外,代善何人也?太祖廢掉褚英之後,指定代善為儲,後因代善聽繼妻讒言要殺自己的兒子、又同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大妃曝出不清不白的私情案,才將其廢掉。太祖這時又遺命代善攝政,這難道不是明擺著要代善繼位嗎?

如果讓代善攝政,又是一次私密的談話,而沒有公開的詔書,這對於代善而言,就是沒有監督,他完全可以廢掉甚至殺掉傀儡大汗多爾袞,自己根據國家命運和歷史需要正式登基,然後傳之子孫。論實力,多爾袞兄弟即便有先大妃阿巴亥的支持,但也不是強大的代善父子的對手。

3

努爾哈赤臨終遺言誰來繼位,誰來攝政,如此私密的事情,若真有其事,那也是在場的人,只有努爾哈赤、代善,頂多加上阿巴亥。這怎麼會被朝鮮人窺知。難道是阿巴亥,或者是代善傳出?

為什麼朝鮮人專門設計了一幕努爾哈赤遺命代善攝政、傳位多爾袞的場景戲呢?這是有原因的!

朝鮮人對代善還是同情為主,對多爾袞卻是友好。而對皇太極很是仇恨。

朝鮮與明接壤,又與後金為鄰。明金對峙,後金要想西進伐明,就要考慮東面朝鮮的行動。朝鮮的向背確實舉足輕重。在後金統治集團內有兩種意見,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第三子洪太時,常勸其父欲犯我國;其長子貴永介則每以四面受敵,仇怨甚多,則大非自保之理,極力主和,務要安全,非愛我也,實自愛也。」努爾哈赤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故對朝鮮採取拉攏的政策,曾多次派遣使臣赴朝投書,希望朝鮮與明朝脫離關係,同後金結盟。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孝庄秘史》四大貝勒

天命四年的薩爾滸一戰,明軍大敗,許多貝勒都主張殺掉前來為明助戰的朝鮮元帥姜弘立等。但代善(「貴永介」)不贊成,他認為:「與南面的明朝相戰,不可不與北面的朝鮮相合。」當朝鮮元帥姜弘立率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因不以後金禮節拜見太祖,太祖發怒並欲盡斬朝鮮將卒以後快時,又是代善出面阻止。代善說:「陣上和約已指天為誓,若將他們殺掉天所不容」,並建議將朝鮮軍隊盡數釋放回朝鮮國。最後,太祖依代善所言,與朝鮮暫時達成了修好之議。

順治元年始,攝政王多爾袞成為清朝主要決策者,他的朝鮮政策主要秉承皇太極。由於清明戰略形勢的巨變,為了得到朝鮮的物資援助,多爾袞及時調整了朝鮮政策,使得清與朝鮮的關係由征服與被征服者的關係開始向傳統的宗藩關係回歸。

在多爾袞有名分的十一名有名分的妻妾中,有二女來自朝鮮李氏王族。一個是繼妃李氏,崇德三年為他生下獨生女愛新覺羅·東莪。一個是側妃李氏,即朝鮮義順公主。順治七年,多爾袞在迎娶豪格遺孀的同時,又派親信去朝鮮選美,多爾袞親自前往迎娶,未舉行任何儀式,就迫不及待地與16歲的李氏在連山成婚。

雖是耽於享樂,但也可見多爾袞對朝鮮還是友善的。故而朝鮮史家投桃報李,也希望大清該是這個姑爺的。可惜的是,多爾袞性急地納了李氏後,半年後縱馬跌傷,撒手塵寰。

4

而皇太極對朝鮮,確實一以貫之地打擊。朝鮮對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稱,更執藩臣之禮。

《清史稿·太宗本紀》中就有兩次詳細的記載: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韓劇《花的戰爭》劇照

天聰元年正月,太宗命二貝勒阿敏,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岳托、碩托率兵出征朝鮮。太宗的理由是:「朝鮮累死得罪,今明毛文龍近彼海島,納我叛民,宜兩圖之。」這一戰,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率妻兒倉皇出逃,後獻大禮議和,盟約罷兵,還派了七千兵員防守義州和鎮江城。此次,阿敏還準備在朝鮮稱王。

崇德元年十一月,太宗以「朝鮮敗盟逆命」為由,決定發兵討伐,十二月率軍起行。朝鮮國王李倧預料「朝夕被兵」,寄希望於明朝支援,實際落空了。清軍攻城略地,勢如破竹,來勢兇猛,史稱「丙子虜亂」。第二年正月,清軍戰勝朝鮮全羅、忠清兩道援軍,李倧逃到南漢山城「勢窮情迫」,稱臣請罪。太宗要求嚴懲朝鮮挑起釁端的大臣,同時造船發兵攻入江華島,獲朝鮮王妃、王子及閣臣等人。李倧親至太宗面前伏地請罪,史稱「丁丑下城」。舉行受降儀式後,當即留下其長子及次子為質,其餘被俘妻子家口二百餘人遣送還京。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
多爾袞繼位說,主要是朝鮮人創造的,這是對皇太極兩次侵朝的報復《花的戰爭》中的皇太極親政朝鮮

從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鮮變成了藩屬國,直至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係。

朝鮮人對皇太極的恨,不僅表現在說皇太極的汗位不合法,而且通過朝鮮使臣鄭忠信之口說他對力保他繼位的代善「潛懷弒兄之計」(吳晗編《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八冊)。

此事還有所指,天命六年九月,努爾哈赤問堂弟阿敦,誰可繼位。阿敦一句「智勇俱全,人皆稱道者可」,即指皇太極。不久後,阿敦又跟代善說,皇太極夥同莽古爾泰、阿濟格要殺他。代善向太祖求庇護,太祖找來皇太極三人對質,皇太極們矢口否認。太祖大怒,認為阿敦挑撥自己的兒子們內鬥,將其拴上鐵鏈圈禁。所以,鄭忠信回國後,宣揚此事,認為皇太極使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朝鮮戰爭,有一個司令部最重要,朝鮮領導人卻極少去,這是為什麼
朝鮮的課本是這樣的,是誇張了么
韓劇都是騙人的,這裡是韓國首爾的平民窟,連朝鮮的一半都不如
他兩次被授上將銜,兒子是少將,在朝鮮戰場上創造了個奇蹟
為什麼朝鮮人民見到金將軍就哭,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朝鮮,拿著一個手機,女性就是已婚!只因這最無奈的原因
朝鮮人眼裡的中國,竟然是這樣的
朝鮮有一座神秘的島嶼,都是華人後裔,他們是什麼人呢?
朝鮮的女人 還是很靦腆的
暴走的朝鮮,對這個國家倒是沒罵錯
不丹和朝鮮,都是中國鄰國,都很窮,這是他們不同的笑臉
同在朝鮮半島,也同是一個民族,為什麼一個叫韓國,一個叫朝鮮?
朝鮮兩次被清朝徹底征服,但是為何滿清沒有吞併朝鮮?原因很感人
林彪拒絕挂帥出兵朝鮮,都知稱病是借口,還有另一個原因不能去
誰是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家,毫無疑問的是他
這兩個皇帝在中國被唾棄,但是在朝鮮卻被當作神來看!
直擊見到金正恩就哭泣的朝鮮人民:這都是有原因的
要不是他,朝鮮和韓國人現在還在用漢字!
這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最高將領,原來是被他們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