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森章太郎那些與特攝息息相關的漫畫(二):超前時代的「多媒體展開」
封面來源:石森章太郎繪製的《假面騎士》
上回我們已經說過,《假面騎士》的漫畫並不是「原作」,真正的原作應該說是整個名為《假面騎士》的企劃案——如果有實體,那麼就將這個「原作」當做是平山亨,或者說,假面騎士全體製作組撰寫的企劃書比較好。
而石森章太郎先生所做的《假面騎士》漫畫應為特攝劇的多媒體展開之一,比起把漫畫版當成「原作」要接近得多。筆者眼中,漫畫版之所以容易被當做「原作」,除了諸如「原作」這個職責在當時的語境與現在的語境定義下的區別以外,另外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連載時間,二是多媒體展開(Media Mix)的概念當年並不明確。不過在確實找到當年連載時的預告和版頭後,筆者也著實迷惑了一番——看那大大的「電視劇化」字樣,如果不是知道這些幕後,光看這句話,確實會有「漫畫大受好評然後被拍成特攝」的觀感。
1971年第16期《周刊我們的雜誌》上揭載的《假面騎士》第一回,注意下回預告上的「電視劇化」字樣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得將時間線還原到當年。
1971年3月16日,在講談社旗下《周刊我們的雜誌》(週刊ぼくらマガジン)第16期上,開天闢地一般的漫畫版《假面騎士》第一回《怪奇蜘蛛男》登載;第17期《周刊我們的雜誌》則連載了《怪奇蜘蛛男》下回。此後是連續六回的《空中飛翔的吸血怪人》。這兩回的內容我們可以從標題看出與《怪奇蜘蛛男》(第一話)、《吸血蝙蝠男》(第二話)的關係。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個時間比起《假面騎士》的開播日期4月3日,早了大概半個月左右——其實從這裡也能發現傳統的原作之說不可能了:哪有半個月後就播出的「電視劇化」呢。因此這兩者的關係,從時間線上也能看得出,是花開兩朵,雙生並蒂。而先於開播前半個月連載漫畫版,無疑是一種典型的多媒體宣傳方式,告訴看漫畫的小朋友們,半個月後有《假面騎士》的特攝劇看咯~
如此說來,那句給人以「因為漫畫大受好評所以拍成特攝劇」之聯想的「電視劇化」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多媒體展開的概念,是什麼時候在日本電視界,開始給這種現象一個典型的案例定義的。
說到多媒體展開,一般認為這個理論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與公眾觀點研究員赫博·克拉格曼(Herbert E. Krugman)在1972年發表的文章《為何刊播三次就夠》中提出的「三打理論」。先不管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晚於《假面騎士》的誕生年份,單取其概括的概念:其本意是說廣告如何發表最有成效,而多媒體展開正是一種強效又簡潔的「多次廣告」。這個詞包含了兩重意義,一是典型的「原作」——「翻拍」思維;二是複數媒體上幾乎同時展開歸屬在一個企劃之下的不同作品。前者的歷史源遠流長,僅以日本ACG界而言,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就可被歸類入其中,而後者的例子,在日本其實是80年代以後才開始盛行的。
我們按照維基百科裡「メディアミックス(Media Mix)「的詞條並不全面的記載來看,被認為典型的多媒體展開,一是1973年小松左京歷經九年完成的小說《日本沉沒》在光文社出版時,連續的電影、電視劇、廣播劇輪番製作上陣,讓小說本體一躍而成為年度暢銷書這件事。而這是1973年的事,此時假面騎士已經有了他們的後輩V3了。
1973年版《日本沉沒》,本作有大家熟悉的老戲骨丹波哲郎、還有假面騎士1號/本鄉猛的飾演者藤岡弘參演。
二是大林宣彥監督,東寶製作的電影《House》,這是1975年開始的企劃,被認為在當時普遍將熱門小說、漫畫作為原作(即典型的「原作——「電視劇/電影/動畫化」思維)的製作思維主宰的電視電影界中,憑藉多媒體展開的手段獲得成功的代表。
大林宣彥監督的《House》漫畫版,原案的大林千茱萸即是大林宣彥的女兒,而這部作品也是他的首部商業電影作。
而當時假面騎士昭和一期已經接近完結了——事實上要進入80年代,我們較為熟悉的多媒體展開的概念才定義得越來越清楚:同時藉助多種媒體,將一部企劃的宣傳效果放到最大,並且也有越來越多以此概念開始製作的作品。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70年代甚至更早的60年代就沒有以多媒體展開的概念製作的作品了,各大「為了自己的作品如何大熱想破頭」的奸商製作公司們、雜誌社們肯定知道:這樣在電視、廣播、雜誌上都能連續看到的作品,觀眾們對這個作品的印象肯定比只在某個單一媒體上見過的狀況下要來的深得多。比如此前宣弘社第四作特攝電視劇《快傑虎》(快傑ハリマオ)在播送時就請了石森為同名漫畫版作畫。
如果說這個例子還是典型的原作翻拍的話,東映甚至早在1966年5月2日開始播送的全31話動畫《海賊王子》中就嘗試了一把「動畫本體和漫畫幾乎同時開始連載」的多媒體展開——而這部作品的原作也是《假面騎士》的原作石森章太郎先生,作畫更有另一位大師——赤塚不二夫先生參與。不過這部作品的漫畫版基本依照動畫版的劇情進行,不像假面騎士的漫畫版那樣有如此多的石森個人風格展現。
左為《快傑虎》漫畫版封面;右為《海賊王子》動畫版,順帶一提本作主角聲優是古谷徹先生,這是他第一次擔任主役,當時只有13歲。而2011年主題為「海賊」的戰隊第35作《海賊戰隊豪快者》被2ch的吃瓜群眾們認為與本作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因此《假面騎士》非常接近我們熟知的80年代以後形成典型模式的多媒體展開企劃,但在當時應該是非常有超前性的。當然這也是與渡邊亮德、平山亨這一代(腦洞大)具有創造性的高層以及東映的奸商本性分不開。只不過當年畢竟沒有這個概念,只有帶有一系列「原作翻拍」思維的辭彙可用:比如動畫化,還有「電視劇化」。因此,就像「原作」這個概念在當年的東映製作機制那兒定義和通常所熟悉的不一樣那樣,這裡的「電視劇化」也只是找不到如何形容這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發源於同一個企劃卻在不同的媒體上分別連載,也會因為各自製作陣容的不同而誕生出不同口味的果實——為了這樣一種當年並不能很好的定義的現象,而使用更為人熟悉的辭彙,能讓人更迅速了解「半個月後特攝劇就要開播了!」,甚至可以說更能一下子抓住眼球的權宜之計。
石森既然已經在1966年的《海賊王子》嘗試過與動畫基本一致的「漫畫版」,這次這部滲入了各種石森風味設定的《假面騎士》他自然不會簡單的做個前期宣傳就了事。事實上,從第二回《空中飛翔的吸血怪人》結尾登場蜂女、再改造蜘蛛男等完全與電視版發展不同的走向開始,漫畫版《假面騎士》就逐漸走到了電視版《假面騎士》的平行世界,而這個平行世界染上的「石森色」儘管如此獨特,卻又與《假面騎士》的企劃核心息息相關。
(未完待續)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七)
※《結城友奈是勇者》作品回顧(一):監督岸誠二漫談作品
※《星夢手記》聲優專訪(五):星七海聲優——小原莉子
※Aqours廣州首秀——Aqours in CICF EXPO 2016採訪
TAG:Anitama |
※舊時代的黑暗英雄:《骷髏人》特攝版的製作背後
※舊時代的黑暗英雄:《骷髏人》特攝版的製作背後
※CNN為收視炮製假新聞?特朗普俱樂部掛假《時代》封面?丨圍觀特朗普和媒體的相愛相殺
※詭異的石像,神秘的畫作,這些超越時代的神奇古文物該如何解釋?
※那是台灣音樂的石器時代:庄奴眼裡的鄧麗君
※葛亮《北鳶》:追憶一個逝去時代的風華和文化
※墨盒,跨越時代的古雅氣息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打造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
※《帝國時代:終極版》與原版畫面對比 堪稱良心重製!
※毛澤東時代:揭秘假照片的中蘊藏的真相
※舊時代的郁亮,新時代的王石
※「游吟時代」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詩意亮相深圳
※十大和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五種在中國
※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三國
※袁騰飛:宋朝,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
※一種關注|《散步的侵略者》:黑澤清全新科幻時代的開篇
※齊白石的時代
※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寫了一本《朱德的生平和時代》愛上朱德元帥?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與和基督教的永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