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提要:經略亞太的工作,無非是關於車輪的輻與輞的那些事,技術難度和修車老頭的活兒相仿,不同的是要行松輻破輞之事。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破輞」與「建輞」問題,就可能會在陳舊的地緣觀念之下趨於交困。


第一軍情作者:郭繼衛


車輪的芯兒叫「軸」,車輪的圈兒叫「輞」。軸輞關係常被比作地緣關係。亞太軍事鬥爭正在發生「地緣關係革命」,地域同盟之「軸」正在被利益關聯之「輞」取代。這就好比從「碾子」的關係,變化為「輪子」的關係。如果不識變不應變,那麼當是雖未戰已先輸棋了。

既然是在地球上打仗,就永遠也離不開關於地緣的軍事戰略。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社會進步的劇烈變革造就了天時地利的奇思妙想,形成了色彩斑斕的軍事戰略風雲際會。


誰不知道「遠交近攻」、「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假道伐虢」……那種種招術計謀啊,把戰爭各方在地理環境下的偉略奇謀與明爭暗鬥玩到了家。


而究其核心要義,不外乎距離相近的國家,彼此影響與牽制的興緻及技巧,重在以周邊為著眼點處理遠近地緣關係,從而形成制約力由大到小的輻散式地理同心圓。

這也是「中國」──「居於中央的帝國」的含義。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1936年,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訂後得意洋洋地說:「柏林和羅馬在(經度的)垂直線上,這不是壁壘,而是軸心。」著名的「軸心國」由此得名,並將戰爭中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因此,「二戰」中的 「軸心國」、「同盟國」原本是基於地理毗鄰元素。


1946年, 丘吉爾在威斯敏斯特學院的對美國人忽悠:「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啦!」一把拉開了美國、「北約」,與蘇聯、「華約」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序幕。這又是一場以地理概念決定意識形態的奇特的全球性爭霸賽。

有史以來,幾乎所有的軍事對恃都是以地理結構上連片結盟,形成共轉之軸為特徵的。我們可以將其想像為一個石碾子,軍事體系的強大,體現在「軸」的粗壯威猛;軍事安全的穩固,取決於同盟的個數與面積。


然而,這其中就有了一個悖論:軸細則難堪重負;軸粗則功效降低。


想維持一隻巨大且沉重的石碾子運轉起來,要有牛一般的力氣。


同樣,軍事之軸的維護也必然付出極高的戰略代價。牽這個頭,就要給人家當保鏢、當打手、當警察、當城管、當大款、當包工頭兒,還得在形式上表現出尊重大家的樣子。


「蘇聯」怎麼解體的就不細說了,想想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悲催樣兒,從得意洋洋的佔領軍,到疲於奔命的撤離者,嘗夠了甜酸苦辣的箇中滋味兒。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政府結束伊、阿戰爭,向太平洋轉變戰略重心——地點的轉移、尤其是方式的轉換——成為新的軍事結構出現的標誌性事件。


新世紀前後,現代化、信息化、全球化……一輪接著一輪的歷史潮流在深刻改變著傳統地緣關係特徵的一切。

靠地理上你爭我奪來求得主權與領土平安的意願,正在被全新的非傳統安全觀取替,利益關係從未曾像現在這樣衝破地緣的束縛,去完全開放地選擇與更換它的情人。


歷史上、或地理上、或制度上的「原配」與「宿敵」,頃刻間重新洗牌。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亞洲國度像是一把彼此不願串聯的珍珠。


事實證明,亞洲各國之間的世交經不起任何挑唆與插足。


本來亞洲諸國多有經歷殖民地半殖民地時代受奴役的歷史,這應當是內部團結共同致富的思想基礎;亞洲經濟的發展對區內並無不利,也不存在明顯的利益對立。


不幸的是,亞洲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卻成了猜忌與不信任的「n年之癢」。這裡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洋,最密的人口,比這更難以琢磨的是它的最複雜的地緣性隔閡。


美國有個前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突發奇想地用「輪輻模式」來表述「二戰」以後數十年的亞洲安全構架:輻條代表許多亞洲國家,而軸心則是遠方的美國,美國與這些輻條國家建立了一系列雙邊聯盟,而亞洲國家之間卻充滿了懷疑防備,並沒有大多合作。


伴著這種「遠邦親於近鄰」的冷淡,亞洲軍事發起了高燒。除了日本和韓國繼續保持「高價位」的軍費預算外,其它國家相繼大幅度提升軍費開支。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亞洲已成為武器裝備購買最為旺盛的地區。


據統計,東南亞地區在2010到2014年間軍費凈增長平均為37.6%。反而在這一時期,美國和西歐的軍費卻在減少(2014年,美國軍費開支同比下降6.5%,同2010年的峰值相比已下降20%)。


另一方面,美國2015年外銷軍火470.85億美元,亞太土豪爭當「前十」、大肆購進,武器進口總量佔據世界總份額49%。


東南亞區域正在形成一種反應式的競購,從而發展成為具有新特徵的軍備競賽。這個世界上新的火藥桶不僅在快速增加它的TNT當量,更呈現出「獻媚於外」——將個體利益與域外的美國捆綁,而與周邊搭建樊籬——的怪現象。對於大部分東亞國家,這好比是尚未脫貧的牛車又背負了上交給西方大國的軍火賦稅。


亞洲各經濟強國「政冷經熱」,在缺乏安全機制的前提下,任何經貿往來都是毫無抗禦風浪能力的。正如同中了「牽魂術」一般,兀自平添了本區域衝突惡化的風險,卻心甘情願地陪葬了亞洲強化自身地位的權力。


除了那些霸權大國的陰謀玩家,誰也弄不明白素來並無深仇大恨的一個區域何以會如此這般地兄弟鬩於牆。由此發展下去不難設想,亞洲正在形成自身歷史上最悲催的軍事戰略自虐區。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嚴格來說,美國在亞洲不是要形成一組輪輻,而是構建了一圈輪輞,使之具備一同轉動的完整功能。於是軍事關係形成了一種質變:「軸」靠「輻」站立起來,石碾子變身單車輪兒。從力學原理上,其輕巧與靈便顯而易見,而且,這組輪輻越緻密,也就越結實;輪和軸的半徑相差越大,也就越省力。


就中國而言,必須看穿「線偶遊戲」的伎倆和毗鄰交往規則的嬗變。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破輞」與「建輞」問題,就可能會在陳舊的地緣觀念之下趨於交困。這不得不催人警醒。


當然,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區分碾子與輪子的不同:碾子的共轉靠得是朝某個方向的推滾,而輪子的成形在於向一個核心的提拉;碾子的困難之處是運轉,輪子的複雜之處是維修;碾子怕坎兒,輪子怕刺兒;推碾子別「硬碰硬」,玩輪子別「輻不齊」(太短、太長都不行)。


看穿悟透它的玄奧,見招拆招也就是舉手之勞了。


這樣一看是不是問題就簡單多了?經略亞太的工作,無非是關於車輪的輻與輞的那些事,技術難度和修車老頭的活兒相仿,不同的是要行松輻破輞之事。可以再打個更簡單的比方:還記得童年時玩的挑冰糕棍的遊戲嗎?且看那朴謹惠也好,安倍晉三也罷;杜特爾特也好,昂山素季也罷,還有更多國家地區,疊加起來就好比是一堆冰糕棍,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找出其中的承重關係,在不碰觸並移動其它小樹棍的前提下,挑起一根而已。


孩童皆知之技,在國際大棋局當中,不妨舉重若輕,供成年人們一試。



東亞為何總有互相傷害:如何破解美國屢屢奏效的挑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薩德入韓只是前奏,美軍還要用反導系統圍堵中國?
帶你見識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不被炸死也被震昏!
坑死盟友不眨眼:那些年美國的盟友都死得很慘!
奇葩軍醫居然改寫戰爭歷史
烈士日:他們用生命締造了這個國家,不容抹黑!

TAG:第一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如何打擊政府的腐敗行為
美國為何遭印度無情打臉?拒絕聯手遏制中國
歐盟或重判蘋果避稅 美國針鋒相對
帶你了解美國部落是如何管理的
喬良:美國雙重圍堵,中國如何破局?
特朗普上台能否終結美國恐怖襲擊?答案出乎你意料
中國竟有如此強大的武器:這利器令美國驚恐不已
槍襲血影下的美國之「痛」:政治分裂更加嚴重
中國成功擊敗美贏得盟友訂單:無人機為何能贏美國貨
美國對他國搞武器禁運,成功率如何?
他讓美國陸軍遭受史上最大的失敗,可美國人竟然還不知道他是誰!
伊朗是如何擁有雄貓戰機的?盟友變敵人美國懊悔不已
美國為啥不敢繼續探月?真相讓人大為震驚
英國脫歐為何對美國經濟石油軍事衝擊如此之大?
對越作戰中國佔盡時機,美國打的掩護很有效果
麥克阿瑟為何成美國歷史罪人,對中國做出了最大的誤判後果很嚴重
印度為什麼仍拒絕與美國結成同盟?將領一語點破真相
為何美國飛機看不到中國的目標卻要怪俄羅斯呢?真相讓人恍然大悟
如何正確的預防性侵害?美國女生是這麼做的
美國遭遇嚴重「蟬災」,夏蟬肆虐,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