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學鎮痛,不讓「短痛」變「長痛」!

科學鎮痛,不讓「短痛」變「長痛」!

人們常說「長痛不如短痛」,然而在現實中,短痛長痛是可以互為因果的。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中國鎮痛周」義診活動中,該院麻醉科主任米衛東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術後為什麼要積極鎮痛、合理鎮痛。

術後鎮痛有助早日康復

提到手術治療,很多患者最擔心的就是疼。近些年隨著人們對麻醉鎮痛的認識,術後忍痛已經不再被接受。通常術後三天是患者疼痛比較明顯的時期,即術後急性疼痛期。此時,如果患者、麻醉醫生及手術專科醫生能夠相互配合,合理地選擇鎮痛治療,不僅可以讓患者的治療過程更為舒適,而且能夠幫助其更好地康復。比如,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術後需要排氣後再進食飲水。如果沒有疼痛,患者能夠早期下地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提前排氣,提前進食,康復速度也就會更快。還有大量的研究顯示,疼痛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感受,還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內分泌系統等,這些都會阻礙患者順利康復。所以,近些年很受外科推崇的快速康復理念,即通過術前、術中和術後多項優化措施的綜合使用,讓患者在術後以更快的速度恢復,其核心治療就是止痛環節。

慢性疼痛讓人吃不好睡不香

米衛東介紹說,無論在歐美髮達國家還是在我國,真正開始關注患者手術康復期疼痛的預防與治療,設立疼痛專業學術方向來研究疼痛的機制,系統地幫助患者遠離疼痛,開展舒適化醫療,還是近一二十年才開始的。在這期間,無痛人流、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口腔治療等在各個醫院普遍開展,很多人都從中受益。不過在術後鎮痛方面,還是有一些患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在急性疼痛期得到合理控制,甚至轉變為無休無止的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為什麼會轉變為慢性疼痛呢?

米衛東解釋說,人感受到疼痛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神經系統把疼痛部位的惡性刺激傳遞給大腦的過程。某些手術創傷急性疼痛鎮痛不良,會讓神經系統把這些疼痛信號 「牢牢記住」形成痛覺記憶,出現疼痛致敏狀態,此後機體再有哪怕很輕微的刺激,神經系統都會高度敏感,出現嚴重疼痛,於是就演變成了慢性疼痛和情緒上的焦慮。所以不要小看慢性疼痛,它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讓人吃不好睡不香。

科學鎮痛是個「技術活」

米衛東說,在很多人看來鎮痛治療就是吃止痛藥、打止痛針、使用鎮痛泵這樣簡單,其實科學鎮痛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首先疼痛可以分成神經性疼痛、炎症疼痛、缺血性疼痛、肌肉痙攣疼痛等,不同的疼痛用藥是有區別的。目前疼痛科醫生能夠使用的方法有阿片類藥物、神經阻滯治療、抗炎治療、解除肌肉痙攣等很多種針對性的治療,在具體應用時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其中一種或多種綜合使用,才能做到鎮痛最好、副作用最小、又不干擾到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還能促進術後康復。還以腹部手術患者為例,如果術後簡單給予阿片類藥物,雖然能夠鎮痛,但藥物本身會讓患者胃腸蠕動減慢,影響疾病康復,這樣的鎮痛方式就不夠理想;但是如果給予腹壁神經阻滯鎮痛,患者既可以得到很好的疼痛控制,又不影響到胃腸蠕動,效果就更為理想。

文/健康報記者 鄭穎璠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科學鎮痛,不讓「短痛」變「長痛」!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