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濕不麻煩,食療加上幾款中成藥!
1、歸脾丸:益氣健脾,養血安神。
2、木香順氣丸: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3、附子理中丸:具有溫中健脾作用,臨床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4、健脾丸: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5、參苓白朮丸: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濕」---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下面介紹幾款去濕良方:
一、食療法
1白鯽魚煲湯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2田艾煲鯽魚
田艾30克,鯽魚250克,生薑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
3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
4淮山薏米蓮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乾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
二、艾灸法
艾灸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祛濕。
推薦讓你事半功倍的中藥艾灸
三、葯灸和純艾灸的區別:
一、葯灸的配方是多組方,而艾灸比較單一。
二、葯灸具有針對性,而艾灸沒有針對部位
三、葯灸一般一次見效,而艾灸相對見效較慢。
【含有中藥的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含有穿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輸穴。
四、艾灸取穴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儀灸療30分鐘。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儀灸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儀灸30分鐘。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儀灸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
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五、葯療法
如果春季得了胃腸型感冒,感覺整身睏倦、胃口不好、大便爛、脘腹脹滿、舌苔厚膩,可服藿香正氣丸或者藿香正氣水。
如果平時脾胃虛弱者,出現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覺睏倦,可服參苓白朮散調補脾胃。
六、外洗去濕醒脾法
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如覺得煩瑣,可以用此水泡腳。
※生一次氣,八器官受損
※道醫根據皺紋分析健康運勢的方法!
※「陰氣」偷走了我們幾十年的生命深度好文
※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道醫看氣色斷病法,收藏起來備用!
TAG:道醫 |
※健脾祛濕不麻煩,食療加上幾款中成藥
※食療加吃藥,血糖仍不好?你可能是這種糖尿病!不是1型和2型
※銀耳加3種補藥一起燉,止咳潤肺、安神助眠,食療堪比燕窩!
※患上脂肪肝,食療很重要!
※三七食療健脾又和胃,吃嘛嘛香!
※幾款食療養生食譜,緩解胃部不適,養胃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療!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食療降糖不能錯過這九大食物!
※秋燥,老肺病又來作妖,止咳化痰平喘,這5種食療再好不過
※還在吃補腎葯?六款補腎食療,比藥物更靠得住!
※幾款食療茶助你消脂解膩,想要瘦身減肥就跟著喝!
※這些水果「蒸」後再吃 止咳降火健脾胃 食療效果加倍!
※脾胃虛弱,別亂吃藥,使用食療巧妙化解!
※孩子咳嗽老不好,先別急著亂吃藥,用食療止咳
※十種食療不用吃藥也能治好糖尿病
※胃病患者的福音,按摩加食療,不用再吃藥!
※女性不喝水極傷腎,7款食療來補腎!
※常吃燒烤會致癌中毒?別小看,這幾種燒烤後解毒的食療食物給你!
※飲食不當消化不良,這4款食療很有用
※濕氣重,就吃這些,最全食療,輕鬆祛濕!